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探究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常態(tài)
作者:吳力田
字號大小: 小 中 大
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追求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是我們每個教學工作者的目標. 在新課標體系下,我們應該以一種理性的數(shù)學學習思維和教學心態(tài)去引領學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學習氛圍,努力實現(xiàn)“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文化氛圍. 根據(jù)教材特點,圍繞某個專題,讓學生用自我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體驗過程,從而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 這樣的探究,著力于學生的學,目標指向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意識、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探究應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常態(tài). 一、局部探究,加強對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對習題的局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過程、感受樂趣,更重要的是加強對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對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屬性的挖掘和不同解法的探求以及各種變式的討論,揭示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的有機整體,實現(xiàn)融會貫通和引申拓廣,有助于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流暢性、深刻性和發(fā)散性等多種思維品質的提高. 案例1 (2008年湖南省高考題)對有n(n≥4)個元素的總體{1,2,3,…,n}進行抽樣,先將總體分成兩個子總體{1,2,…,m}和{m+1,m+2,…,n}(m是給定的正整數(shù),且2≤m≤n-2),再從每個子總體中各隨機抽取2個元素組成樣本,用Pij表示元素i和j同時出現(xiàn)在樣本中的概率,則P1m= ;所有Pij(1≤i<j≤n)的和等于 . 1. 教學活動的開展——解題思路的常規(guī)探求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填空題,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問的作用,再從特殊到一般,對i,j的來源進行分類討論從而得到解法一. 解法一:對i,j的來源進行分類討論. 知哪位同學輕輕地說了這樣一句. 是呀,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索性在課堂上放手讓同學們討論探討.“好像C嗎?幾分鐘后另一個學生給出了以下解法. 解法二:其實只要注意到題中“從每個子總體中各隨機抽取2個元素組成樣本”這句話,在所選取的4個元受到解法二的提示,好幾個同學都很快給出了解法三. 解法三:在解法二的基礎上采用整體思路,同樣在所選取的4個元素中考慮,其實相當于4個不同的元素中任. 2. 教學活動的深入——探求結果的反思分析 縱觀三種解法,其實是概率研究的兩種基本思路,一個著眼于最大的樣本空間考慮,一個著眼于小樣本空間;一個是分步研究,一個是從整體考慮. 兩種思路提供了暴露思維過程的優(yōu)質素材. 課堂上引導學生弄清: ——麻煩的思路到底麻煩在什么地方,能不能變簡單些? ——簡單的思路為什么會簡單,對題設條件做了什么樣的理解和處理? ——題目和方法能否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 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不僅對本題有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對概率這個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對題目不斷推廣引申得到了好幾個新的命題,并且得到一一解決. 問題的推廣: ?。?)對有n(n≥4)個元素的總體{1,2,3,…,n}進行抽樣,先將總體分成兩個子總體{1,2,…,m}和{m+1,m+2,…,n}(m是給定的正整數(shù),且x≤m≤n-y),若從兩個子總體中分別取出x個和y個元素,則(2)對有n(n≥4)個元素的總體{1,2,3,…,n}進行抽樣,先將總體分成三個子總體{1,2,…,s}、{s+1,s+2,…,t}和{t+1,t+2,…,n}(s,t是給定的正整數(shù),且s≥x,t-s≥y,n-t≥z),若從3. 解題經(jīng)驗的自覺積累 解法三有一種高屋建瓴之勢,對解題思路看得更透徹了,對知識間的聯(lián)系看得更清楚了,課堂上講一題多解目標并不只滿足于多找出幾個解法,而是通過解題過程的分析,引領學生去領悟:怎樣解題?怎樣學會解題?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不斷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更要讓學生學會探究分析自己的解題過程和結果. 二、深入探究,挖掘知識更廣泛聯(lián)系 解題是數(shù)學學習中的核心內容,解題要溝通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或轉化關系,這是比較清楚的. 而解題本身是在挖掘知識的更廣泛聯(lián)系,也是在發(fā)生數(shù)學,在深入理解數(shù)學. 事實上,數(shù)學解題的實質就是發(fā)生數(shù)學;解題活動的核心價值是掌握數(shù)學. 深入探究數(shù)學解題思路和過程具有溝通知識更廣泛聯(lián)系的功能. 案例2 從A到B,若該地各路段發(fā)生堵車事件都是相互獨立的,且在同一路段發(fā)生堵車事件最多只有一1. 常規(guī)解法的探求 這是一次單元測驗中的試題,試題本身沒什么難度,正確率也比較高,學生只反映運算量有點大. 2. 深入探究——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 試卷講評結束下課后,一個學生來找我了:“老師,我已經(jīng)弄明白了這道題該怎么做,但是把路線A→C→F→. ” “真的?老師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姑且就把它作為一個猜想吧,能給出證明嗎?就以三段為例試試看吧. ”旁邊另一位同學聽了也很感興趣,兩個人一起討論去了. 一會兩人就拿來了證好了的結果. 設三段上的堵車概率分別為a,b,c,ξ表示遇到堵車的次數(shù),則分布列如下: Eξ=a(1-b)(1-c)+b(1-a)(1-c)+c(1-a)(1-b) +2[ab(1-c)+ac(1-b)+bc(1-a)]+3abc=a+b+c. 生1:“我還驗證了兩段的也是成立的. 證明是完成了,但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 ” 師: “問得好,為什么呀?” 生2:“我好像有點知道了,二項分布期望Eξ=nP,現(xiàn)在不是n=3,P1,P2,P3不相等的情況嗎?” 生1:“這有什么關系,又不是二項分布. ” 師: “老師提供一個公式,若ξ=X1+X2+…+Xn,則Eξ=EX1+EX2+…+EXn,再想一想吧. ” 第二天,兩位同學興高采烈地來找我,“老師,我們終于解決問題了”. 師:“快說來聽聽. ” 生:“把每個隨機變量Xi都看成二項分布,則EXi=Pi, 在二項分布中,EXi=P,Eξ=nP;當不是獨立重復事件時Eξ=P1+P2+…+Pn. 二項分布只是其特殊情況,是這樣吧?” 師:“太棒了!明天上課給同學們講講吧,讓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 兩位同學在課堂上把問題的來龍去脈講得有趣又精彩. 這份精彩一方面來自數(shù)學本身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它更來自于大家的積極參與、合作交流、主動探究. 因為兩位同學平時數(shù)學成績平平,更對全班同學都有激勵作用. 第二天又有一位參加競賽的同學拿來了數(shù)學歸納法的證明. 兩天來對一道題目的爭論研究,同學們經(jīng)歷了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的數(shù)學研究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收獲遠遠超出一道題的解決. 3. 教學反思——探究建構激發(fā)學習激情 建構主義認為: “知識不是被動吸收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這個觀點從教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并通過與他人(在教師指導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協(xié)作,主動建構而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展示對題目的奇思妙解,更要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 引導學生探究題目的真正內涵,尋找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師要對學生產(chǎn)生的思想火花——即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想法及時發(fā)現(xiàn)、鼓勵,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把學生引入熱烈的討論、爭辯,同時把問題引入實質,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和規(guī)律,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激動和振奮. 三、探究活動溝通教與學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思想觀念不斷碰撞、精神情感不斷交流的過程,教師必須注重這種“對話活動”的形成和發(fā)展. 數(shù)學學習絕不是常規(guī)的簡單模仿和機械操作,數(shù)學解題教學并不指向解題本身,“學會數(shù)學的思考、分析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于細微處見真理”才是數(shù)學學習的根本目的. 具體而言,應該包括: 1. 善于分析、總結、拓寬、應用,這便是所謂的數(shù)學能力,其實也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2. 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抓住本質,這便是數(shù)學能力發(fā)揮所至,即學習數(shù)學的結果. 3. 善于從細微處見真理,這才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高境界. 在數(shù)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討論,體驗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其實質是讓學生了解“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再反思“學”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學教統(tǒng)一,使學生和老師在情感和信息交流中達到高度的協(xié)調,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應該努力倡導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方式,讓數(shù)學探究成為貫穿于數(shù)學課程與數(shù)學課堂始終的重要內容,強調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問題性.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采用多方位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構建有價值的數(shù)學探究,使之成為所有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