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風光
喀斯特是發(fā)育在以石灰?guī)r和白云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南方喀斯特”由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云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于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tài)豐富等特點。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發(fā)軔于該地而得名。“喀斯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tǒng)稱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tǒng)稱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河流裂點 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巖石 中國南方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qū)域。這一區(qū)域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比如貴州荔波素以“雄、奇、險、秀、幽”著稱,集“山、水、林、湖、瀑”為一體,被稱為“地球上的綠寶石”、“世界喀斯特綠都”;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黔南喀斯特地貌 黔南喀斯特地貌 黔南喀斯特地貌 黔南喀斯特地貌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只要符合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非同尋常的美學價值、反映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等標準中的一條,就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因此,荔波是“中國南方喀斯特”重要成員,是中國政府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的分批次系列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之一。 2007年6月27日北京時間14點17分,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國際會議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全票審議通過“中國南方喀斯特”貴州荔波、云南石林、重慶武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決議。荔波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在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成功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廣西喀斯特地貌 廣西喀斯特地貌 廣西喀斯特地貌 云南喀斯特地貌 云南喀斯特地貌-石林 重慶喀斯特地貌-天橋 重慶喀斯特地貌-小寨天坑 于2008年11月19日結束的該項國際考察共歷時18天,跨越重慶、湖北、貴州、廣西等省、市、自治區(qū)的考察活動,考察行程5800多公里。來自海內外的多名專家考察后確定:在重慶市武隆縣龍水峽中段1.5公里的峽谷中形成的三座喀斯特天生橋,其橋面的高度、厚度、寬度等指標目前居世界首位,為規(guī)模最大的串珠式喀斯特天生橋群。 專家們還確認了其他多項“世界之最”:重慶市奉節(jié)縣小寨天坑是世界上目前已發(fā)現的深度最大(662米)、容積最大(11935萬立方米)的喀斯特天坑。廣西樂業(yè)縣發(fā)現的由28個天坑組成的大石圍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群體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喀斯特天坑群。其中大石圍天坑最大深度613米,僅次于小寨天坑;容積7475萬立方米,僅次于小寨天坑和廣西巴馬號龍?zhí)炜佣邮澜绲谌?。廣西鳳山縣波心地下河下游的天窗群是目前世界最為奇特、秀美的串珠式的喀斯特地下河天窗群。桂林的巖溶地貌是世界上最典型、發(fā)育最完美的濕潤熱帶亞熱帶巖溶峰林地貌,世界上其他地區(qū)所無法比擬。 |
|
來自: 紅塵精靈 > 《環(huán)球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