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

 jhydream2018 2007-10-09

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

關(guān)鍵詞中國    古代    天文    歷法                                          

一、關(guān)于天文

在古人看來,自然是神秘的,天體是神秘的,在整個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各種自然現(xiàn)象都有司管的神祗,并給這些神祗命名,如:

風(fēng)師 名   飛廉

雨師 名   屏翳

云師 名   豐隆

日御 名   羲和

月御 名   望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nóng)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求有準(zhǔn)確的農(nóng)事季節(jié),所以人們自然要十分精勤的觀測天象,古代的天文知識由此得到發(fā)展。

甲骨卜辭中已經(jīng)有關(guān)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jīng)》、《春秋》、《左傳》、《國語》、《爾雅》已有關(guān)于星宿和天象的記錄?!妒酚洝分袑iT列有《天官書》、《漢書》里也列有《天文志》,這是專門論述和記載天文現(xiàn)象的篇章。

我們現(xiàn)在了解一些古書中常見的天文基本概念,對于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并稱。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顆行星,它們又稱五緯。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銀白,且亮度特強?!对娊?jīng)·鄭風(fēng)·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燦”,《陳風(fēng)·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說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見于東方叫啟明,黃昏見于西方叫長庚?!对娊?jīng)·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說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歲星,也叫歲。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jīng)一定的星空區(qū)域,所以根據(jù)歲星的行程可以紀年?! ?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熒惑。

  土星:古名鎮(zhèn)星或填星。

  歲差:由于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對于地球赤道的微小影響,使地軸在黃道軸的周圍作圓錐形運動,慢慢向西移動,約二萬六千年環(huán)繞一周,同時使春分點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這種現(xiàn)象叫做歲差。我國最早定出較為精確歲差值的是晉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結(jié)論,使我國的歷法較早地區(qū)分了恒星年和太陽年。最早計算歲差的歷法是祖沖之的《大明歷》。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黃河流域見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biāo)準(zhǔn),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一區(qū),叫紫微垣。古人認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張翼軫以北的星區(qū)是太微垣。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區(qū)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臨大角,皇極正乘輿。”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為是天王座。

  宿(xiù):星的位次,這個概念不是指一顆一顆的星星,而是表示鄰近的若干個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個星區(qū)。古人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是以恒星為背景的,恒星之間相對的位置比較穩(wěn)定,可以利用它們來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所到的位置。古人經(jīng)過觀測,先后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都是恒星)作為坐標(biāo),稱為二十八宿,即: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聯(lián)系起來想象成四種動物,這就是四象。(與西方人將星座聯(lián)想為動物的形象相類似。)

  與二十八宿有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有: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流火。”

《唐風(fēng)·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戶。”《毛傳》:“三星,參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鄭箋》:“三星,謂心星也。”

近人研究,認為此詩三章所言三星,是指一夜之間,時間不同,三個星座順次出現(xiàn)。首章“三星在天”,指參宿三星;二章“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三星在戶”,指河鼓三星。上述三星是天空中明亮且接近的三顆星。

《小雅·漸漸之石》:“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毛傳》:“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下弦月入畢,在西周時為孟秋多雨之季。

《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正義》:“箕 、斗并在南方之時,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鄘風(fēng)·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毛傳》:“定,營室也。”《集傳》:“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時,可以營造宮室,故謂之營室。”營室是壁宿和室宿的名稱。

《左傳》:“龍尾伏辰。”“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睹而出之。”北陸即虛宿,古時東至點之所在。西陸即昴宿,俗名七姐妹星團。昴與畢秋時同見于夜空。昴畢間為天街,主國界,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所以古人又常用昴畢星宿來關(guān)心戰(zhàn)爭。昴宿別名旄頭。

《尚書》孔傳:“月經(jīng)于箕則多風(fēng),離于畢則多雨。”箕風(fēng)畢雨一詞來源于此。

《論衡》:“熒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斗牛二星相近。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太白食昴。”金星遮住昴宿。

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在西,商在東,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空中。

張衡《思玄賦》:“觀壁壘于北落兮。”

李白《司馬將軍歌》:“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云雷。”北落師門之簡稱,亮星,象征防守北方的羽林軍門。古長安北門稱北落門。

韓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氂猩耢`,無時停簸揚。”

李賀《塞下曲》:“秋靜見旄頭。”

唐衛(wèi)象《古詞》:“鵲血雕弓濕未干,鸊鵜新淬劍光寒;遼東老將鬢成雪,猶向旄頭夜夜看。”

張說《恩敕麗正殿書院宴應(yīng)制》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東壁即壁宿,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

屈原《楚辭》:“舉長矢兮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和弧矢都是井宿中的星或星組。天狼,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

  孔融:“天有酒旗之星,地有酒泉之郡。”

李白《月下獨酌》:“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天地既愛酒,飲酒不愧天。”

白居易《楊柳枝》:“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兩星。”

  北斗: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其形像古代舀酒的斗形,前四星組成斗身,斗身又叫魁;后三星組成斗柄,又叫杓(biāo)。(西方稱之為大熊星座。)古人重視北斗,利用它來辨方向、定季節(jié)。由北斗天樞和天璇二星放五倍的距離可以找到北極星。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xiàn)在天空不同的方位,看起來是繞著北極星轉(zhuǎn)動,所以根據(jù)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可以決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分野:古時人們根據(jù)地上的區(qū)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使它們互相對應(yīng),如《史記·天官書》:“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這便是分野的觀念。

與之有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如:

庾信《哀江南賦》:“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翼軫二宿是南郡、汝南、淮陽、廬江、豫章、長沙的分野。

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參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 

中國是天文學(xué)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中國古代天文計算采用的赤道坐標(biāo)已經(jīng)為現(xiàn)代天文學(xué)所采用,中國成為領(lǐng)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標(biāo)的國家。古代天文學(xué)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zhuǎn)的赤道平面和公轉(zhuǎn)的黃道平面確定坐標(biāo)系,中國古代天文計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標(biāo),以赤道二十八宿為準(zhǔn)研究日、月、五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biāo),有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biāo)體系。中國現(xiàn)存的古代觀象儀器,像北京古觀象臺攀龍附鳳的多種觀象儀,采取的都是赤道坐標(biāo)?,F(xiàn)代天文學(xué)研究證明,赤道坐標(biāo)優(yōu)于黃道坐標(biāo),現(xiàn)代天文學(xué)已經(jīng)用赤道坐標(biāo)系統(tǒng)替代黃道坐標(biāo)系統(tǒng)。 

  孛星:即彗星,欃槍(cheng)。古人認為是兵災(zāi)的兇象。

  黃道:古人想象的太陽周年運行的軌道。其實地球沿著自己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從地球軌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陽,太陽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這種視位置的移動叫做太陽的視運動,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跡就是黃道。

  赤道:非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二、關(guān)于歷法

古人觀測天象以日月為主,以太陽出沒和月亮盈虧的周期定出日月,如晝夜交替為一日,月相變化一輪為一月。

年的最早概念可能來自春種秋熟,寒來暑往的周期,便是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現(xiàn)在叫太陽年。

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是陰歷,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歷法是陽歷。中國古代的歷法不是純陰歷,而是陰陽合歷。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時,夏歷分十二個月,依次是: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屈原《楚辭·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仲春便是夏歷二月。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時,所以后來也以春秋指稱一年,如《莊子·逍遙游》:“蟪蛄不知春秋。”言蟪蛄命短,不到一年。

二十四節(jié)氣系統(tǒng)是我國舊歷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順序是: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驚蟄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滿

      五月   芒種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處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東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jù)太陽在黃道上不同的視位置確定的。

  古代的記錄時間的法則:

古人用干支紀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成六十個單位,稱為六十甲子。(最早見于甲骨文)

有些日子有特定的名稱,如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肚f子》:“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做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一天之內(nèi)的記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暮昏晚。所以古書上常見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舉的例子。太陽正中時叫日中,將近日中的時間叫做隅中,太陽西斜叫做昃。日入以后是黃昏,黃昏以后是人定。《孔雀東南飛》:“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人定以后是夜半。雞鳴和昧旦是夜半以后先后相繼的兩個時段。《詩經(jīng)·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集傳》:“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晦明未辨之際也。”《傳疏》:“昧旦后于雞鳴時。”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將亮的時間。而平旦、平明是天亮的時間。

古人用十二地支來平分一晝夜的時辰,每個時辰正好等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小時便是小時辰,一個小時辰是半個時辰。近代又把時辰細分為初、正。二十三點是子初,零時是子正,余類推。

古代的節(jié)日:

元旦: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據(jù)傳說,正月初一至初七按序造出雞、狗、豬、羊、牛、馬、人。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舊俗以張燈為戲,故又稱燈節(jié)。

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在春分前后,為農(nóng)家祭社祈年的日子。杜甫《遭田父泥飲》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或一百六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一百五或一百六就成了寒食的代稱。元稹《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

清明:清明節(jié)。古人常不把清明和寒食聯(lián)系起來。

花朝: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舊俗此日臨水祓(fu)除不祥,又叫修禊(xi)。三國后,此節(jié)日固定在三月三日,變成水邊宴飲、郊外踏春的節(jié)日。杜甫《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浴佛節(jié):據(jù)傳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生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傳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救屈原。唐以后,端午被定為大節(jié)日,有賞賜。杜甫《端午日賜衣》詩:“端午被恩榮。”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叫末伏,合稱三伏。伏是伏隱避暑的意思。

七夕:七月七日。晚間是牽??椗蹠畷r。杜牧《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中元:七月十五日。佛教傳說,目連母親墮入餓鬼道,事物入口,即化為火焰,目連向佛祖求救。佛為他說盂蘭盆經(jīng),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救其母。后代將中元看成是鬼節(jié)。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陽:九月初九日。九位陽數(shù),日月皆九,所以稱為重陽。《續(xù)齊諧記》:費長房對汝南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難,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

冬至:冬至節(jié)。古人將冬至看成是節(jié)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就一天天長起來?!妒酚?#183;律書》:“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杜甫《小至》:“冬至陽生春又來。”

臘日:臘是祭名。一般解釋為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今有臘八粥之風(fēng)。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四家著名的歷法:

《太初歷》:漢代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確定一年為265.25日,一月為29. 53。此歷在漢成帝時,由劉歆重新編寫,改名為《三統(tǒng)歷》。

《大明歷》:南北朝祖沖之制訂,成歷于宋。此立法考慮到了歲差是其貢獻。

《戊寅元歷》:由傅仁鈞制訂,唐武德二年施行。主要特點是廢除平均朔,改用定朔(因為日月相合的真實數(shù)值,各月不等)。

《授時歷》:元代郭守敬、王恂制訂,元至元十八年施行。此歷回歸年采用365.2425日,與當(dāng)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數(shù)值完全一樣,但它要早上幾百年。 

三、關(guān)于樂律

中國的音樂、音律源遠流長,《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開宗明義指出:“樂所由來者尚也”。尚者,曩也,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根據(jù)古代文獻記載,在伏羲氏時期,已經(jīng)有了五十弦的瑟,“瑟,《世本》云:庖羲氏作五十弦。”(杜佑《通典》)“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呂氏春秋·古樂》)葛天氏在伏羲到神農(nóng)氏時期。又說黃帝令伶?zhèn)愖髀?,已有十二律的記載。并傳說在帝舜時代已有“六律、五聲、八音”,“八音克諧”。(《書·虞書·益稷》及《舜典》)但這些都還是傳說居多,不十分可靠。然而根據(jù)可靠材料,音律到周代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在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時期已由五聲音階發(fā)展到七聲音階和十二律,但五聲音階仍是中國音樂的主流,而五聲音階、十二律,旋相為宮,一直流傳至今,它的生命力說明了它的科學(xué)性。春秋時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損益法,已計算出五聲音階的律度。至戰(zhàn)國后期出現(xiàn)了《樂記》這樣的音樂美學(xué)專著,反映了中國音樂日趨成熟,建立起較有系統(tǒng)的音樂理論。

律呂是中國音樂的一個名詞,看到音樂與歷法及氣象有了關(guān)系,難免使許多人大吃一驚。實際上律呂是表示宇宙氣機的變化,同時說明了音律及歷法的關(guān)系。

中國的歷法,本是一科專門的學(xué)問,也是一部氣象學(xué)。歷法是從黃帝開始的,那時用的是陰歷,但以太陽的行度為基準(zhǔn)。到了夏朝,就以寅月為正月(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正月)。商湯時代,以丑月為正月,為一歲之首(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十二月)。周朝則以子月(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十一月)為正月。孔子刪《詩》、《書》,訂《禮》、《樂》,對于歷法則仍采用夏歷。

我們所看到的十二律呂,各代表一調(diào)。這些音聲是如何開始的呢?原來在黃帝的時候,一位樂師伶?zhèn)愑美錾浇夤人a(chǎn)十二根竹管并排起來,一端整齊,一端則階次長短不齊,在竹中置人葭灰(即以蘆葦燒成的灰)。將這些竹管埋人空屋中的地下,不齊的一端在下,齊的一端在地面。

當(dāng)氣象變化至一陽生時,即冬至?xí)r,第一根管子中有氣沖出灰飛,吹起了黃鐘的宮音。這個黃鐘之音,正說明了土地中的陽能,在一定的時間,向外放射。

漢蔡邕《月令章句》:黃鐘之宮長九寸,孔徑三分,圍九分,其余稍(漸)短,但大小不增減。

黃鐘宮確定下來后,按三分損益的方法,可以產(chǎn)生宮、商、角、徵、羽五音,加上變宮和變徵,就是七音。按現(xiàn)代音樂的音階1 2 3 4 5 6 7 ,七音順序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

在七音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三分損益,可得十二律。十二律是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律制,分為六陽律和六陰律,前者叫六律,后者叫六呂,合稱律呂。

古人通常以宮作為音階的第一級音。其實另四音也都可以作為第一級音。在領(lǐng)唱時,我們通常說的“起一個調(diào)”,就是以哪一音作為第一級音的意思。如果起的是宮調(diào)式,那么此曲就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黃鐘相當(dāng)于C調(diào))

不同的調(diào)式有不同的色彩,能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效果。

《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變徵之聲就是變徵調(diào)式,羽聲就是羽調(diào)式。

古人還將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如:

四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聲   角     徵      宮      商     羽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歐陽修《秋聲賦》:“商聲主西方之音。”

《禮記·月令》:“春氣和,則角聲調(diào)。”以角配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