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點評張良 張良雖系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zhàn),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傾墨書載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口稱贊他那神妙的權(quán)謀。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寫詩贊道:“漢業(yè)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fù)道方圖雍齒封。”應(yīng)該肯定張良的一生有助于秦亡漢立的歷史進程,但他也有值得非議、至少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前期反秦的動機及其暗殺秦王不正當?shù)男袨椤?br>
4.墓地與祀廟考
由于張良的晚年活動鮮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而張良死后究竟葬于何處,也成為千古之謎。
關(guān)于張良的墓地,人們曾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蘭考縣城西南六公里的三義寨鄉(xiāng)曹辛莊車站南側(cè),緊靠隴海鐵路確有一座張良墓,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qū)面積35000平方米。周圍古柏環(huán)繞,郁郁蔥蔥,似有一定來歷。又據(jù)傳說,劉邦死后,呂氏專權(quán),張良便托病隱居于東昏縣(今河南蘭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該地。后世的戲曲、小說也有相似描寫,說張良納還冠蓋,辭朝學道,劉邦追至白云山,張良幻化而去,從此不知下落??梢娺@種看法是有所依據(jù)的。
建國以后,張良墓側(cè)尚存張良廟,有山門3間,大殿3間,東西廂房各4間,呈四合院布局。廟內(nèi)外共有石碑6通,墓區(qū)內(nèi)有柏樹209棵,楊樹16棵。在“文革”期間,廟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楊樹被砍伐做在桌椅。后來拆除廟宇的建筑材料在三義建了一所中學。1978年在修筑隴海鐵路復(fù)線時又占去墓北邊塋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樹12棵,今剩有柏樹197棵,楊樹13棵。據(jù)對最大的柏樹年輪考察,樹齡約有230年左右。
也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徐州沛縣。據(jù)唐代《括地志》記載:“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里,與留城相近也?!庇州d:“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內(nèi)有張良廟也?!碑敵鮿罘夂畹臅r候,曾許諾讓張良“自擇齊三萬戶”。但張良以在留城與劉邦首次相見為理由,要求封給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后葬于留城附近,應(yīng)屬合情合理的事情。這一看法以唐代文獻為依據(jù),且與史實較接近,也有一定說服力。
還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湖南張家界的青巖山。當?shù)厣剿纣?、林木清幽,是著名的風景區(qū)。據(jù)《仙釋志》記載:“張良,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巖山,時隱時現(xiàn)?!薄读昴怪尽芬灿涊d:“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巖山。良得黃石公書后,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巖各山,多存遺跡。核以史實,張良確實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劉邦作了“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的表白。綜合上述記載,說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巖山,隱居學道,死后即葬于該地,并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位于微山縣微山島西南部微山南麓也有張良墓,在微子墓南1.5公里處。墓下方上圓,紅黃粘土加鵝卵石塊筑成,夯土層次清晰,高15米,長寬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題“漢留侯張良墓”,高1.7米,寬0.9米,厚0.16米。墓東側(cè)原有張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
與張良墓一樣,張良廟也是為紀念張良而建。據(jù)說,最早的張良廟是由張良的10世玄孫漢中王張魯所建,歷經(jīng)1700年,原址已無從考察。而今的張良廟位于柴關(guān)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臺子街上。相傳張良激流勇退后,隱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風格,在此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稱“張良廟”。
張良廟有6大院,150余間殿宇,總面積14200余平方米,為陜西大型祠廟之一??偟牟季质窃涸合噙B,亭閣星羅。廟內(nèi)現(xiàn)存摩崖石碑100多塊,木匾50多面,木、石刻對聯(lián)30多副。
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云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它融名勝古跡、文物、風景于一體,現(xiàn)在已是陜南著名的游覽勝地。
來到山前,青磚砌成為山門,可見上方橫刻“漢張留侯視”5個朱紅大字,大門左右刻著一副對聯(lián):
博浪一聲震天地, 圮橋三進升云霞。
入山門,便踏上一木橋,名曰“進履橋”,取張良在圮橋為黃石公撿鞋穿鞋一事。橋上有欄桿和靠椅,橋下流水潺潺。越過木橋,便是高大的保安觀,入門后,左右有鐘、鼓樓,院中央幾立著“靈霄殿”,但見八角飛檐,琉璃瓦飾頂,彩繪拱斗屋檐,頗為壯觀。殿側(cè)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
從殿側(cè)北面經(jīng)過庭,便進入大殿所在院落。大殿雄偉莊嚴,上縣“明哲風高”、“帝王之師”,殿門有對聯(lián):“畢生彪炳功勛啟自授書始;歷代崇豐煙祀端由辟谷開。”殿內(nèi)原有張良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掉,現(xiàn)有歌頌德條幅多幅。大殿前有拜殿,左右?guī)繉ΨQ而立。院內(nèi)清幽、古雅。殿堂門楣遍布稱頌的匾額,如“急流勇退”、“機諫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飾有眾多對聯(lián),如:“秦世無雙國士;漢廷第一名臣,“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從北花園西南出去,地勢升高,游客登上層層石階,可見階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趙文淵、清代林則徐,以及后來馮玉祥、楊虎城將軍的詩文。登上山頂,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頂上的亭子叫“授書樓”,取黃石山向張良授書之意。這座重檐飛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筑而成,高離地面100米,顯得高雅別致。登樓遠眺,峰巒起伏,林海蒼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