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生平年表》
(據(jù)李延軍《黃帝生平年表初編》,年代改編:上古人)
遠古時代,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經(jīng)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以至神農(nóng)氏,天下為12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廬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nóng)氏)。“當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莊子·肢篋》)。在西北黃河中上游的河套以南,南北綿延千里的子午嶺一帶,混居著兩個古老的氏族——少典氏和有喬(蟲旁,音轎)氏,他們相互通婚,孕育出了炎黃子孫的兩位偉大祖先——炎帝神農(nóng)氏和黃帝軒轅氏。 公元前6019年陰歷二月初二,黃帝軒轅氏出生于壽丘(今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橋山東南橋溝塔之長壽山),母曰附寶,喬(蟲旁)氏女,父曰少典,有熊國君,娶于有喬(蟲旁)氏,被封有裹氏。 (臺灣軒轅教以為黃帝出生于清明節(jié)) 前6018年(1歲),弱而能言,不到70天就能發(fā)出簡單的語詞,到1歲時,就語言明晰,常提出一些奇特的問題。 前6017年(2歲),學(xué)步,思維敏捷,聰慧過人 前6016年(3歲),幼而徇齊,才智周遍,語言表達能力強。 前6015年(4歲),初學(xué)于項先生,授之結(jié)繩記事之術(shù)。 前6014年(5歲),初習(xí)伏羲卦象“——”、“——”,初識陰陽之理。 前6013年(6歲),對神農(nóng)氏以前主要文明成果基本涉列一遍,尤其癡迷伏羲卦象“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前6012年(7歲),學(xué)習(xí)神農(nóng)所重64卦,精解卦意——對天地萬物現(xiàn)象的記錄和規(guī)律性的解釋。 前6011年(8歲),長于姬水(今陜西黃陵境內(nèi)環(huán)繞橋山之沮水),因而姓姬。長而敦厚聰敏,善于思辯問題,通過游戲,在玩弄卵石、草棍中,發(fā)明了杠桿,以后又用繩子相系,用一塊石子在木棍的前后移動,就可以稱起不用重量的物什……這一發(fā)現(xiàn),以后被發(fā)明為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桿稱。 前6010年(9歲),看人們從山上滾下的木頭而發(fā)明了車輪,并進而想到,天地陰陽更替,周而復(fù)始,不也是車輪一樣旋轉(zhuǎn)吧?見一滾動的木頭帶動縱向搭于其上之木,感而有思,將車輪裝于縱木之下,形成最初的“獨木車”。 前6009年(10歲),成而聰明。是年少典逝世,因搏技和發(fā)明,襲封君之地,代有裹氏為姬王。知神農(nóng)之弊。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二) 前6008年(11歲),黃帝元年。初制冠冕,封王師(臣)項先生,調(diào)查氏族內(nèi)部積弊與民情。 前6007年(12歲),黃帝2年。封附寶為王母。? 前6006年(13歲),黃帝3年。以土德王,注重農(nóng)業(yè),革舊弊,施新政,初建宮室。 前6005年(14歲),黃帝4年。得后土辯乎北方,積弊初治,但氏族實力仍弱小。 前6004年(15歲),黃帝5年。得蒼龍辯乎東方,知天下大勢。 前6003年(16歲),黃帝6年。得寧先生制陶,封為陶正,辯乎西方。 前6002年(17歲),黃帝7年。邊聲又起。炎帝神農(nóng)氏所屬馬部落從西南搔擾,搶奪財物與婦女。 前6001年(18歲),黃帝8年。南方虎部落北逼。 前6000年(19歲),黃帝9年。邊聲日緊,馬、虎部落聯(lián)合進逼,馬部落進至馬山,兵臨城下;虎部落北進到老虎尾巴村。姬王開始東遷。東遷至龍首。 前5999年(20歲),黃帝10年,西南同樣受炎帝部落擠壓的白鼠(西陵)部落使者輾轉(zhuǎn)而至,傳達和親之意。東遷至交口。? 前5998年(21歲),黃帝11年。姬王將部族分為東西兩支沿葫蘆河、洛河北上。姬王走洛河,北遷至茶坊。? 前5997年(22歲),黃帝12年。北遷至今甘泉道鎮(zhèn)。得西部隴東一帶一學(xué)者指點,確定沿洛河西遷路線。封寧先生為前導(dǎo)。? 前5996年(23歲),黃帝13年。西遷至今甘泉橋鎮(zhèn)。? 前5995年(24歲),黃帝14年。西遷至陜甘交界之姬塬。? 前5994年(25歲),黃帝15年。遇廣成子一徒弟,初識“至道”。喜天下戴已,養(yǎng)正命,娛耳目,供鼻口,形色憔悴。南遷至今甘肅環(huán)縣,與走葫蘆河分支會合于華池。是年,西陵氏女嫘祖在故里鹽亭養(yǎng)蠶為絲。? 前5993年(26歲),黃帝16年。南遷至慶陽,改造“獨木車”為戰(zhàn)車、糧車、草車。? 前5992年(27歲),黃帝17年。南遷至寧縣。當?shù)夭柯錃w順姬王,封寧先生為當?shù)劓?zhèn)守(子史稱寧封子。于青牛與炎帝神農(nóng)氏之牛部落遭遇,一役后西遷。? 前5991年(11歲),黃帝元年。初制冠冕,封王師(臣)項先生,調(diào)查氏族內(nèi)部積弊與民情。? 前5990年(12歲),黃帝2年。封附寶為王母。? 前5989年(13歲),黃帝3年。以土德王,注重農(nóng)業(yè),革舊弊,施新政,初建宮室。? 前5988年(14歲),黃帝4年。得后土辯乎北方,積弊初治,但氏族實力仍弱小。? 前5987年(15歲),黃帝5年。得蒼龍辯乎東方,知天下大勢。? 前5986年(16歲),黃帝6年。得寧先生制陶,封為陶正,辯乎西方。? 前5985年(17歲),黃帝7年。邊聲又起。炎帝神農(nóng)氏所屬馬部落從西南搔擾,搶奪財物與婦女。? 前5984年(18歲),黃帝8年。南方虎部落北逼。? 前5983年(19歲),黃帝9年。邊聲日緊,馬、虎部落聯(lián)合進逼,馬部落進至馬山,兵臨城下;虎部落北進到老虎尾巴村。姬王開始東遷。東遷至龍首。? 前5982年(20歲),黃帝10年,西南同樣受炎帝部落擠壓的白鼠(西陵)部落使者輾轉(zhuǎn)而至,傳達和親之意。東遷至交口。? 前5981年(21歲),黃帝11年。姬王將部族分為東西兩支沿葫蘆河、洛河北上。姬王走洛河,北遷至茶坊。? 前5980年(22歲),黃帝12年。北遷至今甘泉道鎮(zhèn)。得西部隴東一帶一學(xué)者指點,確定沿洛河西遷路線。封寧先生為前導(dǎo)。? 前5979年(23歲),黃帝13年。西遷至今甘泉橋鎮(zhèn)。? 前5978年(24歲),黃帝14年。西遷至陜甘交界之姬塬。? 前5977年(25歲),黃帝15年。遇廣成子一徒弟,初識“至道”。喜天下戴已,養(yǎng)正命,娛耳目,供鼻口,形色憔悴。南遷至今甘肅環(huán)縣,與走葫蘆河分支會合于華池。是年,西陵氏女嫘祖在故里鹽亭養(yǎng)蠶為絲。? 前5976年(26歲),黃帝16年。南遷至慶陽,改造“獨木車”為戰(zhàn)車、糧車、草車。? 前5975年(27歲),黃帝17年。南遷至寧縣。當?shù)夭柯錃w順姬王,封寧先生為當?shù)劓?zhèn)守(子史稱寧封子。于青牛與炎帝神農(nóng)氏之牛部落遭遇,一役后西遷。?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三) 前5974年(28歲),黃帝18年。西遷至王村、玉都,與涇河流域炎帝牛部落對峙(此種狀態(tài)直至玉王入川,玉皇軒轅出川后才結(jié)束)。? 前5973年(29歲),黃帝19年。姬王始稱玉王,以德令行天下(隴東)。前往崆峒山拜廣成子老先生為師,“再拜稽首”其“至道”,前后達3個多月。廣成子:“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 前5972年(30歲),黃帝20年。玉王得道后,西遷隆德以云紀官,以土德王,一方面派寧封子繼續(xù)西進,于靜寧、會寧、寧遠與發(fā)源于青海湟河、洮河流域夏部落結(jié)盟,一方面派人回書西陵氏白(鼠)部落,表達和親意愿。? 前5971年(31歲),黃帝21年。接到西陵氏回訊,南下經(jīng)土門、天水到達成縣。? 前5970年(32歲),黃帝22年。封后土留守北方,帶寧封子,經(jīng)望子關(guān)到武都,順白龍江而下至白水江,經(jīng)白水、昭化到廣元,與北上迎親的西陵氏女嫘祖結(jié)為連理。黃帝自造“皇”字以志紀念。臣民口念:“天(乾——玉王方位)皇皇,地(坤——西陵氏方位)皇皇”以示祝賀,玉王自此始稱“玉皇”。同年,與岐坪識歧伯、旺蒼識蒼頡,拜為左右大臣。因玉皇有造車之功,又是天干與地支首配(子——鼠),蒼頡造出“軒轅”二字為玉皇號(軒字之“干”代表天干,轅字之“袁”,取土地、城池和衣服之意)。這時候的白(鼠)部落已經(jīng)有了城池和衣服。史傳黃帝時“曹胡作衣,伯余造裳,于則制履”,而嫘祖蠶桑與蜀的關(guān)系,看一下蜀之古體(古體“蜀”字,上面象形蠶,下面似蠶吐出的絲)便知。“蜀”與“鼠”同音,白(鼠)部落得蠶桑實利后,保持了“鼠”音,而字形卻演變?yōu)榻鹦Q吐絲了。? 前5969年(33歲),黃帝23年。嫘祖陪玉皇(軒轅)乘獨木舟(共鼓、化狄制作)順東河、嘉陵江南巡江水,生青陽。? 前5968年(34歲),黃帝24年。嫘祖在黃帝雄才大略鼓勵下,在其故里鹽亭(西陵氏部落)大建桑園。? 前5967年(35歲),黃帝25年。嫘祖大辦絲綢作坊。? 前5966年(36歲),黃帝26年。軒轅法定農(nóng)桑。? 前5965年(37歲),黃帝27年。軒轅推廣制作衣裳,所轄華、夏、蜀地人民豐衣足食,步入文明生活。? 前5964年(38歲),黃帝28年。軒轅法定“興嫁娶”。? 前5963年(39歲),黃帝29年。軒轅法定“尚禮義”。是年,寧封子于青城山著《龍履之經(jīng)》,黃帝專程前往拜讀,并筑壇于山,封寧先生為“五岳丈人”。問先生真一之道,寧封指引峨嵋山天真皇人,軒轅遂前往峨嵋請問“真一之經(jīng)”。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四) 前5962年(40歲),黃帝30年。憂天下九州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形色憔悴而齋戒三月,至道“知之”、“得之”。? 前5961年(41歲),黃帝31年。推廣架民房。? 前5960后(42歲),黃帝32年。初立左、中、右三臺,又取合已者四人,謂之四面而治理。與蒼頡研究造字工作,倉頡造出天干地支文字以代卦爻文字。黃帝第一次頒布法令推廣象形文字。? 前5959年,(43歲),黃帝33年。蚩尤勢力(鹿部落聯(lián)盟)從冀中南下冀南、魯北與晉北,蚩尤與炎帝部族戰(zhàn)爭不斷,民不聊生。于是軒轅修德振兵,將所屬部落主力別為10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分置八方與中央,與八卦(天下方位)相對,稱為“天干”。又分出12支與天下12氏對應(yīng),命之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配為“地支”。將所治華(隴東)、夏(青海東部)、蜀地分為5個行政區(qū)(玉華、金華、女華、少華、翠華)。? 前5958年(44歲),黃帝34年。軒轅憂天下之蒼生,惜別西陵氏部眾,帶領(lǐng)主力從華、夏、蜀三路回師陜西。嫘祖隨軒轅北上,帶來了蠶桑技術(shù)。軒轅循嘉陵江北上,于黃牛鋪與炎帝所屬牛部落交戰(zhàn),由鳳州出龍門入關(guān)中。? 前5957年(45歲),黃帝35年。五華匯聚關(guān)中。黃帝取“洛書”,以五華征戰(zhàn)融和炎帝神農(nóng)氏之牛、虎部落于關(guān)中和陜北兔、龍、蛇、馬四大部落,回到黃陵,建“洛書——黃城”。? 前5956年(46歲),黃帝36年。“洛書——黃城”建成。倉頡取“皇”之音,象“洛書——黃城”之形和軒轅發(fā)型,造出“黃”字,軒轅大加贊賞,遂以“黃”字作為軒轅族徽,并自改名號為“黃王”。杜康造酒祝賀。? 前5955年(47歲),黃帝37年。此時,離開陜西的炎帝部落聯(lián)盟羊、猴、雞及烏、雉等部落位居晉中南部和河南中原地帶,而強大的鹿部落聯(lián)盟已從冀、魯壓到黃河以北地區(qū)與晉北。 炎帝在冀南、魯北和晉北受到重創(chuàng)。軒轅黃王勵精圖治,積極準備逐鹿中原。王亥馴馬,牟夷和揮改良弓箭,派龜部落兵卒涉水山西,刻圖于龜甲。“五華”再次集聚關(guān)中。? 前5954年(48歲),黃帝38年。“炎帝欲侵凌諸候,諸候咸歸軒轅”,黃王分兵三路進取晉 中、晉南,出兵潼關(guān)進占洛河以北地區(qū),包圍和分割炎帝部落。6月,阪泉之戰(zhàn)一戰(zhàn)收羊部落,并得風(fēng)后、力牧二位大將。7月,猴部落陣前起義。出洛陽龍門,二戰(zhàn)橫掃河南境內(nèi)烏部落。直達魯北,娶方雷氏合親。? 前5953年(49歲),黃帝39年。8月,于雞公山大戰(zhàn)炎帝雞部落,然后“得其志”,娶彤魚氏合親,炎帝遂從隨州沿員(氵旁)水南下,退居湖南。軒轅立都有熊(新鄭),戴冕旒冠黃服,稱帝為“黃帝”,保留炎帝帝號實為南方之相。命大將祝融鎮(zhèn)守衡山。至此“炎黃結(jié)盟”,天下12氏已有10氏歸入黃帝軒轅氏領(lǐng)導(dǎo)的華夏部落聯(lián)盟。?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五) 前5952年(50歲),黃帝40年。黃帝再次與倉頡研究漢字創(chuàng)造和推廣;倉頡創(chuàng)建“推廣中心”,各部落首領(lǐng)和巫師接受培訓(xùn)。? 前5951年(51歲),黃帝41年。杜康于汝陽造酒。? 前5950年(52歲),黃帝42年。游襄城之野,牧馬童子授“為天下之道”。? 前5949年(53歲),黃帝43年。北逐葷粥,與鹿部落聯(lián)盟展開中華5000年史冊中第一次民族大統(tǒng)一的大決戰(zhàn)——涿鹿之戰(zhàn)。戰(zhàn)前先取“河之都圖”,兵分左翼、右翼和右中、左中,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兵分10路進取翼中南鹿部落聯(lián)盟之狗部落與豬部落的大小81個部族。應(yīng)龍水戰(zhàn)失敗。? 前5948年(54歲),黃帝44年。風(fēng)后發(fā)明指南車破蚩尤霧。? 前5947年(55歲),黃帝45年。取昆吾山銅,制青銅兵器。71戰(zhàn)不勝,黃帝上博望之山淡臥3年后,出其鏘鉞,奮其戎兵,擒殺蚩尤于中冀之野,并發(fā)布禁令。身經(jīng)百戰(zhàn)而天下平,立都涿鹿,筑涿鹿“黃帝城”。至此,天下12氏全部歸入黃帝軒轅氏領(lǐng)導(dǎo)的華夏部落聯(lián)盟,黃帝真正成為中原各部落聯(lián)盟的共同首領(lǐng)。? 前5946年(56歲),黃帝46年。合符釜山,黃帝作《岡(木旁)古之曲》。? 前5945年(57歲),黃帝47年。安置蚩尤部落善者于山東鄒城。娶嫫母妃以輔政。? 前5944年(58歲),黃帝48年。確立“原始共和國體”,保留12氏圖騰,作為黃帝所屬 之“相”,亦作為天下人之屬相,12氏與10天干相配,一年一個值班。與倉頡研究已發(fā)明漢字的規(guī)范和文字的創(chuàng)造規(guī)律。倉頡發(fā)明的漢字已經(jīng)在各部落首領(lǐng)與巫師間推廣流行。? 前5943年(59歲),黃帝49年。與玄女、風(fēng)后、力牧、封胡、鬼容氏等研究“洛書”、“河圖”,總結(jié)戰(zhàn)爭經(jīng)驗,一批兵書成書。同年,命容成造歷,隸首作數(shù)術(shù)。? 前5942年(60歲),黃帝50年。秋7月庚申,天大霧3日3夜,復(fù)甚雨7日7夜。派魚部落巡河入海,得繪水系圖。是年推廣使用筷子。? 前5941年(61歲),黃帝51年。推廣彩陶技術(shù)。? 前5940年(62歲),黃帝52年。發(fā)展農(nóng)業(yè),推廣種黍谷。? 前5939年(63歲),黃帝53年。推廣種稻米。? 前5938年(64歲),黃帝54年。制樂,損庖羲之瑟為25弦,長七尺二寸,命素女鼓之。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六) 前5937年(65歲),黃帝55年。命雷公、岐伯論經(jīng)脈傍通,問難81,為《難經(jīng)》;教制九針,著《內(nèi)外術(shù)經(jīng)》18卷。? 前5936年(66歲),黃帝56年。命行九州,推廣鑿井技術(shù)。? 前5935年(67歲),黃帝57年。推廣煉銅技術(shù)。秋七月庚申,鳳凰(雞部落)至朝拜,龍圖龜書以授軒轅。? 前5934年(68歲),黃帝58年。天下大治,蔭及華胥氏之國。留丑、寅兩地支之一部與壬、癸兩天干(后土下屬)守涿鹿城。黃帝是年開始南巡,準備隨后“葉落歸根”,回陜西中部的老家去。? 前5933年(69歲),黃帝59年。貫胸氏來朝,長股氏亦來朝。詔令天下修筑“官道”。是年巡至滄州。? 前5932年(70歲),黃帝60年。歧伯病逝,黃帝研究整理其醫(yī)著;于桑園嫘祖病逝,葬陵縣。封泰山,禪丸山。派風(fēng)后帶河圖回黃陵改建“洛書城”為“河圖城”,亦叫做“天帝之下都昆侖曾城”,以作為帝之定都。? 前5931年(71歲),黃帝61年。從臨朐南下經(jīng)蒼山、郯城、仰化、倉集、龍集,過洪澤,再經(jīng)馬集、黃崗、六合、太平、龍?zhí)兜浇鹆?。傳令委托炎帝神農(nóng)氏教民開市通商。? 前5930年(72歲),黃帝62年。逆江水而行,號“帝江”。經(jīng)馬鞍山、繁昌、昌橋、黃村到黃山修練數(shù)月,東至縉云山煉丹,西行經(jīng)橫渡、東至、黃柏、黃梅登廬山,再經(jīng)黃石、黃岡、黃陂到武昌東湖。炎帝從韶山、祝融從衡山北上岳陽迎候黃帝,在君山(熊山)洞庭湖畔共同欣賞黃帝命伶?zhèn)悇?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咸池》。炎帝聽后贊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包裹六極!”? 前5929年(73歲),黃帝63年。炎帝、祝融陪黃帝游衡山。黃帝看望了戌守在這里的丙、丁兩天干的兵士。送走黃帝后,炎帝神農(nóng)氏去茶陵采藥。黃帝北上岳陽,經(jīng)天門到鐘祥。前2804年(74歲),黃帝64年。炎帝神農(nóng)氏嘗草死,葬炎陵縣。黃帝遂改道東北,前往炎帝故都隨州厲山隆重追悼,追封炎帝為南方“天帝”。? 前5928年(75歲),黃帝65年。從隨州經(jīng)興隆集、太平、棗陽、黃龍、襄陽、太平店、谷城、黃家營上武當山。? 前5927年(76歲),黃帝66年。在武當山修“道”。在武當周圍黃龍、龍坪、黃化、龍口、白桑、黃云鋪等地巡游。在白桑,看到臣民養(yǎng)桑,想起嫘祖,封為“先桑娘娘”。? 前5926年至5925年(77~78歲),黃帝67~68年。繼續(xù)在武當修“道”。? 前5924年(79歲),黃帝69年。黃河水患。黃帝啟程北行。? “黃帝生平年表”初編(七) 前5923年(80歲),黃帝70年。經(jīng)襄陽、黃渠河、新野、桑莊、黃臺崗、南陽、皇路店到南召。? 前5922年(81歲),黃帝71年。開始巡游中原。經(jīng)橋端、太平鎮(zhèn)、東村來到泰山廟。? 前5921年(82歲),黃帝72年。經(jīng)上店、汝陽、臨汝、登封回到故都新鄭(有熊)。? 前5920年(83歲),黃帝73年?;仡櫮涎睬闆r,總結(jié)治理天下經(jīng)驗教訓(xùn),著《黃帝銘》六篇。? 前5919年(84歲),黃帝74年。繼續(xù)著述。? 前5918年(85歲),黃帝75年。刑天作亂。帝命祝融征討。? 前5917年(86歲),黃帝76年。帝北巡黃河。? 前5916年(87歲),黃帝77年。帝巡至偃師,祝融討滅刑天,斷其首,帝重新排定神(各部落圖騰)位與座次。貶昌意于若水。? 前5915年(88歲),黃帝78年。帝命取首山銅以鑄鼎,并傳命天下十二氏會盟荊山。? 前5914年(89歲),黃帝79年。帝開始西行。? 前5913年(90歲),黃帝80年。荊山九鼎鑄成,以象太一于九州,以銘天下12氏之位次。天下12氏會聚荊山,以成厭代(治理一代,滿足一代)之志,黃帝之孫顓頊(高陽)于此時出生,更為慶典增添了喜慶氣氛。此時,風(fēng)后“河圖城”筑好,駕龍車以迎黃帝回黃城。友人無為子及天下12氏的代表和臣僚72人隨從。? 前5912年(91歲),黃帝81年。帝經(jīng)華陰、華縣、渭南來到臨潼,拜女媧廟,鑄12氏(屬相)銅鼎以祭之。? 前5911年(92歲),黃帝82年。帝北行經(jīng)高陵、閻良、華原、黃堡、大同、濟陽、金鎖、女華以至黃城。? 前5910年(93歲),黃帝83年。各部落代表及臣僚搬入黃城。黃城在原洛書城(黃)的基礎(chǔ)上擴建為“5城(宮)12樓”,列布于以中宮(橋山)為中心方方70華里的范圍內(nèi)。中宮為黃帝居處,東宮居蒼龍,南宮居祝融,北宮居后土,西宮居大封(寧封),12樓為12氏代表所居,其他大臣與中小部落均按其天下方位與所屬分布于中宮四周,宛如“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因黃城在西北居乾位,所以后來的道家方士就將黃帝回黃城傳為“升天”了!? 前5909年(94歲),黃帝84年。拜天老、風(fēng)后、五圣為三臺大夫,居橋山(中宮)三臺。風(fēng)后明天道、太常察地利,屠(蒼)龍為土師,祝融為司徒,大封為司馬,后土為李(法官),得六相而天下治。蒼頡造文字居西原(蒼村),杜康居西川,左徹、馬師皇、沮誦、岐伯之后及雷公等各有所居。? 前5908年(95歲),黃帝85年。顓頊5歲,聰穎過人。黃帝教之:“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你能法而同之,就可為民之父母官”。顓頊深領(lǐng)其意,帝確定顓頊為接班人。 前5907年(96歲),黃帝86年。帝號“歸藏氏”,觀“河圖”以應(yīng)天象,畫野分州,以分星次。自此百官以為“星官”,12相及28宿均“天人合一”,此乃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封 神”。 前5906年(97歲),黃帝87年。黃帝繼續(xù)推演伏羲、神農(nóng)之卦象,開始著《歸藏》。 前5905年(98歲),黃帝88年。帝繼續(xù)著述。 前5904年(99歲),黃帝89年?!稓w藏》著就,頒行天下。 前5903年(100歲),黃帝90年。與健在的臣僚回顧總結(jié)經(jīng)世方略,開始著《黃帝君臣》。 前5902年(101歲),黃帝91年。繼續(xù)著述。 前5901年(102歲),黃帝92年?!饵S帝君臣》頒行天下。 前5900年(103歲)。黃帝93年。開始著《黃帝四經(jīng)》。 前5899年至5898年(104歲~105歲),黃帝94年~95年。《經(jīng)法》著就。 前5897年到5895年(106歲~108歲),黃帝96年~98年?!妒?jīng)》著就。 前5894年(109歲),黃帝99年?!斗Q經(jīng)》著就。 前5893年(110歲),黃帝100年。《道原》著就。九九重陽日,黃帝歸藏氏于橋山中宮逝世。大臣左徹率臣僚削木為像而朝奉,取幾杖立廟而祭之。是年,20歲的顓頊 繼位。七年后,被推為天下共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