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爾雅》導讀

 光影之肆 2011-02-17

《爾雅》導讀(日期:2009-03-10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十三經(jīng)”里一部特殊的典籍。自其問世以來,備受歷代學者的重視。《文心雕龍•宗經(jīng)》認為,當“訓詁茫昧”時,“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梁]劉勰《文心雕龍》,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7月版。所以不少學者稱之為讀經(jīng)的“襟帶”、“戶牖”、“要津”、“梯航”,歷代的研究者及著作甚夥。下面,我們對《爾雅》一書作一些具體探討。

一、《爾雅》之名

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曾對《爾雅》之名作過解釋:“《爾雅》:爾,昵也;昵,近也。雅,義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漢小學四種•釋名疏證補》下,巴蜀書社2001年版。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錄》也作過說明:“《爾雅》者,所以訓釋五經(jīng),辯章同異,實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中華書局19839月版。觀《爾雅》全書,劉、陸之說為是。

“爾”通“邇”,典籍多有佐證。邇,《說文•辵部》:“邇,近也。”“雅”,本為鳥名。《說文•隹部》:“雅,楚鳥也。”段注云:“‘雅’之訓亦云素也,正也,皆屬假借。”“雅”即“雅言”、“正言”。“雅言”、“正言”,從時間上相對于“古語”,從空間上相對于“方言”,是指古代規(guī)范的標準語。以“爾雅”為書名,旨在表明,對詞義的解釋是以切近、規(guī)范的共同語為準則的,即以當代的標準語釋方言俗語,釋古語;以常用詞語釋生僻難詞?!稜栄拧返漠a(chǎn)生就是為了掃除時間、空間在語言上造成的種種障礙,統(tǒng)一古今及地域不同的語言,使之納于規(guī)范化的系統(tǒng)之中。《爾雅》之名,正意味著語言規(guī)范化意識的覺醒。

二、《爾雅》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周公所作,成書于西周之說;有孔子門人所作,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之說;有齊、魯儒生所為,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之說;有眾儒生纂集,成書于西漢初年之說;有儒者所為,成書于漢武帝之后、漢平帝之前說;有漢劉歆偽造說……,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近現(xiàn)代不少學者,經(jīng)過多方探討,認為該書為儒者纂集而為(有學者認為是齊魯儒生而為,亦有一定道理),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這種說法較為合理。其理由綜述如下:

(一)理性的覺醒,思辨能力的提高,為《爾雅》的產(chǎn)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這里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名實問題,一是類別問題。

1.名實問題

是邏輯學方面的問題,也是語言學方面詞和詞義的問題。最早提出“正名”思想的是春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論語•子路》中的一段話,廣為人知:“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中華書局198010月版??鬃釉谶@里講的正名,是有其政治含義的,他認為“民無所措手足”的實,是因為違反了周禮的“名”而引起的。由此可見,孔子講的名實關(guān)系不是認識論或邏輯學上的名實關(guān)系,孔子關(guān)于名、實的關(guān)系的看法,是以“名”為第一性的,是唯心主義的。進入戰(zhàn)國時期后,由于大環(huán)境的改變,思想文化領(lǐng)域極為活躍,出現(xiàn)了代表各種利益的派別代言人,他們申明、抒發(fā)、論辯自己的主張,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反映“正名”思想的學者,也不斷提出他們的主張。戰(zhàn)國初期的墨子,以他的唯物論的觀點,論證了“名”和“實”的關(guān)系?!赌?#8226;貴義》云:“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諸子集成•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5月版。瞽者不辨黑白,不是他說不出黑、白這個詞(名),而是拿取不到為黑、為白的東西。戰(zhàn)國中期唯物主義哲學家宋銒、尹文已經(jīng)解決了名(概念)、實(客觀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體現(xiàn)宋鈃思想的《管子•心術(shù)上》篇云:“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當謂之圣人。”《諸子集成•管子校正》,中華書局19865月版。是說,事物有形體,有形體就有名。使得名(概念)同實(事物)相一致——也就是“名當”的,是“圣人”。公孫龍在他的學說中,也探討了“名”、“實”關(guān)系問題?!豆珜O龍子•名實論》云:“夫名,實謂也。”“其正者,正其所實也;正其所實者,正其名也。”《百子全書•公孫龍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月版。他還進一步提出:“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則不謂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則不謂也。”《百子全書•公孫龍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月版。強調(diào)名實不能矛盾,此即此,彼即彼,只能一致,不能兩可。到了戰(zhàn)國末期的后期墨家,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邏輯理論更加完備,體現(xiàn)后期墨家思想的《墨子•經(jīng)說上》云:“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諸子集成•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5月版。“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諸子集成•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5月版。說明名(詞)是說明客觀事物(實)的,是第二性的,而客觀事物則是被反映的對象,是第一性的。他們主張“以名舉實”,即名(詞、概念)必須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如同姓名附于人一樣。戰(zhàn)國末期的荀子,更是先秦時期唯物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盾髯?#8226;正名篇》對正名的必要性、正名的根據(jù)、正名的原則、名實關(guān)系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特別重要的是荀子關(guān)于名(概念、詞)約定俗成的說法,把名實問題的討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說:“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諸子集成•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65月版。就是說名、實的對應關(guān)系,什么名表示什么實,并非一開始就固定不變,而是“約定俗成”,通過人們長期交流成為習慣而形成的。這就告訴人們“名”是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具有社會性??傊?,截止到戰(zhàn)國末期的名實討論,為語言學上的詞、詞義、釋詞的根據(jù)等,作了理論上的鋪墊,為《爾雅》這部解釋詞語的辭典的產(chǎn)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2.類別問題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辭典?!稜栄拧返淖髡吣馨鸦煦缡澜缰械娜f事萬物,按其特征劃分成類,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區(qū)分是科學的,這不能不看作是古人認識理性的覺醒和思辨能力提高之下的產(chǎn)物。

“類”的類別、種類之義,在傳世文獻較早的《尚書》、《周易》、《毛詩》中均已出現(xiàn)過,說明古人對“類”已有初步認識。墨子在其著作中,反復強調(diào)論證事物要“知類”。在《墨子•非攻下》中,他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諸子集成•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5月版。運用“類”概念同對方進行論辯。這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升華,這時的人不僅能認識一般性的事物,而且還能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集合到一起,對這個整體,以類的概念加以認識。戰(zhàn)國末期的后期墨家及荀子更是明確地提出了認識論上的邏輯類概念,在《墨子•經(jīng)上》中,把名分為三類:“名:達、類、私。”《諸子集成•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5月版。“達”名,是通名,是“物”的總概念,包括世間的萬事萬物。“類”名,是一類事物的共名,是“類”的概念。“私”名,是個別事物的概念,指某一具體事物?!盾髯?#8226;正名篇》中,對于類概念也有精彩的論述,他說:“萬物雖眾,有時而欲遍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于無共然后止。有時而欲遍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別名也。推而別之,別則有別,至于無別然后止。”《諸子集成•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65月版。非常形象地提出了大共名、大別名的名稱,并描述了大共名、大別名產(chǎn)生的過程——“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于無共然后止”,“推而別之,別則有別,至于無別然后止”——也就是類概念產(chǎn)生的過程。被斷定為戰(zhàn)國末期的《周易•系辭上》有“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之語,更可視為《爾雅》編纂形式的直白??傊?,經(jīng)過戰(zhàn)國中、后期的百家爭鳴,刑名之學得以發(fā)展,名實關(guān)系的探討,類概念的形成,這些認識論上的邏輯學的理論問題的解決,對語言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正是《爾雅》能夠正確釋義,能夠正確、細致地將語詞分類,將名物詞分類的理論基礎(chǔ)。所以《爾雅》也只能產(chǎn)生在戰(zhàn)國末年這一時期。

 (二)社會的需求,文化的積淀,孕育了《爾雅》的產(chǎn)生

任何事物的出現(xiàn),客觀需要往往是催化劑。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歷史經(jīng)過了“禮崩樂壞”的西周末年,到了大動蕩的春秋時期,人們對于三代文獻,已不能盡解,往往需要注釋,才能溝通。早在傳注產(chǎn)生之前,如《國語•周語下》有這樣的記載:  

“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亶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讓於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寬也;密,寧也。緝,明也;熙,廣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讓,而敬百姓。其中也,恭儉信寬,帥歸於寧。其終也,廣厚其心,以固和之。始於德讓,中於信寬,終於固和,故曰成。”《國語》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月版。

文中的“詩”,系指《詩經(jīng)•周頌•昊天有成命》,作于西周初年,是一首表現(xiàn)周王祭祀宗廟,歌頌文王、武王的樂章。但到了春秋時,周靈王二十二年,周王室公卿家臣對詩中所云不甚了了。文中記載的是晉大夫叔向向周公卿家臣詳解這首詩的詞句和內(nèi)容,并對重點難詞逐一說明的情況。類似這類例子,在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中,屢屢出現(xiàn)。如《呂氏春秋•審應覽•不屈》:“《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愷者,大也;悌者,長也。君子之德,長且大者,則為民父母。”《孟子•離婁下》:“《詩》云:‘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沓沓也。”這說明解疑釋難是社會的需要,是時代使然。

還有這種情況,即《爾雅》中的一些條目,同某些先秦古籍中的文字完全一樣,如出一轍。如《四庫全書總目》所示:“《釋天》云:‘暴雨謂之涷。’《釋草》云:‘卷葹草,拔心不死。’為取《楚辭》之文;《釋天》云:‘扶搖謂之猋。’《釋草》云:‘蒺藜,蝍蛆。’為取《莊子》之文;《釋詁》云:‘嫁,往也。’《釋水》云:‘瀵,大出尾下。’為取《列子》之文……”《四庫全書總目》上冊,中華書局19817月版。還列舉了出自《穆天子傳》、《管子》、《呂氏春秋》、《山海經(jīng)》等書中的條目。特別引人注意的是,確為先秦古籍、戰(zhàn)國中期的《尸子》中的一些文字與《爾雅》相較,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妒?#8226;廣澤》篇有“天、帝、后、皇、辟、公、弘、廓、宏、溥、介、純、夏、憮、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實一”?!栋僮尤珪?#8226;尸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月版。可以看出《尸子》時代,已有訓詁匯釋的先例,也可以看作是《爾雅》中“同訓”這種釋義方法的前驅(qū)。就這一條而言,《爾雅•釋詁》在《尸子•廣澤》篇的基礎(chǔ)上分而解之,擴而大之,作為兩條: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厖、墳、嘏、丕、弈、洪、誕、戎、駿、假、京、碩、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冢、簡、菿、昄、晊、將、業(yè)、席,大也。”

就形式和內(nèi)容看,《爾雅•釋詁》把尊大之義與廣大之義區(qū)分開來,自比《尸子》略勝一籌;所列被釋詞目也比《尸子》增加三十二個:“君也”條增加了“林”、“烝”等四個;“大也”條增加了“厖”、“墳”等二十八個。

《尸子•仁意》還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謂醴泉”?!栋僮尤珪?#8226;尸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月版。

“春為發(fā)生,夏為長嬴,秋為方盛,冬為安靜。四氣和為通正,此之謂永風”?!栋僮尤珪?#8226;尸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月版。

這些文字,同《爾雅•釋天》篇“祥”類相較,更是所差無幾。

《爾雅》與戰(zhàn)國末期(前239年)問世的《呂氏春秋》中一些詞目的關(guān)系,也是對其成書時代的說明?!夺屘臁分械男敲c《呂氏春秋•有始覽》二十八宿的次序暗合;《釋地》的“五方”中的比肩獸等語,語本《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釋地》的“九州”、“十藪”,語本《呂氏春秋•有始覽》,只是《有始覽》無“大野”;《釋地》有“齊曰營州”,而《有始覽》謂:“東方為青州,齊也。”略有差別。這說明《爾雅》本身,反映了戰(zhàn)國末期的一些事物和認識。

據(jù)以上材料可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異時異地的語言,已經(jīng)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的障礙,必須借助“解釋”、“釋義”這個橋梁,達到彼此相通的目的。另外,對詞語,名物解釋、訓釋的文字,自春秋以來,在各種文獻上屢有零星散見。儒生們將這些積淀下來的材料纂集起來,作為對詞語、名物訓解的依據(jù),到了戰(zhàn)國末期,已是水到渠成的時候了。

對于《爾雅》不可能是漢代的作品,不少學者亦有論述?!稜栄拧放c西漢初年的《毛詩詁訓傳》(以下稱《毛傳》)中毛亨作注,有許多相同的基礎(chǔ)材料,但《毛傳》的釋義內(nèi)容及釋義方式,是《爾雅》所不能企及的。《毛傳》釋義較精當準確;《毛傳》已分出助辭,如薄、思、止、載等,《毛傳》稱之為“辭”;《毛傳》的釋義方式多樣,已用“聲”、“貌”、“然”,來道物之聲貌;用“猶”、“亦”等表示詞義的引申與比擬等(詳見洪誠《訓詁學》)??梢?,《爾雅》與《毛傳》不是一個時期的產(chǎn)物。但《爾雅》中有個別條目所記為漢代之事,如《釋山》末的“五岳”中有“霍山為南岳”、“嵩高為中岳”,皆為漢武帝時始稱。這可視為漢代以后學者增補而入《爾雅》者。

總之,戰(zhàn)國末期理論問題研究的成熟,社會文化的需求,必然釀成《爾雅》的誕生。

三、《爾雅》的內(nèi)容,釋義條例、方式

《漢書•藝文志》著錄《爾雅》三卷二十篇。原有《序篇》,唐、宋間佚,今本存十九篇。十九篇按其詞語類別可分為兩大部分:

 (一)一般詞語類

《釋詁》、《釋言》、《釋訓》三篇是古代文獻一般詞語的訓釋匯編?!夺屧b》多為一詞釋多詞;《釋言》多為一詞釋一詞或二詞?!夺屧b》、《釋言》多是以當代詞解釋古代詞,或以常用詞解釋難詞、僻詞。《釋訓》多為解釋疊字詞或聯(lián)綿詞,道形貌或明喻義;亦有引用《詩經(jīng)》詩句,解其難詞,釋其意義者。如: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郡、臻、仍、廼、侯,乃也。(以上《釋詁》)

征、邁,行也。

降,下也。(以上《釋言》)

明明、斤斤,察也。

侜張,誑也。

“是刈是濩”,濩,煮之也。

“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以上《釋訓》)

 (二)名物詞語類

包括《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等十六篇。名物詞語按其內(nèi)容又可分為有關(guān)人類社會及有關(guān)自然界兩方面,而分別又包括許多小類。

1.人類社會

1)宗族關(guān)系?!夺層H》主要解釋古代社會宗族及親屬的稱謂。分為宗族、母黨、妻黨、婚姻四節(jié)。如:  

父為考,母為妣。(宗族)

母之晜弟為舅。母之從父晜弟為從舅。(母黨)

妻之姊妹同出為姨。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妻黨)

壻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婚姻)

2)宮室、禮樂、器物。包括《釋宮》、《釋器》、《釋樂》三篇?!夺寣m》是解釋宮室及相關(guān)的道路、橋梁等名稱的?!夺屍鳌方忉屍魑锩Q,還涉及到服飾、飲食名稱?!夺寴贰方忉屢綦A及樂器的名稱。如:  

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閣。衖門謂之閎。(《釋宮》)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釋器》)

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釋樂》)

2.自然界

1)天文地理:包括《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五篇。其中以《釋天》包括最廣,下分四時、祥、災、歲陽、歲名、月陽、月名、風雨、星名、祭名、講武、旌旗等十二小節(jié)?!夺尩亍方忉尩赜蛎Q和地理環(huán)境特點,下分九州、十藪、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極七小節(jié)?!夺屒稹穼Vv自然形成的高地,下分丘和厓岸兩小節(jié)。《釋山》專講山脈?!夺屗穼Vv河流,又分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小節(jié)。如:  

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釋天•四時》)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釋地•野》)

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釋丘•丘》)

小山岌大山,峘。(《釋山》)

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釋水•水泉》)

2)植物、動物:包括《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七篇,分別對草木植物、木本植物、昆蟲、水生動物、爬行動物、鳥類、獸類、家畜的名稱進行解釋。其中,《釋獸》下分寓類、鼠類、齸屬、須屬四小節(jié);《釋畜》下分為馬屬、牛屬、羊?qū)?、狗屬、雞屬、六畜六小節(jié)。如:  

荼,苦菜。(《釋草》)

樅,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釋木》)

蜉蝣,渠略。(《釋蟲》)

魾,大鱯;小者鮡。(《釋魚》)

皇,黃鳥。(《釋鳥》)

狒狒,如人,被發(fā),迅走,食人。(《釋獸•寓屬》)

駮,如馬,倨牙,食虎豹。(《釋畜•馬屬》)

《爾雅》釋義是有其規(guī)律的,這體現(xiàn)在后人研究時歸類的條例中。清人陳玉澍的《爾雅釋例》,對其條例闡述的十分詳盡,共四十五條。胡樸安的《中國訓詁學史》根據(jù)陳說,綜合為八條,即甲、文同訓異。如:“幠,大也”;“幠,有也。”乙、文異訓同。如皇、嘏、京、皆訓大。丙、訓同義異。即“二義同條”或“一訓兼兩義”。如治、肆、古,故也。“治、古為久故之故,肆為語詞之故”。丁、訓異義同。如“烝,君也”。“烝,眾也”。君亦釋眾。《白虎通》及《廣雅》并曰:“君,群也。”群即眾也,義仍同也。戊、相反為訓。如“愉,樂也”。“愉,勞也”。勞、樂,相反為義。己、同字為訓。如“迺”,古乃字。庚、同聲為訓。“錫,賜也”。讀“錫”為“賜”。辛、展轉(zhuǎn)相序。如“永,悠、迥、遐,遠也”。“永、悠、迥、遠,遐也”。

 (三)《爾雅》的釋義方式

綜上所述,《爾雅》釋義就其訓詁方式而言,有以下幾種:

1.同訓

即被釋詞為兩個以上同義詞或近義詞。《釋詁》、《釋言》多用此方法。如《釋詁》:  

命、令、禧、畛、祈、請、謁、訊、誥,告也。

 2.互訓

即同義詞或近義詞互相訓釋。如《釋詁》:  

法、則、刑、范、矩、律,常也。

刑、范、律、矩、則,法也。

或分為兩處,如:  

“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quán)輿,始也。”“元、良,首也。”

 3.遞訓

即前后詞語遞相訓釋。如:  

“干、流,求也。”“流,覃也。”“覃,延也。”

 4.反訓

即相反為訓。即“亂,治也”一類。

 5.義界

其一,用下定義的辦法釋義。如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釋親》)。其二,用描寫比況的方法劃定詞義的界限。如:“咸夷,長脊而泥。”“狒狒,如人,被發(fā),迅走,食人。”(《釋獸》)

《爾雅》的釋義條例和其豐富的訓詁方式都為以后訓詁學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四、《爾雅》與經(jīng)學

經(jīng)學是我國古代解釋、闡述、研究儒家經(jīng)典的一門學問。在長期的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筑中,居于重要位置。《爾雅》本是一部收集大量先秦訓詁資料,以解釋詞語為主要內(nèi)容的工具書。但是漢至宋代的一些儒生,有的認為《爾雅》是《詩經(jīng)》的訓詁,有的名為“五經(jīng)之訓故”。實際情況怎樣呢?《四庫全書總目》指出:“(《爾雅》)釋《詩》者不及十之一,非專為《詩》作。”“釋五經(jīng)者不及十之三四,更非專為‘五經(jīng)’而作。今觀其書,大抵采諸書訓詁名物之異同,以廣見聞,實自為一書,不附經(jīng)義。”《四庫全書總目》上冊,中華書局19817月版。這就是說,《爾雅》是一部能疏通“五經(jīng)”在內(nèi)的上古文獻的工具書,它的解釋功能既是社會的需求,也得到當時作為社會一部分的經(jīng)學研究者的青睞,經(jīng)學家把它作為疏導儒家經(jīng)典的利器,所以它一問世就同經(jīng)學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至于成為“十三經(jīng)”中的一部。

《爾雅》與經(jīng)學的關(guān)系,要追溯到漢代。東漢趙岐《孟子題辭》云:“孝文皇帝欲廣游學之路,《論語》、《孝經(jīng)》、《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古代學官名稱)。后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jīng)’而已。”《十三經(jīng)注疏•孟子注疏》,中華書局198010月版。這說明早在漢文帝時,曾把解釋經(jīng)義的《論語》、《孝經(jīng)》、《孟子》、《爾雅》,作為正式經(jīng)書置博士。后又取消了博士資格,只立了“五經(jīng)”博士。

把《爾雅》置于正規(guī)的儒家經(jīng)書之列,是從唐文宗的《開成石經(jīng)》始?!短茣吩疲?#8220;十二月,敕于國子監(jiān)講論堂兩廊創(chuàng)立石九經(jīng),并《孝經(jīng)》、《論語》、《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唐會要》?!稜栄拧纷鳛橐徊抗ぞ邥?,被列為經(jīng)書的原因,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云:“持說經(jīng)之家多資以證古義,故從其所重,列之經(jīng)部耳。”《四庫全書總目》上冊,中華書局19817月版。

就《爾雅》的著錄而言,其問世以來,一直歸屬經(jīng)部。也算是目錄學家賦予《爾雅》與經(jīng)學的一段姻緣。《爾雅》的著錄始于《漢書•藝文志》,屬《六藝略•孝經(jīng)家》。“六藝”,師古曰:“即六經(jīng)也。”《爾雅》列入《六藝略•孝經(jīng)家》是為什么呢?清人陳玉澍在《爾雅釋例•敘》中作了回答。他說:“《漢書•藝文志》六藝居首,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jīng)》為次。而《爾雅》三卷二十篇與《五經(jīng)雜議》十八篇,并列于《孝經(jīng)》十一家五十九篇之中,不與《史籀》、《蒼頡》、《凡將》、《急就》列于小學十家四十五篇之內(nèi)。其次于《五經(jīng)雜議》后者,《爾雅》所釋非一經(jīng),與《雜議》同也。其列于《孝經(jīng)》者,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即樂正所教之《詩》、《書》、《禮》、《樂》,而《爾雅》為《詩》、《書》、《禮》、《樂》之鈐鍵,與《孝經(jīng)》皆入學之初所宜誦肄?!稜栄拧分腥胄⒔?jīng)也,猶《弟子職》之列于《孝經(jīng)》也。”陳玉澍《爾雅釋例》五卷本,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排印本??磥?,將《爾雅》歸入《孝經(jīng)》,是因為《孝經(jīng)》、《爾雅》均為古代學生剛?cè)雽W時所誦肄之書,故歸為一類。

《隋書•經(jīng)籍志》將《爾雅》列入“經(jīng)部•論語類”。該書的“論語類”序中說:“《爾雅》諸書,解古今之義,并五經(jīng)總義,附于此篇。”看來《隋書》的作者認為《爾雅》歸于“論語類”,是附屬于此的。《爾雅》是“六經(jīng)之戶牖”,眾經(jīng)之訓詁,不像《易》、《書》、《詩》那樣獨成一類,故附其經(jīng)部的最后一類——“論語類”了。

此后的史志目錄或私家目錄,如《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以至《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文獻通考》、《四庫全書總目》等,均將《爾雅》列入經(jīng)部,入詁訓類或小學類。由《爾雅》所列經(jīng)部的小類變化軌跡可以觀察到,隨著時代的推移,學者們對《爾雅》這部書的性質(zhì)的認識,逐漸清晰,《爾雅》正逐步擺脫經(jīng)學的樊籬,脫掉附庸的帽子,向獨立的“小學”的方向邁進。

五、《爾雅》的價值及不足

 1.《爾雅》是我國現(xiàn)有傳世文獻中最早的一部辭典,它的辭書學價值,它對以后辭書學發(fā)展的貢獻,是首先應該闡述的。

作為第一部以釋義為主的辭典,它的百科性質(zhì),它所開創(chuàng)的用辭典的方式解釋、說明另一事物的理念及框架;作為第一部以釋義為主的辭典,它的較為科學的、清楚的義類系統(tǒng);作為第一部以釋義為主的辭典,它的同訓、互訓、遞訓、描寫、比況等多種釋義方式,都對后代辭書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它不僅僅是以“雅”為書名的一系列辭書的鼻祖,如《小爾雅》、《廣雅》、《埤雅》、《爾雅翼》、《駢雅》、《通雅》、《別雅》、《比雅》、《拾雅》、《疊雅》等,而且是各類辭書的先行。

 2.《爾雅》是我國訓詁學史上最早的訓詁專著,對訓詁學的發(fā)展有開創(chuàng)之功。

《爾雅》本身匯集了大量先秦古籍可靠的訓詁資料,它又成為后人編著辭書、注釋古書的依據(jù)。在《爾雅》中,使用并保存下來的訓詁條例、訓詁方法、釋義方式(見上文),可以看作是訓詁學發(fā)展的源頭,由此而形成了爾雅派訓詁。自漢以后,群“雅”疊出(見上文),它們一遵《爾雅》體例,或補《爾雅》之不足,或?qū)]嬅?,或?qū)a屧~語,或?qū)]嬹壸织B字而釋之,形成了訓詁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爾雅》是一部解釋先秦典籍詞語的著作,它對我國詞匯研究、詞匯史研究的價值也是應該肯定的。

它匯集了先秦典籍中大量的同義詞、近義詞資料,可以幫助我們辨析、比較同義詞、近義詞系列。它保存了先秦典籍中實詞、虛詞的資料以及古語詞、方言詞等資料,為先秦典籍中詞匯中語法意義的探討以及詞匯史的研究,都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4.《爾雅》收集了大量的名物詞語,包括有關(guān)親屬稱謂、宮室、器物、音樂、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等,對我們了解當時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界,意義重大。

這些詞語反映了先秦時代的家庭形態(tài)、社會形態(tài);反映了先秦時期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衣、食、住、行等情況;反映了先秦時期人們手工勞作的雕刻、切削、冶煉、編織、印染等行業(yè)的情況,記錄了先秦時期草木蟲魚鳥獸的種類以及人們對其分類的情況。這對我們了解先秦時的人文社會及自然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爾雅》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作,它必然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作為后人我們不能苛求它的完美,但必須了解它的不足,以便更好地使用它、研究它。

《爾雅》的不足,大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釋義簡單、籠統(tǒng),不易掌握?!稜栄拧分械慕忉屧~大多為常用多義詞,當它解釋難詞時,不易準確把握它是多義中的哪一義,容易造成歧解。

2)有“二義同條”(即“一條兩義”)的現(xiàn)象。即用同一解釋詞訓釋一組詞時,雖為同訓但不同義,易引起誤解。如《釋詁》:“臺、朕、赍、畀、卜、陽,予也。”其中“臺、朕、陽”為予我之予;“赍、畀、卜”為賜予之予。作為一條,易引起誤解。

3)有些詞歸類不當。有些詞目重復出現(xiàn),但歸類不同。

六、《爾雅》的研究

對《爾雅》的研究,自西漢始。文帝時置《爾雅》博士。武帝時的犍為文學首開為《爾雅》作注。此后有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的注本,但均已亡佚,僅在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及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黃奭的《漢學堂叢書》、臧庸堂《爾雅漢注》、余蕭客《爾雅古經(jīng)解鉤沉》等書中,可看到部分條目。但他們?yōu)椤稜栄拧返淖⑨?、解說奠定了基礎(chǔ)。

現(xiàn)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注本是晉郭璞的《爾雅注》。郭注本闡述了《爾雅》的體例,疏解了詞義,注明了讀音,區(qū)別了今語、古語、方言,??绷宋淖?。郭注本資料豐富,疏解全面、系統(tǒng)。正如邢昺《爾雅疏•敘》所云:“東晉郭景純用心幾二十年注解方畢,甚得六經(jīng)之旨,頗詳百物之形,學者祖焉。”《十三經(jīng)注疏•爾雅注疏》,中華書局198010月版。

魏晉以降,為《爾雅》作注的有沈旋、施干、謝嶠、顧野王等人,其著作皆亡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黃奭《漢學堂叢書》等書中,收其輯本。多為音注本。

唐代研究《爾雅》的著作,以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最為著名。陸書在注音、校字上用力最勤,在釋義上對郭注有補充、校正,并對篇名作了說解。

宋代的研究者,以北宋陸佃的《爾雅新義》、邢昺奉詔作的《爾雅疏》和南宋鄭樵的《爾雅注》影響最大。邢昺的《爾雅疏》是為疏解郭注而作,今《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爾雅注疏》,即采郭璞的《爾雅注》和邢昺的《爾雅疏》。對于邢疏,清代學者以其守郭注一家之言,綴輯唐人諸經(jīng)之疏,多有指摘,但亦有稱揚其引證廣博,資料豐富者。黃侃《爾雅略說》云:“自此疏列于學官,考郭注者,不得不依于此,遂與《釋文》同為不可廢之書。”同時又說:“‘十三經(jīng)’疏,惟《孟子疏》,俚儒所為,久應廢去。自余諸疏,皆有所長,非清儒所能競奪其席也。即《爾雅疏》言之,邢氏所長,當不如紀氏所云惟明本注而已。以愚觀之,有三善焉,所以新疏縱行,邢疏仍不能庋閣也。一者,補郭注之闕。……二者,知聲義之通。……三者,達詞言之例……。”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月版。黃侃之論,可謂中的之說。

元明兩代,治《爾雅》者廖廖。

至于清代,研究《爾雅》之作頗多,影響較大的有邵晉涵《爾雅正義》二十卷;郝懿行《爾雅義疏》三卷。對于邵、郝二書,黃侃《爾雅略說》云:“邵、郝二疏,皆為改補邢疏而作。然邵書先成,郝書后出;先創(chuàng)者難為功,紹述之易為力。”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月版。然觀兩書,各有特點。邵晉涵在《爾雅正義•序》中對作書的原因及內(nèi)容有詳盡的說明。黃侃《爾雅略說》將其內(nèi)容概括為六個方面:校文、博義、補郭、證經(jīng)、明聲、辨物。較為全面、中肯?!堵哉f》又明其不足:“惟書系創(chuàng)作,較后人百倍為難。故其校文,于經(jīng)、于注,多所遺漏。……其博義,于諸家注義,搜采不周。……其補郭,則特為謹慎,勝于翟晴江之為。其證經(jīng)明聲,略引其耑,而待郝氏抽其緒。其辨物,則簡略過甚,又大抵不陳今名。”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月版。亦言之確確。對于郝懿行的《爾雅義疏》,宋翔鳳在《爾雅義疏•序》中極力褒揚:“《爾雅》至唐代,但用郭景純之注,而漢學不傳。至宋,邢氏作疏,但取唐人《五經(jīng)正義》綴輯而成,遂滋闕漏。乾隆間邵二云學士作《爾雅正義》、翟晴江進士作《爾雅補郭》,然后郭注未詳未聞之說皆可疏通證明,而猶未至于旁皇周浹,窮深極遠也。迨嘉慶間棲霞郝戶部蘭皋先生之《爾雅義疏》最后成書,其時南北學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貫融會諧聲、轉(zhuǎn)注、假借,引端竟委,觸類旁通,豁然盡見。且薈萃古今,一字之異,一義之偏,罔不搜羅。分別是非,必及根源,鮮逞胸臆。蓋此書之大成,陵唐躒宋,追秦漢而明周孔者也。”宋翔鳳《爾雅義疏•序》,四部備要本。黃侃的《爾雅略說》亦有說:“郝疏晚出,遂有駕邢軼邵之勢。今之治《爾雅》者,殆無不以為啟辟戶門之書。”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月版。可謂的言?!稜栄帕x疏》在說解一般詞語時,注意從形、音、義關(guān)系上,訓解一組組詞族的詞義。在考釋名物時,能通過親身考察,觀其體,問其名,察其形,以證其物。這些都是超出前人之處。然而《爾雅義疏》在因聲求義方面,多有疏漏,是其不足。

從清代至近代,對《爾雅》作過研究的還有戴震的《〈爾雅〉文字考》,翟灝的《爾雅補郭》,錢玷的《爾雅古義》、《爾雅釋地四篇注》,近人陳玉澍的《爾雅釋例》,王國維的《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王闓運的《爾雅集解》,黃侃的《爾雅略說》、《爾雅音訓》。這些論著對我們學習、研究《爾雅》都是極為重要的參考文獻。

當代對《爾雅》的研究,當推徐朝華的《爾雅今注》。這是第一個用白話語體文為《爾雅》作注的注本。這本書的特點,正如張清常在《爾雅今注•序》中所言:“所謂今注,不是改用大白話來做注釋就算,更重要的是形式新、語言新、方法新,內(nèi)容既精又新。”“朝華此書,博采眾家之長,并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指明《爾雅》得失,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唯于平淡中見功力,而且處處為青年讀者著想,文字淺顯,要言不煩,頭緒清爽,引人入勝。”徐朝華《爾雅今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7月版。徐朝華的《爾雅今注》為今人《爾雅》研究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周祖謨的《爾雅校箋》,取宋刻本《爾雅》郭注加點句讀,并別取敦煌所出《爾雅》白文殘卷和《爾雅》郭注本殘卷以及前代的字書、韻書、音義書、類書等所引《爾雅》文字與之對校,并擇取清代學者的成就而成,可供研究者參考。胡奇光、方環(huán)海的《爾雅譯注》,亦是一部有注有譯的好書,吸收了先哲時賢、古今權(quán)威的解說,對學習、研究《爾雅》極有幫助。此外顧廷龍、王世偉的《〈爾雅〉導讀》、管錫華的《爾雅研究》從《爾雅》的名義、撰者、著錄、內(nèi)容、性質(zhì)、體例、價值及古今研究概況,作了詳盡的說明。朱祖延主纂的《爾雅詁林》,仿《說文詁林》,集眾注于一書,檢閱方便。這些都是推動《爾雅》研究的好書。當代還有一大批對《爾雅》進行專題研究的論文,質(zhì)量高,影響大。如周祖謨《爾雅之作者及其成書的年代》、《郭璞爾雅注與爾雅音義》,楊樹達《爾雅略例》,李法白《爾雅釋詞撮例》,趙仲邑《爾雅管窺》,殷孟倫《從〈爾雅〉看古漢語詞匯研究》、《論〈爾雅〉簡說》(上、中、下),張清?!丁礌栄?#8226;釋詁〉札記:論“姐”、“哥”詞義的演變》、《〈爾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趙振鐸《郭璞〈爾雅注〉簡論》,何久盈《爾雅的年代和性質(zhì)》,許嘉璐《〈爾雅〉分卷與分類的再認識》,宛志文《〈爾雅〉的詞典屬性》、《論〈爾雅〉的釋義特色》,趙伯義《〈爾雅〉獸畜名釋例》、《論〈爾雅〉的學術(shù)成就》、《論〈爾雅〉的歷史局限性》,多洛肯《〈爾雅•釋詁〉中詞義內(nèi)部聯(lián)系現(xiàn)象探微》等等,恕不一一列舉。這些文章運用新視角、新方法,剖析《爾雅》,體現(xiàn)出當代學術(shù)的水平。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起點,回頭看二千余年前的《爾雅》,它依然保有熠熠奪目的光彩。繼續(xù)學習它、研究它、挖掘它的價值,仍然是我們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書目:

1. 《爾雅注疏》10卷附《校勘記》10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庇洝?/span>  (清)阮元撰  《十三經(jīng)注疏》附《??庇洝繁荆腥A書局198310月版

2. 《爾雅注疏》10卷附《??庇洝?/span>10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庇洝?/span>  (清)阮元撰  李傳書整理  徐朝華審定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月版

3. 《爾雅》3  (宋)鄭樵注  《津逮祕書》本  《四庫全書》本

4. 《爾雅正義》20  (清)邵晉涵撰  《皇清經(jīng)解》本

5.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月影印本

6. 《爾雅平議》1  (清)俞樾撰  《春在堂全書》本

7. 《爾雅集解》19  (民國)王闓運撰  《湘綺樓全書》本

8. 《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1  (民國)王國維撰  《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本

9. 《爾雅引得》(附標校經(jīng)文)  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  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19416月版  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臺北南岳出版社19787月版

10. 《爾雅略說》  黃侃撰  收入《黃侃論學雜著》  中華書局1980年版

11. 《爾雅音訓》  黃侃箋釋  黃焯編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月版

12. 《爾雅校箋》  周祖謨撰  江蘇教育出版社198412月版

13. 《爾雅今注》  徐朝華撰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7月版

14. 《爾雅研究》  管錫華撰  安徽大學出版社199612月版

15. 《爾雅詁林》  朱祖延編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 《爾雅譯注》  胡奇光、方環(huán)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9月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