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小貼士
一、 中藥不宜隨意多服
人們以為使用中藥比西藥安全,這話不完全對,中藥相對比西藥的毒副反應要小些,但中藥也有毒性,如服用不當,同樣會引起不良反應。輕者給病人帶來痛苦,重者會造成生命危險。有些中藥具有毒性,如馬錢子、生川烏、生草烏、附子、大戟、天南星、朱砂等。某些有毒中藥必須經(jīng)過相應炮制減少其毒性,才能用于治療。如果該炮制的未炮制而用生品,或炮制程度不夠,或炮制方法不當,則必然導致毒性反應。
有些病人自認為"久病成醫(yī)",本人對本病略知一二,就照方抓藥,照法用中藥,還有些病人過分迷信偏方、土方,而發(fā)生中毒。還有一些制中成藥單位、銷售單位,為了經(jīng)濟利益,在宣傳上忽略對藥物毒副作用的指導,病人過分聽信中藥廣告,而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在臨床上常有中藥中藥的報道,有人因長期輪換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絡丹、補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有人過量服用云南白藥,引起腎功能衰竭;有人過量服用六神丸(內(nèi)含蟾酥具有一定毒性)治療咽喉腫痛,出現(xiàn)頭暈、胸悶、心悸、氣短、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周及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癥狀;有人每天服用人參而引起"人參濫用綜合征",表現(xiàn)為高血壓伴失眠、激動、精神錯亂以及胸悶、腹脹等;有人長期服何首烏,出現(xiàn)大便稀薄、腹痛和惡心、嘔吐等。學專家提醒我們:每個人體質(zhì)強弱不同,對藥物的耐受程度也各異,因此,在用藥時要"因人制宜",不可隨意多服,濫服則不但不能治病,反會損害健康。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對待中藥也應這樣。
二、中成藥治感冒要對癥下藥
由于含有PPA的一批西藥遭禁,用中成藥治感冒易被人們接受。但使用中成藥也要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原理,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1.風寒感冒:常見于冬季或受涼后,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鼻塞,流清涕,咽癢,或伴畏寒,四肢酸痛,無汗等。治療選用午時茶、蔥豉湯、川芎茶調(diào)散或用生姜4~5片水煎服代茶飲。
2.風熱感冒:常見于春秋季,發(fā)病急,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微寒,鼻塞流濁涕,頭痛,咽痛,汗出,口干。治療選用清熱靈沖劑、感冒退熱沖劑、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角感冒片等。
3.暑濕感冒:常見于暑季或梅雨季節(jié),它主要表現(xiàn)為:微惡風寒,頭脹頭暈,身熱汗出不暢,心煩口渴。治療選用藿香正氣水、芙樸感冒沖劑、香藿飲等。注意避高溫,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
4.流行性感冒:此型感冒有發(fā)病相對集中、傳染性強、來勢猛等特點。癥狀以風熱感冒為多,病情較一般感冒重,臨床表現(xiàn)有:高熱,咽痛劇烈,口干、頭痛,鼻塞,尿赤等。選用中成藥可重用清熱解毒之品,有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沖刺、一清膠囊、三黃片、功勞祛火片等等,選其中1~2種即可。病情重者選用一種抗生素同服,直至痊愈。
三、您會煎中藥嗎?
1.冷水浸泡時間:用冷水浸泡使藥物變軟,細胞壁膨脹,藥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滲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根、種子、果實為主的藥物可浸泡30分鐘至60分鐘。
2.煎藥用水量:加水過多則藥汁濃度過低、藥液太多,影響療效;加水過少,不僅藥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還容易煎焦。一般中藥煎煮用水量以浸過藥物3~4厘米為宜。但還要視藥量大小、藥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藥時間的長短來適當增減。
3.煎煮火候:前人將火候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要根據(jù)藥物的不同性質(zhì)與治療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緩煎兩種方法。一般來說,治療傷風感昌的解表藥以及清熱藥、芳香藥,因煎煮時間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補藥,因煎煮時間長,宜用文火緩煎。武火使水份蒸發(fā)快,并且又易使藥汁外溢,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結(jié)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緩煎。
4.煎藥時間:應根據(jù)疾病的情況和藥物的性質(zhì)來定,可分三種煎藥時間:①輕辛發(fā)散藥:此類藥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fā)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其性輕揚發(fā)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較多,故煎藥時間要短,因此頭煎從沸后再煎10分鐘左右,二煮沸后 5分鐘左右。 ②滋補調(diào)理藥:此類藥物大多為調(diào)補人體氣血陰陽滋補藥,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故煎藥的時間最長,頭煎從沸后再煮30~60分鐘,二煎沸后20~30分鐘。③一般藥物:頭煎從沸后再煎15~20分鐘,二煎沸后10~15分鐘。濾取藥汁要趁藥液未冷時過濾最佳,用兩層干凈的紗布蒙在碗上,再進行濾藥可保證藥液清澄。
5.煎中藥前"三忌":①忌用霉變中藥:中藥最易霉變,其原因除藥物本身含糖類物質(zhì)較多外,或因制藥時間已久,或因運輸過程中破損,或因保管不善。如發(fā)現(xiàn)有霉點、霉灰,應停止使用,以防中毒。據(jù)資料表明,霉變的中藥,有致癌的黃曲霉素。②忌用鐵器煎煮:煎煮中藥用陶瓷罐為宜,銅、鋁制品其次,切忌用鐵器。因為陶瓷化學性能穩(wěn)定,在水煎藥物時復雜的化學反應中,不會"干擾"藥物的合成或分解。而鐵器極易同中草藥內(nèi)所含的鞣質(zhì)、甙類等起反應(如大黃、首烏等),以致改變藥性,使藥物失效或起反作用。③忌用開水煎中藥:植物性中藥的有效成分,均分布在植物細胞中,如用開水煎煮,容易使其中的蛋白質(zhì)、淀粉等凝固,使得植物細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藥物的有效成分也因凝固而不易釋放,無法充分發(fā)揮其藥效。煎中藥前,應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這樣在煎煮時,細胞才會隨水溫逐步升高,而慢慢膨脹破裂,使蛋白質(zhì)、淀粉等物質(zhì)逐漸分解溶入水中,不會阻滯藥物有效成分的滲出。
四、中藥湯劑不宜過夜服用
有些人煎煮中藥,喜歡把藥液分成幾次吃,當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從醫(yī)療衛(wèi)生角度來看,這樣做是不好的。中藥里含有淀粉、糖類、蛋白質(zhì)、維生素、揮發(fā)油、氨基酸和各種酶、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煎煮時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湯藥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溫熱時先服一半,4~6小時后再服一半。如果過夜服用或存放過久,不但藥效降低,而且會因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使藥液中的酶分解減效,細菌繁殖滋生,淀粉、糖類營養(yǎng)等成分發(fā)酵水解,以致藥液發(fā)餿變質(zhì),服用后對人體健康不利。
五、中藥并非越陳越好
許多家庭都存放一些滋補中藥材,如當歸、百部、黨參、蜈蚣、人參、白花蛇、鹿鞭、狗腎、蛤蚧等。傳統(tǒng)觀念認為,中藥越陳越好,其實中藥材放置時間過久,往往容易長出肉眼不能觀測到的霉菌。有的朋友認為,即使發(fā)霉或蟲蛀,洗洗刷刷也可以用,其實這種觀念是不科學的?,F(xiàn)代科學研究結(jié)果證實有14種霉菌素有致癌作用,而黃曲霉素更是罪魁禍首。因此,專家們告誡,一旦發(fā)現(xiàn)藥材有呈點狀霉變,應全面處置后再使用或者銷毀。家貯各類中藥發(fā)生霉變,輕者可用淘洗法、沸水噴洗法、醋洗法和油擦法,去霉后再用;霉變嚴重者,不論價格多高,最好不要服用,以防舊病求去又添新病。
六、中成藥服用方法有講究
中成藥一般用白開水送服。有些藥物則可用一些特殊服法以提高療效。
1.黃酒送服。治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腰腿肩臂疼痛、氣滯血瘀、中風手足不遂等疾病的中成藥,如云南白藥、七厘散、牛黃醒消丸、華佗再造丸等,可用黃酒有通經(jīng)活血、散寒的作用。
2.淡鹽湯送服。治療腎虧、腎虛等疾病的成藥,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七味都氣丸、大補陰丸、健步虎潛丸、全鹿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宜用淡鹽湯送服。食鹽能引藥入腎,療效更顯著。
3.姜湯送服。治療風寒表癥、肺寒、脾胃虛汗等中成藥,如藿香正氣片、香砂養(yǎng)胃丸等,可用姜湯送服。姜有散寒、溫胃、止呃等作用。
4.米湯送服。補氣、養(yǎng)腸胃、健脾、利膈、止渴等成藥,如更衣丸、消渴丸、回神丸等,可用米湯送服。米湯富有營養(yǎng),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
5.啤酒送服。治療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肝氣郁結(jié)的中成藥如歸脾丸、逍遙丸、烏雞白鳳丸等,可用啤酒送服,療效顯著。
七、服中藥不宜加糖
中藥湯劑一般都有苦、酸、澀等異味,入口會有異常感覺,尤其是兒童,大多很難主動服用,做家長的常常在藥汁中加些糖,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糖中合有一定量的鐵、鈣離子和其他物質(zhì),如果與湯劑同服,可使發(fā)生化學反應,使藥中的某些有效成份性質(zhì)改變,出現(xiàn)沉淀、混濁等,導致藥效降低,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中藥講究藥性,因而其"苦"是有一定目的的。有些中藥的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體分泌消化液,有利藥效的充分發(fā)揮。俗話說"苦口良藥",說明了某些藥物雖然很苦,但為了治病,必須吃下不能加糖的苦藥。
八、人人都可以服西洋參嗎?
不少人以為西洋參老少皆宜,四季可服,"百無禁忌"。其實,藥無百靈之方,補品也非萬應之品,西洋參適應范圍雖然廣一些,但也不是人人皆宜,毫無禁忌的。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能益肺陰、清虛火、養(yǎng)胃生津止渴、清暑解酒提神,其主要成份是人參皂甙,對大腦有鎮(zhèn)靜作用,對生命中樞則有中度的興奮作用。中醫(yī)認為西洋參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經(jīng),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火除煩、養(yǎng)為生津之功效,通常用于肺虛久咳、口咽干燥、心煩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氣短等癥。
1.婦科疾病中出血過多,如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子宮肌瘤,而造成陰虛內(nèi)熱者,絕經(jīng)期因生理原因出現(xiàn)潮熱口渴、心煩失眠、易動肝火等陰虛內(nèi)熱者;宮頸癌、宮體癌、卵巢癌經(jīng)過手術(shù)治療,又作放療、化療后,導致陰虛內(nèi)熱、津傷口渴、尿赤便血者,均可用西洋參治療,每日3~9克。也可用洋參丸治療,每日4粒。
2.冠心病患者若有氣陰兩虛、心慌氣短、神倦咽干,可每日含服西洋參3克,久用有良效?;几]房結(jié)綜合癥,有眩暈乏力口干者,每次取3克西洋參口嚼含化,1日3~4次,可明顯改善癥狀。
3.西洋參在治病健身方面雖有獨到之處,但它也有禁忌證。中醫(yī)認為凡陽氣不足、胃有寒濕者忌服。例如面色蒼白、面浮肢腫、畏寒怕冷、心跳緩慢、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大使溏薄、舌苔白膩等,以及男子陽痿、早泄、滑精;女子性欲淡漠、痛經(jīng)、閉經(jīng)、帶多如水者,均忌用西洋參。小兒發(fā)育遲緩、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西洋參。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濕熱者,也不宜服用西洋參。
4.西洋參與其他藥物一樣有不良反應。如有的人服用西洋參后,會出現(xiàn)畏寒、體溫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也有的會發(fā)生痛經(jīng)和經(jīng)期延遲;還有的會發(fā)生過敏反應,上下肢呈現(xiàn)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癢異常,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停藥。
九、正確服用牛黃解毒片
牛黃解毒片(丸)引起中毒等不良反應的報道時有所聞。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某些病人在用藥后0.5~2小時出現(xiàn)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過敏性藥疹、過敏性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與精神失常;也有的在用藥后2~3天出現(xiàn)腹瀉(脫水、酸中毒)、血小板減少、膀胱炎或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牛黃解毒片的主要作用是解毒,其本身為何也會導致中毒呢?在牛黃解毒片的配方中,大黃、黃芩、桔梗、甘草、生石膏雖然用量較大,但它們毒性極低;牛黃、冰片毒性也較低,且用量較小;唯有雄黃毒性最強,用量又大,其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含砷約75%、硫24.9%,遇熱易分解氧化,變成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稱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響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等。對少數(shù)病人還會引起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藥疹和休克。
怎樣合理使用呢?牛黃解毒丸,每丸3克,含雄黃0.096克,而成人每日雄黃用量不得超過0.15-0.30克,故牛黃解毒丸成人每日最多服3丸。牛黃解毒片有大片與小片之分,大片每片0.6克,含雄黃0.05克,小片每片0.3克,含雄黃0.033克。因此,大片成人每人不得超過6片,小片成人每日不得超過9片。孕婦與過敏者禁服。在應用過程中,需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皮疹、劇癢、發(fā)熱,或有頭暈、惡必、胸悶、心慌、腹瀉,以及其他不常見的現(xiàn)象,應警覺到可能是用藥所致,需立即停藥進行治療。
十、小兒沒病別吃六神丸
有的家長用六神丸預防小兒痱子、熱癤,這是不正確的。六神丸雖能治療某些疾病,但對痱子、熱癤并無預防功能。如果服用不當,還會發(fā)生嚴重后果。小兒的肝、腎等代謝器官發(fā)育尚不成熟。六種丸是由珍珠粉、牛黃、麝香、雄黃、蟾酥和冰片等中藥組成,其中蟾酥有劇毒,嬰幼兒服用不當中毒可出現(xiàn)胸悶、心慌、心律不齊等癥狀,此外還常有惡心、嘔吐、口唇發(fā)麻,嚴重者可出現(xiàn)神志不清、抽搐或驚厥甚至中毒死亡;六神丸中的雄黃,其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遇熱易分解氧化,變成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稱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響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等。對少數(shù)病人還會引起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藥疹和休克。因此,家長不要盲目把六神丸作為小孩生痱子的預防藥。小兒痱子、熱癤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勤用溫水洗澡,穿衣要寬松,布料要透氣吸汗,保持清潔衛(wèi)生,也可適當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等清涼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