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人物石達開作者:李 嘉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領(lǐng)導者中最富謀略的人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戰(zhàn)爭,把年青的石達開,錘煉成一位能征善戰(zhàn)、深受太平軍將士愛戴的軍事統(tǒng)帥。陳玉成說他“獨具將才”,李秀成說他“文武備足,謀略甚深”;而清朝統(tǒng)治者罵他“狡悍為諸賊之冠”。 年輕的太平軍統(tǒng)帥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出生于一個富裕的農(nóng)家。少年時代慷慨有志,勤奮讀書,尤其愛讀《孫子兵法》。在太平天國初期,他在洪秀全、馮云山的影響與動員下,加入了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前夕,他由貴縣率領(lǐng)一支3000多人的隊伍,到桂平金田村“團營”集結(jié),與前來鎮(zhèn)壓的清軍進行了英勇的戰(zhàn)斗。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xiāng)稱王,石達開被封為五軍(中、前、后、左、右)主將中的左軍主將;同年秋,又在蒙山晉封為翼王。這時,他年僅21歲,已成為太平天國的領(lǐng)袖之一和太平軍的一路統(tǒng)帥。在從廣西向南京進軍途中,他與西王蕭朝貴被一起委任為“開通前路”的先鋒。1852年9月,蕭朝貴在圍攻湖南長沙的戰(zhàn)斗中陣亡,開路先鋒的重任就落到石達開一人肩上。當洪秀全、楊秀清率領(lǐng)太平軍主力抵達長沙外圍時,太平軍北臨堅城,西瀕湘江,后有追兵,形勢十分不利,這時石達開率部渡過湘江,搶在清軍之前占領(lǐng)了西岸的有利陣地,大大改善了太平軍的態(tài)勢。不久,清軍提督向榮率部來:攻,石達開在水陸州(今桔子洲)依林設(shè)伏,當敵軍進入伏擊圈,太平軍便象旋風似的進行包抄夾擊,當即殲滅清軍千余人。太平軍的英勇善戰(zhàn),使長沙城頭的清軍望之膽寒。不久,太平軍從長沙撤圍北進,石達開又率領(lǐng)先頭部隊連下益陽、岳州(今岳陽),在這一帶獲船數(shù)千只,并吸收了許多船戶、水手參軍。太平軍從岳州水陸東下,連占漢陽,漢口,并攻占華中重鎮(zhèn)武昌城。1853年2月,太平軍棄武昌順流東下,石達開仍任前敵指揮,連下九江、安慶、蕪湖,經(jīng)過10余天的圍攻,便攻克了金陵。自出廣西到金陵,與清軍大小數(shù)百戰(zhàn),他總是一路當先,所向有功,被清軍稱之為“石敢當”。1853年春,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稱天京后,在進軍華北的同時,遣軍溯江西征。同年秋,石達開到安慶節(jié)制西征軍事,他指揮攻取合肥和皖南皖北大片土地,開辟了安徽根據(jù)地,有效地保障了天京的供應和安全。 指揮九江湖口之戰(zhàn) 1854年春,石達開奉命負責天京城的防衛(wèi),他依靠高大的城墻,依山就水,開掘壕溝,設(shè)立營壘,建立望樓,把全城的衛(wèi)戌工作,組織得象一架靈便的機器,一旦某處有敵兵進犯,各望樓依次發(fā)出信號,情況很快就能報到翼王府;翼王府有什么命令,也能很快傳遍全城。石達開這種周密的防御部署,有效地保證了天京的安全,也使他在全軍贏得了聲望。1854年夏,西征軍在湖南湘潭為曾國藩的湘軍所敗,自此節(jié)節(jié)敗退,岳州、武漢相繼失守,田家鎮(zhèn)江防被突破,水營船只被焚萬余,湘軍的兵鋒直逼九江城下。在此危急時刻,石達開奉命自安慶率軍西援,進駐軍事要地江西湖口。為了避敵銳氣,他命令駐守九江、梅家洲(湖口鎮(zhèn)對岸)的太平軍堅壁高壘,嚴陣以待,伺機殲敵,并于夜間出動小船,火攻湘軍水師;出動陸師,大聲呼喊,驚擾敵營。如此繼以旬日,弄得湘軍“徹夜戒嚴,不敢安枕”,疲憊不堪,企求速戰(zhàn)。但九江城防守嚴密,湘軍屢攻不下,曾國藩一籌莫展,乃決定“舍堅而攻瑕”,從九江城外抽調(diào)四五千人,改攻梅家洲,同時出動水師,猛攻太平軍湖口水寨。這時,梅家洲由太平軍大將羅大綱率部堅守,湘軍屢次進攻,連遭挫敗。太平軍在鄱陽湖口,駐泊大批戰(zhàn)船和大小木簰,形成一道堅強的水上防線,湘軍水師屢攻不能破。木簿是太平軍的一大創(chuàng)造,簰上環(huán)造木城,設(shè)立望樓,廣布槍炮,駐有二三百名戰(zhàn)士把守,簰的四周帶有戰(zhàn)船守護,好似一座能在水上活動的城堡。1855年1月,湘軍水師再次來攻,又遇到太平軍水師的頑強抗擊,后因木觶上的火藥箱被擊中起火,木觶焚毀,湖口防線有被湘軍水師突破的危險。石達開當夜命令用大船數(shù)只,裝滿砂石,深于中流,繼續(xù)阻滯湘軍水師沖人湖內(nèi),僅于西岸留一缺口,以通出入。幾天之后,湘軍水師再攻湖口,120余只輕便戰(zhàn)船由缺口沖入湖內(nèi),并上駛40余里。石達開見敵水師冒險深入,便果斷地決定堵塞缺口,不使敵輕便快船重返長江水道。這樣一來,猖狂一時的湘軍水師就被分割為二,戰(zhàn)斗力頓時大減。石達開抓住有利戰(zhàn)機,當夜出動戰(zhàn)船,圍攻設(shè)在湖口以北八里江的湘軍水師老營;這時,湘軍泊于長江的都是些笨重的大船,由于得不到輕便戰(zhàn)船的護衛(wèi),“如鳥去翼,如蟲去足”,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加之這時南北兩岸的太平軍將士,也手持火箭、噴筒,不斷向敵船拋射,配合作戰(zhàn),當夜即焚毀敵戰(zhàn)船40余只,其余船只紛紛上逃九江以西的官(關(guān))牌夾。10余天后,太平軍又夜攻九江官牌夾湘軍水師,并繳獲了曾國藩的座船,斃其幕僚多名,曾國藩本人也差一點當了俘虜,氣急敗壞的投江自盡,后來被左右撈起,逃入湘軍陸營,得免于死。湘軍水師由于受到連續(xù)兩次沉重的打擊,遂成驚弓之鳥,其余船只連夜逃往九江上游百里之外。這就是有名的湖口、九江大捷。在這次戰(zhàn)斗中,石達開集中各路主力,依托有利的地形,采取正確的戰(zhàn)術(shù),挫敗了不可一世的湘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充分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由此,西征戰(zhàn)局轉(zhuǎn)敗為勝,石達開督部大舉反攻,迅速攻克了武漢及其周圍的大片地區(qū),重新控制了從九江到武漢的長江水道。 不久,湖北巡撫胡林翼率清軍圍攻武昌,逃到南昌的曾國藩也派湘軍悍將羅澤南援攻湖北,武昌形勢告急。石達開一面命令堅守武昌,一面自率大軍增援,敗羅澤南部于湖北崇陽,然后挺進兵力空虛的江西。百日之內(nèi),連占8府50余州縣,迫使曾國藩四處呼救,增援江西。這時,南昌已在太平軍的包圍之中,曾國藩困守孤城,恰似甕中之鱉。石達開不僅是個卓越的軍事統(tǒng)帥,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安徽、江西期間,實行了“督民造糧冊,按畝輸錢米”、“于鄉(xiāng)里之豪暴者抑制之,無告者賑恤之”等比較符合當時情況的經(jīng)濟政策,使百姓“各安其業(yè)”樂于發(fā)展生產(chǎn)。從而建立起比較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有力地支援戰(zhàn)爭,保障天京的供給。 天京事變 1856年初,天京被圍日急,洪秀全、楊秀清決定從各個戰(zhàn)場抽調(diào)大軍回救。石達開奉命由江西回援,他率領(lǐng)二三萬部隊,于5月初回抵天京外圍,攻占了溧水,威脅清江南大營的后路,迫使向榮分兵防御。6月,楊秀清決定總攻江南大營,石達開率部會同燕王秦日綱部由紫金山北麓多路出擊,五日之內(nèi),即摧毀了清軍慘淡經(jīng)營了三年之久的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逃往丹陽, 不久憂憤死去。天京之圍,隨之解除。 翼王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后,又西上武昌,主持西征。大大有利于太平軍,不幸的是,太平天國領(lǐng)導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就在那時候全面爆發(fā)了。 金田起義前,楊秀清就獲得了天父代言人的特殊地位。這使宗教地位和世俗地位本來都低于洪秀全的楊秀清,有可能凌駕于洪秀全之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深居簡出,不理政事,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quán)事實上都集中在了楊秀清手里。外人甚至懷疑天王其人的存在,謠傳他只是一個木雕偶像罷了。但是,洪秀全并不是永遠甘心于“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的人。他很早就制造了上天承命、宰治天下的輿論,決定建立天朝,實行世襲制度,這自然與楊秀清掌權(quán)的實際發(fā)生了激烈沖突。1856年8月,緊接著西征和天京外圍的軍事勝利,天京的軍事壓力減輕了,楊秀清的權(quán)欲進一步膨脹,他對自己的九千歲不滿足了,又借天父下凡,將洪秀全召到東王府,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這一事件,促使洪秀全下定決心,密詔在江西督師的韋昌輝和在丹陽督師的秦日綱回京誅殺楊秀清。 9月1日深夜,韋昌輝急匆匆率領(lǐng)心腹隊伍回到天京,秦日綱此時已先期到達。他們將隊伍迅速而嚴密地布滿天京城內(nèi)要塞,然后進入東王府。9月2日凌晨,楊秀清和他的家屬及侍從官兵猝不及防,便被韋昌輝等人殘酷地殺害了。楊秀清被殺,他的余部人人自危,為了自衛(wèi),奮起反抗。韋昌輝于是在天京城內(nèi)大肆搜捕,屠殺楊秀清部下及其無辜家屬,總計約兩萬人,老弱婦孺都不能幸免。韋昌輝的大屠殺剛剛停止,石達開就匆匆趕回了。天京。天京城內(nèi)的慘景令石達開目不忍睹。他對此義正辭嚴地予以指責。韋昌輝不僅不聽,反而起了新的殺機,想把石達開也一并殺死。石達開連夜縋城逃出天京,在安慶起兵靖難。韋昌輝將石達開留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部殺死,又遍貼告示,指責翼王“反顧偏心”。 秦日綱奉命統(tǒng)兵追捕石達開,在長江北岸,攻擊和消滅了石達開的駐防軍。這時石達開將武昌洪山軍調(diào)回,以4萬勁旅聲討韋昌輝及其追隨者。石達開的行動受到了太平天國軍民的一致?lián)碜o。秦日綱似乎對自己的孤立有所覺察,于是移兵攻打清軍,以便開脫自己,討好石達開。石達開在領(lǐng)兵回京路上,上書天王,請求誅殺韋昌輝和秦日綱。但他在提出這一請求時卻措辭強硬,語帶威脅。他說:天王如不殺此二人,他便要進攻天京。11月2日,天王下詔,把韋昌輝及追隨者200多人斬殺,秦日綱也被逮回天京斬首。石達開早在太平天國中聲譽卓著。起兵伐韋,更使他獲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太平天國的文武官員都向天王保舉石達開輔政,并稱“翼王”為“義王”。但是,洪秀全被過去的事弄怕了,擔心再出現(xiàn)一個飛揚跋扈的楊秀清或陰險毒辣的韋昌輝,所以,洪秀全雖然任用了石達開,但卻對石達開保持戒心。為了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另封自己的長兄洪仁發(fā)為安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安、福二王心胸狹窄,眼光短淺,無能而又固執(zhí)。石達開對安、福二王的諸事掣肘深為不滿,對天王的猜忌猜疑更為不安。洪秀全與石達開之間矛盾日益激化了。 分裂出走 1857年5月底,石達開因懼怕重蹈楊秀清被殺的覆轍而逃出天京,率所部數(shù)萬人,在蘇皖交界處的銅井鎮(zhèn)渡江,途經(jīng)無為州,于6月中旬抵達安慶。洪秀全得知后,就削去兩個兄弟的王號,并刻了“義王”金牌一道,派人追趕挽留,但石達開不為所動,誓不回朝。內(nèi)訌之后,各個戰(zhàn)場的軍事形勢本已惡化,許多戰(zhàn)略重鎮(zhèn)相繼陷入敵手;如今石達開又率數(shù)萬精銳出走,太平天國的力量再次受到嚴重削弱。 石達開自天京出走后,一路上張貼布告,表白他出走的原因和下一步的打算。石達開于6月16日到達安慶后,在那里停留了近三個月。10月5日,他率領(lǐng)數(shù)萬部隊離安慶南下江西,放棄經(jīng)營多年的皖贛根據(jù)地,率軍東向,進入浙江。4月20日圍衢(今衢縣)。這時,石達開還沒有完全與天京決裂。此時石達開與洪秀全在軍事戰(zhàn)略上尚有協(xié)同,赴援江西,以及進軍浙江,都是配合解救天京之圍的有計劃的軍事行動。 進圖西蜀 1858年7月14日,石達開撤衢州圍南下福建,長期徘徊于浙、閩、贛三省邊境。1859年1月3日攻克江西南安府(今大余),設(shè)指揮部于池江鎮(zhèn)。在這里他大會諸將,商討下一步戰(zhàn)略。直到這時,石達開才決定遠征四川,開辟新的根據(jù)地。 1859年3月,石達開根據(jù)新的戰(zhàn)略決策,率軍由贛南進入湘南,連下郴州、桂陽州,圍攻永州(今零陵)不下,乃揮師北趨,圍困寶慶(今邵陽市),企圖取道湘西進入四川。寶慶是湘西重鎮(zhèn),也是湘軍的后方。寶慶被圍,湖南巡撫駱秉章急忙從各地征調(diào)兵勇,前往增援;遠在湖北的胡林翼,也派道員李續(xù)賓率領(lǐng)5千余人增援,使寶慶地區(qū)的清軍迅速增至近4萬人。石達開于敵援軍抵達寶慶近郊后,才督率所部向敵發(fā)起進攻,大戰(zhàn)數(shù)日,寶慶西北防線被突破,城內(nèi)外清軍連成一片,攻占寶慶更加無望,于是撤圍南下,退入廣西。 寶慶之戰(zhàn)是石達開離開天京后所進行的一次大的作戰(zhàn),結(jié)果以失敗而告終。沒有及時組織進攻、沒有部署力量打援,是作戰(zhàn)指導上的重要失誤。從戰(zhàn)略上看,石達開的進軍目標既然是四川,進入湖南純屬過境性質(zhì),理應師行間道,兼程疾進,不攻堅,不戀戰(zhàn),爭取早日入川。果能于此進入四川,將可與正在興起的李永和、藍朝鼎起義軍進行戰(zhàn)略配合,形勢要有利得多。然石達開進入湖南之后,先后貪攻永州、寶慶,從而貽誤了入川的時機。石達開撤入廣西后,迅速占領(lǐng)了宜山,在這個人口稀少的貧瘠山區(qū),休整了8個月。然而自他脫離天京以后,一路孤軍急進,沒有后方支持,沒有友軍配合,糧食要臨時征集,彈藥要隨身攜帶,部隊的戰(zhàn)斗力逐漸下降,處境日益困難,廣大將士看不到前途,分化投敵的事件屢有發(fā)生,特別是進攻寶慶受挫后折人廣 西,入川的希望更加渺茫,軍心更加渙散,以致發(fā)展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先后有20余萬人脫離他的控制,“萬里回朝”,重新回到洪秀全的旗幟下;最后跟隨石達開的,僅剩萬余人。在此嚴酷的形勢下,石達開一度產(chǎn)生過“匿跡山林”的隱退念頭,然而何處又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呢?在無可奈何之中,他勉力支撐,以圖自存。這時,廣西清軍集中兵力鎮(zhèn)壓了陳開、李文茂領(lǐng)導的大成國起義軍,其余部約有三四萬人投奔石達開,軍力從而得到一定的恢復。1861年秋,他重振隊伍,帶領(lǐng)號稱10萬大軍,出廣西,人湖南,沿著西部邊境北上,經(jīng)過湘鄂之交的來鳳、龍山,突入川東,因北阻大江,對岸又有清軍把守,只得沿長江南岸西進,在四川南部、貴州北部轉(zhuǎn)戰(zhàn)年余,屢戰(zhàn)不利,最后被迫進入云南境內(nèi)。 1862年冬,石達開在滇北轉(zhuǎn)戰(zhàn),派中旗賴袼新率兵沿川、康邊界北走,想策應石達開部再次入川,但這支部隊在1863年3月兵到中州壩縣一帶,已被清同知周歧源、參將楊應剛以及土司嶺承恩等聯(lián)合堵?lián)?,賴裕新陣亡,所部全軍覆亡。由于山河阻隔,石達開不知道賴裕新犧牲,他按原計劃取道川、康邊界,想強渡大渡河后揮師東向,進入成都平原。1863年2月,石達開自滇北昭通府境內(nèi),經(jīng)米糧壩渡過金沙江。4月中旬到達寧遠府(今西昌縣)的白果灣。5月初由冕寧、越西抄小路直趨大渡河畔的紫打地。由于賴裕新先遣部隊也在這一帶被擊敗,清軍早有防備。大渡河自安慶縣到萬工汛,長達200里,只有13個渡口,此時大多已有清兵駐守。紫打地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松林地王千戶轄下的7場48堡,盡是西番族。石達開事先沒有做好爭取王千戶和48堡的工作,只想到這里地勢險要,清軍防守薄弱,可以搶渡大渡河,直入川中。沒有想到,5月14日到達紫打地后,即陷入包圍圈中。薛福成在《書劇寇石達開就擒事》中說,石達開“前阻大渡河,左阻松林河,右阻老鴉漩河。”江北有清軍攔截,西有土司王應元攔阻,東有土司嶺承恩攔堵,南有游擊王松林的兵勇?lián)?,形勢對石達開部極為不利。 兵敗大渡河 5月21日,石達開正在搶渡大渡河,由于武器不如清軍,加上水流很急,船筏多被沖毀和擊中,搶渡沒有成功。隨后于6月3日和6月9日,先后組織兩次搶渡松林河都沒有成功。石達開處境十分困難,軍中宰馬為食,尤不能供將士一飽,覆軍險境舉目可見,石達開已經(jīng)作好了困死溺江的思想準備,他在絕望之余寫下了“大軍乏食氣誰余,縱死溺江定不降”的詩句。在絕境中,石達開作了許多努力,他兩次致書土司王應元要求讓路或罷戰(zhàn)通商,都被王應元拒絕。此時,清軍謝國太及土司王應元兩軍已越過松林河。土司嶺承恩占領(lǐng)馬鞍山,居高臨下,監(jiān)視石達開軍的行動。南面王松林部也在逐步北移。石達開軍的地盤越來越小,糧食來路幾乎斷絕。 在無可奈何之際,石達開謀士曹臥虎獻策,由石達開親率部隊東行,到海棠大道突圍南行。在當時處境下,這個計策恐怕是唯一可行之路,但石達開猶豫不決,到第3天,即6月11日中午,石達開才率余部東走,取道巖扁。王應元一面派兵尾隨追擊,一面親自率兵在山上用亂石、樹干襲擊石達開軍。隔河北岸的清軍周歧源部用長槍射擊。石軍走了20多里,到達小河村莊時,部隊已損失十之五六,前后左右均無退路,士兵饑甚,“覓食無所得,有相殺噬人肉者,達開莫能禁”。至此,石達開部搶渡不成,突圍無望,陷入了無法堅持的最后階段。 石達開部被圍困在利濟堡時,謀士曹臥虎獻策決一死戰(zhàn),而軍輔曾仕和則獻詐降計,即到洗馬姑清營詐降,等到部隊過河之后再劫糧反戈,突出敵圍。石達開接受了曾仕和的詐降計,并令曹臥虎書寫降表。曹臥虎寫完降表就投水自殺了。 石達開率軍詐降后,清軍在洗馬姑石達開軍營附近豎立“投誠免死”大旗,動搖石部軍心。同時,又派清將楊應剛、王松林到石軍營地,要石達開作出進一步的投降表示。石達開“不得已”,才“釋兵表降”。但又讓“妻妾五人攜其二子沉于河”。石達開接受詐降一策,是想用自己一人之生命換取部眾的安全。但石軍中部屬知道主帥“決降,多自潰敗”,已潰不成軍了。此時,清軍又采取措施,把石達開及其部將押送過河,把他和兩千多解甲的戰(zhàn)士分開。這一舉動,使石達開猛醒過來,他意識到:詐降計拙,暗自悔恨。石達開被押過河后,“舍命全己軍”的幻想已經(jīng)破滅。此后,他言辭談吐沒有半點奴顏媚骨的跡象。在被押解到成都途中,清將劉蓉、黃彭年曾經(jīng)提訊過石達開,在場的黃彭年在記述此事時說:石達開在談及他南北征戰(zhàn)時,“歷歷如繪,其梟杰堅強之氣,見于詞色,決非他賊所能假冒。”石達開是6月25日被押解到成都的,駱秉章曾會同成都將軍對石達開進行會審,開初駱秉章對石達開勸降,石達開嚴詞以對,說:“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隨后被駱秉章殺于成都,時年僅33歲。其部眾兩千余人,也盡被殺戮于大渡河畔。石達開在敵人的屠刀面前,慷慨陳詞,英勇不屈。駱秉章對石達開施以凌遲,其狀十分殘酷,時人周洵著文對此作了驚心動魄的描述:“石王與曾仕和對縛于十字樁上。行刑人分持利刃,先剜額頭皮,上掩雙目,次剜雙腕。曾文弱,不勝其楚,慘呼。石徐指之曰:何遂不能忍此須臾?當念我輩得彼,亦已如此,可耳。曾遂切唇無聲。凡百余刀,剜全體殆遍,初流血,嗣僅淡血,最后僅滴黃水。……終刑,氣早絕矣。”周洵盛贊石達開,說他“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tài)。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亦均默然無聲,真奇男子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