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攻宋,燕王使張魁將燕兵以從焉,齊王殺之。燕王聞之,泣數(shù)行而下,召有司而告之曰:“余興事而齊殺我使,請令舉兵以攻齊也。”使受命矣。凡繇進見,爭之曰:“賢主故愿為臣。今王非賢主也,愿辭不為臣。”昭王曰:“是何也?”對曰:“松下亂,先君以不安棄群臣也。王苦痛之而事齊者,力不足也。今魁死而王攻齊,是視魁而賢于先君。”主曰:“諾。”“請王止兵。”王曰:“然則若何?”凡繇對曰:“請王縞素辟舍于郊,遣使于齊,客而謝焉,曰:‘此盡寡人之罪也。大王賢主也,豈盡殺諸侯之使者哉?然而燕之使者獨死,此弊邑之擇人不謹(jǐn)也。愿得變更請罪。’”使者行至齊。齊王方大飲,左右官實,御者甚眾,因令使者進報。使者報言燕王之甚恐懼而請罪也,畢,又復(fù)之,以矜左右官實。因乃發(fā)小使以反令燕王復(fù)舍。此濟上之所以敗,齊國以虛也。七十城,微田單固幾不反。愍王以大齊驕而殘,田單以即墨城而立功。詩曰:“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其此之謂乎?累矣而不毀,舉矣而不踣,其唯有道者乎!(《呂氏春秋·行論》)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余興事而齊殺我使 興:發(fā)動 B.愿辭不為臣 辭:告辭 C.請王縞素辟舍于郊 辟:打開 D.微田單固幾不反 微:沒有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燕王使張魁將燕兵以從焉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B.賢主故愿為臣 此物故非西產(chǎn) C.因乃發(fā)小使以反令燕王復(fù)舍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D.其唯有道者乎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8.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有司)受命矣 B.(齊王)因令使者進報 C.(使臣)又復(fù)之 D.齊國以(濟上?。┨撘?o:p> 9.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屬于“重累”“高舉”的一組是 ①賢主故愿為臣 ②王苦痛之而事齊者,力不足也 ③遣使于齊 ④大王賢主也,豈盡殺諸侯之使者哉 ⑤此弊邑之擇人不謹(jǐn)也 ⑥使者報言燕王之甚恐懼而請罪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王聽到自己非常賞識的張魁被殺的消息,決定立刻出兵為其報仇。 B.凡繇處事冷靜,巧妙勸諫燕王去齊王處謝罪。 C.齊愍王恃齊國強大而驕橫霸道是導(dǎo)致齊國殘破的原因。 D.田單憑借即墨城立下了大功,因此被本文贊賞為有道之人。二、(15分,每小題3分) 6. C(避開) 7.D(A項,相當(dāng)于“之”代詞;語氣詞,加強語氣不譯。B項,連詞,所以;副詞,本來。C項,副詞,于是,就;介詞,憑借。)8.C(齊王)又復(fù)之。 9.B 10.A(張魁被賞識從文中體現(xiàn)不出) 附:譯文 齊國攻打宋國,燕王派張魁率領(lǐng)燕國士兵跟著齊軍一起前往攻打宋國,齊王殺了張魁。燕王聽到這消息,眼淚數(shù)行落下來。他召來有關(guān)官員告訴他說:“我派兵跟隨齊軍一起進攻宋國,可齊國卻殺了我的使臣,我決定立即發(fā)兵攻打齊國。”已經(jīng)讓他接受了命令。這時凡繇進來拜見燕王,他勸燕王道:“您是賢明的君主,我才愿當(dāng)您的臣子的,如今看來您不是賢明的君主,我想要辭去,不再做您的臣子了。”燕王說:“這是為什么?”凡繇回答說:“松下之難的時候,我們的先君不得安寧而被俘。您對此深感痛苦,但卻依舊侍奉齊國,這是因為力量不足??!如今張魁被殺死,您卻要攻打齊國,這是把張魁看得比先君還賢德。”燕王說:“好吧。”凡繇說:“請您停止出兵。”燕王說:“可以不出兵,但應(yīng)該怎么辦呢?”凡繇回答說:“請您穿上白衣素服離開宮室住在郊外,派遣使臣到齊國,以客人的身份去謝罪,這樣說:‘這都是我的罪過。大王您是賢德的君主,怎么會把諸侯的使臣都?xì)⒘四??然而單單燕國的使臣被殺死了,這是我選擇人不慎重啊!我希望能讓我改換使臣以表示請罪。’”使臣到了齊國,齊王正在舉行盛大宴會,參加宴會的近臣、官員、侍從很多,于是齊王命令使臣進來稟告。使臣稟告說燕王非??謶?,因而來請罪。使臣說完了,齊王又讓他重復(fù)一遍,以此來向近臣、官員、侍從夸耀。于是齊王派了位小臣作為使者去讓燕王返回宮室居住。這就是后來齊國之所以在濟水一帶被燕王打敗的原因,齊國由于這次大敗而變得很虛弱。七十余座城被攻克,如果沒有田單,幾乎不能收復(fù)。齊愍王憑借齊國的強大驕橫霸道而落得國家殘破;田單憑借即墨城卻立了大功。古詩說:“要想毀壞它,必先將它重疊起來;要想摔倒它,必先將它高舉起來。”這詩大概說的就是這個吧!重疊起來卻能不被毀壞,高舉起來卻能不被摔倒,大概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