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循環(huán)、造血系統(tǒng)疾病
1.病毒性心肌炎
【處方 1】 黨參 25 ~ 30g,丹參、赤芍、萬年青、川芎、苦參各15 ~ 20g,桂枝、五味子各 6 ~ 10g,茯苓、車前草各 10 ~ 15g,生甘草 9 ~ 12g。
加減 若心悸甚者,加炙遠(yuǎn)志、柏子仁、珍珠母各 10 ~ 15g;若胸悶者,加合歡皮、佛手各 8 ~ 12g;若伴有外感熱毒者,加連翹、金銀花各 25 ~ 3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 個(gè)月為1 個(gè)療程。服藥期間,停服西藥。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0 例,經(jīng)用藥 1 ~ 3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37 例,好轉(zhuǎn) 8 例,無效 5 例。有效率為90% 。
【處方 2】 生地黃、潞黨參、生黃芪各 20 ~ 30g,丹參、龍眼肉、全當(dāng)歸、白術(shù)、茯苓各 15 ~ 20g,郁金、川芎、炙遠(yuǎn)志、柏子仁、枳殼各 10 ~ 15g,大棗 5 ~ 10 枚,炙甘草 3 ~ 6g。加減 若胸痛者,加田三七粉 3g(吞服),紅花、桃仁各 10g;若胸悶者,加合歡皮 10 ~ 15g;若熱甚者,加苦參、牡丹皮各 10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 4 次口服。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39 例,其中痊愈 28例,顯效 5 例,有效 4 例,無效 2 例。痊愈的 28 例中,1 個(gè)療程治愈者 19 例,2 個(gè)療程治愈者 8 例,3 個(gè)療程治愈者 1 例。治愈者經(jīng) 1 ~ 2 年隨訪,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3】 炙黃芪 15 ~ 25g,川黃連、黃芩、川柏各 6 ~ 10g,潞黨參 20 ~ 30g,全當(dāng)歸、白芍各 15 ~ 20g,五味子、玉竹、酸棗仁、丹參各 10 ~ 15g,枳殼 8 ~ 12g,琥珀粉 3 ~ 5g(吞服),炙甘草6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8 例,經(jīng)用藥 1 ~ 2個(gè)療程后,其中治愈 48 例,顯效 5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
【處方 4】 熟地 12g,當(dāng)歸、白芍、桃仁各 9g,川芎、紅化各6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與對(duì)照組 27 例,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療效 用上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85 例(其中治療組 58 例,對(duì)照組 27 例),兩組分別痊愈 27、5 例,顯效 16、7 例,有效 13、7例,無效 2、8 例,總有效率為 96.54% 、70.36% (P <0.01)。主癥及心電圖療效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duì)照組(P <0.01)。
2.冠 心 病
【處方 1】 水蛭、九香蟲、蟲各 3g,郁金 9g,茵陳 30g。
制用法 本方為 1 日的劑量。將上藥經(jīng)水煎去渣濃縮成膏,加入適量的賦形藥制成片劑,每片 0.5g(相當(dāng)生藥 2g)。每次服 4 ~ 8 片,每日 3 次。
療效 用上藥治療冠心病患者 100 例,其中對(duì)冠心病患者的心絞痛、胸悶、氣短等癥狀的緩解,有效率為 94% ;對(duì)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壓的 36 例患者,有 30 例血壓降至正常范圍;血膽固醇增高的 14 例患者中,有 11 例降至正常;對(duì)改善心電圖的有效率為 55% 。對(duì)素有胃病者,服用本方后每感胃脘不適、腸鳴,或輕度腹瀉。100 例患者中有 1 例出現(xiàn)過敏性皮疹。在停藥后即自行消退。
【處方 2】 黨參 20g,黃芪 30g,川芎、枸杞子、制何首烏、牡丹皮各 15g,丹參 25g,炒白術(shù)、茯苓、淫羊藿、桂枝各 10g,全當(dāng)歸20g,炙甘草 8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1 ~ 2 次口服,20 天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冠心病患者 85 例,經(jīng)用藥 1 ~ 2 個(gè)療程后,顯效者 53 例,有效者 32 例。
【處方 3】 薤白、瓜蔞皮、桔梗、郁金、失笑散、川芎、紅花、赤芍各 10g,丹參 15g,檀香 3g,甘草 6g。
加減 肢麻者,加桂枝、雞血藤;偏寒者,加附子、生姜。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內(nèi)服。每日 1 劑。
療效 采用宣陽活血法治療冠心病 68 例,其中治愈 48 例,有效 16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4.12% 。
【處方 4】 黃芪、黨參各 15 ~ 20g,當(dāng)歸、川芎、郁金各 12 ~15g,生蒲黃、三七粉(沖)、玉竹、陳皮各 10 ~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劑。連服 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心絞痛患者 36 例,其中顯效 29 例,好轉(zhuǎn)7 例,心電圖改善顯效 25 例,好轉(zhuǎn) 8 例,無變化 3 例。一般用藥1 ~ 2 個(gè)療程。
【處方 5】 黨參、熟地、炒棗仁各 20g,丹參 25g,龍眼肉、川楝子、菖蒲、龍骨、牡蠣各 15g,延胡索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半個(gè)月為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心絞痛患者 61 例,經(jīng)用藥 1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顯效 52 例,有效 7 例,無效 2 例。
【處方 6】 全當(dāng)歸、紅花、桃仁、元胡、地龍各 10 ~ 15g,黃芪、黨參各 15 ~ 20g,郁金、制乳香、制沒藥各 10 ~ 12g,三七粉 3g(研末后分沖),丹參 25 ~ 3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早、中、晚 3 次口服。20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心絞痛患者 44 例,其中顯效 32 例,有效10 例,無效(死亡)2 例。
【處方 7】 人參(或黨參)15g、麥冬、桂枝、白芍、薤白、白術(shù)、川芎各 10g,黃芪、茯苓各 15g,蘇梗、蘇木、法半夏各 12g,水蛭粉 3g(分沖),炙甘草 10 ~ 15g(亦可隨證加減)。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duì)照組 40 例,用硝酸異山梨酯片 20mg,潘生丁片 100mg,心達(dá)康片 15mg,每日 3 次口服。均西醫(yī)對(duì)癥處理,不用其他治療本病藥,均 2 周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140 例(其中治療組 100 例,對(duì)照組 40 例),兩組分別痊愈 45、14 例,顯效 32、11例,有效 18、7 例,無效 5、8 例,總有效率 95% 、80% 。
3.心 律 失 常
【處方 1】 甘松、大青葉各 9g,黨參、元參各 15g,桂枝 3g,甘草 5g,枳殼 10g。
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煎 2 次,濃縮藥液為 100ml,分 2 次服,每日 1 劑。服藥期間一般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西藥。
療效 用上方治療不同原因所致的各類心律失常患者 55例,其中顯效 16 例,有效 30 例,無效 9 例。療程一般為 1 周至 1個(gè)月。
【處方 2】 黃芪 20g,川黃連、苦參、玄參各 15g,丹參 30g,黨參 25g,附片、沙參各 10g。
制用法 本方宜久煎 90 ~ 120 分鐘,每劑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心律失常患者 17 例,其中痊愈 12 例,有效 4 例,無效 1 例。服藥時(shí)間最短 1 個(gè)療程,最長(zhǎng) 3 個(gè)療程。
【處方 3】 太子參、黃芪各 25g,丹參、五味子、麥冬、生地、白芍各 20g,地龍 15g,茯神、桂枝各 10g,甘草 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本方治療心律失?;颊?79 例,其中臨床顯效(心率恢復(fù)正常者)67 例,有效(心率保持在 75 ~ 95 次 /分)8 例,無效(癥狀及心律無改變)4 例。
【處方 4】 黃連 6 ~ 9g,法半夏、陳皮各 10 ~ 12g,枳實(shí)、菖蒲、郁金、生龍齒各 10 ~ 15g,茯苓 10 ~ 30g,全瓜蔞 10 ~ 20g,天竺黃、遠(yuǎn)志各 6 ~ 12g,甘草 3 ~ 6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20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收藥治療心律失常 72 例,其中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復(fù)常)39 例,有效 27 例,無效 6 例,總有效率為 91.67% 。
【處方 5】 紅人參(另煎)、制附子(先煎)、細(xì)辛、陳皮、枳實(shí)各 10g,黃芪、丹參各 30g,三七粉 6g(分沖),淫羊藿、補(bǔ)骨脂各 8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4 周為 1 個(gè)療程,連續(xù)用藥至癥狀消失為止。
療效 用上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30 例,其中顯效(癥狀消失或改善,平臥心率 >60 次 /分鐘,或增加 >10 次 /分鐘)18例,有效 10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3.33% 。
4.高 血 壓
【處方 1】 金銀花、菊花各 24 ~ 30g。加減 若頭暈明顯者,加桑葉 12g;若動(dòng)脈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 24 ~ 30g。
制用法 本方為 1 日劑量。每日分 4 次,每次用沸滾開水沖泡 10 ~ 15 分鐘后當(dāng)茶飲,沖泡 2 次棄掉另換??蛇B服 3 ~ 4周或更長(zhǎng)時(shí)間。
療效 用上藥治療高血壓患者 46 例,(其中單純高血壓病27 例,單純動(dòng)脈硬化癥 5 例,高血壓伴有動(dòng)脈硬化 14 例)。服藥 3 ~ 7 天后頭痛、眩暈、失眠等癥狀開始減輕,隨之血壓漸降至正常者 35 例,其余病例服藥 10 ~ 30 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處方 2】 夏枯草 15 ~ 30g,桑寄生 12 ~ 30g,黃芩 9 ~ 18g,牛膝 12g,白芍 9 ~ 15g,牡蠣 30 ~ 75g,馬兜鈴 12 ~ 18g,鉤藤12 ~15g(隨證加減)。
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600ml,煎至 200 ~ 250ml;藥渣再加水400ml,煎至 200ml。上、下午 2 次分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20 例,其中 19 例有效。對(duì)Ⅰ、Ⅱ期療效較佳,Ⅲ期次之,住院較門診效果好。治療過程中,少數(shù)病人血壓降至正常后,自覺癥狀反而加重;有的血壓雖未降至正常,但由于降壓作用快,而出現(xiàn)頭暈、心慌、心悸等現(xiàn)象。因此在治療時(shí),應(yīng)因人而異,適可而止,以避免或減少副作用的發(fā)生。
【處方 3】 澤瀉 30 ~ 50g,川芎、白術(shù)各 20 ~ 30g,草決明、野菊花、桑寄生各 15 ~ 20g,鉤藤 40 ~ 60g,全蝎 5 ~ 10g。加減 若屬氣血瘀阻型者,加丹參、桃仁、紅花各 15 ~ 30g;若屬氣陰兩虛型者,加川斷、生地黃各 10g;若屬肝陽亢型者,加玄參、枸杞子、麥冬各 10 ~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劑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高血壓病患者 60 例,其中顯效(血壓恢復(fù)正常,癥狀消失)45 例,有效(血壓基本恢復(fù)正常,癥狀好轉(zhuǎn))12 例,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3 例。顯效病例經(jīng)隨訪 2年,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4】 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生山藥、枸杞子、山萸肉、丹皮、懷牛膝各 12g,炙甘草 6g,生地、澤瀉、龜板(先煎)各 15g,黃芪 30g,菊花 18g(后下)。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30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青少年高血壓 68 例,其中治愈 54 例,好轉(zhuǎn) 10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4.12% 。
5.低 血 壓
【處方 1】 黨參、黃精各 30g,炙甘草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頓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方治療低血壓癥患者 10 例,均獲近期痊愈。其中貧血性低血壓 5 例,感染后低血壓 3 例,直立性低血壓 1 例,原因不明 1 例。一般服藥 2 ~ 3 劑見效,如不治療原發(fā)病則遠(yuǎn)期療效欠佳。
【處方 2】 生黃芪、黨參各 20 ~ 30g,白術(shù)、當(dāng)歸、柴胡各10 ~ 15g,升麻 10 ~ 12g,枸杞子 25 ~ 35g,附子 6 ~ 10g,炙甘草5 ~ 8g。
加減 若心煩失眠、健忘多夢(mèng)者,加遠(yuǎn)志、夜交藤各 10g;若腰酸腿軟者,加川續(xù)斷、牛膝、杜仲各 10 ~ 15g;若全身疼痛者,加雞血藤、細(xì)辛、川芎、威靈仙各 10 ~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 周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低血壓患者 69 例,其中顯效 53 例(血壓升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好轉(zhuǎn) 12 例(血壓上升接近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 4 例(治療前后無變化)。一般服藥 1 ~2 周即可收效。
【處方 3】 全當(dāng)歸、黃芪各 30g,茯苓、澤瀉、白術(shù)、川芎各15g,桂枝、石菖蒲、生姜各 10g,炙甘草 8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
療效 用本方治療低血壓患者 38 例,經(jīng)用藥 5 ~ 10 劑,其中顯效 25 例,有效 10 例,無效 3 例。
【處方 4】 黃芪 50 ~ 100g,黨參、大麥冬各 30g,山藥 20g,紫丹參 15g、炒白術(shù),炙升麻、炒柴胡、全當(dāng)歸、桂枝、制黃精、生地、熟地各 10g。
加減 頭暈甚者,加天麻;心慌失眠者,加茯苓、茯神;小便頻者,加覆盆子、桑螵蛸;走路飄浮者,加懷牛膝。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15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低血壓病 52 例,用 1 ~ 2 個(gè)療程后,痊愈37 例,有效 12 例,無效 3 例,總有效率為 94.23% 。
6.中 風(fēng)
【處方 1】 黃芪 30 ~ 50g,川芎、赤芍、天麻、黃芩、川牛膝各10g,歸尾、鉤藤各 15g,石決明(先煎)20g,甘草 5g。
加減 若上肢偏癱者,加桑枝;若下肢偏軟無力者,加桑寄生;若頭暈甚者,加葛根、丹參;若語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若口眼斜者,加豨簽草、僵蠶;若夜臥不安者,加夜交藤;若膽固醇或三酰甘油高者,加生山楂、草決明;若血壓偏高者,加夏枯草。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fēng)患者 4 例,其中痊愈 2 例,顯效 1例,有效 1 例。服藥時(shí)間:最短者 26 天,最長(zhǎng)者 105 天,平均服藥為 50 天。
【處方 2】 遠(yuǎn)志、菖蒲、郁金各 15g,丹參 30g。
制用法 上藥可采用鼻飼、灌腸及口服等多種途徑給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fēng)患者 20 例,其中痊愈 13 例,好轉(zhuǎn) 7例。平均住院時(shí)間為 23 天,神志恢復(fù)清楚時(shí)間為 8.8 天。
【處方 3】 水蛭 10g,郁金 20g,全蝎 6g,川芎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中風(fēng)患者 67 例,經(jīng)用藥 1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治愈 52 例,顯效 10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
7.中風(fēng)后偏癱
【處方 1】 廣地龍 30g,蜈蚣 1 條,白芷 9g。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shí),每次服 6g,每日服 3 次。10 天為 1 個(gè)療程。兩個(gè)療程間停藥 2 天。一般服藥 1 ~ 3 個(gè)療程即可。
療效 用上藥治療偏癱患者 40 例(即:腦血栓 22 例,腦栓塞 14 例,腦出血 4 例,左側(cè)癱 26 例,右側(cè)癱 14 例),其中基本治愈 15 例,顯著好轉(zhuǎn) 19 例,進(jìn)步 5 例,無效 1 例。服藥期間未出現(xiàn)任何副作用。
【處方 2】 黃芪 60g,川芎 30g,丹參、雞血藤各 15g,赤芍、桃仁、紅花、地龍各 9g,水蛭末 1.5g(沖)。
加減 若舌強(qiáng)不語者,加郁金、天竺黃各 9g,菖蒲 12g;若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 9g,全蝎 1.5g;若血壓偏高、頭暈、肢體麻木者,加石決明(或珍珠母)、桑枝各 30g,菊花、鉤藤各 12g,天麻9g;若下肢無力恢復(fù)較慢者,加千年健、牛膝、狗脊各 9g,功勞葉12g;若上肢無力恢復(fù)較慢者,加桂枝 9g,桑枝 30g;若血壓偏低,或檢查心電圖有異常改變者,加太子參 15g,五味子、麥冬各 9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兩次后混合,分為 2 份,早、晚各服 1份。每日 1 劑。一般連服 25 劑見效。
療效 用上藥治療偏癱(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qiáng)不語等)患者 38 例,其中基本痊愈 30 例,顯效 6 例,好轉(zhuǎn) 2 例。
【處方 3】 烏梢蛇、白花蛇各 15g,雞血藤、黃芪各 30g,當(dāng)歸、白芍、川芎、紅花、桃仁各 12g,丹參 25g,桂枝、山楂、甘草各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次溫服,每日 1劑,15 劑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中風(fēng)后偏癱患者 75 例,其中痊愈 56 例,顯效 10 例,有效 5 例,無效 4 例。痊愈者中服藥最少者 25 劑,最多者 50 劑,平均 36 劑。
【處方 4】 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法半夏、白術(shù)各 10 ~ 15g、天麻、菊花各 15 ~ 20g,茯苓 20g,陳皮 15g,水蛭 6 ~ 10g,牛膝30 ~45g,甘草 6g。
加減 肝陽上亢者,加石決明、珍珠母、夏枯草;肝腎陰虧甚者,加枸杞子、龜板;氣虛甚者,加黃芪;痰濕者,加菖蒲、蒼術(shù);痰熱者,加大貝、膽南星、鮮竹瀝;血瘀甚者,加川芎、雞血藤。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西醫(yī)對(duì)癥處理。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fēng)先兆 106 例,臨床治愈 68 例,好轉(zhuǎn)34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6.22% 。血液流變學(xué) 5 項(xiàng)指標(biāo)治療后均明顯改善。
【處方 5】 偏癱康復(fù)散:銀杏葉、絡(luò)石藤、水蛭各 50g,黃芪、桑枝各 100g,當(dāng)歸、大黃、制馬錢子、穿山甲各 30g,白花蛇、青皮各 20g。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xì)末,每日≤9g,分 2 ~ 3 次口服,14日為 1 個(gè)療程。用 2 個(gè)療程,間隔 7 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fēng)后遺癥 300 例,用 2 ~ 5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190 例,占 63.33% ;好轉(zhuǎn) 91 例,占 30.33% ;無效 19例,占 6.33% ,總有效率為 93.67% 。
8.腦 血 栓
【處方 1】 桃仁 10 ~ 15g,紅花、川芎各 10 ~ 15g,當(dāng)歸 10 ~30g,赤芍 15g,穿山甲 10g,雞血藤 30g。
加減 若氣虛者,加黨參、黃芪、黃精等;若陰虛者,加白芍、生地、元參等;若失語者,加菖蒲、郁金;若高血壓者,加野菊花;若便秘者,選加生地、元參、麥冬、火麻仁、大黃、芒硝等;若伴呼吸道感染者,加清熱祛痰藥等;若病重者,加丹參、蘇木、三棱、莪術(shù)等。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連用 2 ~ 3 個(gè)月。少數(shù)病例配合服用路丁、維生素 C、煙酸或煙酸肌醇脂,有8 例每日肌注復(fù)方丹參注射液 2ml。
療效 用上藥治療腦血栓患者 107 例,經(jīng)用藥后,其中基本恢復(fù) 48 例,顯著好轉(zhuǎn) 40 例,好轉(zhuǎn) 15 例,無效 4 例??傆行蕿?6.3% 。
【處方 2】 葛根 30 ~ 50g,紅花、桃仁各 15 ~ 25g,地龍、丹參各 25 ~ 35g,全蟲 5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每日 1 劑。15 劑為 1 個(gè)療程,休息 3 天后,再用本方治療。
療效 用本方治療腦血栓患者 36 例,經(jīng)用 2 ~ 4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25 例,顯效 6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
【處方 3】 黃芪 50g,丹參 30g,炮穿山甲 15g,川芎、赤芍、當(dāng)歸各 2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次口服。半個(gè)月為 1個(gè)療程,1 個(gè)療程后,停藥 2 ~ 3 日再行第二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腦血栓患者 40 例,經(jīng)用藥 2 ~ 5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32 例,顯效 4 例,有效 3 例,無效 1 例。
【處方 4】 山水復(fù)元口服液(含黃芪、當(dāng)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穿山甲、水蛭、山萸肉、牛膝、菖蒲,每支 20ml。上海市普陀區(qū)中醫(yī)院研制)。
制用法 治療組用山水復(fù)元口服液 20ml;對(duì)照組用太極通天口服液 10ml;均每日 3 次口服,28 日為 1 個(gè)療程。兩組均西醫(yī)對(duì)癥處理。
療效 用上藥治療腦血栓形成 100 例(治療組和對(duì)照組各50 例),分別基本痊愈 8、5 例,顯效 25、15 例,有效 12、13 例,無效 5、17 例,總有效率為 90% 、66% (P <0.05)。
9.髂股靜脈血栓
【處方】 大黃 12g(后下),芒硝 9g(沖),生石膏(先煎)、白茅根、丹參各 30g,黃柏、蒼術(shù)、牛膝、車前草各 15g,甘草 9g(年老體弱患者用量酌減)。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 2 劑。每日大便保持 3 ~ 5次稀便為宜。待患肢腫脹基本消退,體溫恢復(fù)正常后即除芒硝、大黃、生石膏,酌加桃仁、川芎、桂枝,再服一段時(shí)期以鞏固療效。
療效 用上藥治療髂股靜脈血栓患者 10 例,一般在服藥后第 2 天即可見患肢腫脹開始消退,股部的周徑開始縮小,服藥7 ~ 10 天腫脹消退最為顯著,高度腫脹的小腿軟組織變得柔軟,膝關(guān)節(jié)能曲屈,其中 7 例患肢股部周徑與健側(cè)基本相等;服藥 2周多數(shù)患肢小腿周徑亦接近健側(cè);繼續(xù)服藥一段時(shí)期以鞏固療效后即可出院。10 例患者住院天數(shù)最短 11 天,最長(zhǎng) 31 天,平均 22.1 天。10 例均經(jīng)隨訪,至今未見復(fù)發(fā)。
10.閉塞性動(dòng)脈硬化癥
【處方】 黨參、黃芪各 20 ~ 30g,雞血藤 15 ~ 25g,全當(dāng)歸、丹參、紅花、桃仁各 10 ~ 15g,乳香、沒藥、肉桂各 8 ~ 12g,生甘草6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閉塞性動(dòng)脈硬化癥患者 38 例,其中痊愈30 例,顯效 5 例,無效 3 例。痊愈者中,用藥 1 個(gè)療程治愈者 10例,用藥 2 個(gè)療程治愈者 15 例,用藥 3 個(gè)療程者治愈 5 例。愈后經(jīng)隨訪 1 ~ 2 年,均未見復(fù)發(fā)。
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處方 1】 丹參 20 ~ 30g,黃芪 25 ~ 50g,乳香、沒藥各 10 ~15g,桂枝、羌活各 8 ~ 10g,生甘草 6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 周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患者 31 例,其中基本治愈 26 例,好轉(zhuǎn) 3 例,無效 2 例。服藥時(shí)間最短者 1 周,最長(zhǎng)者4 周,平均 2 周。
【處方 2】 黃芪、丹參各 30g,黨參 25g,桂枝、紅花、桃仁各10g,枳實(shí)、當(dāng)歸各 15g,炙甘草 12g。
加減 若胸痛甚者,加元胡、郁金、白芥子各 10g;若暈厥反復(fù)發(fā)作者,加郁金、炙遠(yuǎn)志、酸棗仁、石菖蒲各 10g;若血壓偏低者,黃芪加至 50g,升麻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20 天為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患者 45 例,經(jīng)用藥1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37 例,顯效 5 例,無效 3 例。
【處方 3】 炙麻黃、炙甘草、丹參各 30g,黨參、黃芪、仙茅、淫羊藿各 15g,當(dāng)歸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半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患者 39 例,其中痊愈32 例,好轉(zhuǎn) 4 例,無效 3 例。
【處方 4】 黃芪、黨參各 60g,炙甘草、黃精、丹參各 30g,菟絲子 45g,制附子 18g(先煎),桂枝 15g,細(xì)辛 6g。加減 陰虛口干、舌嫩紅者,加麥冬、玉竹;脾虛納差、痰濕盛者,加白術(shù)、陳皮。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20 日為 1 個(gè)療程。暈厥、心率 <40 次 /分鐘者用紅參 15g,制附子 20g(先煎),急煎先服。停用影響心率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67 例,顯效(用 1 個(gè)療程,主癥明顯減輕,心率 >60 次 /分鐘)36 例,有效 25 例,無效6 例,總有效率為 91.04% 。
11.室性過早搏動(dòng)
【處方 1】 炙甘草 20 ~ 30g。
制用法 將上藥用開水浸泡 15 ~ 20 分鐘后服用。服用時(shí)間以晨起空腹及睡前服為最好。2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室性過早搏動(dòng)患者 26 例,其中臨床治愈24 例,無效 2 例。一般服用 1 ~ 2 個(gè)療程即收效。
【處方 2】 炙黃芪、煅龍骨、煅牡蠣、丹參各 20 ~ 30g,阿膠、瓜蔞、山藥、茯苓各 15 ~ 20g,酸棗仁、五味子、炙甘草各 10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0 劑為1 個(gè)療程。服本方期間,停服其他藥品。
療效 用本方治療室性過早搏動(dòng)患者 53 例,經(jīng)用藥 20 ~40 劑后,其中痊愈 45 例,顯效 5 例,無效 3 例。
【處方 3】 丹參 25 ~ 30g,黃芪 15 ~ 20g,澤瀉 20 ~ 30g,白術(shù) 10 ~ 15g,生甘草 15 ~ 3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半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室性過早搏動(dòng)患者 28 例,其中痊愈 25例,無效 3 例。一般服藥 1 ~ 2 個(gè)療程即收效。
【處方 4】 復(fù)方定心丸(含苦參、黃連、棗仁、茯苓、黨參、靈芝、丹參、三七、赤芍、瓜蔞。廣州第一軍醫(yī)大學(xué)研制)。
制用法 治療組用復(fù)方定心丸 6g;對(duì)照用美西律片 100mg;均每日 3 次口服,30 日為 1 個(gè)療程。忌辛辣之品。服前 1 周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室性早搏 96 例,其中治療組 65 例,對(duì)照組 31 例,兩組分別顯效(早搏消失)55、17 例,有效各 7 例,無效3、7 例,總有效率為 95.38% 、77.42% (P <0.01)。主癥出現(xiàn)概率均明顯下降。
12.動(dòng)脈粥樣硬化
【處方 1】 黃芪 30 ~ 50g,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全當(dāng)歸、昆布各 20 ~ 25g,丹皮、夏枯草、龍膽草、廣木香、澤瀉各 10 ~15g,桑寄生、紅花、桃仁、山楂、炒棗仁、生甘草各 8 ~ 15g。
加減 若上肢麻木者,加桑枝、獨(dú)活各 10 ~ 15g;若下肢麻木者,加川牛膝、羌活各 15 ~ 20g;若左半身不遂者,加雞血藤30 ~ 40g,全當(dāng)歸加重至30 ~ 40g;若右半身不遂者重用黃芪至60 ~ 80g;若痰涎壅盛者,加膽南星、川連、瓜蔞、桑皮各10 ~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半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動(dòng)脈粥樣硬化患者 67 例,經(jīng)用藥 1 ~ 3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58 例,顯效 6 例,無效 3 例。
【處方 2】 炙黃芪、黨參、葛根、枸杞子、山茱萸各 20 ~ 30g,丹參、雞血藤、川芎各 10 ~ 15g,石菖蒲、菊花、懷山藥、炙甘草各8 ~ 12g。
加減 若心脾兩虛者,加白術(shù)、柏子仁、龍眼肉各 10 ~ 15g;若腎陽虛者,加補(bǔ)骨脂、巴戟天各 10 ~ 15g;若腎陰虛者,加龜板、鱉甲各 10 ~ 15g;若腎精虧者,加熟地、山茱萸各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劑為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動(dòng)脈粥樣硬化患者 99 例,經(jīng)用藥 1 ~ 3個(gè)療程,其中痊愈 85 例,顯效 10 例,無效 4 例。
【處方 3】 穿山甲(分沖)、首烏、白僵蠶、當(dāng)歸、川芎、桃仁各 10g,山楂、丹參、黃芪各 30g,葛根、地龍、炙甘草各 15g,紅花5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癥狀消失后,改散劑,每日10g,分 2 次口服。并用刺五加片 4 片 /日 3 次口服;心絞痛發(fā)作時(shí)用速效救心丸 10 粒舌下含服;高血壓用降壓藥。停用其他藥。7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冠狀動(dòng)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63 例,其中治愈7例,顯效21例,好轉(zhuǎn)2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0.48% 。
13.血栓性靜脈炎
【處方 1】 金銀花、魚腥草、蒲公英、紫紅丹參各 25 ~ 30g,敗醬草、赤小豆、生薏苡仁各 15 ~ 25g,地龍、蟬蛻、牛膝、枳殼各10 ~ 15g,生甘草 6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0 劑為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患者 48 例,經(jīng)用藥 1 ~ 3個(gè)療程,其中治愈 35 例;顯效 6 例;有效 5 例;無效 2 例。
【處方 2】 益母草 50 ~80g,全當(dāng)歸、丹參各 20 ~ 30g,紫花地丁、蒲公英各 25 ~ 35g,紫草、赤芍各 10 ~ 15g,生甘草 20 ~25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2 次溫服。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患者 53 例,服藥 15 ~ 30劑后,其中痊愈 46 例,顯效 5 例,無效 2 例。隨訪 1 ~ 2 年,愈者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3】 雞血藤、萆薢、丹參各 30g,金銀花、地丁、川黃柏各 20g,王不留行、紅花、桃仁、乳香、沒藥各 10g,生甘草 15g。
加減 若熱盛者,加蒲公英、連翹各 20g;若濕盛者,加蒼術(shù)、薏苡仁各 15g;若有條索狀腫硬者,加山甲珠、地鱉蟲各 10g;若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桔梗各 10g。
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溫服。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患者 155 例,其中治愈138 例,顯效 10 例,有效 5 例,無效 2 例。
【處方 4】 丹參 20g,水蛭 6g,川芎、蘇木、桂枝、牛膝各10g,地龍、忍冬藤各 15g。
加減 上肢者,去牛膝;腫甚者,加澤瀉、赤小豆;紅腫甚者,加蒼術(shù)、黃柏;痛甚者,丹參、水蛭增量。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10 日為 1 個(gè)療程。連續(xù)用藥至癥狀消失止。
療效 應(yīng)用活血通脈法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 58 例,其中治愈 43 例,顯效 5 例,有效 7 例,無效 3 例,總有效率為 94.83% 。
【處方 5】 黃芪 30g,金銀花、蒲公英、地丁各 20g,皂刺、當(dāng)歸、生地、玄參各 15g,炮穿山甲、桃仁、紅花、陳皮、甘草各 10g,白芷 12g,三七參 6g。
加減 食飲不振者,加雞內(nèi)金;下肢腫甚者,加懷牛膝;血虛者,生地易熟地;久治不愈、白細(xì)胞 <5 ×109/L,不(或微)熱者,加鹿角霜、桂枝。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游走性血栓靜脈炎 32 例,其中痊愈 25例,有效 5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3.75% 。13 例隨訪 3 年,無復(fù)發(fā)。
14.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處方 1】 玄參、銀花各 30g,當(dāng)歸、乳香、沒藥、白扁豆各12g,甘草 3g,陳皮、蒼術(shù)各 10g。
加減 若嘔吐,加半夏、砂仁、生姜;若腹瀉,加麥芽、神曲、川樸;若失眠,加柏子仁、棗仁、茯神。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先加入水1 600ml,煎至400ml;復(fù)煎時(shí)再加入水 600ml,煎至 200ml。兩次煎液混合后,分 2 ~ 3 次服。小兒酌減。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 9 例,均獲治愈。經(jīng)隨訪 1 ~ 2 年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2】 薏苡仁、白術(shù)、土茯苓各 30g,茯苓 60g,車前子15g,桂心 3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次服。另加土蜂房30g,煅為末,用醋調(diào)搽患處,每日 2 ~ 3 次。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 15 例,其中用藥1 ~ 4 日痛減,夜能安眠者 5 例,其余均在 5 ~ 10 天疼痛減輕,夜能安睡,精神隨之好轉(zhuǎn)。大多數(shù)連服 60 ~ 100 劑即腐脫新生而獲得治愈。隨訪所治患者,至今尚無 1 例復(fù)發(fā)。
【處方 3】 毛冬青 100g,蒲公英、銀花藤、玄參、白花蛇舌草各 60g,丹參、當(dāng)歸、威靈仙、穿山甲各 15g,大黃、生甘草各 10g。
加減 若發(fā)熱者,加柴胡、黃柏各 10g;若食欲減退者,加雞內(nèi)金、神曲各 10g;若下肢腫脹者,加蒼術(shù)、牛膝各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4 次溫服。30 劑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 35 例,經(jīng)服藥1 ~ 3 個(gè)療程,均獲治愈。
【處方 4】 金銀花、玄參、蒲公英各 90g,丹參 60g,川芎、路路通、皂角、茯苓各 20g,全蝎 5g,甘草、水蛭各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早、中、晚 3 次溫服。20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 20 例,服藥40 ~60 天后,均獲治愈。
【處方 5】 丹參、毛冬青各 30g,干根癀、玄參、雞血藤、赤芍各 15g,牛膝 12g,當(dāng)歸、地龍、紅花各 10g,蜈蚣 3 條,甘草 4g。
加減 發(fā)于上肢者,加桂枝、桑枝、姜黃;發(fā)于下肢者,加牛膝、雞骨癀;發(fā)于四肢者,加柴胡、桑枝、白芍、枳殼等。隨證加減。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腫脹初起,疼痛未潰者,用艾葉 30g,干姜、菖蒲各 15g,蘇木、紅花、花椒、透骨草、白芷各 10g。每日 1 劑,水煎,取液 2.5 ~ 3L,外洗患處,每次 30 分鐘,每日 2次。局部紅腫用復(fù)方金黃膏;破潰有膿者用硼鋅膏,外敷患處,每日 1 次。
療效 采用活血通絡(luò)法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14 例,其中治愈 8 例,顯效 4 例,好轉(zhuǎn) 2 例,總有效率為 100% 。
15.高原紅細(xì)胞增多癥
【處方】 龍膽草 30g,梔子、黃芩、澤瀉、當(dāng)歸、枳殼、大黃各12g,生地黃 21g,車前子 15g,柴胡、木通各 9g,甘草 6g。
制用法 本方為 1 劑量。每劑水煎兩次,濾取藥汁 300 ~400ml,分 3 次空腹口服。每周服藥 5 劑,停服 2 天。連續(xù)治療 4周為 1 個(gè)療程,以 3 個(gè)療程為限。
療效 用上藥治療高原紅細(xì)胞增多癥患者 35 例,其中治愈24 例,好轉(zhuǎn) 8 例,無效 3 例。服藥初期除 8 例有輕度腹瀉或腹部不適外,余無不適。
16.血管性頭痛
【處方 1】 桂枝 18 ~ 24g,白芍 12 ~ 18g,瓜蔞、黃連各 30g,川芎、赤芍、法半夏、白芷各 9g,菖蒲、遠(yuǎn)志、茯苓各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管性頭痛患者 21 例,近期療效明顯,一般都在服藥 3 ~ 5 劑后頭痛減輕 (13 例),少則 1 ~ 2 劑 (6例),多則 6 ~ 8 劑(1 例),即可達(dá)到減緩疼痛或止痛效果。無效1 例。
【處方 2】 牛膝 30g,川芎 20g,生石決明、蔓荊子各 15g,全蝎、細(xì)辛各 3g,琥珀 5g(沖),僵蠶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5 劑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管性頭痛患者 27 例,其中痊愈 20 例,顯效 4 例,有效 3 例。服藥最少者 5 劑,最多者 25 劑,平均 12劑。
【處方 3】 丹參 35g,蟬蛻 12g,鉤藤、白芥子、白芍、香附、延胡索、防風(fēng)各 15 ~ 20g;全蝎 4g,蜈蚣 2 條,白芷 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次口服,1 周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管性頭痛患者 38 例,其中痊愈 26 例;顯效 7 例;有效 4 例;無效 1 例。服藥 1 ~ 3 個(gè)療程即收效。
【處方 4】 川芎 30g,當(dāng)歸、丹參各 20g,白芥子、細(xì)辛、白芷、紅花各 10g,全蝎(沖服)、生甘草各 5g,石決明 50g(先煎),白芍 35g,桃仁 8g。
加減 若左側(cè)頭痛者,加黃連、龍膽草各 10g;若右側(cè)頭痛者,加獨(dú)活、蔓荊子各 10g;若疼痛連及巔頂者,加藁本 10g;若刺痛明顯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 10g;若久痛或痛不可忍者,加水蛭 5g,蜈蚣 3 條。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溫服,每日 1 劑,1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管性頭痛患者 59 例,經(jīng)用藥 1 ~ 2 個(gè)療程,其中治愈 51 例,顯效 4 例,有效 2 例,無效 2 例。治愈者經(jīng) 2 年的隨訪,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5】 川芎 30g,當(dāng)歸、熟地、赤芍、元胡各 15g,桃仁、紅花各 10g,細(xì)辛 6g。
加減 痛在兩側(cè)者,加柴胡、蔓荊子;痛在前額者,加白芷;痛在頭頂者,加藁本;痛在后頭者,加羌活;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四肢麻木者,加雞血藤、地龍。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10 日為 1 個(gè)療程。用藥與月經(jīng)周期有關(guān),于月經(jīng)前 2 ~ 3 日開始,用至月經(jīng)結(jié)束止。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管性頭痛 120 例,其中臨床治愈 70例,顯效 30 例,有效、無效各 10 例,總有效率為 91.67% 。
【處方 6】 天麻 12g,鉤藤、白芍、川芎各 15g,白芷、藁本各10g,全蝎、甘草各 5g,夜交藤 30g。
加減 痛在太陽穴者,加柴胡、香附;痛在腦后者,加羌活、生葛根;頭暈者,加枸杞子、白蒺藜;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氣虛者,加黃芪、黨參;血虛者,加當(dāng)歸、首烏。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7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管性頭痛 50 例,用 2 個(gè)療程后,其中治愈 36 例,好轉(zhuǎn) 12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 96% 。
17.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處方 1】 牛腿骨適量。
制用法 取鮮牛腿骨 1 根(勿用病牛骨),不加油鹽,燉湯喝,一般 2 天服完。
療效 筆者用上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最低時(shí)只有 3 萬的患者,經(jīng)服藥后,血小板上升至 14 萬。
【處方 2】 生黃芪、海螵蛸各 50g,黨參、白茅根各 30g,生地、丹皮各 25g,白芍、茜草、側(cè)柏炭各 20g,蒲黃炭、血余炭、藕炭、槐花各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每日煎服 2 次。劑量可根據(jù)病情靈活運(yùn)用,但黃芪、海螵蛸、黨參、白茅根的用量須多于他藥。若熱盛,槐花宜生用。出血較甚,茜草、槐花均改為炭,側(cè)柏炭改為生側(cè)柏。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側(cè)柏炭的止血作用不及生藥。除服中藥外,另配合維生素 C 每日靜注兩次,每次 100mg。治療以 10 天為 1 個(gè)療程。治療前后觀察血小板數(shù)、出凝血時(shí)間和血塊 24 小時(shí)收縮情況。
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 14 例,其中痊愈10 例,顯效 3 例,無效 1 例。治療后血小板恢復(fù)正常時(shí)間,最短者為 5 天,最長(zhǎng)者為 46 天,平均 20.5 天。
【處方 3】 當(dāng)歸、仙鶴草、生地榆、制首烏、黃芪各 35g,制商陸、黨參、山萸肉、大熟地、紫丹參各 20g,玄參、阿膠、黃精各15g,生甘草 6g。
加減 若偏氣虛者,加大棗 5 枚,茯苓 10g;若偏陰虛者,去黨參,加知母、鱉甲各 15g;若偏脾腎虛寒者,去玄參,加補(bǔ)骨脂、菟絲子、熟附子各 10g;若脾臟腫大者,加失笑散。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 3 次服,每日 1 劑,1 個(gè)月為 1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 75 例,經(jīng)用藥1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64 例,顯效 5 例,有效 4 例,無效 2 例。痊愈者經(jīng) 2 年隨訪,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4】 紫癜沖劑 (含炙大黃、桃仁、甘草、仙鶴草各15g,黃芪 25g,當(dāng)歸 20g。每包 10g)。
制用法 用紫癜沖劑 1 包 1 日 3 次口服,兒童減半。一般用 <3 個(gè)月為宜。
療效 用上藥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78 例,其中基本治愈 12 例,良效 51 例,進(jìn)步 11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94.87% 。治療后血小板明顯升高(P <0.01)。
【處方 5】 川芎、當(dāng)歸、丹參、阿膠(烊化)、仙茅、淫羊藿各10g,白芍、太子參、首烏各 15g,熟地 12g,炙黃芪、雞血藤各 30g。加減 血熱者,加丹皮、梔子;便血者,加地榆、槐花;陰虛火旺者,加仙茅、淫羊藿減量,加龜板、旱蓮草;氣虛者,黃芪、太子參增量;陽虛甚者,加菟絲子、巴戟天。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30 日為 1 個(gè)療程,療程間隔 3日。齒齦出血甚者,用五倍子 20g,水煎取濃縮液,漱口。停用其他藥。禁煙酒及辛辣之品。
療效 用上藥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42 例,其中痊愈 28 例,顯效 10 例,有效、無效各 2 例,總有效率為 95.24% 。
18.過敏性紫癜
【處方 1】 丹皮、桃仁各 10g,丹參、虎杖、黃芪各 30g,紅花12g,當(dāng)歸 15g,甘草 10 ~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咽部紅腫加銀花 30g,連翹 12g。
療效 用上方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 12 例,臨床治愈 9 例,顯效 2 例,中途停治 1 例。服藥少者 11 劑,多者 40 劑,平均 18劑。有的輔以維生素 C。治療過程中未見任何副作用。
【處方 2】 蟬蛻 30 ~ 50g,丹參、生地黃、白鮮皮各 20 ~30g,茜草、仙鶴草、益母草各 10 ~ 15g,防風(fēng)、地龍、荊芥、牛膝各10 ~ 12g,大棗 5 ~ 10 枚,甘草 6 ~ 10g。
加減 若心煩者,加川黃連、麥冬、木通各 10 ~ 15g;若腹痛者,加木香、元胡各 6 ~ 10g;若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薊、旱蓮草各 10 ~ 15g;若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各 10 ~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半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 89 例,經(jīng)服藥 2 ~ 4 個(gè)療程后,其中治愈 80 例,顯效 4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
【處方 3】 黃芪 30 ~ 50g,太子參、當(dāng)歸、丹參各 20 ~ 30g,桃仁、紅花、牛膝、生地黃各 10 ~ 15g,茜草、紫草各 10 ~ 12g,生甘草 5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2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 42 例,經(jīng)用藥 2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臨床痊愈 35 例,顯效 3 例,有效 3 例,無效 1 例。
【處方 4】 當(dāng)歸、生地、紅花各 10g,桃仁、防風(fēng)、僵蠶各12g,赤芍、枳殼、川芎、甘草各 6g,柴胡 3g。本方亦可隨證加減。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連續(xù)用藥至癥狀消失止。
療效 用上藥治療過敏性紫癜 24 例,其中治愈 19 例,好轉(zhuǎn)4 例,無效 1 例,總有效率為 95.83% 。
【處方 5】 水牛角片 60g,羚羊角片 15 ~ 30g,赤芍、連翹各15g,生地、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45g,桃仁、丹皮、川芎各 9g,紅花 6g,地膚子、蟬蛻各 12g,桑白皮 30 ~ 60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癥狀消失后停用,用排骨、骨髓等燉湯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過敏性紫癜 64 例,其中臨床治愈 56 例,好轉(zhuǎn)、無效各 4 例,總有效率為 93.75% 。
19.再生障礙性貧血
【處方 1】 鹿茸 8g,鹿角膠、何首烏、丹參、阿膠、桂圓肉、黃精、仙茅、冬蟲夏草各 60g,巴戟天、天門冬各 30g,雞血藤、熟地、紫河車、菟絲子各 90g,香砂仁 15g。
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細(xì)末后,煉蜜為丸,每丸重 9g。每日服 2 ~ 3 丸。
療效 用上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7 例,其中基本治愈 2 例,緩解 1 例,明顯進(jìn)步 1 例,穩(wěn)定 2 例,無效 1 例(治療中發(fā)現(xiàn)合并化膿性闌尾炎死亡)。
【處方 2】 紫河車粉 2g,鹿茸粉 1g,三七粉 0.5g,雞內(nèi)金粉0.5g。
制用法 將上藥用溫開水送服,每日 2 次。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25 例,經(jīng)用藥 1 ~3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18 例,顯效 3 例,有效 1 例,無效 3 例。
【處方 3】 制首烏 15g,熟地、茜草、白術(shù)、茯苓各 9g,淫羊藿 15 ~ 20g,黃芪 15 ~ 30g,丹參 30g,紅參 5 ~ 20g,炙甘草 6g,雞血藤 30g,大棗 10 枚。
加減 出血甚者,加仙鶴草、大薊、小薊;感染者,加金銀花、連翹、大青葉。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3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19 例,完全緩解 12 例,有效 3例,無效 4 例。
【處方 4】 人參、甘草各 10g,阿膠、鹿角膠(均烊化)、五味子、雞血藤、連翹、首烏、女貞子、旱蓮草、當(dāng)歸、菟絲子、枸杞子各15g,三七粉 5g(分沖),仙鶴草、黃芪、黃精各 30g。
加減 貧血甚者,人參易西洋參,加紫河車;白細(xì)胞低者,加炙穿山甲、補(bǔ)骨脂;血小板過少者,加柿霜;皮下出血甚者,加槐米、生地炭;發(fā)熱者,加大青葉、金銀花;牙齦出血甚者,加花蕊石;尿血者,加白茅根;心悸者,加棗仁;納差者,加雞內(nèi)金。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口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80 例,基本治愈 49 例,緩解、明顯進(jìn)步各10例,穩(wěn)定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2.50% 。
20.缺鐵性貧血
【處方 1】 黑礬、炒黑豆、炒黑芝麻、大棗肉、饅頭各 120g。
制用法 將饅頭上方開口去心,包入黑礬,火烤使其熔化為度,另將炒黑豆、黑芝麻研粉放入,用大棗肉拌勻諸藥,壓成餅狀,曬干研末,均分 80 包,日服 2 次,每次 1 包,忌茶水。
療效 筆者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患者,效果顯著。一般服 1 料(80 包)即可痊愈。
【處方 2】 黃芪、黨參各 30 ~ 50g,當(dāng)歸、白術(shù)、茯苓、白芍各20 ~ 30g,山楂、阿膠各 10 ~ 15g,大棗 5 ~ 10 枚。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20 天為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缺鐵性貧血患者 36 例,其中痊愈 31 例,顯效 5 例。用藥 1 個(gè)療程治愈 10 例,用藥 2 個(gè)療程治愈 15 例,用藥 3 個(gè)療程治愈 6 例。
【處方 3】 全當(dāng)歸、制首烏、黃芪各 20 ~ 30g,黨參、五味子、烏梅、陳皮、茯苓、丹參各 15 ~ 20g,熟地、枸杞子各 10 ~ 15g,甘草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缺鐵性貧血患者 58 例,經(jīng)用藥 1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治愈 50 例,顯效 4 例,有效 4 例。痊愈者隨訪 1 ~ 2年,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4】 太子參(或黨參)、白芍、枸杞子、女貞子各 20g,白術(shù)、雞內(nèi)金、陳皮各 15g,云苓、生山藥各 30g,皂礬 2g,炙甘草6g,大棗 7 枚。
加減 陰虛者,加生地、丹皮、旱蓮草;陽虛者,加菟絲子、淫羊藿、巴戟天。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血紅蛋白升至 100g/L 后,部分患者用本方制成水丸,每日 9g,分 3 次飯后服。配合治療其他兼證。多食黑木耳、豆制品及動(dòng)物肝臟,忌飲茶水。
療效 用上藥治療缺鐵性貧血 50 例,其中治愈 35 例,好轉(zhuǎn)12 例,無效 3 例。
21.營(yíng)養(yǎng)性貧血
【處方 1】 黨參、仙靈脾、黃芪、丹參各 30 ~ 35g,南沙參、仙鶴草、焦三仙各 15 ~ 20g,甘草 5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20 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營(yíng)養(yǎng)性貧血患者 39 例,其中治愈 35 例,顯效 4 例。治愈的 35 例中,1 個(gè)療程治愈者 21 例;2 個(gè)療程治愈者 10 例;3 個(gè)療程治愈者 4 例。
【處方 2】 人參、當(dāng)歸、白芍、熟地、紫河車各 10 ~ 15g,生黃芪、制首烏各 20 ~ 30g,阿膠、龜板各 8 ~ 10g,女貞子、五味子、炙甘草各 8 ~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早、中、晚 3 次口服。20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營(yíng)養(yǎng)性貧血患者 85 例,其中治愈 79 例,顯效 6 例。一般用藥 1 ~ 3 個(gè)療程即顯效或痊愈。
【處方 3】 紫河車、雞內(nèi)金各 10g,土大黃 30g,丹參 2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劑。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營(yíng)養(yǎng)性貧血患者 67 例,經(jīng)用藥 2 ~ 3 個(gè)療程后,其中痊愈 62 例,顯效 5 例。痊愈者經(jīng) 1 ~ 2 年的隨訪,均未見復(fù)發(fā)。
22.白細(xì)胞減少癥
【處方 1】 補(bǔ)骨脂適量。
制用法 將上藥微炒后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約6g,每次服 1 ~ 3 丸?;蚍蹌?3g,每日 3 次,鹽開水送下。每 4周為 1 個(gè)療程。如效果不顯,可停服 16 天,再開始第 2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白細(xì)胞減少癥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 1例,好轉(zhuǎn) 4 例,無效 1 例。
【處方 2】 雞血藤、女貞子各 30 ~ 60g,胎盤粉、淫羊藿、山萸肉、全當(dāng)歸、丹參各 15 ~ 20g,補(bǔ)骨脂、虎杖各 20 ~ 30g,大棗、黃芪各 10 ~ 15g,阿膠 8 ~ 12g,炙甘草 5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后合并藥液,分 2 ~ 3 次口服。半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白細(xì)胞減少癥患者 120 例,經(jīng)用藥 2 ~ 3個(gè)療程后,其中近期治愈(癥狀消失,白細(xì)胞計(jì)數(shù)較治療前增加1.8 ×109/L 以上,總數(shù)大于 6 ×109/L,停藥觀察半個(gè)月,白細(xì)胞仍不低于 6 ×109/L)91 例;顯效(癥狀消失,白細(xì)胞較治療前增加 1.2 ~ 1.6 ×109/L,總數(shù)大于 4.5 ×109/L,停藥觀察半個(gè)月,白細(xì)胞仍不低于 4.5 ×109/L)20 例;有效(癥狀基本消失,白細(xì)胞較治療前增加 0.7 ~ 1 ×109/L)7 例;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者)2 例。
【處方 3】 雞血藤 60 ~ 90g,黃芪、黨參、菟絲子、制首烏、全當(dāng)歸、仙靈脾各 20 ~ 30g,骨碎補(bǔ)、熟地、白術(shù)、女貞子各 10 ~15g,大棗 10 ~ 15 枚,炙甘草 10 ~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早、中、晚 3 次口服。20天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白細(xì)胞減少癥患者 85 例,其中痊愈 76例,顯效 5 例,有效 3 例,無效 1 例。76 例痊愈者中,用藥 1 個(gè)療程治愈者 31 例,用藥 2 個(gè)療程治愈者 29 例,用藥 3 個(gè)療程治愈者 16 例。經(jīng)隨訪 1 ~ 2 年,已愈者均未見復(fù)發(fā)。
【處方 4】 太子參、炒白術(shù)、炙黃芪、雞血藤各 30g,首烏、補(bǔ)骨脂、山萸肉、熟地、當(dāng)歸、黃精各 15g,茜草根、白芍各 10g。
加減 惡心嘔吐甚者,加半夏、竹茹等;放療后津傷者,加沙參、麥冬、白茅根、金銀花等;納呆者,加山楂、神曲、麥芽、砂仁等;神疲乏力甚者,加人參、紫河車等;腰膝酸軟者,加枸杞子、懷牛膝、菟絲子。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服,每日 1 劑,1 個(gè)月為 1 個(gè)療程。兒童劑量酌減。連續(xù)服至癥狀消失。
療效 用上藥治療白細(xì)胞減少癥 39 例,用 1 ~ 2 個(gè)療程,治愈 28 例,顯效 8 例,有效 2 例,無效 1 例,總有效率為 97.44% 。
【處方 5】 人參(另煎)、首烏各 20g,黃芪、雞血藤各 50g,鹿茸 3g(分沖),胎盤粉(分沖)、枸杞子、阿膠(烊化)、白蔻、甘草各 10g,補(bǔ)骨脂、女貞子、熟地、石韋、木香、當(dāng)歸各 15g。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對(duì)照組 40 例,用利血生、維生素 B各 30mg,鯊肝醇 100mg,每日 3 次口服。均 10 日為 1 個(gè)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白細(xì)胞減少癥 80 例(治療組與對(duì)照組各 40 例),兩組分別有效(癥狀基本消失,白細(xì)胞升至≥4×109/L;持續(xù)>2周)30、9 例,總有效率為75%、22.50%(P<0.001)。
23.蠶 豆 病
【處方 1】 白頭翁 60g,車前草、鳳尾草各 30g,綿茵陳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當(dāng)茶飲。也可按上方比例,制成100% 的注射液。小兒1次用量10~15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100ml;成人1次用量25~45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100~200ml。
療效 用上藥治療蠶豆病患者 84 例,均獲治愈。其中口服本方者 42 例,加用靜脈滴注者 42 例,合并輸血者 25 例。
【處方 2】 田艾(梅縣地區(qū)稱白頭翁)60g,車前草、鳳尾草各 30g,茵陳 15g。
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1 200ml,煎至 800ml,加入白糖當(dāng)飲料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蠶豆病患者 38 例,均獲治愈。平均住院時(shí)間為 3 天。
【處方 3】 當(dāng)歸、生地各 15g,白芍 10g,白茅根、仙鶴草各30g,藕節(jié) 9g,大棗 5 枚,松針適量。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兩次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本方治療蠶豆病患者 12 例,一般服藥 2 ~ 3 天后,即可獲治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