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康德哲學的意義

 昵稱2137 2006-01-02




 

康德哲學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

                               張志偉  

今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紀念這位哲學家中的哲學家。在以反傳統(tǒng)著稱的20世紀西方哲學中,無論是英美哲學還是大陸哲學都對康德青睞有加,對他的研究超過任何一位古典哲學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shù)。

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學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何在?

康德對哲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過人們更多地關(guān)注康德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和他的認識論思想,往往忽略了他的形而上學情懷,我想更進一步突顯其哲學中的這一方面。簡言之,就康德面臨的哲學問題而論,一方面是經(jīng)驗論與唯理論關(guān)于科學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問題的爭論陷入了困境,理性的有限性問題“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盧梭以標新立異的方式突出了自然、自由與文明、進步之間的矛盾,促使啟蒙主義開始了自我反思。與此同時,作為哲學核心部門的形而上學面對休謨的懷疑論和法國唯物主義的攻擊,名存實亡。對康德來說,所有這些問題亦可以歸結(jié)為這樣一個問題:在嚴格受自然法則限制的世界上,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有沒有不同于一般自然存在物的價值和尊嚴?康德之所以把問題集中在自由問題上,是因為在他看來自由才是促使形而上學產(chǎn)生的源泉和動力。就此而論,康德所面臨的問題是形而上學問題,也是我們稱之為“終極關(guān)懷”的問題??档略?jīng)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把哲學問題歸結(jié)為三個問題:1、我能認識什么?2、我應該做什么?3、我可以期望什么?后來又加上一個問題:人是什么?康德回答這些問題的出發(fā)點是: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而他回答這些問題的思路則是:限制知識,為信仰留地盤(這里的“信仰”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宗教信仰,理解為道德信念可能更合適)。這一思路揭示了康德哲學與啟蒙主義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

康德以其“哥白尼式的革命”顛倒知識與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從二元論和不可知論出發(fā),劃分了理性的兩種功能,即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以限制理性的認識能力的方式,突出了實踐理性的優(yōu)先地位,從而將形而上學的對象從理論理性的認識領域轉(zhuǎn)移到了實踐理性的道德領域,以道德實現(xiàn)自由的方式來滿足人類理性試圖超越自身有限性通達自由境界的終極關(guān)懷。

或問:康德為什么采取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形而上學問題?

因為康德的時代面臨著價值虛無主義的威脅。

近代哲學是在經(jīng)院哲學衰落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經(jīng)院哲學試圖調(diào)和理性與信仰,結(jié)果不僅證明不了信仰,也動搖了人們對理性的信任。此后的文藝復興對經(jīng)院哲學煩瑣的理性推理深惡痛絕,加之對基督教禁欲主義的反動,全面走向了感性的時代,所以這個時期活躍于歷史舞臺上的主要是文學家藝術(shù)家而不是哲學家。近代哲學從笛卡爾開始,在自然科學飛速發(fā)展的鼓舞下,逐漸恢復了對理性的信心,而哲學家思想家們自覺地擔負起了鼓吹理性,提倡科學,推進知識,教化大眾的歷史使命。于是,哲學與科學聯(lián)手,逐漸以理性取代上帝的權(quán)威,展開了廣泛深入的啟蒙運動。笛卡爾(包括前批判時期的康德)曾經(jīng)發(fā)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給我物質(zhì)和運動,我就能夠創(chuàng)造世界。理性與科學被神話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近代哲學主要把理性理解認識能力,科學作為其成果亦是其力量的證明,因而所謂理性即是科學理性,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工具理性”。雖然真正意識到理性主義的局限要等到19世紀下半葉,達爾文的進化論、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熄滅了理性頭上的神圣光環(huán),但是康德已經(jīng)敏銳地預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科學理性的發(fā)揚不能證明人的價值和尊嚴,證明的是人的有限性;不能證明人的自由,證明的是必然。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作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度的,無論信仰還是道德,皆非科學理性所能企及。因此,理性無論如何不能承擔上帝的職能。當上帝被迫遜位而理性卻不能登基坐殿的時候,人們面臨的就是虛無主義的威脅。而康德解決問題的方式則是:突出實踐理性相對于理論理性(科學理性)的優(yōu)先地位。

康德仍然繼續(xù)著啟蒙的理性主義,就此而論,康德哲學屬于古典哲學。然而另一方面,康德所理解的理性已經(jīng)不再是啟蒙主義的理性,因為他深刻地意識到了人類理性的有限性。

按照康德,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因而他同時是兩個世界的成員,受到兩種法則的影響。作為自然存在物,人受制于必然的自然法則,因而沒有自由。作為有理性者,他雖不必然但卻應該遵守理性法則而行動,在此領域他出于自身的內(nèi)在必然性而行動,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因而是自由的。這就意味著,人居于兩個世界“之間”:他是自然的一分子,但不完全是自然存在;他是有理性的,但也不完全是理性世界的成員。由此可見,康德繼承了啟蒙主義的精神,仍然高揚理性的大旗,不過他所理解的理性不是人的理性,而是純粹理性,而且始終視之為理想而不是現(xiàn)實。因為人終其一生都受制于自然法則而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性法則行動,而且理性法則對他表現(xiàn)為應該做什么的道德法則。這就引出了康德哲學的兩大主題:自然與自由,它們源于有限的人類理性的兩種功能,即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在《實踐理性批判》結(jié)論中康德指出,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所引起的敬畏和贊嘆就越是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在此,康德并沒有按照通常的方式通過宗教信仰超越自然,或者通過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方式以理性的認識能力超越經(jīng)驗,而是通過倫理學來超越人的有限性。他經(jīng)歷著信仰的衰落,亦預見到了科學對價值的威脅,從而把道德確定為實現(xiàn)自由的方向,以期重新塑造終極關(guān)懷的理想。

實際上這也是尼采面臨的問題,不過他比康德更徹底地顛覆了宗教和形而上學。僅此而言,康德是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尼采則是現(xiàn)代哲學的開端。

在某種意義上說,康德和尼采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而康德對問題的解決亦引出了新的問題??档碌碾y題是,對他來說道德法則是無條件的,但道德法則的實現(xiàn)卻是有條件的,因為理性法則作為道德法則雖然能夠影響我們的意志,但卻不能影響自然,所以康德還需要上帝作為假設,由他來保證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的協(xié)調(diào)一致。尼采則把兩個世界合而為一了,他不需要上帝,所以上帝死了。就此而論,現(xiàn)實地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的其實不是康德,而是尼采??档逻€可以視純粹理性的理智世界為人類理性的根據(jù)和理想,尼采還可以鼓吹超人道德,并且寄望于永恒輪回,我們面對的卻是人終有一死只此一生的困境。

其實,何止我們與康德和尼采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應該是哲學一向面臨的問題。

就哲學起源于人類精神的終極關(guān)懷而言,我們可以把哲學看作是廣義的人生哲學。人生在世不僅活著,而且希望知道他為什么活著,明白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然而,作為一個自然存在物,他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并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應該說,所謂意義和價值是人賦予這個世界的,而人之所以需要價值是因為他始終面臨著虛無主義的威脅。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的產(chǎn)生就與虛無主義有關(guān)。人既不能忍受一個沒有價值的世界,也不滿足于他所面對的現(xiàn)實,所以他需要一個理想的世界作為現(xiàn)實世界的補充和超越,并且以之作為他生存的根基和目標,哲學(還有宗教)便應運而生。然而,人類生存的價值方式既是他不同于一切自然存在而且高于一切自然存在的優(yōu)越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生存方式,以這種方式生存于世不咎是一種“冒險”:價值無疑是我們賴以存在的根本支柱,但是當我們以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理想的時候,受到種種限制的理性既無法弄明白究竟什么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理想,不可能完全現(xiàn)實地實現(xiàn)這一理想,也無法完全充分地確證這一理想,甚至無法證明的確客觀地存在著這樣的理想。

還是尼采道破天機,我們始終面臨著虛無主義的威脅。

2004年,康德去世200年,尼采去世104年??档潞湍岵芍蟮奈覀?,面臨的仍然是同樣的問題。這并不是說哲學始終在“原地踏步”,而是說真正的哲學問題是普遍而永恒的。西方哲學自尼采之后對傳統(tǒng)的理性主義和形而上學乃至啟蒙主義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反思批判,可見康德(包括尼采)的問題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愈演愈烈,而他對問題的解答方式至今仍然有其意義。

這就是康德哲學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所在。

對康德來說,科學知識是必要的,但也是有局限的,如果不加限制地擴展到人類知識的所有領域,其后果十分嚴重,那將使一些對我們來說性命攸關(guān)的有價值的東西面臨毀滅的危險。尼采則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科學的威脅:我們通過科學殺死了上帝。與康德不同的是,尼采不是限制知識為信仰留地盤,而是干脆以絕對的虛無主義對抗虛無主義,讓人自己成為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顯然,康德與尼采對問題采取了兩種不同的回答。那么,我們究竟選擇康德還是選擇尼采?換句話說,在尼采之后,康德哲學的意義何在?

20世紀西方哲學以反主體性著稱,康德哲學和尼采哲學卻都具有主體性的特征。他們之所以仍然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康德是因為他對理性的審慎態(tài)度,在尼采則是因為他對理性主義的猛烈批判。假如我們可以借助尼采用鐵錘思考的方式破壞一個舊世界,但卻難以由此而建設一個新世界,或許可以通過康德來“中和”尼采。換言之,我們也許無法使已經(jīng)死了的上帝“復活”,但是當我們難以忍受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的時候,當我們不能以超人的態(tài)度超越虛無主義的時候,康德的道德理想主義仍然是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