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果為山欖科蛋黃果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果樹,因果肉酷似煮熟的雞蛋黃而得名。我國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熱帶地區(qū)都有種植。蛋黃果含有豐富的磷、鐵、鈣、維生素C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及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含水量67%至73%,可食率71.3%至78.6%。
蛋黃果植株高3至6米,為小型喬木。樹體各部分均可分泌出白色乳汁。老熟枝條黃褐色,單葉互生,葉片紙質(zhì),狹橢圓形,兩面平滑有光澤?;ㄝ^小,1至4朵聚生于葉腋。未熟果為綠色,成熟時為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光滑,外果皮極薄,不易與果肉分離。中果皮肉質(zhì)、肥厚、柔軟、蛋黃色,含水量少,味甜,似煮熟的雞蛋黃。種子有多粒,近圓形或橢圓形。果實12月成熟,采收后需要后熟4至7天方可食用。果實主要鮮食,也可制作果汁、果酒、果醬等。
蛋黃果具有早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特點,能耐高溫干旱,耐濕能力也很強。在年平均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的地區(qū),生長結(jié)果良好。蛋黃果對土壤要求不嚴,病蟲害極少,通常用種子繁殖。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70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