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個老話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可惜,被否定了一個歷史時期。其實,孝也是和諧家庭的根基,是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
孝,很簡單。就是子女要對老人好,子女要好好對待老人。
孝,很不容易。因為不是人人能做到,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好。
什么叫對老人好?怎么叫對老人好?可見孝是有道的,此即孝道。孝道內(nèi)容有四:
一.孝養(yǎng)——孝養(yǎng)為根。
贍養(yǎng)老人,是子女的義務(wù),是老人生存的基礎(chǔ)。不養(yǎng),孝從何來?
養(yǎng),不只是盡義務(wù),盡責任,更是盡孝心。所以,不只是盡力,更要盡心。
二.孝心——孝心為本。
古人云,“孝,德之本也?!笨梢?,無孝心即無德?!叭酥?,莫大于孝?!币饧礋o孝心即無品行,或品行不端。
孝心不能只存于心中,更要有外在的表現(xiàn),即孝行。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奔醋鲎优囊貏e關(guān)心注意父母的健康。
三.孝順——孝順為先。
俗話說,“孝順孝順,孝必須順”,“孝就是順,順即是孝”,萬事順為先。
順,即一切順著老人,順從老人,甚至順從的要盲目,即盲從,也就是俗話說的百依百順。對老人,“奴顏卑膝”也不為過。
老人的說法、看法、意見、要求等,可能不對,但子女也要順從,為的是博得老人的高興。老人對了,子女又順從了,何樂而不為?老人錯了,子女表面上、口頭上順從了,做起來不照辦就是了?!@不叫陽奉陰違,這是善意的謊言。其實,很少有老人發(fā)表了意見后還窮追不舍的抓落實的。一旦真有這么較真的老人,子女只要口頭上虛心接受,行動上堅決不改就是了。但切忌有反感。
【論語】中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什么是孝?回答是,對老人終生不變臉色,難!這里的“不變臉色”是指“和顏悅色”,而不是“板著臉”,當然,“和言悅色”則更難。故孝以順為先,因為順很難!
四.孝敬——孝敬為法
敬,是尊重、敬重、恭敬、崇敬......
孝敬為法,法者,一為方法,二為大法。方法,即以敬孝老,老人會高興。子曰“無違”(不違背父母,不違背禮節(jié))即此意。大法,是說,敬即孝,不敬孝焉在?俗話說,大不敬即大不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即,關(guān)心父母不僅在于衣食奉養(yǎng),不敬則無異于犬馬了。
人老了,唯恐在子女面前失去尊嚴。得到了子女的尊重,是心理最大的安慰和享受,這是子女給予的愛。
有時,贊賞老人也是孝的含義之一。要學會贊賞,稱贊是肯定,欣賞是補品;稱贊會使老人自信,欣賞會讓老人振奮。當然,贊賞要適度,過度會不真實;稱贊要適量,過量會成癮,也會不真實、不適用。在一定意義上說,“孝在嘴上”不無道理(當然,落實更為重要)。 曾國藩的“侍親以得歡為本”蓋指此意。
五,孝活——孝于親人在世時
老人健在時對老人好謂之孝,老人故去的好是懷念。“子欲孝而親不在”是做人的最大失敗,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俗話說,老人是家中的一寶。這是說閱歷豐富的老人,是人生的活詞典。當然,也有老化的詞匯在詞典中,并且詞典也會有遺漏和錯誤。但,讀者是子女,就要恭恭敬敬地讀,真的當做家中一寶來欣賞、喜愛、珍愛———這才是真愛?!笆奥┭a遺”則是幕后工作了,當面“校對”無異是在“揭短”,無“贊賞”可言了。
你喜歡玉嗎?寶玉尚有瑕,何況人(且是老人)乎?
你喜愛古董嗎?古董的質(zhì)地不一定很好,保存的也不一定完好,更談不上完美。但,古董的珍貴性就在于其文物價值,文化內(nèi)涵和底蘊......
老人猶如古董,外觀看是一張廢報紙,細細讀來卻記載著中華文化。有的人視為廢物扔掉了,有的人視而不見的留著,有的人只是作為收藏,有的人則小小翼翼地閱讀著,欣賞著,珍愛著......
孝有道,要做好。
子女孝,老人笑。
老少笑,和諧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