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大意】
有勇氣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氣自認(rèn)怯懦,不敢妄為的,得活。這兩 種勇氣,一個有利,一個有害。 上天所厭惡的,誰曉得個中原委呢?上天的道,總是在不爭不競中得勝余,在無言無語中應(yīng)答自如,在不期然時而至,在悠 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飄渺的大網(wǎng),稀疏得似乎看不見,卻沒有什么可以漏網(wǎng)逃脫。
《老子名言的智慧》在線閱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8776401_12_1.html
老子說,勇到無所不敢就會招致殺身之禍,勇敢而不逞強的,卻能保全自己。
勇敢,是指那種為了正義事業(yè)而不懼強暴、不畏權(quán)勢、不怕艱險、不顧利害、不計生死而一往無前的道德品質(zhì)。
子曰:“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第九)子路問孔子:“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以義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孔子說,勇敢的人不畏懼。勇敢,是人的一種內(nèi)在氣質(zhì),是人格的一種力量,是人的一種美德。
古人認(rèn)為:依據(jù)其表現(xiàn)有上勇、中勇、下勇之分,依據(jù)其性質(zhì)有“狗彘之勇、賈盜之勇、小人之勇、君子之勇”之別。我們所需要的是“上勇”、“大勇”和“君子之勇”、“義理之勇”。
在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文化中,經(jīng)常把“勇”和”義”連在一起。在這方面,古代先哲們有許多精辟論述。除上例外,《論語.為政》篇云:“見義不為,無勇也。”《左傳》云:“率義之謂勇。”《呂氏春秋》云:“所貴勇者,為其行義也。”西漢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揚雄說:“勇于義而果于德。”這些論述告訴我們:只有從正義生發(fā)出來的勇氣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道德之勇。否則就會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假若君子只有勇而沒有義,那就會搗亂造反;假若小人只有勇而沒有義,那就會去做土匪強盜。由此可見,勇往往表現(xiàn)為道德正義感。南北朝的范縝、北宋的王安石、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之所以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就是因為他們具備了這種高風(fēng)亮節(jié)和勇敢精神。
勇有“血氣之勇”與“義理之勇”之分。我們提倡勇敢,就是要倡“義理之勇”而戒“血氣之勇”。有一些人把魯莽蠻干、盲目冒險、強梁霸道、兇殘逞強視之為勇。如果說,這是一種勇的話,那它是“血氣之勇”.或者說是莽夫之勇。
《水滸傳》第十二回有個“汴京城楊志賣刀”的故事,說的是:楊志在京城中花光了錢,衣食無著,只好拿著祖?zhèn)鞯膶毜兜绞猩先ベu。沒想到遇上了無賴牛二。牛二橫行霸道,無人敢惹。他看中了楊志的寶刀,又不想出錢買,便無理糾纏起來。他問楊志,為什么叫寶刀?楊志告訴他,這把刀砍銅剁鐵,刀口不卷,吹毛得過,殺人刀上沒血。牛二不信,楊志便當(dāng)場試驗。先是剁一摞銅錢,從上到下
一劈兩半:又拿一把頭發(fā),對著刀口一吹,頭發(fā)都斷成兩截,紛紛飄落。牛二還要看刀不沾血,楊志說可以找條狗來試。喝得半醉的牛二,存心要賴楊志的寶刀,非要楊志殺人試試不可,并向楊志叫道:“你要是條好漢子,就剁我一刀”還動手打楊志。楊志見牛二欺人太甚,盛怒之下,一時性起,朝他嗓子眼上捅了一刀,把他捅倒,又趕上去,往胸上連捅幾刀,把牛二殺死。結(jié)果楊志被打入死囚牢中,多虧眾人相救,才免一死,被發(fā)配到大名府充軍。楊志怒殺牛二,痛快則痛快矣,但這只是發(fā)泄情緒的血氣之勇,是不足取的。
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遇事則表現(xiàn)出“義理之勇″的風(fēng)范?!妒酚?淮陰侯列傳》中講了一個“跨下之辱”的故事,說的是:韓信年輕時,家里很窮,到處流浪。—天,韓信在市上逛,被一個屠夫的兒子瞧見了。這小子看韓信貧寒的樣子,就存心欺侮人。他來到韓信面前挑釁地說:‘◇這么大的個子,腰里還挎刀掛劍的,有多大能耐?我看你是表壯里虛,膽子還沒兔子大!,”這時很多人都圍上來
看熱鬧,于是他更來勁了,指手畫腳地沖韓信說:“你有本事,不怕死,就用你那寶劍把我殺了;若沒這個膽量,你就從我胯下鉆過去!”說著,叉開腿,叉著腰;露出一副無賴相。韓信細(xì)看了一下這小子。搖了搖頭;嘆口氣,就伏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過去了。圍觀的人哄堂大笑,有人甚至罵韓信是膽小鬼。那個屠戶的兒子洋洋得意。后來,韓信受到劉邦重用;拜為大將軍,統(tǒng)兵北上。
在和趙王的決戰(zhàn)中,韓信大智大勇,以幾萬兵力打敗了趙王的20萬人馬,滅了趙國。接著又平服了燕、齊,與劉邦合兵一處,消滅項羽于垓下。韓信先被封為齊王,又被封為楚王。路過家鄉(xiāng)時,韓
信派人把那個屠戶的兒子找來,那小于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以為非死不可。韓信不但沒殺他,還給了他一個小官做,并對部下說:“我不但現(xiàn)在可以殺這個人,當(dāng)年也可以殺死他。但我想,殺了他我就要給
他償命,怎么建立大丈夫的功業(yè)呢?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就忍下這口氣。不然,怎么會有今天呢?”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在這兩個故事里,真正勇敢的不是楊志,而是韓信?;蛘哒f,楊志是“莽夫之勇”,或曰“匹夫之勇”:韓信是“大智大勇”、“義理之勇”。蘇東坡說得好:“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論》這兩個故事還告訴我們:血氣之勇不可有,義理之勇不可無。平時易魯莽行事者,應(yīng)努力把“血氣之勇”轉(zhuǎn)化為“義理之勇”。
培養(yǎng)自己的勇敢精神,必須善于克制自己。一個人向他人的邪惡做斗爭固然需要勇氣,而向自己的缺點錯誤進(jìn)攻則更需要勇氣。古人云:“赴湯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勝,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勇于正視自己的過失,勇于承認(rè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也是勇敢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
老子說:“善為土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毒不與。”善于作將帥的人不靠勇氣,善于作戰(zhàn)的人不靠強悍,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人不和敵人對陣。這是因為用兵的人精通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會用智謀,以奇用
兵,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所以用不著死拼,也不必赤膊上陣,逞強斗狠。
幸福的伊甸園http://wack201031.blog.163.com/
一個人只有心地光明,才能驅(qū)除心靈中黑暗角落里的膽怯,一個人只有心底無私,才能具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在敵人面前,毫不畏懼;英勇斗敵;在艱險面前,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在陳腐勢力面前,不信邪惡,仗義執(zhí)言,敢于宣戰(zhàn),勇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