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手攻防絕技
中國功夫乃至世界搏擊術,實戰(zhàn)中無不注重攻防的運用,但是一攻一防中不同的門派都有千差萬別。有的甚至輕視“防守”技術,在“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思想指導下,許多實戰(zhàn)研修者只會硬打硬拼,而忽略了防守技法的運用,其后果往往是“殺敵三千”而“自傷八百”,雖僥幸取勝,恐怕也是傷痕累累。有的攻防技術簡單,結構不合理,一動手則手忙腳亂,根本體現不出來攻防的精妙。筆者通過研修各派武學之精華,成功研創(chuàng)出用于實戰(zhàn)、并可用任何技法在任何角度都能輕松擊中敵人的“八卦手”。不少朋友學了高峰實戰(zhàn)武功,非常有感觸,認為守如天羅地網,攻若雷霆萬鈞,高峰實戰(zhàn),不可多得!為什么叫“八卦手”呢?因為該絕技的八種防守手法---拍、按、格、掛、捋、抄、撥、架,足以防守來自四面八方的任何攻擊技法,包括拳、腿、肘、膝的上下、左右、中間和斜側面的攻擊皆可防御,故而叫八卦手。它的練法共分四步,現介紹如下:
一、預備式
實戰(zhàn)式扣、拐步練法:
1在地上畫一條1米長的直線,以右式為例,右腳尖觸線,左腳跟觸線,前后距離約兩腳半寬,以舒適、自然即可,兩腳尖稍內扣,兩臂微彎,兩手可握拳也可成掌,前手高不過鼻、約屈成120°,后手豎立于腮邊保護左邊的頭面、頸、胸、肋。
2右腳掌由內到外旋轉擰蹬,到腳尖平時停止,左腳不動。雙手位置保持不變,此即右拐步。
3左腳掌由內到外旋轉擰蹬,雙肩同時作一水平運動,即由在后的左肩轉到前面,而右肩則由水平轉至后面,變成左手在前約屈成120°,右手在后豎放在腮邊。右腳尖內扣保持不動,此即左拐步。
4復還。即左腳掌由外到內復原,左手循水平還原成在后放在腮邊,右手循水平復還在前,即與1同。
左右練習不可偏廢。剛開始時可能不習慣,腳站不穩(wěn)、全身左右晃動,待練到雙腳對平衡有隨意控制的能力時,其腳掌感應能力即大大增強,再加上由此打出的拳是由身催手、力量由腳到胯、到背肩再達于拳,自然比單純的一拳一掌發(fā)力要大得多,此即是內家整體發(fā)力的入門。
二、八卦手單練法
1先在墻上畫一個高與眼平、低與襠齊的圓,中間為一太極圖,旁邊為9個小圓,中間標為1,其他按圖1,標好順序。
2八卦手之按法練習:以右實戰(zhàn)式站好即可,以下各法練習皆同。右手正對大圓中的中間太極圖即1處。在右拐步的同時,右掌往下按拍,即圖上由1到2,同時發(fā)“嘿”聲。到位后即刻彈起,右腳亦同時回復成原右實戰(zhàn)式。按拍發(fā)力、發(fā)聲、拐步須同時進行。由頭到胸口這一段為防御范圍,目的是防御對手的直拳攻擊。左、右同時練至純熟。
3八卦手之拍法練習:站好后在右拐步的同時,右手向上向左、向下拍擊,同時噴氣。拍擊到位后即刻回復原位。防御范圍:只要敵攻擊我右手左邊頭、頸部位時,可防守其直拳、栽拳、反背拳的進攻。左右要練至純熟。
4八卦手之格法練習:站好后在右拐步的同時,右手握拳由左向右水平向外格,同時噴氣,動作到位后即復原。防御范圍:敵攻擊我右邊頭、頸部時可防御敵方的直拳、平拳。左右式要練至純熟。
5八卦手之掛法練習:站好后在右拐步的同時,右手握拳由下向上向外掛擋,拳與頭頂齊即可,大小臂成一直角或小于90°。本技主要用于敵方用擺拳或鞭拳攻擊我方頭部時用。
練八卦手時為什么要配合噴氣?因為實戰(zhàn)中不能保證100%的攔截成功。假如攔截失敗,則可噴氣發(fā)力用“繃勁”抗打,加上拐步的擰蹬旋轉,身無定位,使敵方拳腳無法擊中預定目標,其威力必定大減,這樣對我就難以形成威脅。
6八卦手之捋法練習:右手由上向下向后回捋至左腹側,同時拐步、噴氣。本法用于敵方側踹、正蹬我胸、腹時,我方進步用捋法,格開敵腿,獲得反擊的機會。
7八卦手之抄法練習:本法是在捋法實施成功后或直接由上向下再向上抄起。不論敵方用何種腿法,只要是攻向我左半身的腿法都可以用抄接法,一且抄住,敵必仰跌無疑?,F代散打的接腿摔,必須要成功實施抄接法。
8八卦手之撥法練習:右手向左向下向右弧拔,同時拐步噴氣。不論敵用何種腿法,只要超過我方中線偏右側時即可用撥法。實戰(zhàn)中外撥并回勾令敵不能逃脫,我再施行反擊。
9八卦手之架法練習:右手向下向上翻轉小臂架欄,動作定型時,小指向上,拳心向前。本法可防御敵由上向下攻擊我頭部的任何動作。
說明:初學者只練右手即可,不要顧后手。
以上八種手法,動作到位后必須復還原式,準備下一次練習,養(yǎng)成“一發(fā)即收”的本能習慣。只要認真練習,哪怕是10天,即可防住現代散打高手的任何角度攻擊。八卦手隨時隨地皆可練習,練時面前無人當有人,用時面前有人當無人,意想敵從何角度攻我,我該用何種方式破解,練久,至實戰(zhàn)中,只待敵一出手,我則自然攔截并反擊之。
三、綜合練法
仍按右實戰(zhàn)式站好,按八卦手單練之順序即按、拍、格、掛、捋、抄、撥、架八種手法,連接起來進行練習,不可停頓一氣練完。練時充分活動手腕,并蹺動手指使之節(jié)節(jié)貫串,久練即可練出內家感應(即聽勁),其能力可達到見手不能逃,自然運用沾粘連隨的太極功夫。練法:按圖2之循行路線練習,全身放松,動作越慢越好,呼吸亦隨動作緩慢隨之即可。反復練習至力乏為止。據筆者之經驗,1次練習在30~60分鐘以上,比分次練習2~3個小時的效果要好。
四、八卦手攻防實戰(zhàn)
真正實戰(zhàn)時必須明白,敵出手與不出手都必須先攻擊其離我最近的手或腳!攻防不是脫節(jié)而是同時進行,任何先防后打或先打后防的指導思想都是不對的,試述之:
1.敵用直拳擊我頭、胸部時,我前手即用按法截擊敵手,并順勢用截擊的前手成直拳攻擊敵面部。我的實戰(zhàn)原則是,用哪只手防就用那只手攻,后手只擔當防守身體的重任,萬不得己不用后手,切記。
2.敵用拳或掌直擊我頭、面部時,我可用拍、格之法擊其手臂,并同時用掌削擊敵頸或用直拳擊敵面、鼻。
3.敵用擺拳擊我頭部時,我用掛法,掛開敵臂,同時用劈拳反擊。
4.敵用鞭腿攻擊我方肋部時,我可用捋法攔截,同時進身用撞拳擊敵胸腹。
5.敵用正蹬或踢擊我胸腹時,我即可用抄法令其傾跌,順勢跟進用虎撲法擊敵。
6.敵用側踹或鞭腿時,我即用退步外撥敵小腿,然后迅即上步用擺拳擊敵頭部。
7.當敵用劈拳擊打我頭部時,我即可用架法,順勢用反背錘擊敵面部。
以上不過簡單講述了防守與反擊的方法,實戰(zhàn)運用時不可拘泥,得機得勢則可隨心所欲、自由運用。
八卦掌基本技法規(guī)律
八卦掌基本技法除遵循“武術技法原理”外,還強調下述基本技法規(guī)律,形成其技法特色。這些基本技法包括:梢擰根定,三空三平;一意五勁,擺扣成圓;滾簪爭,逐節(jié)轉旋;以動為本,以變?yōu)榉ā?
梢擰根定,三空三平,是八卦掌靜止姿的技法。“梢擰根定”,指支撐身體的兩足(根)沉實穩(wěn)定,身體的頭和兩手(梢)擰勁,使整個身體處于擰繩狀。其中含有臂擰、軀擰、腿擰。就臂擰而言,肩為根,手為梢。應相對穩(wěn)定戶的位置,以手旋內或旋外的擰勁,領臂運轉成繩擰狀。就頭和軀干而言,臀為根,頭為梢。應相對穩(wěn)定臀的位置,以頭的轉擰勁,領軀干運轉成繩擰。就腿而言,胯為根,腳為梢。應相對穩(wěn)定根的位置,以腳外擺或內扣的擰勁,領腿運轉成繩擰狀。這三“根”穩(wěn)定的位置。應保持為兩肩橫平,肩不能隨手擰而失勢成聳肩、歪肩。兩胯橫平,胯不能隨腳擰而失勢成挺胯、歪胯。此肩平、胯平、腳平,即“三平”。在這種身如繩擰的靜姿中,肢軀各部隨擰轉而緊湊,其中有三處則形成了涵空狀。身擰時,兩肩向下松沉且微內合,形成了胸部暢。臂擰時,內勁過肩、穿肘、越腕、直達手指尖,使手指梢節(jié)出現微扣狀,形成了手心涵空。腿擰時,內勁過胯、穿膝、越踝,直達足趾,使足趾屈扣抓地,形成足心涵空。此胸空、手心空、足心空,即“三空”。梢擰、根定、三平、三空攻諧一體,呈現出八卦掌靜姿的規(guī)格特點。
一意五勁,擺扣成圓,是八卦掌步法的基本技法。八卦掌以淌泥步和擺扣步為基本步法,形成其步若淌泥、繞圓走轉的運動特點。做好淌泥步的關鍵是“一意五勁”。“一意”,指“步若淌泥”的意念。要求步一動就感覺腳的周圍都有泥水的粘力:腳底似有水粘吸,腳跟后似有泥水粘拖,腳的左右似有泥水粘附,腳前有泥水粘阻,腳背似有泥水粘壓。這種淌泥感,既有助于誘導內氣流注腳底與地氣交融,又能促成兩腳平平移動,好像生怕泥水濺臟褲腿似的。“五勁”,指從起步到落步過程中相繼運用的蹬、踢、摩、探、踩五種勁法。移動腳起步時,整個腳掌要有蹬勁(注意腳后跟參與用力),使腳掌快速平行地離地前移。緊接著,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角處以向前的“踢勁”,促足前移至將落地的瞬間,要以“探勁”促使腳掌繼續(xù)向前、向下探進寸許。然后,全腳掌平平踩踏落地(踩勁),如欲踩死毒蝎一樣。上述“一意五勁”閃融于步,促成腳掌平起、平移、平落,步法快速淌進。
所謂“擺扣成圓”,指八卦掌的“繞圓走轉”是通過擺步和扣步的交替運用實現的。連續(xù)交替進行左腳擺步、右腳扣步的步法,能形成向左的走圈;反之,形成向右走圈。擺扣步的幅度(擺扣角度)不同,足跡形成的圓圈大小也不同。擺扣步幅度越大,圓圈越??;擺扣步幅度越小,圓圈越大。一般以八步走滿一圈作為中圈。每圈少于八步為小圈,多于八步為大圈。另外,八卦掌還以擺扣步作為變轉運動方向的基本步法,忌以兩肢碾轉進行方向變轉。
滾簪爭裹,逐節(jié)轉旋,是八卦掌基本勁法與肢軀運動融合的技法。八卦掌動作要求“滾簪爭裹”四勁聚合于體,使肢軀運動呈現為轉旋,了入狀。其梢端是轉旋著(滾勁)擊向(簪勁)目標。其中節(jié)的外側,含有外開的“爭勁”;其內側,含有內合的“裹勁”。肢軀的這種轉屈個是循梢節(jié)領擰、中節(jié)隨擰;或者中軸轉動帶動梢的順序,逐節(jié)傳憶,依次之轉旋,而形成全身各節(jié)貫串轉旋。例如,手掌領勁轉旋前穿,依為肘節(jié)之轉旋前穿,肩節(jié)隨 之轉動前送,腰部隨之轉擰催勁,胯、膝、踝相繼隨之轉順。又如,腰為軸領勁轉勁,其向上傳導,依次旋脊、轉肩、旋膀、轉腕,最后為旋手轉指。與此同時,其向下傳導,依次為旋髖、轉胯,旋膝、轉踝。
以動為本,以變?yōu)榉?,是八卦掌運動中處理靜關系的技法。八卦掌動作和整套練習中,要以不停的沿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身隨步活,步隨身動,身隨步開,隨走隨變,縱橫交錯,不能有絲毫的停頓和斷續(xù)。進而將常規(guī)的沿圓走視為相對的“靜”,以在沿圓走轉基礎上變招換掌視為“動”,要求運動不息,變化不上止。“以動為本,以變?yōu)榉?#8221;的技法,在搏斗中表現為“以動制靜”的打法。即對方不動,我意動;對方始動,我已動。用不停地走轉與對手周旋,避正求斜,避實尋虛,尋找進攻時機和目標。一旦得機向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疾動”,攻擊對手的“緩動”。這樣不斷地以動制不動,以快動制慢動,掌握搏擊制勝的主動權。
八卦掌技擊法則
技擊是八卦掌的根本之法。套路中每一招每一式都貫穿著技擊的招術,但也不能把它看成是機械式的運動。要根據來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隨機應變,趁機而入。這個 技巧取決于練武者的功底深淺和技擊的熟練程度。為此淺談一下簡單的用法。
?。ㄒ唬┥矸?br> 吸、閃、搖、擰、回、轉、翻、停。
吸:吸是當來者力力猛而快,不能搶先反擊時,可用吸身化開,趁機而反擊。
閃:閃為活步,躲閃,使對方擊空。
搖:搖是當對方來力過猛而快速,被逼而搖身變化之,借他人之力而反擊。
擰:擰是當對方腳已踩入中門時,可用活步擰身,利用擰身的高速旋轉,隨時改變運動的方向,可使對方擊而不實。借此機會,高速旋轉,用肘、臂反擊。
回:敗中取勝。來者過猛,可用詐敗回身轉走,當對方追近時,急回身反擊。
轉:轉即轉身。是在被逼而轉身或是逼對方轉體的同時而轉體。在轉身時速度要快,搶在對方之前反擊才能成功。
翻:翻即翻身。仰體時,當對方猛撲逼近前胸,被逼可用翻身起腿而攻之。
停:交戰(zhàn)時,當自己進攻空時可停,再變招術。不能只考慮擊中,不考慮擊空,使自己失去平衡。
?。ǘ┎椒?br> 在技擊中一般有進、退、湊、墊、偷、過、縱、箭等。文中已有敘述,這里不再詳論??傊?,法的用法是活步,發(fā)力,“走打為妙”。腳步在不停地運動,使對方很難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另外,步要快速,要和打仗一樣搶占有利地形,專擊對方的弱點。
(三)掌法
掌法有推、托、帶、領、穿、搬、截、攔等等,這里不再論述。
?。ㄋ模┘紦舴▌t
技擊之法并非不變,一般是:
?。?)彼先動我先到:這就是說,交戰(zhàn)時兩眼盯住對方的兩肩、兩胯或眼神,當對方神態(tài)突變時,急出掌,快速搶在他之前,這樣擊中率較高。這也稱“后發(fā)制人”。
?。?)防與攻:防守不能只是單純的防守,而要防中有攻。如果對方向自己的左肩擊來,可采用右手反擊;如果向右肩南來,可采用左手反擊。上下也是這樣。這樣的反擊之術也自然形成了防守。這就叫做“以攻為守”。
?。?)正擊和截擊:如果對方擊來,就可以反擊對方的合力方向,以高速度截擊,搶在對方之前。
(4)斜擊:如果對方擊來,可用斜擊。也就是與對方來力的方向偏斜方向反擊。以自己的合力,反擊對方的分力。
?。?)步擊:步擊是八卦掌中的特殊擊法。交戰(zhàn)時趁機而搶步,將腳進至對方的后腳處,使對方失去平衡,只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擊敗對方。
(6)條件反射:技擊時的招術并非大腦臨陣所想,而是一種條件反射。功底至深時,就會有條件反射的體會。在技擊中,如果看到對方有瞬間的漏洞,用大腦思考后再指揮四肢反擊,機會早已錯過。高級拳師們都有體會,擊中對方后,再加憶用的是什么招數,都回憶不清;可見在擊中前根本就沒用大腦思考。這就是眼到、手到、力到的條件反射。皮膚的觸感,也是一種條件反射。當二人皮膚接觸后,利用自己的皮膚感覺,就知道對方來力的大小、速度和方向,就可以及時找到對方的弱點而進行反擊。還有耳朵,往往聽到來力的風聲,就可以反擊。
條件反射是技擊家進入了高級階段的標志。武術愛好者只要練法正確,堅持鍛煉,功底已深,自然而成。
八卦掌中擊點很多,如肩打、胯打、膝打、肘打、頭打、腕打、肚打、臀打、腿打、手打、腳打……這里暫不詳述。
總之,二人交戰(zhàn)腕中求,要想取勝步法分,周身擊點處處有,出掌多變方為真,打人如同在夢中,處處發(fā)力應用意,無意之中是真藝。
董海川八卦掌技擊特點
摘自《太極真義》
董海川先師所傳八卦掌以外其獨特的技擊著稱于世,其招法出神入化、奧妙無窮。技擊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 剛柔相濟
剛柔相濟是拳術的精髓。八卦掌是剛柔相濟的拳術。有歌訣:剛在先兮柔腰與手,我則吸腰步穩(wěn)揚。
用剛勁之先必須隱含柔勁,此謂“剛中寓柔”;在用柔勁之前,必須以則勁為后備,此謂“柔中寓剛”,攻與守都不能脫離這個原則。當對方用柔勁時,我則以剛勁對付;對方用剛勁時,我就用柔勁吸腰穩(wěn)步而化之,然后再擊之,即可取勝。
二、 整勁擊人
八卦掌擊人用的是整勁,此整勁是從根節(jié)而出,根在于腳,發(fā)于腿,主于腰,形于手指。該勁非一般的濁力或拙力,是剛、柔、巧、脆幾種力合而為一的一種勁,這種勁威力無比,無堅不摧,有歌訣:
先天之氣要練習,剛柔相濟細推尋;
八卦掌法留意記,不怕猛漢力千斤。
三、 欺上瞞下
八卦掌的技擊招法變幻莫測,可謂一部活的兵法,那“聲東擊西、指上打下、以逸待勞、順手牽羊、欲擒故縱、反客為主、調虎離山、混水摸魚、假癡不癲”等等奇謀方略,活脫脫地展現在八卦掌的招法之中,使對方防不勝防不知所措。有歌訣:
此掌與人大不同,未擊西兮先聲東;
指上打下就得知,卷簾倒流更神通。
此訣中的二三句即為八卦掌對兵法的活用。
四、 以正取斜
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是八卦掌技擊的一大特點。有歌詞:
高欲低兮矮與揚,斜身繞步不須忙;
斜翻倒翻腰著力,翻到極處力要剛。
訣中一二句講:方比我高的,我應以低勢攻他的下路;比我矮的,我則用高勢進攻他的上路。無論如何換勢,都必須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設法使對方入空,從而戰(zhàn)勝對方。在敵方來看,我是側方,其實我是正方,也就是不與敵作正面交戰(zhàn),而是讓過敵手以后,緊跟敵身而進,制敵取勝。
五、 步法贏人
凡拳術無步法則(拳)拳不靈。八卦掌的步法是制敵的戰(zhàn)略,善走是其一大特點,正如歌詞所說“招招不離腳變化,站住即為落地花”,只有不停地走,才能避敵之鋒芒,使敵眼花繚亂,才能上下配合協調、誘敵深入,從而擊潰敵人。
“半步跟”或“半步當先”是八卦掌步法中的顯著特點,有歌詞:
未從動梢先動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出入進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
此歌詞講的即是“半步跟”。八卦掌的變招換勢只需用半步,進退閃躲也只需半步,此半步即是八卦掌贏人的根本。
六、 八反
“八反”是八卦掌獨具的特點,與別家拳術迥然不同,因此八卦掌也稱“八反掌法”。
一反:進步先進前步,退步選退后步;
二反:入則直步,出則彎步,跨則橫步,回則倒步;
三反:人則五花八門,我則靜以待動;
四反:人則拳打腳踢,我剛穿掌掩肘;
五反:人則使梢,我則使梢先使根(梢是手、根是肩);
六反:人則用拳變之掌,我則用直伸之掌;
七反:側回身才能對后,我則動步以接八方;
七、 善用“九節(jié)勁”
八卦掌將人身部位分成九個節(jié),即頭為梢節(jié)、腰為中節(jié)、下腹為根節(jié);手為梢節(jié),肘為中節(jié),肩為根節(jié);足為梢節(jié),膝為中節(jié),胯為根節(jié)。
八卦掌將九個節(jié)的運勁使力貫以掌法,使八卦掌剛勁相濟的整勁所向披靡,威力無比。
下面將先輩傳下來的一首歌訣抄錄如下:
軟中求硬好,縮小綿軟巧,
要講九節(jié)勁,言明得知曉。
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腳,
手眼身法步,此是武藝招。
周身要整勁,慢慢往里找,
左右變化廣,動時賽猴貓。
旋轉帶健步,站住泰山牢,
蚊蟲不能落,輕時如鵝毛。
學會八卦掌,比人招法高。
八卦掌的爆發(fā)力
爆發(fā)力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是衡量習武者優(yōu)劣的尺度。各門派的武術家無不重視爆發(fā)力的訓練,八卦掌則要求把“爆發(fā)力訓練”作為必修課。八卦掌提倡“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是說在走轉變化的配合下,一招制勝。這“一招”就是使用了爆發(fā)力。現把八卦掌爆發(fā)力的訓練方法簡介如下,供參考。
一、 爆發(fā)力的特點
爆發(fā)力是“瞬間”發(fā)出的力,如炸彈爆炸一樣。打人的部位在極短的時間內,速度驟增,具有極大的動量,因此有極大的破壞力。爆發(fā)力的發(fā)放形式多種多樣,發(fā)力方向也隨機變化。
二、爆發(fā)力的訓練
1、周身協調。不論用掌、腳、肘等部位爆發(fā),都必須全身各處協調一致。該松的松,該緊的緊。所謂“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各部位都要圍繞“目的”而發(fā)力。協調的第二層意思是要求身體各發(fā)力部位要適時、適量發(fā)力。俗話說: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不論一身有幾“弓”,各“弓”發(fā)力的大小、方向、時間都必須協調合理。
2、間架合理。爆發(fā)力和生活用力一樣,都要求自身間架合理,符合力學要求。比如向前出拳,打出的力要與后腿蹬地得到的力同方向,至少是在同一面內。只講“功夫全憑后腿蹬”是不夠的。如果你發(fā)的力符合上面的要求,你有多大的力就能使出多大的力;反之,你不僅使不出全力,還會被對方彈回,甚至摔倒。平時做師傅的給學生“整架子”就包括這方面的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這樣的常識,兩人抬重物,如果“準備好”了,抬200斤的重物也沒問題;如果沒有“準備好”,不僅抬不起200斤的重物,還會被壓倒。原因就是“間架”問題。
3、意識領先。用意識指導發(fā)力,意識要強烈。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會克服困難,一往無前;目的一達到,會立刻失去動力。正如俗話說的:不愿當將軍的軍人,連士兵都當不好。練習八卦掌時,要求“穿掌如放箭,回手如閃電”。又云: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在意識上要想著快上加快,“一想就到,一到即回”。
意識強烈能最大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平時只能搬100斤的重物,在危機時可能搬動150斤的重物。
意識的強烈,可以這樣去理解。如果有人要測試你的脖項挺力,你可能有50斤的力;但是,如果有壞人欲把你的頭按進水里去,這時你會表現出80斤的挺力。一種求生的意識在起作用,這種意識是強烈的。
在練習爆發(fā)力時,每次都要認真,不發(fā)則已,發(fā)則全力以赴。
4、與其它練習相結合。爆發(fā)力不是單獨存在的,它由人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tài)等因素決定。因此,我們提倡全面訓練,提高身體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熟練掌握發(fā)放“爆發(fā)力”的時機。在練習各功法的時間比例上,合理安排爆發(fā)力的訓練。如果你每天練80分鐘,那么你用10分鐘練習“爆發(fā)”即可,不能一味練習爆發(fā),否則事與愿違!
八卦拳的勁
無論是太極拳、形意拳、還是八卦掌的技擊實戰(zhàn),勁與法在技擊實戰(zhàn)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以八卦拳派為主要理論依據,談談“勁與法”的含義及用途。
勁與法,雖然是兩個字,但概念基本是相同的,所以也可稱為勁力。只有勁力才能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故產生了功,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體移動距離的乘積。在內家拳學上,習練者往往把勁與力分開來認識,總認為勁是靈活的,好像是有生命的,力是笨拙的,相應也是呆滯的。我常常把勁和力當成統一的概念來認識、理解。人本身充滿活力,它賴以生存的就是氣血運行。人的言行,舉手投足本身就充滿“活力”,這種活力是先天性的、固有的。有的人力大,有的人力小,同樣的年齡有的能拿二三百斤重的物體,有的只能拿一二百斤重的物體,這種先天性的力可稱作“死力”,也叫僵勁。力的大小不等于功夫。武術是功夫的代名詞,功夫就是勁與法的融合。所謂武術者就是用功夫和技巧取勝于人,它們相輔相成。
八卦拳以內外兼修為勁的主要來源,也稱內功與外功,實際就叫內勁和外勁。人通過正確的訓練,可以把潛藏的內勁體現出來。人體巨大的能量,只有靠鍥而不舍的正確修煉,才能發(fā)揮出來。八卦拳的發(fā)力原則是三空、四催、十二緊。三空者,身心空、手心空、腳心空,即寓上中下三盤皆成圓空之意,因空則圓滿無間而正氣從之。氣乃血之帥,氣乃人體物質之基礎,煉氣生神,煉神生精,煉精生勁,氣與力合多一力,因此,氣勁合拳術作矣。四催者,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是為上四催。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足是為下四催。十二緊者,舌抵上腭,懸頂裹襠,兩膝相抱,剪子腿,趟泥步,五趾抓地,沉肩垂肘,腕緊指實。只有以三空四催十二緊為訓練要領,才能達到內外相貫,上下相隨,全身擰成一個勁,形成渾厚飽滿的立體圓。圓的特性是力量集中,在實戰(zhàn)中方能靈活不滯,避實擊虛,虛實相兼,動靜相合,小可勝大,弱可勝強,借力還力,以柔克剛,是為八卦拳發(fā)勁、變勁之基礎。八卦拳有以下幾勁:
1、鉆翻伸縮矛盾勁。八卦拳是以八卦為盤九宮為法,以九宮飛行之巧藏天干地支之妙,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演化而成。它以陰陽學作為依據,動作特點是要作到在擰勁的前提下進行鉆翻伸縮。鉆是擰住勁后不斷地朝里扣裹并向前探進;翻是將手臂擰住勁后再不斷的朝外掙、朝前探,二者的關系是鉆到極點就產生了翻,翻到極點產生了鉆,這就是八卦拳中所產生的矛盾力。它如同八卦圖中陰陽魚,陰之極生陽,陽之極生陰之理同。伸即手臂盡量朝后貼伸,做到相對立而又統一。這些特點就易理和用法來說,擰是將勁力團結一致,適中而實在,拳中謂之太極式為和為打;翻謂陰儀式為克為化;鉆中之裹為陽中之陰,打中寓克,鉆中之探為陽中之陽,打中再打,翻中之爭為陰中之陰,克中再克,翻中之探為陰中之陽,克中寓打,這四個勁合起來謂四象式。伸為生為陽儀,縮為化為陰儀。易經上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之理同。四象生八卦,在八卦拳中其動作含義是推、托、帶、領、搬、扣、攔、截八個勁意。簡單說,推是朝前推去之意;托是上托,托住之意;帶是向回帶拉之;扣是扣住之意;攔是攔堵之意;截是截斷截擊之意。這八個勁意的動作必須是在鉆、翻、伸、縮的前提下變化產生出來的。這八個勁力附以內氣,其奧秘在于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變化于瞬息無形之間。沾粘連隨,借力還力,借打還打,寓破于打等皆蘊藏于八力之中,不用時浩氣長存,蓄力待發(fā);施展時隨心所欲,運用四肢百體。此皆為哲學思想的體現。
2.驚彈抖炸爆發(fā)力。八卦拳中高層次發(fā)力是驚、彈、抖、炸四勁之和。驚是猝然性的;彈是伸縮性的;抖是震動性的;炸是突然破裂并產生大量的能和強大的氣體物質。驚彈抖炸,在八卦拳中發(fā)勁時能產生驚人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的產生來源于三空、四催、十二緊。驚彈抖炸是產生功效的實質。在激烈的搏斗場上,它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驚、彈、抖、炸四勁若能在刻苦訓練中勤加琢磨,久之可產生出如電擊般的感覺效應,觸者隨即飄出丈外。
3.凌空飄出平板力。平板力是把對方擊出后,身體像板一樣平著飛出。此勁是八卦拳特有的勁道。訓練平板力要在內功達到一定的基礎后,還必須作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在此基礎上,雙掌蓄力觸摸對方身體向外的同時兩掌跟隨小臂內旋,在上托的同時并震推迅疾發(fā)出,其五趾抓地,谷道上提,臀部下沉,坐胯脊椎如弓,輔之驚彈抖炸之和,撕裂推托之合力瞬間爆發(fā)出去,大有天崩地裂之氣勢,“發(fā)放整力,合一集中”此之謂也。
4.震碎內臟穿透力。穿透力有震傷內臟、斷裂經脈、滲透肌膚之功效,此勁的產生主要是撕、托之合力。撕是觸之肌表向外及兩側拉,起條件反射作用,同時用托之勁,使掌根有下沉之力。托是向上用力,四個勁之和要恰當,一氣完成,不能有絲毫的間歇,雖然四勁凝聚,然不忘三空四催之要領和驚彈抖炸之妙用。
5.踢折脛骨扳銼力。扳銼是石匠用來銼石、木匠用來銼木、鐵匠用來銼鐵之工具。八卦拳中的扳銼勁在實用時,主要以腳前掌和腳外側部位從下向上快疾踢擊對方前脛骨。在訓練時要充分牢記其四催之發(fā)勁。
6.渾厚飽滿含蓄力。八卦拳以蓄力為本,含而不露。何為蓄?蓄是儲存、積蓄和貯藏之意。在八卦拳中,喻含著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大蒼,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其意則盡乎其志。蓄,也是通過三空四催十二緊的訓練體現出來的。堅持不懈地訓練,其內勁得以積蓄、內在潛能得以培育。八卦拳要求有支撐八面之力。蓄意味著弓已拉開,箭已上弦,尚未松手,一旦松手,箭就迅疾而出,大有排山倒海之勢。八卦拳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蓄勁是非遇目標而不發(fā)。在三空、十二緊的基礎上,進行四催發(fā)力的訓練,并氣沉丹田,以氣催力,只有這樣才能節(jié)節(jié)貫穿,力從根發(fā)。根者為足,足為人身之根,丹田為中節(jié)之根。蓄力要配合身法中的吞吐開合,起落旋轉,并還要配合呼吸之法。拳論中講,蓄為合為吸,發(fā)為開為呼,發(fā)力時便知其勁的大小與變化,借力還力,既克又生的螺旋力變化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蓄勁如張弓,發(fā)勁如放箭”之理是各位內家拳練習者不可不明的.
無論是蓄力(勁)渾圓勁,包括其他力與發(fā)力,都要通過站樁才能把巨大的潛力訓練并發(fā)揮出來。其主要樁法以渾圓樁和內功聚靈樁為修煉基礎課程。
下面略談其“法”。
中國武術流派繁多,內家外家多如群星,雖風格各異,招法萬千,然其勁相同,其法一致,若能悟出“武”之真諦,還是多精研一些“勁與法”之妙訣,武功自然就會有所成就。
法者,即運用之巧妙。如若懂勁,必知其法,否則藝不精矣。法者,發(fā)勁,運勁和技擊實用之法。王翰之先生曾說:“學拳務要法正,法正則理明,理明則神清,神清則動必有方,日進一日,技高一日,功長一日,雖老弱而不拘。拳法不正,則理必欠明,雖奮斗一生之精力,亦不免于枉然。易曰‘纖介不正,悔吝為賊’,正此意耳。”也就是說,無論是發(fā)力或是運勁,都必須內勁正確運行,且真氣的培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和內功心法為綱領,縱然苦練一生也是無所成就。在發(fā)力上,無論用任何軌跡路線務求內外合一,天人合一;踢、打、摔、拿諸技才能很好的發(fā)揮并加以運用。發(fā)勁靠正確方法加上舉一反三長期地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運勁就是在搏擊術中與對方勁力的變化。勁力變化的訓練,在八卦拳中靠人與人之間的穿掌、推手實戰(zhàn)等項目中體現出來。
總之,拳術乃系心眼手密切配合,一直而發(fā),不招不架,運用長短、剛柔之法與夫無形之氣,發(fā)揮閃展騰挪、沾粘連隨之技,以變制變,以不變應萬變。換言之,即于施展時,對方不發(fā)者,我不預示打彼之機即已打彼;對方先發(fā)者,我借打還打,打彼于破彼之中,實寓破于打,使對方不知破之所破打之所來,其根本奧秘就在于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變化于瞬息無形之間。
諸勁運用之得體,于習者的天賦、師承技術、心理諸方面的因素有關。
八卦掌的“寸勁”與“暗勁”
寸勁的特點:擊人部位與被擊處較近,一般在一寸左右,而且發(fā)力突然,猛烈,不易被發(fā)現,來不及躲閃或招架,因而具有很強的威力。
八卦掌的塌掌,掖掌,撞肘等招法都是練的寸勁。要發(fā)好寸勁,的按要領去做,松肩墜肘,虛領頂勁,節(jié)節(jié)貫通,周身協調,前手打人,后手使勁。動作雖小,意要深長。
除了習練八卦掌套路時注意培養(yǎng)寸勁外,平時可找一大小適中的小樹,先用手指按在樹上,然后用掌根突然擊之,做到周身一致,兩眼怒視,前腿頂膝,后腿蹬地,掌與樹相接觸的瞬間全身一緊,形成固定一塊,意欲把樹擊倒。然后重心返回,恢復平時的松靈狀態(tài),掌根離樹,只用手指肚按在樹上,開始先用順步式,即右腿在前用右掌擊,左掌在左胯側后撐。然后再用拗步式練習。
過去人們練掌功,把兩米多長的木板埋在地里一米,板上部釘上狗皮,反復練習塌掌,掖掌等。八卦掌名家李文標的掌功就是打板子練出來的。選用小樹或木板是因為它們有一定的彈性,如果選大樹或墻壁則沒有彈性,不僅練不出寸勁,還會把手腕弄傷。
寸勁打人極易造成內傷,尤其按在肋骨處。由于肋骨有一定彈性,外表有時不顯。寸勁可打傷內臟,所以習者應當慎用,掌握寸勁發(fā)放的力度。
八卦掌的“暗勁”
暗勁是一種不顯于外的力,踢打撞等是明勁,外形上能顯示出來。暗勁是物體間相接觸才產生。武術中的暗勁主要起保護自己,免受干擾的作用。比如,我出拳擊人胸部,對手用手向側格擋,我方如果僅有向前的打擊力,會被對方輕易格出去,如果在對方格擋我的時候,我的胳膊有一種阻抗力使對方不能改變我的打擊方向,這種力就是暗力,習慣上叫暗勁。
許多武術名家都有較強的暗勁,如八卦掌大師劉鳳春,形意拳大師郭云深等。這些人兩縛如有“電”,不論是他打別人,還是別人打他或格擋他的攻擊都回會被擊出。
八卦掌套路中的定式掌是練習暗勁的主要功法。每一式中加上某種意念,暗八卦掌的要求去練習就可產生暗勁?,F舉例如下:
定式掌的第一式名曰“下按掌”,兩手在體側前下按,指分掌凹,兩手如按在球上,兩胳膊如攔一大氣球,松肩撐肘,含胸拔背,虛領頂勁,上身稍向圓心轉,走趟泥步。行走時,設想在齊腰深的水中,人行走時要帶著手下按的球和胸前攔的球一齊走,不讓球跑掉,又不能把球擠壓破。邊走邊體驗,每次練習都要有這樣的意念,常習者一擺出這個架勢,有那么一點意念,馬上就有感覺。習者可去體驗。
在雙抱掌一式中,兩縛在胸前抱,手心向胸,指分掌凹,如抱一直徑為五六十厘米的大氣球,設想在齊肩深的水中走趟泥步,既不能讓球跑掉,又不能把球擠壞。又設想水的波動沖擊球上浮,下沉,向胸等各方向動,不論向哪里,都要阻止,令球隨人動。
定式掌中的其他六式與這兩式大同小異,自己可參悟之。
順便說明各種意念不可太重,否則會頭暈腦脹,走不了多少圈。隨著功力的加深,意念逐漸淡化,做到似有似無。對出現的各種感覺不理不睬,一切順其自然。
八卦形神功
八卦形神功,是九宮八卦拳樁功系列(靜樁、動樁、行樁)的靜樁功。原傳名為“扎根功”,由扎根、挖山、擠樁、落地、收丹五式組成,后發(fā)展為八式。它以意念傳神,穴位“呼吸”為法。主要修煉內功和求取意中之力。練習時后天的口鼻呼吸應以自然呼吸為佳,主要體會兩手心“勞宮穴”的呼吸開合與吞吐收放。
這八式樁功動作簡單明了,易學易練,具有得氣快而顯,又安全實效的特點。
動作歌訣:
身心放松,意念傳神,勞宮穴位,呼吸連綿,形物送收,集在掌間,丹生童子,朱砂自煉。
功法練習:
1、立地生根(扎根)
面向南方自然站立,兩臂松垂于體側。然后兩腳左右分開,腳尖朝前,距如肩寬平行站立。渾身上下自然放松,在身形中正的基礎上勿使一絲拙力,松腰順脊,屈膝坐胯,目視前方。
心靜神凝之后,兩手臂外旋使掌心朝前,指尖向下置于兩胯旁一兩拳處,手心涵空,掌指自然變曲、微分。
意念:兩腳人地,猶如松柏生根,頭頂蒼穹有沖天之勢,這樣就會自然做到順項提頂,使百會穴、涌泉穴上下貫通。
意想兩手勞宮穴(想面不想點)“吸氣”將遠方物體連基吸過來,略停,再用勞宮穴“呼氣”將其推出(送回或推至遠處)。勞宮穴“呼”、“吸”連綿不斷,收放物體的距離也隨次數的增加而加大。如此練習,有幾個來回就會感覺足趾抓地,好像與地吸在了一起。
意念中物體的往復移動,如彈簧拉伸、筋條牽扯,松與緊的微妙變化、蓄與發(fā)的氣力收放會自然形成。
行功中勞宮穴“呼”、“吸”時,身手隨之微動屬正?,F象,此即“靜中生動,動中寓靜”也。但要自然而然,不可追求這種現象,以免誤入歧途。
2、托運泰山(挖山)
站式如前,兩手從下向前向上緩緩平舉至大小臂基本成90度角,與心窩平齊時,手心涵空向上,五指自然微開,如托簸箕狀,眼平視前方。
意念:兩手勞宮穴“呼氣”,從下向上托起重物;勞宮穴“吸氣”,將壓下之重物吸入變小。
此重物比如泰山,由兩掌指深插地下,再緩緩托(挖)起,泰山收在掌中,以勞宮穴的反復呼吸,不斷縮化,使意識連綿不斷。
練習時意念中要做到托物升起而不抖,引物沉落而不顫。此式久習氣足自然生內力。
3、抱擠天柱(擠樁)
站式如前,兩臂在胸前圓撐環(huán)抱,兩手掌心斜向內下,手心涵空.如抓球,十指相對,兩手相距兩三拳距離。大小臂的夾角要大于90度,如此才能將兩臂撐圓而生出飽滿之內力。
意念:勞宮穴“呼氣”時兩掌向內抱擠,意想中—根頂天立地之天柱,勞宮穴內氣相吸相引,拇指意做上下的滑引,將其栽插入地。勞宮穴“吸氣”時蓄力,撫抱天柱。如此反復練習。
行氣時,如小臂、兩掌微微旋動或有開合,為得氣之正常現象。
習此樁時,只有做到肩部的放松,才能有肘垂和掌擠的效果。此時胸要內涵,肩、臂、腕、掌以環(huán)形向內傳遞氣力。下盤的兩足、兩膝亦向內合,形成天呼地應。
4、雙臂擎天
站式如前,兩臂左右分開、手心朝上向兩側平舉至肩高,兩臂微曲,手心朝上,五指微分,虎口撐圓,掌心內涵,松們墜肘。
意念:雙掌勞宮穴“吸氣”,天下沉,重壓手臂及兩掌。意識不斷,再用勞宮穴“呼氣”將蒼穹托起。
反復練習多遍時,由于勞宮穴的“呼吸”使掌心蠕動,掌指外頂 (特別是中指),要漸次增加頂力 (氣行力到),次數間不可懈怠。雙掌指頂脹,為氣貫指梢(筋梢)之表現。
5、摘星換斗
站式如前,兩臂內旋上托至頭頂前上方,掌心向是,指分掌凹,虎口相對,兩臂撐圓,但仍須沉肩墜肘。
意念:兩掌插入云端,勞宮穴“呼氣”時觸及星月,“吸氣”時星月入掌。
勞宮穴“呼吸”時,若雙臂和兩掌有上推和內收的微動曲張是正常的,但不可刻意追求,讓它自然產生。
6、發(fā)浮云
站式如前,兩臂在胸前撐圓環(huán)抱下按,掌心向下,十指相對,兩手如抓球。兩肩放松,兩肘外射但不失沉墜之意。
意念:自己無比高大,頂天立地。兩掌下按時,身體有上長入云之感,勞宮穴“呼氣”將天上彩云按下,而彩云欲升,勞宮穴將其“吸入”,再“呼氣”時,又將彩云收攏按下。一“呼”一“吸”,反復練習。 7、三盤落地(落地)
兩足分開,約距2尺,身體下蹲成馬步,微前傾,兩臂圓撐,松肩墜肘,手心斜向下,掌指朝前在兩胯旁下按,目平視前方。
意念:勞宮穴“呼氣”兩掌下按,氣運掌指,兩足抓地生根;勞官穴“吸氣”,掌有內收斂氣之意,又可引有足心涌泉穴、會陰穴內收的感覺,這樣就會自然形成丹田、命門相吸而得真氣。泥丸宮、尾閭自然通順,并能引動會陰穴,氣循任脈養(yǎng)氣聚中。
此式練習時腰脊要中正舒順,自然豎直。臀要內收,使命門后突,小腹微上翻。兩足跟要著意外展,這樣足趾就抓地了,而且,兩膝勢必向內、向前、向下頂,使下盤氣力下引下沉,穩(wěn)如磐石。
8、雙合丹田(收丹)
接上式,上身輕起,收左足,站距如肩寬,與前面所述身形一樣。
兩手左里右外(女性相反)輕輕相疊,輕置小腹上或虛抱小腹 (留有相應距離),勞宮穴透對丹剛,日平視前方
意念:勞宮穴透對丹田,一“呼”一“吸”調養(yǎng)氣息,使精華匯入丹田,反復練習。
收功時可揉腹、摩面。收左足還原,緩緩散步片刻即可。 說明:
靜樁八式連續(xù)練習或單式練習均可,可因人因時而異。此為九宮八卦拳之內功功法,心意在勞宮穴,以此為“呼吸”要竅,手心空內涵規(guī)矩成式,而能引導內氣運行。
身體由松而沉,從頭頸始分肩走臂沿脊背到腰胯過胨至足,如此節(jié)節(jié)向下,門然使足心內涵足趾地而入地生根,并有暢胸、實腹、氣沉丹田之感。
習之門久,氣盛陽動,內氣自然運行,諸經脈也自然就通順了,萬不可循經導氣,要門然而然。
此功練習時一定要把握好意念的“濃淡”,用意不可過重,要似有似無,若存若亡,在有意無意間討消息。
此功久習可化去后天僵勁,起到很好的“凋形練形”作用,并能產內氣、生內勁,求得意中力,為今后內外合一的武功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恩師楊樹藩少年時聽師爺楊子君講,練此功可成童子功、朱砂掌功,所謂“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腰在八卦掌中的作用
腰在八卦掌中起什么作用?就四肢而言,起著主與帥的作用,就整個身體而言,起著“軸承”、虛實、游韌作用。
一.“軸承”作用
這個軸承以丹田為軸心,以腰為軸,左旋右轉運動中,始終立著擰轉平圓,使軸承旋轉起處于松、活、靈的狀態(tài)。
運動中每個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腰的擰轉。身形散亂,左右搖晃,原因何在?就是沒有練出腰的軸承功夫。
腰如何運動才能起到軸承作用,以腰擰轉平圓構成運動的中心。掌動身先動,身動腰先動,用腰帶動周身一切,用腰掌握身體平衡。切記,腰這個“軸”不可在左旋右轉中忽斜上、忽斜下,左斜右傾的轉動。這是上了銹的“軸承”在進行破壞性的轉動,日久會留下腰疾。
要保證周身一家,必須做到腰部松、活、靈,否則,會導致上下體脫節(jié),阻礙氣血暢通,使身體的先天和后天八卦不合。
要保證發(fā)出整勁,在“軸承”作用下,練功時使氣力合一歸于丹田,以復先天之陽。以丹田為根,以意氣力為用,日久,氣力便于達到指稍,發(fā)出的勁才是整勁。
從八卦掌養(yǎng)生學來講,腰長久擰轉平圓,能起到滋陰補腎,按摩內臟,疏通經絡,給“軸承”注油的良好效果。
二.虛實作用
有人功夫進步慢,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掌握不好虛實,常犯腳的“雙重”之病。雙重似乎不難克服,可為什么就是克服不掉呢?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練出腰的功夫。或者說沒有將腰當成功夫去練,以致虛實不清,腳下無根。
所謂虛實,是腰在左旋右轉中瞬間帶動雙腳運化完成。腰是分清掌握虛實的主宰。要不犯雙重,使雙腳雙掌及時、連續(xù)不斷、迅速有虛實、變換不息的運動,就要靠腰在不停的擰轉中掌握好一個“度”,這個度過了失重,過了會雙重。所以說,掌握好腰擰轉的度,才能掌握好虛實。
雙重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形態(tài)。要虛實分明不可用腳的移動去求,而要用腰在擰轉中來完成。這樣就保證了雙掌雙腳的高度靈敏性。腰一轉變出虛實,虛實一出便產生勢變,日久就能達到身形穩(wěn)健,雙掌柔中有剛,氣勢騰挪,精神貫注,力從人借。
轉換進退全憑腰,起鉆落翻仍在腰,順逆和化還在腰。練出用腰變化虛實的功夫方能達到“以腰帶步,身隨步翻,掌隨身變,步隨掌轉,上下相連”。腰是整個身體產生螺旋勁的紐帶,是練陰陽虛實的有效法寶。
三.游韌作用
當與人推手較技,對方發(fā)勁擊我,我雙掌懂勁,腰同時作出靈敏的反應,作用到雙掌而快速還擊,這就是腰的游韌作用。如對方一發(fā)勁,瞬間勁灌到自己腳底,非出去數尺不可,這是整個身體脫離腰這個紐帶所至。腰不能直挺著前進或后退,而要迎著對方來勁,腰擰轉著前進或后退,加上雙掌有機配合,再全神貫注的將意氣力運用,雙掌和身法的速度就會如疾風,似閃電,展現出“龍形猴象,虎坐鷹翻”的外象。
練腰的游韌功夫,走圈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左旋為例,右掌食指夾、右臂肘尖和右胯尖相齊,對準圓心,腰擰轉著把前行之腳盡量前送,落地后慢慢踩實后,再擰腰帶動后腳輕輕前行。日久,腰的游韌功夫出矣。但注意不能使“軸”彎曲,否則,游韌勁盡失。必須做到“腰如軸立”,你一推它就轉,一轉便我順人背,達到“手似輪行”。
意想腰的皮膚下凝聚一團氣,用意念引導由左腎往體前經臍部轉到右腎,轉的過程中按摩兩腎,使其有舒服和活起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