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縣名說1 一、河南省 河南是一個省。地處中原,也叫中州。是古代意義上中國與中土。古代天下有九州的分法,河南屬豫州。河南之本意即黃河之南。河指黃河。所以與河北相對?!妒酚?#183;項羽本紀(jì)》中有“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當(dāng)時還不是省名。唐有河南道,轄境略等于今天之山東省與河南省。元代有河南江北行省,管轄區(qū)域在今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qū)。今黃河是東西貫穿河南省。明代始有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司。清設(shè)河南省至今。 二、鄭州市 鄭州市為河南省省會。地處中原,夏商都曾在此建都。市名之鄭因為古代鄭國。鄭國曾經(jīng)在鄭州一帶建都。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北宋屬京畿路,金代屬南京路,。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清代,鄭州為鄭縣。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為鄭州市。1954年升為河南省省會至今。 三、新鄭市 新鄭是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鄭來源于鄭國之鄭。時期此地屬黃帝有熊氏地,今新鄭有炎黃陵因此。西周時期,新鄭屬鄶國。后鄭國遷都于此。韓國滅鄭國,又把韓都從陽翟遷于此。韓國時期名為鄭縣。秦統(tǒng)一全國后改名為新鄭縣。一為與關(guān)內(nèi)之鄭縣區(qū)別,也表示是鄭國后來的國都。1994年,撤縣改市,市名沿用至今。 四、滎陽市 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極市。歷史上西周時期是東虢所在地。滎為水名。因為有滎水,所以有滎陽之名。歷史上說黃河水溢出濟(jì)水形成滎澤。舊有滎澤縣。滎澤于公元1-5年消失。滎陽漢代已經(jīng)為大郡。楚漢分界之鴻溝在滎陽。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虎牢關(guān)在滎陽。戰(zhàn)國申不害、唐李商隱生于滎陽,唐劉禹錫、葬于滎陽。 五、新密市 新密市為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為伏羲雙媧之故里。堯時為鄶國都城,春秋時為鄭都城之新密邑。秦時置密縣,屬潁川郡,漢密縣屬河南郡。劉宋時屬滎陽郡。唐五代屬鄭州。明屬開封府禹州。清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公元1994年撤縣改為新密市。因密縣地舊有密山,縣名因山而名。但也有多種說法。一九九0年密縣縣志辦和密縣地名辦經(jīng)省內(nèi)專家論證,以“密縣,古密國,《爾雅》:‘山如堂者密’,因以為名”。確定為密縣名稱的由來,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zhǔn)。新密市是漢大司徒侯霸與清詩人錢九韶之家鄉(xiāng)。 六、鞏義市 鞏義市是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春秋時鞏為鞏伯國,鞏地因山河四塞,鞏固不撥得名。秦莊襄王時置鞏縣??h名也可以說是因國得名。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宋屬河南府,后一直屬河南省。一直到解放后,鞏縣屬鄭州市,1955年1月起屬開封市,1954年縣城遷于孝義鎮(zhèn)。1983年8月復(fù)屬鄭州市,1991年8月,撤縣設(shè)市,改稱鞏義市。鞏義之名可以說是合鞏縣之鞏與孝義之義而成。唐杜甫生于鞏義市,北宋皇陵在鞏義有七個皇帝陵墓。近代鎮(zhèn)嵩軍之劉鎮(zhèn)華為鞏義人。 七、中牟縣 中牟縣是隸屬于鄭州市的一個縣。周置中牟邑,漢封單父為中牟共侯。漢武帝廢侯國置縣中牟縣。屬河南郡。后曾多次改屬,宋金明清均屬開封府,1848年屬陳留專區(qū),1852年并屬鄭州專區(qū),后改專區(qū)為開封專區(qū),1970年屬開封地區(qū)。1983年3月改屬鄭州市至今。 八、登封市 登封市是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西漢漢武帝登嵩山,設(shè)立崇高縣,隋大業(yè)初年改這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從登嵩山,改嵩陽縣為登封縣。同時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合兩縣為一縣,名為登封縣。1994年5月,撤縣改市,為登封市。登封是中岳嵩山與少林寺所在地。是中國禪宗祖庭與武術(shù)源淵之地,也是河南曲劇發(fā)源地。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二程講學(xué)之地。
一、開封市、開封縣 開封市是一個古老的地名。春秋時鄭莊公向東擴(kuò)展土地,得到開封附近地區(qū),命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意。漢朝避漢景帝劉啟諱,改為開封。戰(zhàn)國時魏惠王定都開封,名為大梁。秦統(tǒng)一全車后設(shè)置浚儀縣。后心浚儀、開封各為縣。東魏時浚儀為梁州州治,轄開封縣。北周時,梁州改名汴州。后梁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后晉、后漢、后周相繼建都于此。直至北宋,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改稱祥符縣。金人降開封為汴州路,后海陵王于1153年升開封為南京。設(shè)河南江北行中書省,開封為省會。明代朱元璋改汴京路為開封府,并開封縣入祥符縣。居世界領(lǐng)先水平二年改開封府為開封道。后改祥符縣為開封縣,為河南省會、豫東道治所。解放后成立開封特別市,為河南省省會。1954年,省會遷往鄭州市。1983年起,為下轄王縣之地級市。開封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市下轄五縣,其中一名名為開封縣。 二、杞縣 杞縣是開封市下轄的一個縣。夏商時代屬于一個小國叫方國。地多杞柳,周稱杞國。西周末為宋所滅,有杞人憂天的典故。秦時置雍丘縣,五代時稱杞縣。杞國之杞因杞柳名,杞縣男杞又因杞國名。商伊尹、秦末酈食其、漢董宣、蔡邕、西晉江統(tǒng)、唐張巡均為杞縣人。 三、通許縣 通許縣是今開封市下轄的一個縣。北宋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始置通許鎮(zhèn)。屬開封府陳留縣。通許之名取多汴京直通許國故地之意思。宋真宗咸平五年即公元1002年,改名咸平縣,即用年號命名。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改回通許縣。隸開封府。明清一直屬開封。1958年,通許縣與尉氏縣合并,置尉氏縣。通許縣改為通許鎮(zhèn)。1962年,恢復(fù)通許縣。歸屬開封專區(qū)、開封市至今。 四、尉氏縣 尉氏縣是開封市下轄的一個縣。春秋時期,尉氏其地為鄭國的一個監(jiān)獄。獄官鄭國大夫尉氏的采邑。故稱尉氏,可以說尉氏縣名是因人而名。秦始皇三年置縣,屬陳留郡。后屬開封府,1983年后屬開封市至今。戰(zhàn)國尉繚、東漢蔡邕、竹林七子這阮籍阮咸、唐將劉仁軌、高僧神秀皆為尉氏人。 五、蘭考縣 蘭考縣是開封市下轄的一個縣,曾經(jīng)是焦裕祿任縣委書記的地方。齊桓公時期的葵丘陵會盟,葵丘即蘭考境內(nèi)。后形成蘭陽、儀封和考城三個縣。清代,蘭陽與儀封合為蘭儀縣,后避溥儀諱改為蘭封縣。1954年蘭封縣再與考城縣合并為蘭考縣。漢相陳平、南朝江淹、明哲學(xué)家王廷相均為蘭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