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俊的油畫《辛亥第一槍》今日首展。黃丹彤、莫健超攝 大義 潘達微冒死 殮葬七十二烈士 他是一個記者、漫畫家,他還是同盟會秘密會員,他同時也是一個沒有暴露身份的革命黨人,他叫潘達微! “‘三·二九’起義失敗后,清政府只顧搜捕革命黨人,對滿街遺骸置之不管,從越秀山麓至雙門底沿途各街道,隨處可見殉難烈士暴尸街頭。是潘達微想方設(shè)法冒死將七十二烈士的遺骸收埋?!泵佬g(shù)史家、廣東作家黃大德27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政府將烈士遺骸運堆于廣東咨議局前的空地,準(zhǔn)備槁葬在歷來殮埋刑尸的臭崗。為了不讓官府仆役的尸體摻雜烈士的忠骸,一直沒有暴露身份的革命黨人、漫畫家潘達微以慈善為詞,設(shè)法謀求營葬死難烈士?!甭犝f廣仁善堂在沙河馬路邊紅花崗有空地一段,便向廣仁堂求援,對善董徐樹棠痛陳大義,徐樹棠等善董深受感動。潘達微又向其父親好友清鄉(xiāng)督辦江孔殷求助,江孔殷協(xié)助其疏通官府,并電告廣仁善堂負責(zé)收殮,廣仁善堂于是出讓紅花崗作烈士墓地,并負責(zé)棺木營葬各事。潘達微親率近百名仵工,將七十二烈士的忠骸葬于紅花崗上,并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 潘達微在事后1921年一篇《自述》中,詳細地記述了當(dāng)時情景:“回首黃花崗上,碧血青磷,鬼雄夜嘯,撫衷自問,誠無以對諸先烈在天之靈”。 “其實,就在‘三·二九’起義失敗當(dāng)年,這位名畫家就將黃花崗剛剛埋葬殉難烈士時最初的情景,畫了一幅題為《黃花崗圖》的國畫,并冒險刊登在1911年第11期的《平民畫報》上。當(dāng)時黃花崗還是一堆亂草叢,而畫作中黃花崗是另一番景象?!秉S大德說,十多年前一看到這幅畫作時十分震撼。原來當(dāng)年潘達微是想通過這幅畫,寄托對建設(shè)黃花崗烈士墓園的美好展望。 在這幅珍貴的畫作上,埋葬英烈的黃花崗荒煙蔓草間,豎立著烈士墓碑,離離宿草埋恨千古;墳前寥寥松柏,卻傲然屹立偉岸挺拔;背景還襯以一輪明月,流露出一股濃濃的悲壯浩然之氣。 刊登在1911年第11期《平民畫報》上的潘達微國畫《黃花崗圖》。 祭悼 孫中山兩次 親往墓地讀祭文 1912年初,潘達微首先提出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舉行周年大祭,參加“3·29”起義的胡漢民等人,也提議在黃花崗原墓葬處,“崇大其墓,俾之景仰”。廣東省議會決議撥款10萬元修葺黃花崗。 在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民國報紙中,記者查到中華民國元年5月15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報界公會刊登在廣州《民生日報》的一則“停工廣告”,上面告示:“陰歷三月二十九日為吾革命諸烈士殉難之期,是日停工翌日停派報紙一天,以留紀(jì)念?!?span lang="EN-US"> 同一天《民生日報》又有一則啟事:“為吾粵七十二烈士流血一周年紀(jì)念本報臨時增刊大紙一張”。當(dāng)天還預(yù)告5月16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孫中山發(fā)起“公祭黃花崗義節(jié)”。這一次,是民國政府對“三·二九”死難烈士的首次大祭。 17日《民生日報》消息記載,5月16日孫中山率各界十余萬人現(xiàn)場公祭中,“廣仁善堂,獻松柏4株,于孫中山赴祭時,恭請躬親栽種,并施灌溉,以留紀(jì)念,孫先生極表同情,即將松柏親自鋤種,依次灌溉,眾皆觀感不置?!?span lang="EN-US"> “孫中山一生五祭七十二英烈,寫下四次祭文和一篇演說詞,其中還兩次親往墓地宣讀祭文?!痹猩酱髮W(xué)孫中山紀(jì)念館負責(zé)人余齊昭老師指出。除了民國元年5月16日首次大祭,1921年5月6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是孫中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親往墓地致祭。 感動 百年前絕命書 依然震撼靈魂 七十二烈士中多數(shù)都是文弱書生,他們留下的一封封絕命書,但憑一腔熱血,為了國家的未來,勇敢地正視死亡,這正是我們需要銘記的“黃花崗精神”。 林覺民的《與妻書》,曾經(jīng)感動過一代代年輕人。林覺民在《與妻書》中說:“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念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春衫,吾不能學(xué)太上之忘情也……” 宋教仁從上海赴廣州前,有人勸阻他,他回答說:“無恐。事成,為四萬萬同胞造幸福;不成,則送我一顆頭顱已矣!” 方聲洞(林覺民的福建同鄉(xiāng))曾兩次東渡日本,學(xué)軍事和醫(yī)學(xué)。當(dāng)初在日本討論赴義名單時并沒有他,但在林覺民等回國后,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毅然告別妻子,離開日本??犊傲x前一天,寫下給父親與侄兒的兩封絕筆書。在《稟父絕筆》中說:“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于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但望大人以國事歸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 冒險收葬72位烈士的同盟會會員潘達微。 孫中山親定廣州起義紀(jì)念日 1924年將紀(jì)念日由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改為公歷3月29日 在1924年前,孫中山及其革命政府一般都在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舉行悼祭黃花崗烈士活動。由于民國政府在1912年以后開始采用公歷,每年祭拜七十二烈士的公歷日期都不在同一天,又不可能將“3·29”改為“4·27”。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會第39次會議決定,將黃花崗烈士紀(jì)念日由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改為公歷的3月29日;同年7月,孫中山發(fā)布大元帥令,通令各機關(guān)團體等嗣后以公歷3月29日為法定紀(jì)念日,自1925年開始實行。 《辛亥第一槍》今日首展 火光四起、硝煙彌漫的兩廣總督署衙門(今越華路廣東省民政廳所在地),真實再現(xiàn)著100年前革命黨為推翻封建帝制,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瞬間:手持短槍身先士卒的黃興,投擲冒煙炸彈的喻培倫,戴著近視鏡勇敢射殺的朱執(zhí)信,還有緊隨其后手握短槍不畏犧牲的林覺民……由廣東著名油畫家潘嘉俊創(chuàng)作完成的油畫《辛亥第一槍》,今天下午將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jì)念館展出,這是建國以來廣東第一幅采用正面沖擊觀眾視覺角度的辛亥油畫,再現(xiàn)了一百年前黃興率兵攻打廣州兩廣總督署的情景。 這個題為“紀(jì)念辛亥革命第一槍——‘三·二九’起義100周年暨《碧血黃花 浩氣長存》展覽”,以多種陳列形式生動展示“三·二九”起義過程,由市政協(xié)和市文廣新局主辦,廣州博物館承辦。 |
|
來自: qinhuanwei > 《文獻紀(jì)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