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中小學(xué)古詩詞分類選讀(3)——鄉(xiāng)情篇

 秀水拖藍 2011-12-18

中小學(xué)古詩詞分類選讀(3)——鄉(xiāng)情篇  

 

悲歌

 

漢樂府民歌

 

                 悲歌可以當(dāng)泣,遠望可以當(dāng)歸。

                 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  宗  元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注釋]

     ①浩初上人:上人是對佛教僧(s ēng )人的尊稱,浩初是他的名字。京華:京城,指長安。親故:親友。

②海畔:海邊。劍鋩(m áng ):劍鋒。

③若為:怎樣。

[解說]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bi ǎn )叫官到柳州(今屬廣西)時寫的。他的心情十分悲痛,看到聳[s ǒng ]立的座座山峰,感覺像割著自己的心腸,又希望自己能分身千億,站在峰頂遙望故鄉(xiāng)。

 

靜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quán)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 注釋]

1. 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 疑:懷疑,以為。

3. 舉頭:抬頭。

[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不禁聯(lián)想到家的溫暖,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gòu)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nèi)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 內(nèi)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shù)特色的極好說明。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7539.htm

 

宿建德江

 

[]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近人。

 

楓橋夜泊

 

[]  張繼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作者簡介]

張繼,(生卒年不祥)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中唐時候的詩人。他的詩多登臨記行,不假雕琢?!稐鳂蛞共础肥菑V為流傳的名作。

[ 注釋]

1. 楓橋:橋名,在今蘇州城外。

2.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3. 江楓:江邊的楓樹。

4.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5. 愁眠:船上的旅人懷著旅愁,難以入睡。

6. 姑蘇:即蘇州。

7. 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因唐初一個叫寒山的詩僧在這里住過而得名。

 

[今譯]

月已落下烏鴉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漁火點點對愁而眠。姑蘇城外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鐘聲悠揚傳到了客船。

[ 賞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jīng)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xiāng)秋夜,陪伴著舟中的游子,讓他感到是多么凄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并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后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恒和寂寞,產(chǎn)生出有關(guān)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這種動靜結(jié)合的意境創(chuàng)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shù)的韻味。

《楓橋夜泊》以其畫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結(jié)構(gòu)安排和行文節(jié)奏如音樂般的韻律美,以及詩的內(nèi)在意蘊的悲劇性格而為世人稱道。本文不打算對這些方面進行探討,而是試圖運用詮譯學(xué)原則,對其整體畫面進行悟讀,并在對其整體畫面的拆解中洞見該詩的文化內(nèi)涵。

有四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詩人主體的感覺世界、情緒世界與自然世界和紛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即寫出了詩人自己的生活況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現(xiàn)實的實存世界并將它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的畫面。

二、從感覺世界到情緒世界再到理性判斷的層層深入。

     三、短短四句,卻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詩的基調(diào)?!俺睢钡囊庀蟠_打開了詩人的精神世界。欣賞此詩,霜”和“愁”是兩個關(guān)鍵意象。

第一句,“月落無啼霜滿天”。寫詩人的感覺世界?!霸侣洹笔且曈X;“烏啼”是聽覺;“霜滿天”是感覺。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雖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詩人卻感覺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滿了宇宙,由清冷遍灑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給人一種逼迫的感覺,已經(jīng)預(yù)示了詩人心境的孤獨和凄涼。“霜”的意象是此詩的重點,一個“霜”字奠定了詩的基調(diào)。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由感覺世界到詩人情緒世界的轉(zhuǎn)變。是詩的第一個起伏。江上漁火點點,岸邊楓葉正紅。但是面對世事無常和生活的艱辛,孤獨的旅人和辛勤的漁人在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對愁而眠。如果說前兩句是寫的詩人的感覺世界和情緒世界,那么,后兩句則上升到理性世界。這是全詩的最大起伏處。詩的前幅密度極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鐘聲。但卻實現(xiàn)了從感覺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飛躍,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為歷史名城。在這愁冷的夜晚,姑蘇城內(nèi)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呢?還是象這江上一樣的寧靜而凄涼呢?喧囂也罷、寧靜也罷、高興也罷、愁苦也罷,這畢竟是人生現(xiàn)世所應(yīng)面對的。但人的心靈是不是應(yīng)有所依傍呢?人的心靈的歸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實現(xiàn)對自身和現(xiàn)實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這樣的凈土嗎?(這句是一大起伏,讓人起從塵世超然的感覺)

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里敲響了子夜的鐘聲,詩人也從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現(xiàn)實的世界。“客船”的到來,宣告了塵世喧囂生活的開始。(又是一起伏)

一個“愁”字打開了詩人的精神世界,也使詩自身具有了開放性。詩人開始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人與宗教的關(guān)系、人自身存在意義這些問題的追問。人在喧囂的雜亂的世界中,面對生活的艱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對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種關(guān)系變得世俗而枯燥無味。人失去了對實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對話的能力。而這種敏感在詩人那里還存在著。這就造成了強烈的反差,形成該詩的悲劇性格。人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達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與自然對話的能力和自身心靈的純正,不正是詩人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嗎?此正是該詩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和探索,給詩人造成的孤獨愁苦可想而知。這里可用寒山大師的一首詩為詩人當(dāng)時的情懷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注釋]

①蕭蕭:風(fēng)聲。梧:梧桐樹。

②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叫蛐蛐兒。

④籬落:籬笆。

[ 解說]

蕭蕭秋風(fēng)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吧。

 

商山早行

 

[]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 作者簡介]
  溫庭筠(音云)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唐代詩人、詞人。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

[ 注釋]
1.  動征鐸(音奪):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2.  槲(音弧):一種落葉喬木。
3.  枳(音只):也叫 臭橘 ,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4.  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5.  鳧(音符):野鴨?;靥粒喊哆厪澢暮痢_@句寫的就是 杜陵夢 的夢境。

[ 解說]
  這是一首抒發(fā)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xiāng)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xiàn)一個 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 鳧雁滿回塘 杜陵夢 境,表達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失意之感。 雞聲茅店月,人 跡板橋霜 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gòu)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蘇幕遮

 

[]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鑒賞】題名《秋思》,但全篇卻無一語道及其所 的內(nèi)容。它只是排列一些孤零零的景物,并點明這些景物正是小令主人公 之寄寓所在。需要的是借助于讀者的理解和想象,把景物與主人公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一一挖掘出來,然后才能最終達到對作者 秋思 內(nèi)容的認識。

   在作者鋪染的一系列景物中,首先出現(xiàn)的形象是枯萎的蔓藤和僵老的古樹,顯示了毫無生機的蕭瑟氣象。這時,一只昏鴉—— 無精打采的烏鴉飛入畫面,呀呀地嘶叫著,撲打著翅膀,跌落在光禿禿的老樹枝上。這就在已經(jīng)十分?jǐn)÷涞谋尘吧嫌滞磕艘还P凄厲的色調(diào)。但是,隨著畫面的延伸,卻出現(xiàn)了 小橋流水人家 這樣極為明凈的景色。潺潺的流水、纖巧的小橋、溫暖的茅屋,一切都是如此的安謐,就連那戶人家的歡聲笑語也如聞似見。猶如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于歷經(jīng)昏暗之后,展示了一派勃勃生機。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冒著凜冽的西風(fēng),一匹精疲力盡的瘦馬在荒郊古道上踟躕而行。雖然讀者尚不能正面認清主人公的面孔,但透過瘦馬的蹣跚形影,馬上游子的凄苦之情卻已畢現(xiàn)無遺。于是乎,以上所列貌似對立的兩組景物,在這位異鄉(xiāng)羈旅人的眼底,便全然重疊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豈不正是自身心境的寫照?昏鴉棲落于枯枝與自己的尋覓歸宿,處境何其相似!愈見其情緒之悲涼。而出現(xiàn)在另一角落的 小橋流水人家 之所以給他以更有力的吸引,或許他的家鄉(xiāng)也是這樣的溫暖、安適、生意盎然,不過,遠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即。以這種悲涼的心情來體味這一 樂景 ,勢必會更添一重悲涼。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只見他頂風(fēng)策馬而行,一心要盡快離開這一 樂景 ,以免沉浸于更深沉的痛苦之中。 夕陽西下 ,處在日暮途窮,尚未覓得歸宿的時刻,作者不由發(fā)出悲哀的嘆喟: 斷腸人在天涯! 人生的旅途在于尋求理想的歸宿,可是對于這位游子來說,海角天涯,一切卻是這樣的渺茫;當(dāng)思及此,怎不令人愁腸寸斷呢?在最后一句,一反前文單純鋪敘景物的格局,變成了直抒胸臆。而讀者在洞悉其胸襟之后,再來回顧前面鋪陳的景物,才能豁然明了和深切感受每一景物都涂有這位天涯淪落人的濃重的感情色彩。

 

涼州詞

 

[]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 ),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 注釋]

1 .涼州詞:為當(dāng)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dāng)于七八尺。

5 .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 .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

7 .度:越過。后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diào)子,埋怨楊柳不發(fā)、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fēng)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

[ 簡析]

涼州詞 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chǎn)生的地名為曲調(diào)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diào),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 黃河遠上白云間 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 ,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

  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fēng)俗。 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fēng)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在當(dāng)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fēng)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 何須怨 ,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 何須怨 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 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 (《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 興寄 的傳統(tǒng),更何況 詩無達詁 ,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詞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五原地處塞漠,氣候嚴(yán)寒,風(fēng)物荒涼,春色姍姍來遲。舊來,不但見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詩人對此早有所聞。

第一句是全篇總冒,以下三句即對春色之來遲進行具體描繪。第二句,柳色向來是春天的標(biāo)志,這里寫出邊地春遲的特點。三四句仍緊扣“春遲”寫邊地風(fēng)物,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來突出強調(diào)北邊的春遲。河畔冰開,長安落花,暗示時令已值暮春。對照不僅突出了邊地春遲,而且寓含了戍邊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

這首詩寫了邊地的荒寒,流露的思想感情卻是對邊塞風(fēng)物的欣賞,它開盛唐風(fēng)氣之先。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賞析:這首詩中的受降城的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靈州治所回樂縣的別稱。唐代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線,因唐太宗曾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而得名。詩人在明月皓白的夜晚登上受降城,極目遠望,寥廓的曠原月色如霜,沙漠似雪,令人凜然而生寒意。在萬籟俱寂的時刻,夜風(fēng)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戍邊將士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這是詩人擬想中的定格鏡頭,全詩的情感洪流此處打了個回旋,而漣漪卻蕩漾不盡。

此詩將景、聲、情三者融為一體,意境簡潔空靈。是中唐絕句中的名篇。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邊塞詩中不常見的和平寧靜氣氛: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馬的時節(jié)了。傍晚時分,戰(zhàn)士們趕著馬群回來,明月灑下一片清輝。大地解凍,牧馬晚歸,暗示著邊烽暫息。在如此蒼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從戍樓中傳來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風(fēng)傳笛曲,一夜之間傳滿了關(guān)山?!帮L(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的意境與李白的“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相似。但詩中的哀怨凄清之氣已被邊塞和平寧靜的風(fēng)光沖淡,基調(diào)顯得開朗壯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詩實景與虛景交融,前兩句“雪凈”“月明”等景是實寫,三四兩句妙就妙在將《梅花落》的曲名拆開,營造成一種虛景。仿佛風(fēng)吹的不是笛聲,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間飄滿關(guān)山。聲色相融,詩句又因設(shè)問而出,更是虛之又虛。胡地并無梅花,聽笛而想到梅花飄落,其實也蘊含著故園之思。只是這種情緒并不低沉,而帶有一種盛世的豪情。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鑒賞】這首詞作于范仲淹在陜西守邊期間。上闕點染秋天塞外的蕭條景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 ,一個 字,簡潔之至!寫出了秋天塞外風(fēng)光與春夏的截然不同,如果改為其它的描繪性詞語,縱使再多,也言不盡意。接著作者選取最為典型的季節(jié)性候鳥―― 大雁南歸來印證 。 無留意 ,潤筆深厚,為下文寫將士們戍邊凄苦埋下了伏筆,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嘗不想回家呢?真是:禽猶如此,人何以堪! 四面邊聲連角起 這是寫將士們在城頭吹響了號角,更顯得凄涼悲倉。李陵《答蘇武書》中: 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 正是這種悲景的鮮明寫照。 千嶂里 兩句,我們聯(lián)系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兩句來理解,不難看出邊塞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在極盡渲染之下,下闋寫邊地將士生活的艱苦便順理成章。飲 濁酒 、吹 羌管 構(gòu)筑了邊地將士獨有的 鄉(xiāng)思巢 ,也是他們發(fā)泄鄉(xiāng)思的唯一方式,撩人心境,勾人魂魄。但是, 燕然未勒 ,歸家無望。你看,將軍的頭發(fā)熬白了,征夫的相思淚流在的深夜的風(fēng)中。

 

黃鶴樓

 

[]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只有熱愛故鄉(xiāng)者才能熱愛祖國,從屈原開始便懷念故鄉(xiāng)。他說:"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禽獸尚且有故土之戀,何況人乎?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顥所寫的七言律詩,大意說:

   “仙人已經(jīng)乘著黃鶴離去,只徒然留下一棟黃鶴樓在此地。黃鶴離去之后再也沒有回來過,而白云千年以來依然飄浮在空中,不因黃鶴離去而有所改變。晴天里,漢陽一帶川旁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也長滿茂盛的芳草,傍晚時分在暮色中望向遠處,看不清故鄉(xiāng)在何處,遠方江上蒼茫的江波真使人發(fā)愁?!?/SPAN>

     詩的主旨在描寫登樓望遠時,心中寂寞思鄉(xiāng)的感慨,作者從仙人乘黃鶴來此游憩的美麗神話,點出黃鶴樓,接著由仙人已離去,永遠不再回來,只留下黃鶴樓及晴川、芳草、漢陽樹、鸚鵡洲,與白云共悠悠千載,寄托思家的情結(jié)。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yè)。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身才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的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qū)Ψ揭轮h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jīng)過半年,辛先生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在墻上,接著以手打節(jié)拍,一邊唱著歌,墻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jié)拍,翩翩起舞,酒店里其他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jīng)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

     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養(yǎng)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云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jì)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這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巨富。

     崔顥寫下這首詩后,唐代詩人競相傳唱及模擬,想與崔顥一較長短,有詩仙之稱的大詩人李白,有一次來到黃鶴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詩想與崔顥比賽,傳說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钡脑娋浜蟊汶x開黃鶴樓,回去后愈想愈不甘心,又寫下一首《登金陵鳳凰臺》詩: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的大意是:

     “鳳凰臺上曾經(jīng)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jīng)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dāng)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茂盛得已將荒涼幽僻的小徑埋沒掉了,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功業(yè),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fēng)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天寶三年,李白也到黃鶴樓漫游,看到崔顥這首題詩,越看越愛, ,贊嘆不已。望著長江上下如畫的風(fēng)景,李白也寫了一首題黃鶴樓的詩《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钡雭硐肴ィ偸翘怀龃揞椩姷囊饩?。于是丟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被丶抑?,越想越不甘心,於是又寫《登金陵鳳凰臺》詩,才覺滿意。由於白的作品發(fā)表於崔顥之后,兩首詩又都樣是押平聲ㄡ韻的七言律詩,所以后人更認為李白有意與崔顥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舉那首打油詩的傳說。

     事實上根據(jù)日本人森大來的考證認為李白寫《登金陵鳳凰臺》也是因為感慨時事而作,無意與崔顥爭勝。唐代安祿山之亂,迫使唐玄宗遷蜀避難,太子即位于靈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輕時豪情萬丈,希望能替國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終不曾得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亂,眼見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躪,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寫此詩時首句用:“鳳凰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引出全詩,因為傳說中,鳳凰鳥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現(xiàn),因此古代都以鳳凰鳥的出現(xiàn)做為祥瑞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祿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時鳳凰鳥憩息鳳凰臺的傳說,而今鳳凰鳥不再來,只有江水依舊向東流。

     金陵為三國時孫權(quán)建都之地,晉朝永嘉之亂,晉室南渡之后也建都於鳳凰臺所在地金陵城的東南,李白在臺上想像當(dāng)年吳宮的繁華景象,以及晉代那些達官貴人曾有過的風(fēng)光事跡,如今都隱于幽徑,成為古丘。

     一個朝代弱了、亡了,馬上有另一個朝代興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也成了過去,安史之亂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憂心?站在臺上,看到遠處的三山及白鷺洲,而長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痹谠娫~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圍繞于君王四周,向君王進讒言陷害賢臣,使忠臣沒有機會向皇帝進諫言。下句“長安不見使人愁”,指李白感嘆自己被放逐,眼見天上浮云杳杳,不見長安,憂愁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到長安,或者說,安史之亂,玄宗遷西蜀,太子即位靈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復(fù),為長安城憂傷。

     這個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相傳晉明帝小時候坐在晉元帝膝上,元帝問他,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答說長安近太陽遠,因為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來,元帝為他的聰明高興,第二天便當(dāng)著群臣面前再問明帝同樣的問題,沒想到明帝卻答說,太陽近,長安遠,因為抬起頭來見得到太陽,卻見不到長安。

     晉代原都長安,永嘉大亂之后南渡,晉元帝時改都金陵。與唐代因為安使之亂而迫使太子即位于靈武的情況很類似,因此李白詩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寵幸楊貴妃、楊國忠,荒廢朝政,而導(dǎo)致安史之亂,長安淪入胡人手中。李白寫這首詩純粹是由懷古而引發(fā)懷君之思,加以感傷自己因遭小人讒言所害而被貶謫,登上鳳凰臺,望不見長安,一時觸景傷情而寫下這首詩,并沒有與崔顥爭勝之意,兩人爭勝之說全是后人附會的。

 

   詩

 

[]  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逢入京使

 

[]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筆紙,憑君傳語報平安。

 

   思

 

[]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何時照我還?

[ 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有《臨川先生文集》。

[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xiàn)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

4.  鐘山:現(xiàn)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shù)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fēng)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xùn)》)的著名例證。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7499.htm

 

渡漢江

 

[]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fù)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切,不敢問來人。

 

回鄉(xiāng)偶書

 

[]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fēng)依送舊時波。

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 字季真,自號 四明狂客 ,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 注釋]

1.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剜l(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2.  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 難改 。

 3.  衰:疏落。

4.  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 簡析]

  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家鄉(xiāng)時的喜悅與感慨,寫得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點明是回鄉(xiāng)之作, 少小離家 老大回 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xiāng)之久,回鄉(xiāng)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

  次句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承接上句,寫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xiāng)音仍然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抒發(fā)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鄉(xiāng)土之情。

  三、四句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寫兒童問話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面。由于久客他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孩子都不認識他,把他當(dāng)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 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句極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及詩人微微感到驚訝之后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年逾八十告老還鄉(xiāng)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 衣錦榮歸 ,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tài),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xiāng)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曠達豪邁、不慕榮利是一致的。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侯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SPAN>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xiāng)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呵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呵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呵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xiāng)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呵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呵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xiāng)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呵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呵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臘梅的芬芳

是母親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呵臘梅香

 

鄉(xiāng)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林望你

你是一杯鄉(xiāng)色酒

你滿

鄉(xiāng)愁也滿

 

望大陸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