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而今眼目下,很多人都知道“教育”不對頭,都在呼吁教育改革,因為很多人到了大學畢業(yè),還在懵懂無知??墒墙痰倪€在硬著頭皮教,學的也在硬著頭皮學,考的還在硬著頭皮考!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都是技能教育,從識字開始,到算術的計算公式,再到美術書法,再到音樂舞蹈,再到體育勞動,無一不是技能教育,更不要說那些物理化學數(shù)學方程式了。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出來的人,要么是能工巧匠,要么就是不學無術。有人會說,這沒有什么不對呀?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大多不知道人之所以為人,因此大多不會“做人”!甚至可以說,他們有許多人不是人!當然,技能教育并不是不重要,而是我們的教育首先應該是教人先做人,然后再學技能,只有做好了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什么師、成為一個什么家! 又有人會說,做人?我們本身就是人,還用得著學做人嗎?是的,要學做人!知道嗎?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是一點點,那就是“人性”!這個“人性”就是“愛”。動物們也勤勞勇敢,也會勞動,也有愛,也有思維能力,也有辨別能力,這個問題,凡是動物園飼養(yǎng)員和養(yǎng)寵物的人們都知道。但野獸為了爭奪食物,不惜殘害同類,而人們?yōu)榱藸帄Z食物呢?有人性的就會相讓,或是相幫;但也有的人不惜殺害同類而奪得眼前利益,這就叫沒人性。 而孟子所說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是人類本來就有的,而不是“圣王興,則民好善”。因為,沒有圣王以前,人民也是好善的。這個話題可以追溯到很遠,如原始社會、古人猿社會。按照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人是由猩猩、猿猴進化而來的,那么,在猩猩、猿猴的社會里,有沒有善惡觀念呢?回答是有!它們善其同類而惡異類,善異性而惡同性。那么在猩猩、猿猴以前的動物,又有沒有善惡觀念呢?回答亦是有!凡是養(yǎng)寵物的人們也都知道。這就說明,在人類進化為人之前,善惡觀念就存在于動物之中。人類進化為人之后,善惡觀念更得到加強,隨著人類識別能力的提高,是非曲直觀念、羞恥觀念、恭敬觀念、惻隱觀念都一步步產(chǎn)生,爾后圣王興,則人民更趨向于為善!至私有制產(chǎn)生,并且畸形發(fā)展,人性才逐漸趨向惡的方面。雖然,私有制是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但在這其中,如果多提倡惻隱、羞恥、恭敬、是非之心,使人們趨善避惡,那么人類社會就會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正因為人類本性當中有善的因素,人們才會彼此相互親愛,人們才會有團結的思想,人類才會組成社會。如果沒有,人類也就不可能發(fā)展到今天這個樣子,而依然還和其它動物一樣,是猩猩猿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告子說:“食色,性也。”其實告子也已經(jīng)知道飲食和愛人是人的本性,其實也是所有動物的本性,求得飲食是為了繼續(xù)生存,因此可以說飲食是人所能生存下去的能量;而“愛人”卻是人之所以生存下去的動力。這就是人類與其它動物不同的關鍵。其它動物可以沒有“愛”而孑然一身,獨自浪跡天涯;如果人沒有“愛”,那就痛苦萬分了,也就活不下去了。換句話說,人類為了求得飲食而必須勞動,因此可以說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但事實上人類卻是因為“愛”才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 任何一個人都有善心,但為什么很多人變成壞人了呢?那是社會環(huán)境(風俗習慣)的束縛、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束縛和美好物質(zhì)的引誘,是父母的管教約束,是宗教對肉體快感的恫嚇,是哲學對理智生活的推崇所造成的!人,都是要追求快樂和幸福的,而很多人不懂得快樂到底是什么,他們認為的快樂則是缺乏生活目標,沒有人生信念,更沒有創(chuàng)造樂趣的色與味的享受。享樂者認為人生沒有什么信念和意義可言,人生就是為了吃喝玩樂。所以享樂則從來沒有安寧和自足感。因為享樂的背后是病態(tài)和失望,舊的刺激剛過去又得馬上尋求新的刺激,否則,享樂者就會百無聊賴,就惶惶不安。所以,很多人在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就變成了壞人。 任何一座山都能長草木,但為什么很多山是光禿禿的呢?那是人們砍伐的結果!所以,我們要說的教育,不是砍伐,而是培養(yǎng)。教育就如同種植五谷,不懂得方法五谷能存活嗎?同樣,射箭、當工匠、不論干什么都要懂得方法。那么,培養(yǎng)、修養(yǎng)人的善良的本性,也要一定的辦法,也要懂得一定的方法。這就是教育者的行為方式!用通俗的話說,靠打罵是培養(yǎng)不出人的,因為靠打罵就培植不出五谷,培植不出梧桐樹和檟樹。人們既然懂得要用心呵護那些植物、動物、寵物,難道就不懂得更要用心呵護自己的子女嗎?呵護學生嗎?人們既然懂得要用心呵護自己的子女,呵護學生,難道就不懂得呵護人的心靈比呵護人的身體更重要嗎?如果,“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那么被損害的人性就會得到恢復。但是如果長期反復糟蹋人的善良本性,“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那么人就會變成喪盡天良的惡魔禽獸。所以,培養(yǎng)人的善心,人們就會有善良的行為方式。人們喪失了善心,也就喪失了善良的行為方式。 每個人都有尊貴之處,只不過是人們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好好地思考而已。那么,每個人自己的可尊貴之處在哪里呢?就是本性,愛的本性,善的本性!把自己的愛心、善心發(fā)揚、發(fā)揮出來,就會得到別人的贊揚、羨慕和尊敬。 因此,我們的教育就要講人所獨有的人性、講愛、講善,就要象孔子一樣,用《詩經(jīng)》作為課本,講社會風俗習慣,講社會行為規(guī)范,講選擇最佳行為方式,講智慧、講誠信,講“正名”,講社會角色,才能讓一個人懂得人是什么,什么是人!人在人類社會中會扮演什么樣角色。 人,既然要生活、要工作,就要有所作為;而人們的每一個、每一次所作所為,每每都要面臨選擇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行為方式,是很多人感到迷惑和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在無法決定選擇時,便胡亂行為,結果弄得事情一塌糊涂,事后悔恨不已。因此,行為方式問題在人的一生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本是好心,卻辦了錯事、壞事,這就是源自于人們的教育程度不夠,學識不豐,不肯思想,不能思考,不會思考。而選擇什么樣的行為方式,首先要考慮社會環(huán)境——即風俗習慣,再考慮社會角色——即自己所處的角度、立場,再考慮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才能做出比較正確的選擇。其實,每個人在其有所作為時,都會考慮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但很多人往往選擇不到最佳行為方式,而選擇了很不好的行為方式,這是為什么呢?譬如一小筐飯,一小碗湯,踐踏過再給人,連乞丐都不屑一顧;這就是一般人選擇的行為方式。因為誰都知道,這是對人格的侮辱??墒窃诿媾R財富、名譽、地位時,很多人就喪失了本質(zhì)的良心,以至于所追求的東西超過了生命的價值。這些都是因為缺乏文化知識所導致的,因此,學習的道路不是僅僅學那些數(shù)理化的知識,而是要學“仁、義、禮、智、信”的人文知識,即:人們的團結,在于人與人之間的愛心,要想團結人,就必須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仁);而要想建立起相互親愛的關系,就必須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義);而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就必須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禮);而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就必須要有智慧(智);有智慧還不夠,還要有誠信(信)。如此,用誠信,用智慧,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才能選擇到最佳行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懂得這些,便是沒有丟棄良心,不懂得這些,便是丟棄了良心。丟棄了不要緊,趕緊找回來也就是了。 人的智慧基于人的世界觀的樹立及價值觀念,而人們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念的樹立又受著風俗習慣的強大影響,人們從小就被身邊的各種風俗習慣所熏陶,故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而這些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就決定了人的智慧。比如一個人只有資產(chǎn)階級的價值觀、世界觀,他會有無產(chǎn)階級的智慧嗎?反之亦如是?;蛘哒f,一個人只有農(nóng)民的世界觀、價值觀,他會有科學家的智慧嗎?他會有科學家的行為方式嗎?他會遵守科學家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嗎?顯然不會!而一個科學家也缺乏農(nóng)民獨有的智慧。但通過學習,人們可以改變舊的、原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樹立起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因而就增長了智慧。而智慧的增長,則可以讓人們對行為方式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才有好的、善良的、符合不同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方式。又比如,現(xiàn)代很多人向往美國,動不動就跑到美國留學,但如果不懂得資本主義形成的根源,就不可能與美國社會融為一體。而如果學習并樹立了資本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那才有可能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里如魚得水。反之亦然,一個美國人跑到中國來,如果他沒有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他就始終與中國社會格格不入。 自私有制誕生以來,很多人就認為人生的第一驅動力是“利益”,也就是說,利益可以驅動人生,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一切,現(xiàn)代持這種人生觀的人占絕大部份,因為市場經(jīng)濟就是以利益為驅動力的,市場經(jīng)濟就是利益說了算。然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是以幸??鞓纷鳛槿松寗恿Φ?,為了幸福快樂,利益算什么?利益只不過是一種工具,有利益可以幸??鞓罚瑳]有利益也可以幸??鞓?。這就是中國與西方社會人生觀的根本不同。人生觀不同,價值取向也就不同。 但是,由于教育的畸形,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地球生物,就只會用對“神靈”(未知領域里的神秘現(xiàn)象)的崇拜及宗教的說理體系,就只會用有限的解釋先把自己封閉起來,自造一個心靈的“堡壘”,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識和狹隘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對整個世界,對龐大而復雜的人類社會進行種種的自我猜測和解釋。面對著現(xiàn)實生活中吉兇禍福等一系列生死攸關的問題,人們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風俗習慣、特定的文化氛圍等形成多種多樣的解釋法則。于是老百姓們在一家一戶的獨立的生產(chǎn)單位中,按照自然經(jīng)濟封閉模式而“自得自樂”,在自己狹小的自我中心基點上建構著自己狹隘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說理體系和生活方式以及夢想著美好的未來,以度過自己自以為美好的一生。就算現(xiàn)代有龐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可是有幾個人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浩如煙海的信息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嗚呼!悲哉!人呀!人們呀! 雨露滋潤,萬物生長,教育就是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要讓整個社會環(huán)境都宣揚善心善行,宣揚“仁、義、禮、智、信”的人文知識,未來的人才有可能“操則存。”而如果是“一暴十寒”,那是什么植物都不能存活的,什么人都不可能有成功人生的。 2011年8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