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官名。太,亦作大。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shí)際的職權(quán)。后又指太子太師,即輔導(dǎo)太子之官。
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宋史百官志載“太宰,一人。周武王時(shí),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為六卿之首。秦、漢、魏不常置。晉初依《周禮》,備置三公。三公之職,太師居首,景帝名師,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蓋古之太師也。殷紂之時(shí),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shí),太公為太師。周成王時(shí),周公為太師;周公薨,畢公代之。漢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復(fù)置太師官,而孔光居焉。漢東京又廢。獻(xiàn)帝初,董卓為太師,卓誅又廢。魏世不置。晉既因太師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比缢未w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 (1)軍隊(duì)統(tǒng)帥兼執(zhí)政大臣。西周始置,呂尚(即太公望)官為大師(《左傳·成公二年》及《襄公十四年》。既是武王伐商的最高統(tǒng)帥,又為執(zhí)政大臣?!稌颉罚骸罢俟珵楸?,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敝芄贋樘珟煛!对姟ご笱拧こN洹酚刑珟熁矢?。西周晚期金文有伯太師和仲太師,都是重臣。太師與太保、太傅合稱“三公”。《周禮·地官·序官》保氏下,賈公彥疏引《鄭志》:“趙商問:按成王《周官》:‘立大師、大傅、大保,茲惟三公’,即三公之號(hào),自有師保之名”?!吨芄佟窞闈h代相傳的《古文尚書》的一篇,今已散失,這十一字是佚文。 (2)樂官之長。《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核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韋昭注:“太師,樂官之長,掌教詩樂?!薄吨芏Y·春官》有太師掌六律六同,教六詩。 太師,中國古代職官。又名太宰,掌邦治,為六卿之首。殷紂之時(shí),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shí),太公為太師?!洞蟠鞫Y記》說:“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敝芪渫鯐r(shí),周公旦始居之。周公與召公分陜而治“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而東,周公主之。”周公薨,畢公代之。漢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復(fù)置太師官,而孔光居焉。漢東京又廢。獻(xiàn)帝初,董卓為太師,卓誅又廢。魏世不置。晉既因太師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在周朝,太保與太師、太傅合稱“三公”。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jīng)邦國。有元襲其名號(hào),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國王置太師一員。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罷歲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職常缺,而僅置太保一員。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無虛位矣?!?明史 清史稿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jīng)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加官及贈(zèng)官”。 太師屬“三公”之列 隋唐時(shí)“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根據(jù)舊唐書 新唐書記載 唐初只設(shè)有東宮“三師三少”未設(shè)“三孤”,“三師”為貞觀11年復(fù)置。宋朝復(fù)稱“三公”但并未設(shè)“三孤”。明時(shí)復(fù)置“三孤”。 太子太師屬“東宮三師”為名義上的太子老師。 明史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jīng)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薄疤犹珟?、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dǎo)太子,而謹(jǐn)護(hù)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可見太師和太子太師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師也不能簡稱太師,觀元 明 清三朝太師都是正一品銜而太子太師只有從一品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