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痛 風+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積水+身痛

 炎黃養(yǎng)生 2011-08-11

痛 風+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積水+身痛  

2011-02-23 20:44:33|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簽: |字號 訂閱

 

痛 風

診斷標準:

1.急性關(guān)節(jié)炎發(fā)作1次以上,且在1天內(nèi)達到高潮.

2.急性炎癥局限于個別關(guān)節(jié).

3. 整個關(guān)節(jié)呈暗紅色

4. 第一拇趾關(guān)節(jié)腫痛.

5. 單側(cè)跗關(guān)節(jié)急性發(fā)炎.

6. 有可疑或證實的痛風結(jié)節(jié).

7. 高尿酸血癥(358)

8.非對稱性關(guān)節(jié)腫脹

9.發(fā)作可自行終止

中醫(yī)診斷:

1.    脾虛濕阻:

肢體關(guān)節(jié)疼痛重著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利,肌肉麻木不仁,納呆,舌苔白膩,脈濡緩。

黨參10 白術(shù)10 茯苓12 澤瀉12 土茯苓12 獨活10 薏苡仁12 威靈仙10 秦艽10 雞血藤12 桂枝10

加減:痛在上肢加姜黃5 桑枝10 蒺藜10;痛在下肢加牛膝10,木瓜10 川斷10杜仲10;腰背酸痛加仙鶴草10 千年健10 杜仲10 狗脊10;關(guān)節(jié)劇痛,痛有定處,遇寒加重加元胡10 細辛3;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舌苔黃膩加黃連5 黃柏10 蒼術(shù)10,絲瓜絡10,丹皮10

2.    濕熱下注:

尿中時有沙石,尿時艱澀,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少腹疼痛,或腰酸絞痛,甚則尿中帶血,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車前子10 萹蓄10 瞿麥10 滑石10 大黃10 梔子10 金錢草20 海金沙15 石韋10甘草5

加減:尿中帶血,色紅赤有塊,熱澀疼痛用小薊飲子;濕熱久留,傷及腎陰,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3.    痰瘀痹阻:

痹癥日久不愈,關(guān)節(jié)腫大,疼痛時痛時愈,甚者僵硬畸形,曲伸不利,皮下叩及硬結(jié),舌淡,苔白膩,脈細澀。

當歸10 川芎10 紅花10 桃仁10 威靈仙10 桑枝10 淫羊藿10薏苡仁12 益母草12

加減:皮下結(jié)節(jié)者加白芥子10,僵蠶10 ;痰瘀久留加烏蛇5 全蟲3

4.    氣血虧虛:

久痹不愈,反復發(fā)作,或呈游走性疼痛,關(guān)節(jié)變形,活動不利,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簿白,脈細澀。

   獨活10 桑寄生12 秦艽10 防風10 細辛4 川芎10 桂枝10 熟地12 白芍12

當歸10 茯苓12 黨參10 杜仲12 牛膝12 黃芪12 甘草5

加減:腰膝酸軟無力加川斷10 淫羊藿10 ;關(guān)節(jié)冷痛明顯加制附子5 干姜5;

肌膚不仁加雞血藤10 絡石藤15.

驗方:

1.    

蒼術(shù)15   黃柏15  防己15   威靈仙15  制南星15  澤瀉15   車前子15

川芎10   桃仁10  紅花10   羌活10     桂枝10   川太20   土茯苓30

濕熱去南星 桂枝 增加土茯苓  川太用量  加大黃  銀花藤  稀薟草

寒濕加 制附子 制川烏  細辛 海風藤

年老體差加雞血藤 寄生 杜仲 五加皮 烏蛇  全蟲

2.   

蒼術(shù)15 黃柏15 薏苡30 防己15 羌活15 姜黃15 赤芍15 川牛膝10甘草15

熱勝去羌活 ,蒼術(shù),加知母 生地 滑石

濕勝增加蒼術(shù) 薏苡用量 ,去黃柏,加川太 澤瀉 威靈仙

濕熱俱勝加龍膽草 茵陳;關(guān)節(jié)僵硬加威靈仙 海桐皮 秦艽

因瘀加桃仁 紅花 川芎 當歸;關(guān)節(jié)惡血劇痛加五靈脂 地龍 乳香 沒藥

痛風石加半夏 制南星 威靈仙 地龍;苔膩惡心加木瓜 蠶沙 茯苓

身竄痛加海桐皮 威靈仙 秦艽;日久不愈,僵直劇痛加全蟲蜈蚣 土鱉蟲 地龍

腰膝腿軟加杜仲 川斷;乏力出汗加黃芪 白術(shù)

3.  

元胡10    黃連6    澤瀉10   薏苡30  元參10 丹皮10 通草6  生地10

海桐皮18  尋骨風25  黃柏10  木瓜10 土茯苓15  白芍15 車前子10 

4.

蒼術(shù)15 黃柏15 蠶沙12 木瓜10 牛膝6 丹參15 白芍12 桑枝12 五靈脂9 元胡15 路路通15 檳榔10 茯苓15 升麻3 甘草3

加減:

熱盛甚銀花,蒲公英丹皮等;腫甚加澤瀉,防己,瞿麥等;后期補肝腎加龜板,枸杞子,淫羊藿,鎖陽等,豁痰散結(jié)加南星,半夏,夏枯草,浙貝;體虛加黃芪,人參。

5.

香附12 敗醬草20  老鶴草20 銀花藤20 丹參20 清風藤20 土茯苓30 絡石藤15

加減:

風勝加連翹15 葛根15;

濕熱勝加防己12 薏苡仁30 白花蛇舌草9

疼痛劇烈,皮色紫暗加赤芍12 花粉15 丹皮9

局部結(jié)節(jié)加 山甲6 三葉青12

發(fā)于腕關(guān)節(jié)加桑枝9,發(fā)于下肢加川牛膝9;病久伴麻木加全蟲6

水煎服,水浸泡60分鐘,湯藥滾開后25分鐘,7天為一療程。

6.(朱良春)

土茯苓120 薏苡仁30 威靈仙30 川太20 澤蘭15 澤瀉15 赤芍15 桃仁15 蠶沙15 地龍15 三妙丸10 蜂房10 全蟲3(沖)

加減:

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加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虎杖。

肢節(jié)漫腫,畏寒者加制川烏,制草烏,桂枝,細辛,淫羊藿,鹿角霜,

痛甚者加全蟲,川足,元胡,五靈脂

腫甚加僵蠶,山慈姑,車前子,白芥子。膽星

關(guān)節(jié)僵硬加山甲,蜂房,

慢性期或間歇期加生白術(shù),茯苓,蒼術(shù),薏苡仁,何首烏,女貞子。

西醫(yī)處理:

1.    秋水仙堿

2.    消炎痛 25~50mg- 8小時一次 每日2~3次

3.    保泰松 初次0.2~0.4g- 以后4~6小時0.1g-  每日3次

4.    強的松10mg-  每日3~4次

 

 

 

 關(guān)    節(jié)    腔    積    水    驗    方
治療(膝)關(guān)節(jié)(腔)積液的速效中藥方
(膝)關(guān)節(jié)(腔)積液的原因很多,常見的為急性、化膿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滑囊炎、髕上滑囊炎、外傷性滑囊炎、增生性關(guān)節(jié)炎等 一、方劑: 功勞葉15克 女貞子15克 希薟草15克元參30克 川牛膝9克 防己24克薏米30克 土茯苓30克絲瓜絡30克 澤蘭9克 水煎溫服,2-3次,日一劑,一般服三天即可積液消退。注意:川牛膝不可以用懷牛膝代替,否則效差 二、加減: 1、血沉快,白細胞增高,加金銀花15克 尋骨風9克 2、舌紅少胎,脈弦細數(shù)有陰虛見證者加養(yǎng)陰補血之品如生地、當歸、雞血藤等 3、急性化膿性關(guān)節(jié)炎本病多有發(fā)熱、局部熱痛、白細胞增高、舌紅苔黃,脈數(shù),酌加土元、煅自然銅、連翹、紫草、山甲、蠶沙、金銀花等 4、外傷性滑囊炎本病為刺痛,穿刺為血性,脈多為細澀,酌加當歸、丹參、川芎、赤勺、黃芪等 5、伴有氣短、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脈沉細等脾虛見癥等加黃芪、云苓、白術(shù)、厚樸.

2.

制馬錢子15g 樟腦5g 制乳沒各3g 陳皮3g 小米30g(炒黑)
          共研細末備用
用法   用泉水將藥末調(diào)成膏糊狀貼患部,外用紗布固定,一天一次,貼后患部騷癢,要堅持不能取藥,一般貼兩次消水祛腫而愈

 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

1.  晨僵至少1小時,持續(xù)至少6周.

2.  3個或3個以上關(guān)節(jié)腫,持續(xù)至少6周.

3.  腕,掌指關(guān)節(jié)或近端指間關(guān)節(jié)腫,持續(xù)至少6周.

4.  對稱性關(guān)節(jié)腫,持續(xù)至少6周.

5.  手X線的改變.

6.  皮下結(jié)節(jié).

7.   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定度1:32

以上7條中具備4條或以上即可確診.

風寒:

小關(guān)節(jié)腫脹疼痛,痛有定處,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則劇,局部畏寒怕,舌質(zhì)簿白,脈

浮緊,沉緊

1.  麻黃3   防己3  人參3  黃芩3   甘草3   白芍3  川芎3

    附子4.5  防風4.5  桂枝3

    手腕痛加細辛 姜黃;腰痛怕冷加巴戟天 淫羊藿

    關(guān)節(jié)變形加透骨草,尋骨風,自然銅;脊柱強直加寄生 狗脊 杜仲

    上肢加姜黃 桂枝;下肢加牛膝 五加皮

2.  烏頭9   蜂房9  桂枝6  甘草6  黃芪15  穿山龍15 

    地龍15  青風藤15 鉆地風15    僵蠶15   烏梢蛇15

    風勝加防風 秦艽;濕勝加薏苡仁 防己 蠶沙;寒勝加細辛 附子

    化熱加青蒿 石膏  知母  連翹; 紅腫加生地 丹皮  黃柏

    麻木加雞血藤 紅花;關(guān)節(jié)變形加全蟲 蜈蚣

    骨痹加龜板 鹿角霜 續(xù)斷 杜仲;體虛自汗加麻黃根 黃芪

    血虛加當歸 熟地;頸部加葛根 羌活

    上肢加姜黃 秦艽  銀花藤;下肢加木瓜.五加皮 牛膝

    背部加狗脊,威靈仙;腰部加獨活,寄生;皮下結(jié)節(jié)加山甲 王不留行

風濕熱郁:

小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如燎,晨僵,活動受限,兼惡風發(fā)熱 ,有汗不解,心煩口渴,便干尿黃,

舌紅,苔黃而燥,脈滑數(shù).

銀花藤30 元參20  當歸15   甘草10   白芍30  威靈仙15  白花蛇舌草30

土茯苓15  鹿含草15  川太20  青風藤30  防己15   山慈姑10   蜈蚣2條

生地20   羌活30  半夏30       碾末,每次1~2克  2次/日

痰瘀相結(jié):

關(guān)節(jié)漫腫疼痛日久,僵硬變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錐刺,日輕夜重,口干不

欲飲.舌質(zhì)紫黯,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澀或細滑.

黃柏60  蒼術(shù)60   南星60  神曲30 川芎30  桃仁30 龍膽草30  蜈蚣3條

防己30  白芷30   羌活9  威靈仙9   桂枝9  紅花6  烏梢蛇30

共為細末,一次9~12克,溫開水服下. 腫大加白芥子 僵蠶.

氣虛絡瘀:

關(guān)節(jié)疼痛,腫脹僵硬,麻木不仁,行動艱難,面色不華,自汗,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脈沉

細苔簿白.

1.    

黃芪120   歸尾3  赤芍5  地龍3  川芎3   紅花3  桃仁3

熟地20  白芍20  桂枝9  川斷15  黃柏10  甘草6  桑枝30

上肢加羌活 秦艽;下肢加獨活 牛膝

2.   

人參9  黃芪50 淫羊藿15  秦艽12  薏苡仁150  絡石藤25  海風藤25  

土茯苓30  白芥子10   威靈仙15   蜈蚣2條  烏梢蛇9  制馬錢子0.3  

全蟲10    甘草10

上肢加羌活  桂枝  獨活;下肢加牛膝  木瓜

關(guān)節(jié)畸形不利加赤芍 白芍 茯苓皮; 痛甚加三七 乳香 沒藥

麻木不仁加桑枝 海桐皮 稀薟草;熱加知母 防己;寒加制川烏 制草烏 制附子

陽虛寒凝

獨活9  寄生6  杜仲6  牛膝6  細辛6   秦艽6  茯苓6  肉桂6

防風6  川芎6  人參6  當歸6   白芍6   生地6   甘草6

寒重加附子 川烏  草烏  全蟲; 濕,麻木加 薏苡蠶沙 蒼術(shù)  防己 去生地

陰虛絡瘀:

關(guān)節(jié)腫脹,畸形,局部關(guān)節(jié)灼熱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軟,伴有頭暈耳

鳴,盜汗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女貞子15   旱蓮草15   菟絲子15  淫羊藿15   青風藤15   海風藤15

雞血藤30   白芍30     桑枝30    銀花藤20   生地20     地龍12

全蟲12     蜂房12    土茯苓10   防己10

驗方:

1.祛風除濕補益肝腎

青風藤 30  海風藤30  威靈仙20  路路通20  蜂房20  牛膝20  

土茯苓30  烏梢蛇20   紅花15   赤芍15    桑枝20  寄生20  甘草10

痛甚加制川烏 馬錢子;濕熱加黃柏   蒼術(shù)   

濕加防己 澤瀉;瘀血加丹參  三棱  莪術(shù)

2.     

當歸30   白術(shù)20   熟地20   淫羊藿20  仙茅15  巴戟天20   狗脊20

知母20   牛膝20   柴胡15   羌活15   黃柏15   元胡15     杜仲15       

秦艽30   蒼術(shù)30   茯苓15   桂枝15   荊芥15   木通15     黃芪40  

陳皮30   合歡皮30 桃仁15   防風40   大黃15   全蟲10    蜈蚣10條 

地龍15  烏梢蛇15  甘草15

共為細末一次10克,一日3 次.飯前溫開水服.

熱加石膏 銀花 連翹;寒加附子 吳茱萸  細辛

痛甚加乳香 沒藥  伸筋草;血虛夾瘀加丹參  川芎 紅花 雞血藤

濕加薏苡 獨活  威靈仙  寄生

3. 

桂枝15    白芍15   炙麻黃10    知母12  防風15  炙甘草6   姜黃15  

地龍10    白術(shù)15   銀花藤20  

上肢加羌活   威靈仙 下肢加牛膝  獨活

關(guān)節(jié)腫脹,畸形加山甲  蜈蚣浙貝  僵蠶   白芥子

手足筋脈抽急加木瓜;腰膝酸冷加杜仲  川斷寄生

疼痛劇烈為寒加細辛 制川烏;紅腫熱痛有積液,晨僵,口苦加黃柏 土茯苓

自擬馬錢龍蝎散組方: ­

制馬錢子30g、全蝎20g、地龍30g、白花蛇20g、雷公藤60g、當歸20g、

桂枝10g、白術(shù)40g、黃芪80g、雞血藤50g、伸筋草20g、千年健60g、

研末,每次9g,每日2次,30天為一療程。­

治療結(jié)果 本組60例經(jīng)治療后,近期控制10例;顯效40例;有效10例;

無效1例;總有效率96%。療程最短1個月,最長6個月。

­驗方:

制川烏12   制草烏12   桂枝8    當歸10  川芎10   牛膝10  蒼術(shù)5

菊花8   麥冬12   白術(shù)15   防己12  白芍12   雞血藤20  赤沙糖2兩

米酒1斤半    2天可服    每次3~5錢

身 痛

身病是指周身疼痛而言,如重痛,木痛,竄痛,冷痛,酸痛等,內(nèi)可兼骨節(jié),

外可連皮毛而痛,限于四肢或客于局部即與身痛有別.

風寒身痛: ­

周身痛,無汗發(fā)熱,鼻寒流涕,咽癢,咳嗽. ­

1: 麻黃10  克桂枝6克  杏仁10克  甘草3克 ­

2 :若身痛不定,惡寒,風。風邪偏重可以用: ­

烏藥10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桔梗6克  陳皮6克 ­

白術(shù)6克  甘草6克  麻黃6克枳殼6克  人參10克 ­

 

3:身痛重著,轉(zhuǎn)側(cè)不利,靜臥痛互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苔白膩,脈沉遲緩. ­

麻黃10克 白芍10克黃芪10克 炙甘草10克 制川烏6克{酌加部位引經(jīng)藥} ­

風濕身痛: ­

一身盡痛,肢體沉重。頭脹如裹?;蛞姁汉l(fā)熱: ­

1 : 羌活10克 獨活10克藁本6克 防風6克 川芎6克炙甘草6克 蔓荊子6克 –

2: 豬苓10克 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 澤瀉12克 桂枝6克 ­羌活6克 防風10克

 藁本10克 蒼術(shù)10克 ­

 3 : 若全身痛,惡風,自汗,脈浮者, ­

 用:黃芪30克 防風30克 白術(shù)10克 甘草3克 大棗5枚生姜2片 ­

濕熱身痛: ­

遍身上下沉重疼痛,重著而熱,肩背沉重?;蛴邪l(fā)熱,胸膈不利。苔黃,脈濡數(shù)或弦數(shù). ­

1:  

白術(shù)10 當歸6 防風10 豬苓6 澤瀉10 茯苓10 知母10 ­姜活10 茵陳6

甘草3 升麻10 葛根6 苦參10 人參5 ­蒼術(shù)10 ­

加減:痛甚:乳香。 上身痛:倍加升麻。 ­下身痛:牛七。腳足:木瓜 薏仁。

臂:桂枝或桑枝。 ­

2:  

銀花藤20克 滑石15克防已10克 稀薟草15克 連翹10克 甘草6克 ­

黃芩12克  桑枝30克 薏仁15克 蒼術(shù)10克 ­

3: 

黃柏,五加皮,木瓜,防已,檳榔各10克,蒼術(shù)8克,牛七12, ­

薏仁30克,蠶砂15克地龍10克紅花8克 ­

加減:體弱+黃芪.當歸, ­濕重:茯苓,澤瀉 ­

血淤身痛: ­

 周身疼痛如刺,轉(zhuǎn)側(cè)不利,日輕夜重,或見皮膚紫暗。舌有淤斑,脈澀。 ­

 1:

當歸12克 五靈脂10克香附10克 牛七10克 地龍10克秦艽10克 ­

川芎10克 桃仁10克紅花10克 甘草6克 姜活10克沒藥6克 ­

{肝郁血淤型}: ­

柴胡,酸棗仁各12克郁金,白芍,遠志,茯神,虎杖,石菖蒲各15克,

雞血藤,龍齒,牡蠣各30克,劉寄奴20克 ­

{肝郁睥虛型}: ­

 廣泛肌肉疼痛,日輕夜重,氣少便溏,舌質(zhì)淡,脈弦澀. ­

 柴胡,當歸,白術(shù),香附.山甲,甘草各10克 白芍,黃芪各20克, ­

 茯苓,合歡花,夜交藤,威靈仙各15克 ­

加減:

頸僵痛+葛根 ­夜間加重固。定不移+五靈脂,沒藥,丹參 ­舌紅.煩躁+丹皮,黃芩.山枝 ­

­

陰虛身痛: ­

一身盡痛,畏寒肢冷。晝?nèi)諢┰瓴坏妹?,安靜于夜,脈沉細。 ­

1:干姜10克 附子10 克 桂枝10克 細辛6克杜仲10克 威靈仙6克 ­

若兼風,濕,寒身體拘急: ­

麻黃6克 桂枝10克甘草6克 杏仁10克 白芍10克川芎10克 ­

防風10克 人參6克黃芩6克 防已10克 附子10克 ­

2:氣血虛: ­

黃芪18克,人參10克  當歸10克 麥冬10克知母10克 乳香10克 ­

沒藥10克 三棱3克莪術(shù)3克 白術(shù)10克 陳皮10克 ­

3:當歸,白芍,獨活,淮牛七各10克 黃芪,雞血藤各30克,生姜3片, ­

 桑寄生,川斷各15克桂枝6克 敗醬草20克秦艽12克 ­

 加減:腰痛+杜仲 菟絲子,惡露不盡+阿膠,艾巾葉炭.小腹脹痛+桃仁,川芎,香附. ­

血虛寒凝型:

身痛重著,肢冷麻木,遇寒后誘發(fā),舌質(zhì)淡,脈細. ­

當歸12克 桂枝9克白芍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大棗8個 ­

炙甘草6克  黃芪30克, 桑枝20克, 秦艽12克,沒藥6克. ­

寒邪偏盛冷痛+制川烏,制草烏,淤甚而青紫+雞血藤.王不留行,山甲,蜂房 ­

{酌加部位引經(jīng)藥} ­

氣滯火郁身痛:

發(fā)熱,發(fā)寒而周身作痛,胸脅痞悶不暢,心煩口渴,小便不利,脈弦數(shù)。 ­

柴胡10克 當歸10克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

羌活10克 桑枝8克山桅12克 丹皮10克 生姜,卜荷少許為引. ­

氣血虧虛身痛: ­

一身酸痛,四肢麻痹而痛,倦怠少氣,頭暈眼花.面色無華,脈細弱: ­

當歸10克 桂枝10克白芍10克 細辛6克 木通6克熟地10克 ­

川芎10克 人參10克黃芪15克 ­

內(nèi)傷勞倦型: ­

身體解怠而痛,形瘦神疲.腳腰酸軟,或兼見其他虛勞癥狀. ­

1:  

黃芪10克 白術(shù)10克升麻6克 柴胡10克 人參6克甘草6克 ­

當歸10克 羌活6克防風6克 蒼術(shù)10克 ­

2:   

人參6克 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 甘草6克 當歸10克白芍10克 川芎10克 ­

熟地15克 黃芪15克肉桂3克 附子10克 羌活10克 ­

風偏性: ­

游走性疼痛 ­

當歸30克 黨參30克雞血藤30克 秦艽18克 威靈仙15克 獨活20克

海風藤30 ­透骨草30 薏仁30 木瓜18 桑枝18 香附18克 甘草8克 ­

產(chǎn)后身痛:{驗方} ­

黃芪,白芍,雞血藤各30克,桂枝10克 獨活,當歸各15克 生姜6克 大棗5個 ­

加減:氣血不足+白術(shù),熟地 ­

腎虛   +杜仲,川斷,牛七.桑寄生 ­;寒濕   +制川烏.淫羊藿;風寒   +防風 ­

瘀血   +桃仁,紅花 ­;上肢   +羌活.葛根 ­;下肢   +五加皮. ­

經(jīng)前身痛專方:{驗方}: ­

仙靈脾,羌活,獨活,秦艽 ,赤芍.桂枝,巴戟天,紅花.益母草10克, ­

仙茅,川芎各9克,桑寄生,當歸各12克,熟地15 ­

­全身冷痛湯:

生川烏10   生草烏10   桂枝15   生甘草12   銀花20  白酒1斤

用法:  浸泡30天,取酒棄渣,每次30毫升,于每晚睡前飲一次,飲后胃中灼熱,

吃一個水果或涼的食物即可,服藥時一藥性劇熱,要看患者的適應能力,先少飲,

逐漸加量,飲后以舌尖發(fā)麻為度,如滿口發(fā)麻,頭暈嘔吐為藥量過量,如飲后無任

何反應為藥力不足,應酌情加減.

      

滿身皆痛

 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將治手乎,治足乎治肝為主,蓋肝氣一舒,諸痛自愈, 不可頭痛救頭,足痛救足也,方用:

 柴胡 甘草 陳皮 梔子( 各壹錢) 白芍 薏仁 茯苓( 各伍錢) 當歸蒼朮( 各貳錢)

 水煎服, 此逍遙散之變化也,舒肝而又去濕去火,治一經(jīng)而諸經(jīng)無不愈也。

 腰痛

 痛而不能俯者,濕氣也,方用

 柴胡 澤瀉 豬苓 白芥子( 各壹錢) 防已( 貳錢) 白朮 甘草( 各伍錢) 肉桂( 參分) 山藥( 叁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腎去濕,不是入腎而補水,初痛者,一二劑可以奏功, 日久必多服為妙。

  痛而不能直者,風寒也,方用逍遙散加防已一錢,一劑可愈,若日久者, 當加杜仲一兩,改白朮二錢,酒煎服,十劑而愈。

  又方

 杜仲( 壹兩鹽炒) 破故紙( 伍錢鹽炒) 熟地白朮( 各參兩) 核桃仁( 貳錢)

  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錢,服完可愈,如未全愈,再服一料,必愈。

 凡痛而不止者,腎經(jīng)之病,乃脾濕之故,方用

  白朮( 肆兩) 薏仁( 參兩) 芡實( 貳兩)

 水六碗,煎一碗,一氣飲之, 此方治夢遺之病亦神效,

w腰腿筋骨痛

 方用養(yǎng)血湯

當歸 生地 肉桂 牛膝 杜仲 破故紙 茯苓 防風 ( 各壹錢) 川芎( 五分) 甘草( 參分) 核桃( 貳個) 山萸 土茯苓( 各貳錢)

  水酒煎服。

 腰痛足亦痛

  方用

  黃耆( 半斛) 防風 茯苓( 各伍錢) 薏仁( 伍兩) 杜仲( 壹兩) 肉桂( 壹錢) 車前子( 叁錢)

   水十碗, 煎二碗入酒,以醉為主,醒即愈。

  腰足痛,明系是腎虛而氣衰,更加之濕,自必作楚,妙在不補腎而單益氣,蓋氣足則血生,血生則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車前之類,去濕,濕去而血活矣,況又有杜仲之健腎,肉桂之溫腎,防風之蕩風乎。

 腿痛

  身不離床褥,傴僂之狀可掬,乃寒濕之氣侵也,方用

   白朮( 伍錢) 芡實( 貳錢) 肉桂( 壹錢) 茯苓 蓽薢( 各壹兩) 杜仲( 叁錢) 薏仁( 貳兩)

 水煎,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兩臂肩膊痛

   此手經(jīng)之病,肝氣之郁也,方用

    當歸 白芍( 各參兩) 柴胡 陳皮( 各伍錢) 羌活 秦艽 白芥子 半夏( 各叁錢) 附子( 壹錢)

   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黃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以平肝木不來侮胃,而羌活柴胡又去風,直走手經(jīng)之上,秦艽亦是風藥,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陳皮、白芥子,祛痰圣藥, 風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無經(jīng)不達,而其痛如失也。

 手足痛

    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為脾經(jīng)之熱,不知散肝木之郁結(jié),而手足之痛自去, 方用逍遙散,加梔子( 叁錢) 半夏( 貳錢) 白芥子( 貳錢)

   水煎服,二劑,其痛如失,蓋肝木作祟,脾不敢當其鋒,氣散于四肢,結(jié)而不伸,所以作楚,今平其肝氣,則脾氣自舒矣。

 胸背手足頸項腰膝痛

筋骨牽引,坐臥不得,時時走易不定,此是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頭痛, 夜間喉中如鋸聲,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治法用控涎丹,不足十劑, 其病如失矣。

    [ 控涎丹方藥未見此條,仍照原本存之。 ]

背骨痛

   此癥乃腎水衰耗,不能上潤于腦,則河車之路,干澀而難行,故作痛也, 方用

   黃耆 熟地( 各壹兩) 山萸( 肆錢) 白朮 防風( 各伍錢) 五味子( 壹錢) 茯苓( 叁錢) 附子( 壹分) 麥冬( 貳錢)

   水煎服。

    此方補氣補水,去濕去風,潤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痛兼頭痛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乎,治腰乎,治頭乎,誰知是腎氣不通乎, 蓋腎氣上通于腦,而腦氣下達于腎,上下雖殊,而氣實相通,法當用溫補之藥,以大益其腎中之陰,則上下之氣通矣,方用

    熟地( 壹兩) 杜仲 麥冬( 各伍錢) 五味子( 貳錢) 水煎服,一劑即愈。

   方內(nèi)熟地, 杜仲,腎中藥也,腰痛是其專功,今并頭而亦愈者何也,蓋此頭痛,是腎氣不上達之故,用補腎之味,則腎氣旺而上通于腦,故腰不痛而頭亦不痛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