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奇方 血府逐瘀湯治奇證和疑難證

 圖書 館員 2012-01-11
逐瘀通管丹/散
路路通50g 莪術(shù)50g 紅花50g 桃仁50g 三棱50g 甲珠100g 土鱉50g 貓爪草50g 歸尾50g 川芎50g白芍50g 香附100g 臺烏100g 黃芪100g 天然麝香1g   用法:上藥除麝香外,研為極細末,再加入麝香混勻,水泛為丸,分裝成小瓶密貯,以免麝香揮發(fā),影響療效。一次服6g,日服3次,飯前半小時溫開水送服。服完一料為一療程。1—2個療程即可治愈,嚴重者需多服一個療程。 
【逐瘀通管散】透骨草60g 川烏30g 臺烏30g 桂枝60g赤芍60g 小茴30g 威靈仙30g 虻蟲30g白芷60g 吳茱萸30g 乳香30g 沒藥30g劉寄奴30g 甲珠30g 當歸30g 紅花30g
用法:上藥研粗末,每次使用時取適量藥末加白酒和醋各半,裝入大小適中,透氣好的布袋里,蒸透后取出,稍微涼一下(防止燙傷),外敷少腹,溫度下降時,上用熱水袋加熱保持溫度,每晚敷一次,每次敷1個小時,以少腹微汗出為佳。每包藥粉可用5天再換新的藥粉。經(jīng)前,經(jīng)后均可使用。
提示:此秘方內(nèi)服加外敷相結(jié)合,治療輸卵管堵塞,非常特效,堪稱一絕,望大家珍惜,切莫輕視。
奇方 血府逐瘀湯治奇證和疑難證

當歸(三錢)   生地(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錢)    赤芍(二錢) 柴 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牛膝(三錢)      水煎服。

方歌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

① 頭痛 頭痛有外感,必有發(fā)熱惡寒之表癥,發(fā)散可愈;有積熱,必舌干、口渴,用承氣可愈;有氣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栝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壓則不能睡,已經(jīng)七年,召余診之,此方五副痊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仆婦坐于胸方睡,已經(jīng)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設(shè)一齊問病源,何以答之。

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盜汗,盜散人之氣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論。竟有用瘀湯,一兩副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從正中食入咽。有從胸右邊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葉之下轉(zhuǎn)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將胃管擠靠于右。輕則易治,無礙飲食也;重則難治,擠靠胃管,彎而細,有礙飲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難

心里熱(名曰燈籠病)

身外涼,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nèi)有血瘀。認為虛熱,愈補愈瘀;認為實火,愈涼愈凝。三兩副血活熱退。

瞀悶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⑩ 夜睡夢多 夜睡夢多,是血瘀,此方一兩副痊愈。外無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將通左氣門、右氣門歸并心上一根氣管從外擠嚴,吸氣不能下行,隨上出,故氣湯、都氣湯、丁香柿蒂湯、附子理中湯、生姜瀉心湯、代赭旋覆湯、大小陷胸等湯治之,無一效者。相傳咯忒傷寒,咯忒瘟病,必死。醫(yī)家因古無良法,見此癥則棄而不治。無論傷寒、瘟疫、雜癥,一見呃逆,速用此方,無論輕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飲水即嗆  飲水即嗆,乃會厭有血滯,用此方極效。古人評論全錯,余詳于痘癥條。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兒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兩副痊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fā)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穩(wěn)又欲睡,一夜無寧刻,重者滿床亂滾,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⒄ 俗言肝氣病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此方應手效。

干嘔無他癥,惟干嘔,血瘀之癥。用此方化血,而嘔立止。

⒆ 晚發(fā)一陣熱 每晚內(nèi)熱,兼皮膚熱一時,此方一副可愈,重者兩副。

血府逐瘀湯治奇證和疑難證

當歸(三錢)   生地(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錢)    赤芍(二錢) 柴 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牛膝(三錢)      水煎服。

方歌: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

① 頭痛 頭痛有外感,必有發(fā)熱惡寒之表癥,發(fā)散可愈;有積熱,必舌干、口渴,用承氣可愈;有氣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

②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栝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壓則不能睡,已經(jīng)七年,召余診之,此方五副痊愈。

④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仆婦坐于胸方睡,已經(jīng)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設(shè)一齊問病源,何以答之。

⑤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盜汗,盜散人之氣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論。竟有用瘀湯,一兩副而汗止。

⑥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從正中食入咽。有從胸右邊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葉之下轉(zhuǎn)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將胃管擠靠于右。輕則易治,無礙飲食也;重則難治,擠靠胃管,彎而細,有礙飲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難

⑦心里熱(名曰燈籠病)

身外涼,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nèi)有血瘀。認為虛熱,愈補愈瘀;認為實火,愈涼愈凝。三兩副血活熱退。

⑧瞀悶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⑨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⑩ 夜睡夢多 夜睡夢多,是血瘀,此方一兩副痊愈。外無良方。

⑾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將通左氣門、右氣門歸并心上一根氣管從外擠嚴,吸氣不能下行,隨上出,故氣湯、都氣湯、丁香柿蒂湯、附子理中湯、生姜瀉心湯、代赭旋覆湯、大小陷胸等湯治之,無一效者。相傳咯忒傷寒,咯忒瘟病,必死。醫(yī)家因古無良法,見此癥則棄而不治。無論傷寒、瘟疫、雜癥,一見呃逆,速用此方,無論輕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⑿飲水即嗆  飲水即嗆,乃會厭有血滯,用此方極效。古人評論全錯,余詳于痘癥條。

⒀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⒁小兒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兩副痊愈。

⒂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fā)百中。

⒃夜不安 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穩(wěn)又欲睡,一夜無寧刻,重者滿床亂滾,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⒄ 俗言肝氣病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此方應手效。

⒅干嘔無他癥,惟干嘔,血瘀之癥。用此方化血,而嘔立止。

⒆ 晚發(fā)一陣熱 每晚內(nèi)熱,兼皮膚熱一時,此方一副可愈,重者兩副。

為什么理中湯可以治“百病”

不了解一元堂的人都會迷惑,為什么什么病都用理中湯來調(diào)治?此言理中湯治百病,百病二字意為諸多病,而非所有的病,勿誤解。我自接觸一元論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自己也用理中湯之類調(diào)理身體,治好(或改善)了許多看似毫無聯(lián)系的毛病,論壇里、健康群諸多的病例也得到驗證。特開此帖,拋磚引玉,一起來研討理中湯為什么可治百病。 

脾土在中間,就像個軸,心肝肺腎等在四周,就像四個輪子,健康的人的四輪以軸為中心的旋轉(zhuǎn)是平穩(wěn)的,均勻的,但是一旦有病的時候這個旋轉(zhuǎn)就是在失衡的狀態(tài),理中是增強軸的旋轉(zhuǎn)力度來帶動四輪的旋轉(zhuǎn)達到整體的平衡 

《鄭欽安醫(yī)學闡釋》 鄭欽安清末著名傷寒學家,深得《內(nèi)經(jīng)》、《周易》、《傷寒》之精髓,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義,醫(yī)理醫(yī)術(shù)造詣俱臻上乘。 

五行不出二氣之中,二氣即在五行之內(nèi),二氣用人身立極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為歸。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無土不潛藏,木無土不植立,金無土不化生,水無土不停蓄,故日:土為萬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賴焉。故內(nèi)經(jīng)云: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專重脾胃。人日飲食水谷入脾胃,化生精血,長養(yǎng)神氣,以助先天之二氣,二氣旺,脾胃運行之機即旺,二氣衰,脾胃運行之機即衰。然脾胃旺,二氣始能旺,脾胃衰,二氣亦立衰,先后互賴。

至于用藥機關(guān),即在這后天脾土上,仲景故立理中、建中二法。因外邪閉其營衛(wèi),傷及中氣者,建中湯為最。因內(nèi)寒濕氣,傷及中氣者,理中湯如神。內(nèi)、外兩法,真千古治病金針,醫(yī)家準則,借人之不解耳。

況一切甘溫苦寒之品,下喉一刻,即入中宮,甘溫從陽者,賴之以行,苦寒從陰者,賴之以運,故曰中也者,上下之樞機也。后賢李東垣立補中湯,以治勞役傷脾,是套建中湯之法也,亦可遵從。

俗語云:百病從口入,是傷中之意也。余謂凡治一切陰虛、陽虛,務在中宮上用力,以上三法皆可變通。

個人感悟:一元堂對理中湯的應用:加味生脈理中湯、加味肉桂理中湯——補脾胃的能量(即是補身體的能量)、去體內(nèi)寒、濕,化陽去陰。

而十人有九人對癥實為大環(huán)境使然,錯誤的生活方式,過度用陽等,造成多數(shù)人內(nèi)寒外熱,上熱下寒的體質(zhì),陽虛陰盛。

因此 理中湯治百病也可以說是時代的產(chǎn)物,特別是對為數(shù)眾多所謂的亞健康群體最為適用,最容易被百姓掌握的自療方法。 
血府逐瘀湯調(diào)樞轉(zhuǎn)機治頑呃

呃逆,俗稱“打膈”,古稱“噦”,又稱“噦逆”,主因胃氣上逆,動膈沖喉,呃呃連聲,聲頻而短,不能自已;或呃聲沉悶,間斷發(fā)作。頑固性呃逆,是指持續(xù)痙攣超過48小時未停止者。惡性腫瘤病人,飽受腫瘤病魔侵襲,復加呃逆久治不愈,甚則反胃、嘔吐,影響進食,疾病與情志雙重受病,痛苦不堪,而常規(guī)辨證論治或針灸、穴位按壓等外治法有時很難建功。

呃逆一證,筆者之前認為總由胃失和降,氣逆上沖而致,以理氣和胃,降逆平呃為基本治法;同時提出“五臟皆可致呃”,在“和胃降逆”基礎(chǔ)上,根據(jù)“五臟相關(guān)”原則,常輔以清心安神,疏肝理氣,健脾助運,宣肺通腑或補腎固攝諸法。

多年前讀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時,筆者曾注意到其“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中有“呃逆條”,并曾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呃逆而獲良效,但都是從活血化瘀的角度去理解的。跟師龍砂醫(y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先生后,筆者學習其基于“開闔樞”理論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呃逆,使療效得到大幅提升,茲舉例如下。

病案舉例

李某,男,1941年11月出生,2014年10月26日因“腎癌伴多發(fā)骨轉(zhuǎn)移3年,呃逆頻作2月”來診。

患者2011年3月因突發(fā)無痛性血尿1天入院檢查,發(fā)現(xiàn)左腎占位,腎活檢病理學檢查提示左腎透明細胞癌,進一步檢查提示多處肋骨轉(zhuǎn)移,屬腎癌晚期,無手術(shù)指征,遂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靶向藥物及磷酸鹽治療,并配合中藥治療,病情穩(wěn)定。

2014年8月以來,患者出現(xiàn)呃逆頻作,漸感體質(zhì)下降,精神萎靡,尤其怕冷,四末不溫,納谷不馨,他醫(yī)先后予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等效果不佳,針灸、穴位按壓、氯丙嗪穴位注射等治療也未能收效,某醫(yī)建議行膈神經(jīng)阻滯術(shù),患者拒絕。

10月26日患者來診,癥見呃聲沉悶,頻發(fā)不止,有時甚至將食物嘔出,心情沮喪,怕冷、腰膝酸軟、手足不溫,來診時已穿棉襖、羽絨服,大便色褐(大便常規(guī)隱血弱陽性),夜寐早醒,面色少華,舌淡紫,苔稍膩,脈沉澀。

當時,筆者已跟隨顧植山教授學用運氣思路診病,鑒于患者病遷延日久,常規(guī)診治思路鮮效,遂從運氣思路調(diào)治。

時值甲午年五之氣,客氣少陽相火,辨運氣屬少陽病;結(jié)合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瘀”象,遂“因時識宜、隨機達變”,處以血府逐瘀湯原方:桃仁泥15克,杜紅花10克,全當歸10克,干生地15克,大川芎10克,赤芍藥15克,玉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北柴胡10克,炒枳殼15克,炙甘草10克,7劑水煎分服,每日1劑。

患者服藥3劑,呃逆明顯緩解;7劑后,呃逆未再作,四末漸溫,納谷增進,甚喜。后予膏滋方(以金匱腎氣丸與備化湯為打底方增損化裁)調(diào)理,繼續(xù)配合“多吉美”口服靶向治療,隨訪至今,諸癥平穩(wěn)。

按:顧植山先生基于“開闔樞”理論闡述血府逐瘀湯組方思路,可謂別出心裁。他認為,血府逐瘀湯實由四逆散,桃紅四物湯和桔梗、牛膝組成。其中,四物湯補血活血,主治少陰;四逆散疏肝理氣,主治少陽;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升降相因,重在調(diào)暢氣機。

縱觀全方,氣血陰陽同調(diào),治氣、養(yǎng)血之功多于活血化瘀,確為少陽、少陰調(diào)樞轉(zhuǎn)機之妙方。

臨床結(jié)合運氣思路運用該方,可進一步擴大其適用范圍。顧植山先生曾指出,“2014甲午歲五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引動內(nèi)郁之少陰君火漸發(fā),血府逐瘀湯在這一時段有較多運用機會”。

筆者通過跟師臨床體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一時段不論辨證是否見有瘀血證者,只要按三陰三陽六經(jīng)辨證屬少陽病機者,無論時病、久疾,均屢試不爽,再次顯示異病同治、同病異治之妙?!端貑枴ち⒅即笳撈费裕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轉(zhuǎn)樞不利,氣化失常,百病始生。

本則驗案,筆者在思辨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五運六氣因素,就診時值甲午歲五之氣,少陽相火客氣為病,該年入夏時氣溫偏低,少陰君火受遏,入秋后則氣溫較往年同期明顯偏高,有“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之運氣特點,結(jié)合病癥出現(xiàn)火、燥之象,故選調(diào)“樞”之血府逐瘀湯而獲良效。

服湯便溏或腹瀉怎么辦

從臨床反饋來看,部分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湯后出現(xiàn)大便稀溏、甚至腹瀉,可能與方中生地、牛膝有關(guān)。如僅為大便稀溏,而排便次數(shù)無增加,可不必顧忌。如腹瀉較重,一則減少生地、牛膝用量,二則稍加溫藥佐制,或酌加健脾之品,如淡干姜、炒白術(shù)等。如無特殊不適,宜盡量遵守原方,要“信有古方奏今功”。

病深久呃非佳兆

呃逆一證,病情輕重差別極大:一時性呃逆大多輕淺,只需簡單處理,亦可不藥而愈;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者,服藥后也多可治愈;若慢性危重病證后期出現(xiàn)呃逆者,則多為病情惡化,所謂“病深久呃非佳兆”。腫瘤患者大多正氣虧虛,陽氣不足,出現(xiàn)呃逆者,多為病情惡化,胃氣將絕,元氣欲脫之危候。

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中說:“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fā)噦噫?!?/p>

又如嚴用和《嚴氏濟生方》:“夫咳逆之病,考詳諸書,無該載者,唯孫真人云:咳逆遍尋方論,無此名稱,但古人以咳逆為噦耳,多因吐利之后,胃中虛寒,遂成此證,亦有胃虛鬲上熱,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卻當仔細看脈與證,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虛人、久病人及婦人產(chǎn)后有此證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p>

對疾病預后轉(zhuǎn)歸有充分的全局認識,這一點應引起足夠重視,一則“未雨綢繆”,為下一步診治方案提供思路,提前干預,以期力挽狂瀾;二則需要與病家或家屬做好病情溝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樓上的,這里指的理中湯不單指一種湯藥的哦,應該泛指的理中四逆輩 

數(shù)數(shù)傷寒論里   小柴胡湯用了多少處  就知道世上究竟有沒有一種湯可醫(yī)百病的 

“個人認為,在應對慢性癥狀的時候采用理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有急癥出現(xiàn),為了減輕病患的痛苦,還是有解表的藥來應對才好,表證退去后再繼續(xù)用理中之法補充能量調(diào)理. 很多病癥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療,自然病程” .

-------每天看群里的問診聊天記錄,能感受到大家都對急癥時候的痛苦癥狀以及服藥后的排病癥狀很操心以及擔心,我自己認為,當身體出現(xiàn)了劇烈的痛苦的時候,其實就是元氣攻邪【或者是抵擋病邪】最盡心的時候,所以很多醫(yī)家都在患者發(fā)病最劇烈的時候一針或者一兩劑藥就讓患者斷了病根的。

早先在學習一元堂的理論的時候,我也是用藥后渾身疼痛【以前也會這里酸那里痛】,打電話向老師請教,我只記住了陳老師的一句話:“只要有痛苦癥狀,就用小柴胡加姜附湯,生病就是能量不足了,發(fā)病就是升降不調(diào)了,所以,要緩解痛苦,還是一劑小柴胡加姜附湯就可以搞定!”

我照做了,我現(xiàn)在得到了健康,從去年6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脫胎換骨,里外一新,哦耶!所以,我運用小柴胡加姜附湯更多更有心得,不會象其它人那么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呵呵

關(guān)于理中湯,我也喝了不少,哈哈  ,好處多的說不盡。另外開貼說啦。 

是竄改傷寒論,歪曲傷寒論,進一步消滅傷寒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如此  不能因為“與傷寒論不一樣”【這其實不是理由!是用名氣壓道理】就否定  對于新生事物   需要的是觀察   觀察療效是否如所言
如果大家能夠理解太陽病用加味生脈理中湯可以治好、突破了必須發(fā)散太陽病也可以用收斂的生脈飲組方治療,那就可以理解萬病至簡論了——一味對違反常規(guī)反對  是沒有用  不要慣用常規(guī)來看待   
先看看為什么加味生脈理中湯治療太陽病發(fā)燒有效【一元堂里案例太多太多】   再靜心思考  不明白  再看看萬病至簡論   
如果有收獲了   恭喜你  
如果只有憤恨   很遺憾——我沒有傷害你的心   是你傷害了你自己 

如果我們把先天元氣假設(shè)為石油,后天中氣假設(shè)為植物油,陽氣則為混合油。
    由于先天元氣是有限的,只能采取適當調(diào)用先天元氣加強后天中氣生產(chǎn),從而減少先天元氣的損耗————提高混合油中植物油的比例,來實現(xiàn)增加陽氣的目的。
      陽氣足,自然身體健。理中湯為增強脾胃功能之方,故能治百病。 

觀上面的諸位老提《傷寒論》的,難道竟不知道《傷寒論》里有一句叫“治病必于求本”這句話嗎?而細觀先生此法不就是這句話最生動主要的概括跟體現(xiàn)嗎?如此深合《傷寒論》之最中心之法何以竟被扣上預消滅《傷寒論》之帽子?。。。實在是。。。無語。。 

加味生脈理中湯  為何可以治療太陽???
太陽病  惡寒者  寒氣入侵  感之故寒  治療原則   寒者熱之   故百姓服以姜湯   蓋被助熱攻寒   而得汗出而解   人為何發(fā)熱?陽氣由里出表攻寒  同時腠理閉塞  使陽氣不外散【故無汗】  而得驟熱——元氣之聰敏令人稱嘆!   蓋被實仿腠理閉塞之理  處方實仿元氣之理!
生脈飲性涼收斂閉塞  亦仿腠理、蓋被之理   束縛陽氣不使外散  理中湯一則開太陰  暢少陰君相之火上達太陽之通道 以使少陰之火直達太陽   二則君藥干姜直接助陽壯火勢   而成內(nèi)里火勢洶洶   外則驟然寒閉   陽熱驟升  而得瞬間攻城破敵  驅(qū)寒汗解之戰(zhàn)果
生脈飲之收   實以退為進   戰(zhàn)術(shù)退卻    戰(zhàn)略進攻
兼論麻黃湯解表:
麻黃湯解表   直接助陽散寒   所用乃外部之陽   得效之前提    需是陽氣充足   少陰病體【能量不足嚴重】始得太陽病  不可用麻黃湯   即是明證  亦說明   治病所依   非藥石湯針   實乃陽氣   藥物不過調(diào)兵遣將  借力打力  故能量不足之患者   還宜補能量【養(yǎng)兵】為主   能量足  元氣自知何時當攻  何時當守   
治病之要   實在于明了元氣之意    順勢為之! 

雖然方法不錯,但不要誤解傷寒論  傷寒論既有軍強 又有國強某些急重當以傷寒論為重  傷寒法為第一千古不變
【悠然生:傷寒法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醫(yī)法準則    我的至簡法  也是來源于傷寒   或言  傷寒法是有為法  至簡法是無為法   或者  傷寒法本就是無為法   為了解惑世人  以有為法做解   不曾想   卻反誤世人墮入紛雜亂象中   至簡法不過是還其本源    至于急重證   亂世必用重典  將軍當令  強軍當令  我前文正是這個意思   并無棄用傷寒論之意】

不要誤解傷寒論,這樣會害人的,有六經(jīng)變癥。

勸言一句:多講理據(jù),而不是光喊口號,你的言論就更有信服力。如果一再的只是說反對又不給理據(jù),就很容易讓人誤解為不學無術(shù)的中醫(yī)憤青了!但愿不是如此。

傷寒論——辨證處方正確前提下  療效最好最快捷  但是  最不易于傳播  專業(yè)人士都需要經(jīng)年累月才可以掌握  更不用說普通患者  
萬病至簡論—— 不一定是最佳最快療效的處方    但卻是最適合普及   最便于掌握  非專業(yè)人士都可以很快很便捷的入門掌握【助手魔卡只用了兩個半月就可以辨證處方  我所有助手都是從非專業(yè)人士一兩個月內(nèi)成長起來的!目前中醫(yī)的現(xiàn)狀   普及比做強做大更具現(xiàn)實意義!】   
傷寒論——是精確定位   辨證論治    從短期時局入手   攻邪戰(zhàn)斗為重   元氣建設(shè)為輔   強軍論
萬病至簡論——是模糊不定位   辨勢論治   從長期大局入手   元氣建設(shè)為重   攻邪戰(zhàn)斗為輔   強國論
強軍者  重武器    區(qū)別對待   內(nèi)外別之   有專外感之方  專內(nèi)傷之方
強國者  重建設(shè)    一同視之   內(nèi)外無論   皆用理中湯為基礎(chǔ)   內(nèi)外兼調(diào)
軍強   必勞民傷財   現(xiàn)今之美國為明鏡可鑒
國強   軍必強    萬民皆安
故   理中者   萬病可除

服理中湯有效的人呢,都屬于脾陰還足的病人,脾陽虛升動無力的人。 

我最近一直在學習傷寒論,我認為傷寒論里面很多方子都有針對急癥解表的,一個實際的例子,前天與昨天我都出現(xiàn)了感冒的癥狀,打噴嚏流鼻涕之余還昏昏欲睡,咽痛,但不發(fā)熱,手足溫,我就按照太少兩感的少陰傷寒的方法,使用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劑量很輕,但是也是一劑就好了.
當然老師的小柴胡加姜附湯也是能起到快速攻邪的作用,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局限于某一種方子而已,況且,傷寒論里經(jīng)方的力量很神奇的,我也是學以致用,呵呵! 

世界上竟然有一種湯可醫(yī)百病的,這不是怪事么? 

我個人認為,在應對慢性癥狀的時候采用理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有急癥出現(xiàn),為了減輕病患的痛苦,還是有解表的藥來應對才好,表證退去后再繼續(xù)用理中之法補充能量調(diào)理. 很多病癥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療,自然病程結(jié)束后也會好,但是作為治病的醫(yī)生來說(或者自我治療),及時截斷病程減輕病人的痛苦也是很重要的. 

血府逐瘀湯:血脈暢通,一身輕松!  

小編導讀

方劑,顧名思義,即為治病的藥方,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chǔ)上選藥配伍而成,是中醫(yī)藥學理、法、方、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方劑不勝枚舉,其中不乏有人們耳熟能詳者,血府逐瘀湯便是最著名的理血方之一,有人用此方治療心血管病,每獲良效,這是真的嗎?且看正文!

血府逐瘀湯是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中的代表方劑,由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組成,具有化瘀而不傷血、解郁而不耗氣的特點。于作盈臨床運用該方治療心血管疾病常獲良效。

1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案

患者,男,50歲,夜間陣發(fā)胸痛1月,加重3天。1月來常胸背部憋悶刺痛,每次發(fā)作約10分鐘,含服硝酸甘油后緩解,伴氣短、胸悶、心悸,舌質(zhì)暗紅苔薄,脈澀。心電圖示V3~V5導聯(lián)ST段下移0.11~0.12mv,T波倒置,偶發(fā)房早;血脂偏高。

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診為胸痹,證屬氣虛陽衰、胸陽痹阻、氣滯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絡(luò),佐以溫陽益氣。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之。

桃仁12g,紅花10g,枳殼10g,川芎10g,全瓜蔞10g,牛膝10g,柴胡10g,當歸10g,熟地黃10g,桂枝10g,三七7g,黃芪30g,甘草10g,延胡索10g。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復診:胸背憋悶刺痛明顯減輕,心悸消失。繼服上方10劑,疼痛消失。囑繼服1個月鞏固療效,后復查心電圖正常。隨訪1年,病未復發(fā)。

于作盈教授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多與寒邪內(nèi)侵、情志失調(diào)、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guān)。病性多為虛實夾雜。腎氣漸衰為本;脈絡(luò)不利、氣滯血瘀為標?!秲?nèi)經(jīng)》云:“心痹者,脈不通?!惫视谧饔淌谟醚痧鰷钛雇?,加延胡索、三七加強止痛之功,以治其標;黃芪補氣以治其本。諸藥合用,標本兼治,而取佳效。

2血府逐瘀湯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案

患者,女,66歲,因反復咳嗽、咳痰3年,伴氣促1年,加重半個月入院。癥見:咳喘,氣促不能平臥,胸悶如窒,心悸,咳黃色黏液痰,口干,身熱,納呆,小便少,大便尚可。T37.3℃,BP135/75mmHg?;颊叱拾肱P位,形體消瘦,唇面、肢端中度紫紺,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雙肺可聞及散在哮鳴音。心率12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末聞及雜音。肝界于肋下50px,質(zhì)軟,輕微觸痛。雙下肢浮腫。舌暗紅,舌底靜脈迂曲紫暗,苔黃膩,脈滑數(shù)。胸片示:肺心病,肺部感染。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肺型P波,電軸左偏。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功能3級。中醫(yī)辨證為痰瘀阻肺,肺腎兩虛。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納氣。

方以血府逐瘀湯加味。
桃仁10g,赤芍15g,桔梗20g,川貝母15g,枳殼15g,牛膝15g,當歸20g,生地黃15g,桑白皮20g,瓜蔞皮15g,紅花10g,赤芍10g,丹參10g,魚腥草30g。

連服10劑癥狀明顯改善,咳痰、浮腫消失,肝肋下未觸及,雙肺啰音消失。復查胸片示炎癥明顯吸收。于作盈教授認為,本病屬中醫(yī)學肺脹范疇,病理基礎(chǔ)是心脈瘀阻、痰瘀阻肺。本案病久勢深,痰濁蘊肺,肺氣郁滯,導致氣滯血瘀,故見心悸,面色晦暗、唇、舌、甲紫紺,頸靜脈怒張等癥?!兜は姆āた人浴吩疲骸胺蚊浂?,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边x用血府逐瘀湯,加桑白皮、川貝母、瓜蔞皮以活血祛瘀,理氣化痰,宣肺清熱。

3血府逐瘀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案

患者,女,30歲,2周前患感冒,近3天來感心悸,胸悶,氣短,伴乏力、失眠。心電圖示頻發(fā)室早。心肌酶、病毒抗體升高。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予常規(guī)治療,但病情時輕時重,早搏不能消除?;颊呒毙圆∪?,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少氣懶言,疲乏無力,心慌氣短,舌質(zhì)青紫苔薄,脈弦數(shù)、結(jié)代。

證屬氣陰兩虛、血瘀阻絡(luò)。治宜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味。赤芍20g,川芎15g,生地黃15g,當歸15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0g,桔梗15g,牛膝10g,柴胡15g,炙甘草10g,黃芪30g,黨參20g,苦參20g。

服藥10劑,早搏基本控制,胸悶、心悸明顯改善。上方加減繼服30余劑,早搏消失,諸癥皆平。復查心電圖、心肌酶均恢復正常。

4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肌病案

患者,男,53歲,胸悶、氣短、心悸數(shù)年,心電圖示左室肥厚,ST-T改變;超聲心動示肥厚型心肌病,予強心、利尿、擴血管及對癥支持治療,病情有所好轉(zhuǎn)。近2個月來,患者病情加重,現(xiàn)急性面容,心悸氣短,胸悶胸痛,痛有定處,頭暈目眩,舌質(zhì)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證屬心血瘀阻,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0g,當歸15g,牛膝10g,柴胡15g,紅花10g,川芎15g,赤芍15g,機殼10g,生地黃15g,桔梗15g,甘草15g,黃芪30g,夏枯草20g,牛膝15g,延胡索10g,丹參20g。

服藥后,患者心痛時作,痛處固定,舌質(zhì)暗。復查心電圖基本正常,超聲心動圖示室間隔增厚較前明顯減輕。

于作盈教授認為,心肌病屬于中醫(yī)學胸痹范疇。以心虛氣弱、心腎陽虛、氣陰兩虛、瘀血停心、水濕內(nèi)停等為基本證型。心肌肥厚、纖維組織增生屬于血瘀的范疇,故擬血府逐瘀湯。方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丹參、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柴胡、枳殼、桔梗、牛膝、甘草,調(diào)理氣機;黃芪補氣生血。全方以活血祛瘀為主,開胸行氣為輔,氣血兼顧,使瘀除胸暢,宿疾獲愈。
新媒體編輯:王丹
主題:當歸四逆湯加味,神效(四肢冰冷)

男35歲,體型中等,主訴:四肢冰冷。舌正,苔滑厚膩,舌根甚。脈不浮不沉,稍細弱?;颊吒嬷憾嗵幥筢t(yī),吃溫陽補腎藥、四逆湯、桂附地黃丸,皆不效。我問:少腹疼嗎?答:不疼。我笑說:你自己按一下?;颊咦约喊磯耗毾?,哎呀一聲:真的會疼,以前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處方:
當歸45桂枝30肉桂粉15白芍45細辛45紅棗60炙草20生旱半夏粉30茯苓粉30,不用通草。一劑顯效,三劑手腳溫暖。
心得:一,要重視腹診。二,一兩按15克大膽用,效佳。一劑分三次服。學無止境學無快捷方式

山東中醫(yī)學院教授,中醫(yī)基礎(chǔ)敏研室主任張珍玉
【作者筒介】張珍玉(1920~),山東平度人。幼承家學。青年時期懸壺于青島。一九五六年調(diào)山東中醫(yī)進修學校任教,一九五八年任教于山東中醫(yī)學院。醫(yī)理精深,長于內(nèi)科雜病的治療,對一些中醫(yī)理論和臨床問題常有獨到的見解。編著和主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病機十九條》、《談臟腑辨證》、《內(nèi)經(jīng)摘要》、《中醫(yī)基礎(chǔ)學》等
先誦后解由淺入深
家父業(yè)醫(yī),懸壺青島,診務繁忙,活人無算。我幼承家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中醫(yī)略有了解,也逐漸愛好起來。父親也希望我承襲家技,攻讀歧黃,將來置身杏林。我十六歲時,父親便讓我一面上學,一面在業(yè)余時問和哥哥一起學習中醫(yī)。首先學習淺顯的內(nèi)容,背誦《醫(yī)學三字經(jīng)》、《藥性賦》、《瀕潮脈學》、《(湯頭歌訣》替?!端鲉枴ぶ两陶摗诽岢鲋t(yī)應做到「誦」、「解」、「別」、「明」、「彰」,父親也要求我們從背誦入手,先裝進肚子里,再慢慢消化、吸收。起初父親不給講解,又沒有通俗版本,全憑死記硬背,非常吃力。父親家教甚嚴,過一階段就考我們,提出其中的一句,我們必須熟練地往下背誦。我和哥哥互相督促,互相問答,睡覺前背,走路時背,上廁所也背。學識漸進,背誦也漸容易了。二,年間把《醫(yī)學三字經(jīng)》、《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訣》都背過了。阻后開始攻讀王冰次注「內(nèi)經(jīng)》、陳修園的《金匱要略淺注》、《傷寒論淺注》,也是先背誦。雖然都有注釋,也不準看。說實在的,當時看了注釋也不崔,又怕耽誤時間。父親經(jīng)常教導我們學習沒有快捷方式,必須扎扎實實地學,打好基礎(chǔ),多記多背,。熟能生巧,臨證時才能得心應手,舉一反三。我們背過《內(nèi)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及《金匱》、《傷寒》的全部條文以后,父親開始給我們講解。星期天跟父親看病時,他常結(jié)合病情,讓我們背誦有關(guān)的經(jīng)文。我們看到學過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有說不出的高興,更加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堅定了信心。
以后我們開始涉獵歷代醫(yī)家的名著,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記憶和理解都快多了,背誦了不少的佳句與名篇。
經(jīng)過一段學習以后,鉆研深進去了,遇到不少疑難問題。例如,《內(nèi)經(jīng)》為什么還有「陰陽剮論」、「臟腑別論」、「經(jīng)脈別說」呢?別說」指什么而言的呢?父親診務繁忙,除了晚上以外,抽不出更多的時間給我們講解,強烈的求知欲望驅(qū)使我走出家門,拜訪名醫(yī)求教。我出訪了當?shù)氐囊恍┟t(yī),提出問題,請他們解答,傾聽他們的觀點,吸取他們的長處。記得當時青島云南路有位老中醫(yī)叫謝文良,北京人,頗有盛名,就診者盈門。我問他,經(jīng)云「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應當怎樣理解。他說:春夏溫暖,陽氣旺盛,陽生陰長,生機蓬勃,萬物爭榮,此時應當順應自然之勢,保護生發(fā)的陽氣,秋冬寒涼,陽殺陰藏,陰氣當令,萬物收藏,此時應保護主令之陰氣。
治病要考慮節(jié)令氣候,勿伐天和。這對我啟發(fā)很大。
一九五二年,青島中醫(yī)進修學校成立,給我們上課的是山東大學醫(yī)學院的老師。課程安排得很緊,一年的時間,從西醫(yī)基礎(chǔ)課到診斷學、傳染病學等均學了一遍。當時,舊社會歧視中醫(yī)的影響還很深,學習結(jié)束時,不少人想改業(yè)西醫(yī),棄舊圖新。有人勸我,你現(xiàn)在這么年青,為什么不改行千西醫(yī)呢?我說,中醫(yī)還沒學好吶,中西醫(yī)雖理論體系不同,但殊途同歸,研究的對象是共同的,都是人。二者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雙方應互相學習而不能互相取代。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中醫(yī)工作者若不了解西醫(yī)知識,自然會碰到不少困難。通過西醫(yī)學習,使我掌握了不少現(xiàn)代的醫(yī)療知識,對臨床和教學幫助很大,為研究中醫(yī)提供了知識和借鑒,也更加堅定了我從事中醫(yī)事業(yè)的信心。

由虛務實加深理解
背誦原著,學習理論是重要的,是基礎(chǔ)。但理論必須與臨床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也才能變成有用的活的理論。如《傷寒論》中「胃家實」一語,開始父親引經(jīng)據(jù)典,反復講解,但理解還是不深。以后隨父見習,見一位病人頭痛,家父卻投以大承氣湯,遂問其理。父云:「病人便秘拒按,苔黃脈洪,是陽明實證。陽明之熱邪上沖,干擾清竅,所以頭痛。陽明經(jīng)行于前,故病人頭痛部位在前。用大承氣湯以瀉其實邪,邪去正復,頭痛自然可愈?!怪链瞬耪嬲虺觥肝讣覍崱怪?。,更加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見習一段以后,就轉(zhuǎn)入實習,在門診看病。開始我診過病人以后,向家父匯報病情,再說明理法方藥,說對了,就讓開方,否則不能開,父親再給講解。一次我診斷一個胃癇病人,開了柴胡疏肝湯。父親問為什么開這個方,我說,病人飯前痛,喜按,暖氣,乃胃虛肝氣乘之,肝胃不和,治應疏肝和胃。父親聽后,點頭稱是。在處方中又加了幾昧健胃的藥。白天臨床碰列疑難問題,晚上查書尋求理論解決,主要是看《景岳全書》,帶著問題學,針對性強,理解深,記得也牢。正所謂:感覺的東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
父親開了個小診所,我在那里一方面診病,另一方面還要兌藥,親手加工炮制藥物。通過實踐,我不僅能夠較熟練地辨別常用藥物,而且還學會了常用藥物的加工炮制,會制常用的膏丹丸散。也更加深了對藥物功效的認識。例如防風和前胡,是比較難區(qū)別的,通過實踐也能準確而熟練地分辨了。

經(jīng)過一段見習和實習,:當著老人的面診病問題不大了。然從父親「把關(guān)」,過渡到自己獨立看病,也還是很不容易的。我第一次獨立出診,是一個冬天。在路上我就有些打怯。病人是位經(jīng)理,八十多歲,看我年輕,有幾分瞧不起。我當時一緊張,亂了陣腳,未問一句病情,即忙于切脈,好久也試不出什么脈,不知所措,雖值隆冬,已作汗顏。切完脈,我才問病人哪里不好,有什么感覺。我一問,病人不僅不答,反倒問我一句:「你摸了一陣子脈,不知道什么病嗎?」弄得我張口結(jié)舌。病人看我實在難堪,就說一「我給你說說病情,回去問問你父親,看看開個什么方?!顾f主要癥狀是:咳嗽、吐痰、胸悶、喘息,遇冷就犯病,已有幾十年了。我又切了脈,脈弦滑,屬痰喘咳嗽,處方二陳湯加味?;丶蚁蚋赣H作了匯報。父親說,是外邪誘發(fā)痰喘咳嗽,應有解表的藥物,當該用小青龍湯加減。以后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臨證就逐漸心中有數(shù),遇事不慌了。
有一些病只有在經(jīng)過臨床實踐以后,對經(jīng)文才有深刻的認識?!督鹉湟浴ぐ俸虾箨庩柖静∶}證并治》云:「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當時,我既沒見過這樣的病人,又沒見到過鳩眼,怎么也想象不出什么樣子。以后看到斑鳩,臨床上又碰到病人,才體會到仲景將病人發(fā)紅的眼睛喻為鳩跟,是非常生動形象的。
對方劑也是如此,初次運用往往是以成方按圈索驥,去套病人的癥狀。臨床時間長了,也就能靈活化裁,運用自如了。如四物湯是補血的首方、要方,。其配合是非常巧妙的。大自然有春夏秋冬,萬物有生長收藏,春夏為陽,主生長,秋冬為陰,司閉藏,陰靜陽動,無動則無以靜,無靜亦無以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四物湯中,川芎為春,當歸為夏,二者主動,自芍屬秋,熟地系冬,=者主靜。動靜配合,所養(yǎng)之血,是有生機的活血。明白這個道理,臨床應用就胸中有數(shù)了。
分析對比抓住實質(zhì)
不管是中藥方劑,還是基礎(chǔ)理論和臨床各科,有一些內(nèi)容很類似,容易記串,造成混淆,學習非常困難,我就采取分析對比的手法,抓住實質(zhì),通過鑒別、比較,從相同中找出不同,從不同中找出相同,掌握和運用就容易得多了。
學習中藥,植物藥的藥用部分不同。功用也不同。近乎天者走于上?;ㄈ~向上生長,近乎天,質(zhì)輕揚,屬陽,功用主表主升;近乎地者行于下,根近乎地,質(zhì)重,屬陰,向下,主降主瀉。這就是一般規(guī)律。但普遍中又有特殊,如諸花皆升,而旋復花獨降。
就是同一味藥,由于配伍不同,在不同的方劑中,作用也有所不同。如小柴胡湯、理中湯、自虎加人參湯都用人參,而其義不同:小柴胡湯中,人參扶正,使邪氣不得復轉(zhuǎn)入里,理中湯中人參補氣健脾,振奮脾胃功能,白虎加人參湯中,人參補氣生津,治津氣兩傷。我們現(xiàn)在用人參與古代又有不同,現(xiàn)在多用于氣虛氣弱的病證,而少用于氣津兩傷。
方劑中,仲景積術(shù)湯與東垣楓術(shù)丸,雖然都是由枳實、白朮構(gòu)成,但功用不同。枳術(shù)湯治水飲停滯于胃,心下堅,大如盤,按之外堅而內(nèi)虛。而枳術(shù)丸治睥胃運化無力,戧食停滯,腹脹痞滿。烏梅丸的寒熱并用與西心湯的寒熱并用也是不同的。
嘔吐是常見的癥狀,病機是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致,內(nèi)傷與外感邪氣均可引起。外感中寒氣、火熱、濕濁等病邪都可引起本病。所以同是嶇吐,其病因、治療是不相同的?!秱摗分姓劶皣I吐者六十多條。舉例說,小柴胡湯的「心煩喜嘔」,是由于膽熱犯胃,胃氣上逆所致桂枝湯的「鼻鳴干嘔」,是由于感受了風邪以后,致肺氣不利,胃氣上逆所致,大柴胡湯的「郁郁微煩,嘔不止」,為邪在半表半里兼里氣壅實;柴胡桂枝湯的「微嘔」,即少陽主證喜嘔之輕者}調(diào)胃承氣湯的「心下溫溫欲吐,但欲嘔」,是由于胃熱郁結(jié),黃連湯的「欲嘔吐者」,是由于膈熱,小青龍湯的「干嘔」,是由于心下有水氣,十棗湯的「千嘔短氣」,是由于水飲內(nèi)蓄胸膈,吳萊萸湯的「食谷欲嘔」,則是由于寒濁上攻。就小柴胡湯之嘔來說,細分起來,又有不同類型。通過這樣分析對比,對《傷寒論》所及的嘔吐就比較清楚了。
在治療方面,有時同一疾病,由于病人體質(zhì)不同,或疾病的發(fā)展階段不同,出現(xiàn)的癥狀亦不同,因而治療也就不同,稱為「同病異治」。另外,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機相同,治療可以采用同一法則,即「異病同治」。我們應當通過分析對比,從同中求異,從異中求同,找出規(guī)律,抓住實質(zhì),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
脫發(fā)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一般認為發(fā)為血之余,為腎之外榮。血虛不能滋養(yǎng),血瘀不能運行,或腎精虧虛不能生發(fā),皆可造成脫發(fā)。治療多活血養(yǎng)血或滋腎填精,往往收效。但有時碰到脫發(fā)的病人用以上兩法治療無效。經(jīng)過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這樣的病人并不出現(xiàn)血虛血瘀或腎虛的癥狀,而出現(xiàn)神疲少氣、聲音低怯、自汗怕冷、面色眺白、舌質(zhì)淡、脈虛弱等肺氣虛的癥狀。《靈樞·經(jīng)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皮膚堅而毛發(fā)長。」肺主皮毛,肺氣不足,自然也可引起脫發(fā)。所以,大補肺氣,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我曾治療一無汗癥,病人自出生后就未出過汗,年幼時尚無特殊感覺,長大后,每當勞動或活動劇烈時就面赤發(fā)熱、心慌、煩躁。某醫(yī)院診斷為無汗癥。一般很容易認為,肺主皮毛,應該治肺,使其發(fā)汗。但仔細分析,病人并無肺病的癥狀,而面赤、身熱、心慌、煩躁為心陰虛的表現(xiàn)。汗為心之液。我從滋補心陰為治,獲得滿意效果。
虛心求教取長補短「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在治學方面,各有所長。我們應該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有了問題,不恥下問,廣泛求師?!富蠖粡?幣,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刮以诮虒W和臨床中碰到問題,就虛心句別人請教。
我對「柴胡劫肝陰」不太明白,就去問一位夏老師。他說:柴胡有疏肝的作用,用之得當,效果顯著。但柴胡味苦微辛,疏肝太過,就會耗傷肝陰。他的解釋對我啟發(fā)很大。我發(fā)現(xiàn)不少方劑中柴胡往往與自芍配合應用,白芍可以防止柴胡疏散太過。不但加深了對藥物功效的認識,而且進一步明確了藥物的配伍意義。
氣與陽的關(guān)系問題。雖然也明確助陽藥不能補氣,補氣藥也不能助陽(黃芪能升陽);氣屬陽,但又不等于陽。臨床上氣虛和陽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究竟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還不很清楚。就這個問題請教老師們,指出陽是對陰而言,氣是對血而言,氣與血可以分屬陰陽來說明它的作用。陰陽可概括全身,也可指一個組織臟腑。一般地講,物質(zhì)屬陰,功能屬陽。臨床上所指的陽虛,多指脾腎,氣虛多是屬于脾肺。于是,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
學習《內(nèi)經(jīng)》中,也碰到不少疑難問題?!鹅`樞·禁服》說:「審察衛(wèi)氣,為百病母?!埂端貑枴わL論》說:「風者,百病之長也。」《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皆生于氣也。」一為百病之母,一為百病之長,又說「百病皆生于氣」。究竟如何理解?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引起了爭論。有的同志認為,衛(wèi)氣為百病之母主要說明衛(wèi)氣與外感病的關(guān)系。張景岳說:「衛(wèi)氣者,陽氣也,衛(wèi)外而為固者也。陽氣不固則衛(wèi)氣失常,而邪從衛(wèi)入,易生疾病,故為百病母?!癸L為百病之長,主要說明風邪致病與其它病邪的關(guān)系及其致病的廣泛性。百病皆生于氣,主要說明七情勞傷及寒熱之邪致病的機制,是影響了氣機的正常運行。分言之,「怒則氣止,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jié)」;概括地說,皆由于氣機紊亂而致。這三句是從不同的方面說明衛(wèi)氣、風、氣與致病的關(guān)系,是不矛盾的。這樣解釋,對我很有啟發(fā)。
教學相長如切如磋
一九五六年底領(lǐng)導調(diào)我到山東中醫(yī)進修學校做教學工作。從醫(yī)療到教學,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轉(zhuǎn)變。
自已既沒有教學經(jīng)驗,叉沒有教材,無從下手。黨分配的任務,必須完成。就邊干邊學吧,我下決心一定要勝利完成任務。
沒有教材就自己動手編,根據(jù)教學的目的要求,參考汪昂的《靈素類纂>》和張景岳的《類經(jīng)》,分類選編了《內(nèi)經(jīng)摘要》作為教材,后來出版社出版了。
教學中碰到問題,就同學員一塊討論研究。例如對「天癸」的解釋,《婦人良方》認為是指月經(jīng)而言,這在女子尚可說通,但男子之「天癸」當指何而言?經(jīng)過討論,學員們同意我的看法:天癸不能局限地指月經(jīng),它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尤其是維持正常生殖機能必需的物質(zhì)。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教起來心里踏實,學員學起來熟悉易懂。
有時學生會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督促你思考、學習。一次,有位同學問我:帶脈起于季脅,環(huán)腰一周,起于季脅的哪一面?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下子被問住了。以后我查閱資料,回答了那位同學,帶脈起于季脅的兩面,環(huán)腰一周,如柬帶然。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掌握基礎(chǔ)理論的系統(tǒng)性。學生學習《內(nèi)經(jīng)》時,不了解內(nèi)在的系統(tǒng)性,抓不住規(guī)律,領(lǐng)會不深,掌握不牢?!秲?nèi)經(jīng)》本身的系統(tǒng)性是很強的,篇與篇之間往往都有密切聯(lián)系。例如,《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主要是淡天真之精,第二篇「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主要談調(diào)神,第三篇「生氣通天論」主要談陽氣,精、氣、神為人體三寶,密不可分。整體觀念更是貫穿在每篇之中,就是每篇之中也有它的聯(lián)貫性。如《素問·平人氣象論》重點是闡述胃氣,無論是呼吸的定息,虛里的論述,及四時的平、病、死脈,都是滄述胃氣的重要性。理解了這一點,學起來就會執(zhí)筒取繁,事半功倍。
教學中還注意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都是高中畢業(yè)考入大學的,段有接觸過中醫(yī)知識,開始學習陰陽五行時,他們理解不了,覺得陰陽五行是講迷信,如墜五里霧中,就舉出淺顯的臨床治療的例予,便于學生領(lǐng)會。《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剐臑殛栔兄枺孕挠袑崯嶂?,可以用苦寒直折肺為陽中之陰,肺有實熱之邪則應慎用苦寒,以防傷陰。腦為奇恒之府,中藥中并沒有入腦的藥物,那么,臨床上怎樣治療腦的病癥呢?聯(lián)系到臨床實際,讓學生理解中醫(yī)臟腑學說中,把有關(guān)腦的生理和病理多分別歸屬于五臟,其中以心肝腎為主。心主城神,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生髓l而通于腦。《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埂端貑枴の迮K生成篇》說:「諸髓者皆屬于腦?!挂虼?,腦的病癥多從心肝腎辨證論治。這樣,學生對腦的認識及腦病癥的治療就具體而深刻多了。
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不要迷信古人,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要有發(fā)展和提高中醫(yī)理論的雄心壯志。祖國醫(yī)學史上,凡自成一家者,一方面是由于對古典醫(yī)籍的精深獨到的研究,另外就是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推動了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趙養(yǎng)葵根據(jù)《內(nèi)經(jīng)》「主不明則十二官?!固岢鍪僦猓欢▌e有一主,發(fā)揮了命門學說。張子和根據(jù)《內(nèi)經(jīng)》「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的論述,認為發(fā)散即汗法,涌為吐法,瀉為下法,擴大了三法的應用范圍。朱丹溪根據(jù)「陽道實、陰道虛」的論點,提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他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對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為什么理中湯可以治“百病”

不了解一元堂的人都會迷惑,為什么什么病都用理中湯來調(diào)治?此言理中湯治百病,百病二字意為諸多病,而非所有的病,勿誤解。我自接觸一元論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自己也用理中湯之類調(diào)理身體,治好(或改善)了許多看似毫無聯(lián)系的毛病,論壇里、健康群諸多的病例也得到驗證。特開此帖,拋磚引玉,一起來研討理中湯為什么可治百病。 

脾土在中間,就像個軸,心肝肺腎等在四周,就像四個輪子,健康的人的四輪以軸為中心的旋轉(zhuǎn)是平穩(wěn)的,均勻的,但是一旦有病的時候這個旋轉(zhuǎn)就是在失衡的狀態(tài),理中是增強軸的旋轉(zhuǎn)力度來帶動四輪的旋轉(zhuǎn)達到整體的平衡 

《鄭欽安醫(yī)學闡釋》 鄭欽安清末著名傷寒學家,深得《內(nèi)經(jīng)》、《周易》、《傷寒》之精髓,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義,醫(yī)理醫(yī)術(shù)造詣俱臻上乘。 

五行不出二氣之中,二氣即在五行之內(nèi),二氣用人身立極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為歸。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無土不潛藏,木無土不植立,金無土不化生,水無土不停蓄,故日:土為萬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賴焉。故內(nèi)經(jīng)云: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專重脾胃。人日飲食水谷入脾胃,化生精血,長養(yǎng)神氣,以助先天之二氣,二氣旺,脾胃運行之機即旺,二氣衰,脾胃運行之機即衰。然脾胃旺,二氣始能旺,脾胃衰,二氣亦立衰,先后互賴。

至于用藥機關(guān),即在這后天脾土上,仲景故立理中、建中二法。因外邪閉其營衛(wèi),傷及中氣者,建中湯為最。因內(nèi)寒濕氣,傷及中氣者,理中湯如神。內(nèi)、外兩法,真千古治病金針,醫(yī)家準則,借人之不解耳。

況一切甘溫苦寒之品,下喉一刻,即入中宮,甘溫從陽者,賴之以行,苦寒從陰者,賴之以運,故曰中也者,上下之樞機也。后賢李東垣立補中湯,以治勞役傷脾,是套建中湯之法也,亦可遵從。

俗語云:百病從口入,是傷中之意也。余謂凡治一切陰虛、陽虛,務在中宮上用力,以上三法皆可變通。
個人感悟:一元堂對理中湯的應用:加味生脈理中湯、加味肉桂理中湯——補脾胃的能量(即是補身體的能量)、去體內(nèi)寒、濕,化陽去陰。

而十人有九人對癥實為大環(huán)境使然,錯誤的生活方式,過度用陽等,造成多數(shù)人內(nèi)寒外熱,上熱下寒的體質(zhì),陽虛陰盛。

因此 理中湯治百病也可以說是時代的產(chǎn)物,特別是對為數(shù)眾多所謂的亞健康群體最為適用,最容易被百姓掌握的自療方法。 

血府逐瘀湯調(diào)樞轉(zhuǎn)機治頑呃
血府逐瘀湯調(diào)樞轉(zhuǎn)機治頑呃(龍砂醫(yī)學)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龍砂醫(yī)學 作者:陶國水
呃逆,俗稱“打膈”,古稱“噦”,又稱“噦逆”,主因胃氣上逆,動膈沖喉,呃呃連聲,聲頻而短,不能自已;或呃聲沉悶,間斷發(fā)作。頑固性呃逆,是指持續(xù)痙攣超過48小時未停止者。惡性腫瘤病人,飽受腫瘤病魔侵襲,復加呃逆久治不愈,甚則反胃、嘔吐,影響進食,疾病與情志雙重受病,痛苦不堪,而常規(guī)辨證論治或針灸、穴位按壓等外治法有時很難建功。
呃逆一證,筆者之前認為總由胃失和降,氣逆上沖而致,以理氣和胃,降逆平呃為基本治法;同時提出“五臟皆可致呃”,在“和胃降逆”基礎(chǔ)上,根據(jù)“五臟相關(guān)”原則,常輔以清心安神,疏肝理氣,健脾助運,宣肺通腑或補腎固攝諸法。
多年前讀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時,筆者曾注意到其“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中有“呃逆條”,并曾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呃逆而獲良效,但都是從活血化瘀的角度去理解的。跟師龍砂醫(y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先生后,筆者學習其基于“開闔樞”理論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呃逆,使療效得到大幅提升,茲舉例如下。
病案舉例
李某,男,1941年11月出生,2014年10月26日因“腎癌伴多發(fā)骨轉(zhuǎn)移3年,呃逆頻作2月”來診。
患者2011年3月因突發(fā)無痛性血尿1天入院檢查,發(fā)現(xiàn)左腎占位,腎活檢病理學檢查提示左腎透明細胞癌,進一步檢查提示多處肋骨轉(zhuǎn)移,屬腎癌晚期,無手術(shù)指征,遂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靶向藥物及磷酸鹽治療,并配合中藥治療,病情穩(wěn)定。
2014年8月以來,患者出現(xiàn)呃逆頻作,漸感體質(zhì)下降,精神萎靡,尤其怕冷,四末不溫,納谷不馨,他醫(yī)先后予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等效果不佳,針灸、穴位按壓、氯丙嗪穴位注射等治療也未能收效,某醫(yī)建議行膈神經(jīng)阻滯術(shù),患者拒絕。
10月26日患者來診,癥見呃聲沉悶,頻發(fā)不止,有時甚至將食物嘔出,心情沮喪,怕冷、腰膝酸軟、手足不溫,來診時已穿棉襖、羽絨服,大便色褐(大便常規(guī)隱血弱陽性),夜寐早醒,面色少華,舌淡紫,苔稍膩,脈沉澀。
當時,筆者已跟隨顧植山教授學用運氣思路診病,鑒于患者病遷延日久,常規(guī)診治思路鮮效,遂從運氣思路調(diào)治。
時值甲午年五之氣,客氣少陽相火,辨運氣屬少陽病;結(jié)合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瘀”象,遂“因時識宜、隨機達變”,處以血府逐瘀湯原方:桃仁泥15克,杜紅花10克,全當歸10克,干生地15克,大川芎10克,赤芍藥15克,玉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北柴胡10克,炒枳殼15克,炙甘草10克,7劑水煎分服,每日1劑。
患者服藥3劑,呃逆明顯緩解;7劑后,呃逆未再作,四末漸溫,納谷增進,甚喜。后予膏滋方(以金匱腎氣丸與備化湯為打底方增損化裁)調(diào)理,繼續(xù)配合“多吉美”口服靶向治療,隨訪至今,諸癥平穩(wěn)。
按:顧植山先生基于“開闔樞”理論闡述血府逐瘀湯組方思路,可謂別出心裁。他認為,血府逐瘀湯實由四逆散,桃紅四物湯和桔梗、牛膝組成。其中,四物湯補血活血,主治少陰;四逆散疏肝理氣,主治少陽;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升降相因,重在調(diào)暢氣機。
縱觀全方,氣血陰陽同調(diào),治氣、養(yǎng)血之功多于活血化瘀,確為少陽、少陰調(diào)樞轉(zhuǎn)機之妙方。
臨床結(jié)合運氣思路運用該方,可進一步擴大其適用范圍。顧植山先生曾指出,“2014甲午歲五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引動內(nèi)郁之少陰君火漸發(fā),血府逐瘀湯在這一時段有較多運用機會”。
筆者通過跟師臨床體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一時段不論辨證是否見有瘀血證者,只要按三陰三陽六經(jīng)辨證屬少陽病機者,無論時病、久疾,均屢試不爽,再次顯示異病同治、同病異治之妙?!端貑枴ち⒅即笳撈费裕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鞭D(zhuǎn)樞不利,氣化失常,百病始生。
本則驗案,筆者在思辨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五運六氣因素,就診時值甲午歲五之氣,少陽相火客氣為病,該年入夏時氣溫偏低,少陰君火受遏,入秋后則氣溫較往年同期明顯偏高,有“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之運氣特點,結(jié)合病癥出現(xiàn)火、燥之象,故選調(diào)“樞”之血府逐瘀湯而獲良效。
服湯便溏或腹瀉怎么辦
從臨床反饋來看,部分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湯后出現(xiàn)大便稀溏、甚至腹瀉,可能與方中生地、牛膝有關(guān)。如僅為大便稀溏,而排便次數(shù)無增加,可不必顧忌。如腹瀉較重,一則減少生地、牛膝用量,二則稍加溫藥佐制,或酌加健脾之品,如淡干姜、炒白術(shù)等。如無特殊不適,宜盡量遵守原方,要“信有古方奏今功”。
病深久呃非佳兆
呃逆一證,病情輕重差別極大:一時性呃逆大多輕淺,只需簡單處理,亦可不藥而愈;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者,服藥后也多可治愈;若慢性危重病證后期出現(xiàn)呃逆者,則多為病情惡化,所謂“病深久呃非佳兆”。腫瘤患者大多正氣虧虛,陽氣不足,出現(xiàn)呃逆者,多為病情惡化,胃氣將絕,元氣欲脫之危候。
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中說:“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fā)噦噫。”
又如嚴用和《嚴氏濟生方》:“夫咳逆之病,考詳諸書,無該載者,唯孫真人云:咳逆遍尋方論,無此名稱,但古人以咳逆為噦耳,多因吐利之后,胃中虛寒,遂成此證,亦有胃虛鬲上熱,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卻當仔細看脈與證,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虛人、久病人及婦人產(chǎn)后有此證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span>
對疾病預后轉(zhuǎn)歸有充分的全局認識,這一點應引起足夠重視,一則“未雨綢繆”,為下一步診治方案提供思路,提前干預,以期力挽狂瀾;二則需要與病家或家屬做好病情溝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樓上的,這里指的理中湯不單指一種湯藥的哦,應該泛指的理中四逆輩 

作者: 晴暖香*助手
數(shù)數(shù)傷寒論里   小柴胡湯用了多少處  就知道世上究竟有沒有一種湯可醫(yī)百病的 

作者: 晴暖香*助手
“個人認為,在應對慢性癥狀的時候采用理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有急癥出現(xiàn),為了減輕病患的痛苦,還是有解表的藥來應對才好,表證退去后再繼續(xù)用理中之法補充能量調(diào)理. 很多病癥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療,自然病程” .

-------每天看群里的問診聊天記錄,能感受到大家都對急癥時候的痛苦癥狀以及服藥后的排病癥狀很操心以及擔心,我自己認為,當身體出現(xiàn)了劇烈的痛苦的時候,其實就是元氣攻邪【或者是抵擋病邪】最盡心的時候,所以很多醫(yī)家都在患者發(fā)病最劇烈的時候一針或者一兩劑藥就讓患者斷了病根的。

早先在學習一元堂的理論的時候,我也是用藥后渾身疼痛【以前也會這里酸那里痛】,打電話向老師請教,我只記住了陳老師的一句話:“只要有痛苦癥狀,就用小柴胡加姜附湯,生病就是能量不足了,發(fā)病就是升降不調(diào)了,所以,要緩解痛苦,還是一劑小柴胡加姜附湯就可以搞定!”

我照做了,我現(xiàn)在得到了健康,從去年6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脫胎換骨,里外一新,哦耶!所以,我運用小柴胡加姜附湯更多更有心得,不會象其它人那么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呵呵

關(guān)于理中湯,我也喝了不少,哈哈  ,好處多的說不盡。另外開貼說啦。 

作者: yeqin
是竄改傷寒論,歪曲傷寒論,進一步消滅傷寒論. 

作者: 悠然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如此  不能因為“與傷寒論不一樣”【這其實不是理由!是用名氣壓道理】就否定  對于新生事物   需要的是觀察   觀察療效是否如所言
如果大家能夠理解太陽病用加味生脈理中湯可以治好、突破了必須發(fā)散太陽病也可以用收斂的生脈飲組方治療,那就可以理解萬病至簡論了——一味對違反常規(guī)反對  是沒有用  不要慣用常規(guī)來看待   
先看看為什么加味生脈理中湯治療太陽病發(fā)燒有效【一元堂里案例太多太多】   再靜心思考  不明白  再看看萬病至簡論   
如果有收獲了   恭喜你  
如果只有憤恨   很遺憾——我沒有傷害你的心   是你傷害了你自己 

如果我們把先天元氣假設(shè)為石油,后天中氣假設(shè)為植物油,陽氣則為混合油。
    由于先天元氣是有限的,只能采取適當調(diào)用先天元氣加強后天中氣生產(chǎn),從而減少先天元氣的損耗————提高混合油中植物油的比例,來實現(xiàn)增加陽氣的目的。
      陽氣足,自然身體健。理中湯為增強脾胃功能之方,故能治百病。 

作者: 供需相應    時間: 2009/3/11 22:18

作者: juppobest616    時間: 2009/3/9 20:00
觀上面的諸位老提《傷寒論》的,難道竟不知道《傷寒論》里有一句叫“治病必于求本”這句話嗎?而細觀先生此法不就是這句話最生動主要的概括跟體現(xiàn)嗎?如此深合《傷寒論》之最中心之法何以竟被扣上預消滅《傷寒論》之帽子?。。。實在是。。。無語。。 

加味生脈理中湯  為何可以治療太陽???
太陽病  惡寒者  寒氣入侵  感之故寒  治療原則   寒者熱之   故百姓服以姜湯   蓋被助熱攻寒   而得汗出而解   人為何發(fā)熱?陽氣由里出表攻寒  同時腠理閉塞  使陽氣不外散【故無汗】  而得驟熱——元氣之聰敏令人稱嘆!   蓋被實仿腠理閉塞之理  處方實仿元氣之理!
生脈飲性涼收斂閉塞  亦仿腠理、蓋被之理   束縛陽氣不使外散  理中湯一則開太陰  暢少陰君相之火上達太陽之通道 以使少陰之火直達太陽   二則君藥干姜直接助陽壯火勢   而成內(nèi)里火勢洶洶   外則驟然寒閉   陽熱驟升  而得瞬間攻城破敵  驅(qū)寒汗解之戰(zhàn)果
生脈飲之收   實以退為進   戰(zhàn)術(shù)退卻    戰(zhàn)略進攻
兼論麻黃湯解表:
麻黃湯解表   直接助陽散寒   所用乃外部之陽   得效之前提    需是陽氣充足   少陰病體【能量不足嚴重】始得太陽病  不可用麻黃湯   即是明證  亦說明   治病所依   非藥石湯針   實乃陽氣   藥物不過調(diào)兵遣將  借力打力  故能量不足之患者   還宜補能量【養(yǎng)兵】為主   能量足  元氣自知何時當攻  何時當守   
治病之要   實在于明了元氣之意    順勢為之! 

作者: hply    時間: 2009/3/7 16:25
雖然方法不錯,但不要誤解傷寒論  傷寒論既有軍強 又有國強某些急重當以傷寒論為重  傷寒法為第一千古不變
【悠然生:傷寒法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醫(yī)法準則    我的至簡法  也是來源于傷寒   或言  傷寒法是有為法  至簡法是無為法   或者  傷寒法本就是無為法   為了解惑世人  以有為法做解   不曾想   卻反誤世人墮入紛雜亂象中   至簡法不過是還其本源    至于急重證   亂世必用重典  將軍當令  強軍當令  我前文正是這個意思   并無棄用傷寒論之意】

不要誤解傷寒論,這樣會害人的,有六經(jīng)變癥。

勸言一句:多講理據(jù),而不是光喊口號,你的言論就更有信服力。如果一再的只是說反對又不給理據(jù),就很容易讓人誤解為不學無術(shù)的中醫(yī)憤青了!但愿不是如此。

傷寒論——辨證處方正確前提下  療效最好最快捷  但是  最不易于傳播  專業(yè)人士都需要經(jīng)年累月才可以掌握  更不用說普通患者  
萬病至簡論—— 不一定是最佳最快療效的處方    但卻是最適合普及   最便于掌握  非專業(yè)人士都可以很快很便捷的入門掌握【助手魔卡只用了兩個半月就可以辨證處方  我所有助手都是從非專業(yè)人士一兩個月內(nèi)成長起來的!目前中醫(yī)的現(xiàn)狀   普及比做強做大更具現(xiàn)實意義!】   
傷寒論——是精確定位   辨證論治    從短期時局入手   攻邪戰(zhàn)斗為重   元氣建設(shè)為輔   強軍論
萬病至簡論——是模糊不定位   辨勢論治   從長期大局入手   元氣建設(shè)為重   攻邪戰(zhàn)斗為輔   強國論
強軍者  重武器    區(qū)別對待   內(nèi)外別之   有專外感之方  專內(nèi)傷之方
強國者  重建設(shè)    一同視之   內(nèi)外無論   皆用理中湯為基礎(chǔ)   內(nèi)外兼調(diào)
軍強   必勞民傷財   現(xiàn)今之美國為明鏡可鑒
國強   軍必強    萬民皆安
故   理中者   萬病可除

作者: 坤載俊 
服理中湯有效的人呢,都屬于脾陰還足的病人,脾陽虛升動無力的人。 

我最近一直在學習傷寒論,我認為傷寒論里面很多方子都有針對急癥解表的,一個實際的例子,前天與昨天我都出現(xiàn)了感冒的癥狀,打噴嚏流鼻涕之余還昏昏欲睡,咽痛,但不發(fā)熱,手足溫,我就按照太少兩感的少陰傷寒的方法,使用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劑量很輕,但是也是一劑就好了.
當然老師的小柴胡加姜附湯也是能起到快速攻邪的作用,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局限于某一種方子而已,況且,傷寒論里經(jīng)方的力量很神奇的,我也是學以致用,呵呵! 

世界上竟然有一種湯可醫(yī)百病的,這不是怪事么? 

我個人認為,在應對慢性癥狀的時候采用理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有急癥出現(xiàn),為了減輕病患的痛苦,還是有解表的藥來應對才好,表證退去后再繼續(xù)用理中之法補充能量調(diào)理. 很多病癥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療,自然病程結(jié)束后也會好,但是作為治病的醫(yī)生來說(或者自我治療),及時截斷病程減輕病人的痛苦也是很重要的. 

血府逐瘀湯:血脈暢通,一身輕松!  

小編導讀

方劑,顧名思義,即為治病的藥方,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chǔ)上選藥配伍而成,是中醫(yī)藥學理、法、方、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方劑不勝枚舉,其中不乏有人們耳熟能詳者,血府逐瘀湯便是最著名的理血方之一,有人用此方治療心血管病,每獲良效,這是真的嗎?且看正文!

血府逐瘀湯是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中的代表方劑,由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組成,具有化瘀而不傷血、解郁而不耗氣的特點。于作盈臨床運用該方治療心血管疾病常獲良效。

1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案

患者,男,50歲,夜間陣發(fā)胸痛1月,加重3天。1月來常胸背部憋悶刺痛,每次發(fā)作約10分鐘,含服硝酸甘油后緩解,伴氣短、胸悶、心悸,舌質(zhì)暗紅苔薄,脈澀。心電圖示V3~V5導聯(lián)ST段下移0.110.12mvT波倒置,偶發(fā)房早;血脂偏高。

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診為胸痹,證屬氣虛陽衰、胸陽痹阻、氣滯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絡(luò),佐以溫陽益氣。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之。

桃仁12g,紅花10g,枳殼10g,川芎10g,全瓜蔞10g,牛膝10g,柴胡10g,當歸10g,熟地黃10g,桂枝10g,三七7g,黃芪30g,甘草10g,延胡索10g。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復診:胸背憋悶刺痛明顯減輕,心悸消失。繼服上方10劑,疼痛消失。囑繼服1個月鞏固療效,后復查心電圖正常。隨訪1年,病未復發(fā)。

于作盈教授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多與寒邪內(nèi)侵、情志失調(diào)、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guān)。病性多為虛實夾雜。腎氣漸衰為本;脈絡(luò)不利、氣滯血瘀為標。《內(nèi)經(jīng)》云:心痹者,脈不通。故于作盈教授用血府逐瘀湯活血止痛,加延胡索、三七加強止痛之功,以治其標;黃芪補氣以治其本。諸藥合用,標本兼治,而取佳效。

2血府逐瘀湯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案

患者,女,66歲,因反復咳嗽、咳痰3年,伴氣促1年,加重半個月入院。癥見:咳喘,氣促不能平臥,胸悶如窒,心悸,咳黃色黏液痰,口干,身熱,納呆,小便少,大便尚可。T37.3,BP135/75mmHg?;颊叱拾肱P位,形體消瘦,唇面、肢端中度紫紺,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雙肺可聞及散在哮鳴音。心率12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末聞及雜音。肝界于肋下50px,質(zhì)軟,輕微觸痛。雙下肢浮腫。舌暗紅,舌底靜脈迂曲紫暗,苔黃膩,脈滑數(shù)。胸片示:肺心病,肺部感染。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肺型P波,電軸左偏。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功能3級。中醫(yī)辨證為痰瘀阻肺,肺腎兩虛。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納氣。

方以血府逐瘀湯加味。桃仁10g,赤芍15g,桔梗20g,川貝母15g,枳殼15g,牛膝15g,當歸20g,生地黃15g,桑白皮20g,瓜蔞皮15g,紅花10g,赤芍10g,丹參10g,魚腥草30g。

連服10劑癥狀明顯改善,咳痰、浮腫消失,肝肋下未觸及,雙肺啰音消失。復查胸片示炎癥明顯吸收。于作盈教授認為,本病屬中醫(yī)學肺脹范疇,病理基礎(chǔ)是心脈瘀阻、痰瘀阻肺。本案病久勢深,痰濁蘊肺,肺氣郁滯,導致氣滯血瘀,故見心悸,面色晦暗、唇、舌、甲紫紺,頸靜脈怒張等癥?!兜は姆?/span>·咳嗽》云: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選用血府逐瘀湯,加桑白皮、川貝母、瓜蔞皮以活血祛瘀,理氣化痰,宣肺清熱。

3血府逐瘀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案

患者,女,30歲,2周前患感冒,近3天來感心悸,胸悶,氣短,伴乏力、失眠。心電圖示頻發(fā)室早。心肌酶、病毒抗體升高。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予常規(guī)治療,但病情時輕時重,早搏不能消除。患者急性病容,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少氣懶言,疲乏無力,心慌氣短,舌質(zhì)青紫苔薄,脈弦數(shù)、結(jié)代。

證屬氣陰兩虛、血瘀阻絡(luò)。治宜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味。赤芍20g,川芎15g,生地黃15g,當歸15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0g,桔梗15g,牛膝10g,柴胡15g,炙甘草10g,黃芪30g,黨參20g,苦參20g

服藥10劑,早搏基本控制,胸悶、心悸明顯改善。上方加減繼服30余劑,早搏消失,諸癥皆平。復查心電圖、心肌酶均恢復正常。

4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肌病案

患者,男,53歲,胸悶、氣短、心悸數(shù)年,心電圖示左室肥厚,ST-T改變;超聲心動示肥厚型心肌病,予強心、利尿、擴血管及對癥支持治療,病情有所好轉(zhuǎn)。近2個月來,患者病情加重,現(xiàn)急性面容,心悸氣短,胸悶胸痛,痛有定處,頭暈目眩,舌質(zhì)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證屬心血瘀阻,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0g,當歸15g,牛膝10g,柴胡15g,紅花10g,川芎15g,赤芍15g,機殼10g,生地黃15g,桔梗15g,甘草15g,黃芪30g,夏枯草20g,牛膝15g,延胡索10g,丹參20g。

服藥后,患者心痛時作,痛處固定,舌質(zhì)暗。復查心電圖基本正常,超聲心動圖示室間隔增厚較前明顯減輕。

于作盈教授認為,心肌病屬于中醫(yī)學胸痹范疇。以心虛氣弱、心腎陽虛、氣陰兩虛、瘀血停心、水濕內(nèi)停等為基本證型。心肌肥厚、纖維組織增生屬于血瘀的范疇,故擬血府逐瘀湯。方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丹參、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柴胡、枳殼、桔梗、牛膝、甘草,調(diào)理氣機;黃芪補氣生血。全方以活血祛瘀為主,開胸行氣為輔,氣血兼顧,使瘀除胸暢,宿疾獲愈。
新媒體編輯:王丹
主題:當歸四逆湯加味,神效(四肢冰冷)
[/url]男35歲,體型中等,主訴:四肢冰冷。舌正,苔滑厚膩,舌根甚。脈不浮不沉,稍細弱?;颊吒嬷憾嗵幥筢t(yī),吃溫陽補腎藥、四逆湯、桂附地黃丸,皆不效。我問:少腹疼嗎?答:不疼。我笑說:你自己按一下。患者自己按壓臍下,哎呀一聲:真的會疼,以前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處方:
當歸45桂枝30肉桂粉15白芍45細辛45紅棗60炙草20生旱半夏粉30茯苓粉30,不用通草。一劑顯效,三劑手腳溫暖。
心得:一,要重視腹診。二,一兩按15克大膽用,效佳。一劑分三次服。

學無止境學無快捷方式
山東中醫(yī)學院教授,中醫(yī)基礎(chǔ)敏研室主任張珍玉
【作者筒介】張珍玉(1920~),山東平度人。幼承家學。青年時期懸壺于青島。一九五六年調(diào)山東中醫(yī)進修學校任教,一九五八年任教于山東中醫(yī)學院。醫(yī)理精深,長于內(nèi)科雜病的治療,對一些中醫(yī)理論和臨床問題常有獨到的見解。編著和主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病機十九條》、《談臟腑辨證》、《內(nèi)經(jīng)摘要》、《中醫(yī)基礎(chǔ)學》等
先誦后解由淺入深
家父業(yè)醫(yī),懸壺青島,診務繁忙,活人無算。我幼承家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中醫(yī)略有了解,也逐漸愛好起來。父親也希望我承襲家技,攻讀歧黃,將來置身杏林。我十六歲時,父親便讓我一面上學,一面在業(yè)余時問和哥哥一起學習中醫(yī)。首先學習淺顯的內(nèi)容,背誦《醫(yī)學三字經(jīng)》、《藥性賦》、《瀕潮脈學》、《(湯頭歌訣》替?!端鲉枴ぶ两陶摗诽岢鲋t(yī)應做到「誦」、「解」、「別」、「明」、「彰」,父親也要求我們從背誦入手,先裝進肚子里,再慢慢消化、吸收。起初父親不給講解,又沒有通俗版本,全憑死記硬背,非常吃力。父親家教甚嚴,過一階段就考我們,提出其中的一句,我們必須熟練地往下背誦。我和哥哥互相督促,互相問答,睡覺前背,走路時背,上廁所也背。學識漸進,背誦也漸容易了。二,年間把《醫(yī)學三字經(jīng)》、《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訣》都背過了。阻后開始攻讀王冰次注「內(nèi)經(jīng)》、陳修園的《金匱要略淺注》、《傷寒論淺注》,也是先背誦。雖然都有注釋,也不準看。說實在的,當時看了注釋也不崔,又怕耽誤時間。父親經(jīng)常教導我們學習沒有快捷方式,必須扎扎實實地學,打好基礎(chǔ),多記多背,。熟能生巧,臨證時才能得心應手,舉一反三。我們背過《內(nèi)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及《金匱》、《傷寒》的全部條文以后,父親開始給我們講解。星期天跟父親看病時,他常結(jié)合病情,讓我們背誦有關(guān)的經(jīng)文。我們看到學過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有說不出的高興,更加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堅定了信心。
以后我們開始涉獵歷代醫(yī)家的名著,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記憶和理解都快多了,背誦了不少的佳句與名篇。
博采眾長開闊眼界
經(jīng)過一段學習以后,鉆研深進去了,遇到不少疑難問題。例如,《內(nèi)經(jīng)》為什么還有「陰陽剮論」、「臟腑別論」、「經(jīng)脈別說」呢?別說」指什么而言的呢?父親診務繁忙,除了晚上以外,抽不出更多的時間給我們講解,強烈的求知欲望驅(qū)使我走出家門,拜訪名醫(yī)求教。我出訪了當?shù)氐囊恍┟t(yī),提出問題,請他們解答,傾聽他們的觀點,吸取他們的長處。記得當時青島云南路有位老中醫(yī)叫謝文良,北京人,頗有盛名,就診者盈門。我問他,經(jīng)云「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應當怎樣理解。他說:春夏溫暖,陽氣旺盛,陽生陰長,生機蓬勃,萬物爭榮,此時應當順應自然之勢,保護生發(fā)的陽氣,秋冬寒涼,陽殺陰藏,陰氣當令,萬物收藏,此時應保護主令之陰氣。
治病要考慮節(jié)令氣候,勿伐天和。這對我啟發(fā)很大。
一九五二年,青島中醫(yī)進修學校成立,給我們上課的是山東大學醫(yī)學院的老師。課程安排得很緊,一年的時間,從西醫(yī)基礎(chǔ)課到診斷學、傳染病學等均學了一遍。當時,舊社會歧視中醫(yī)的影響還很深,學習結(jié)束時,不少人想改業(yè)西醫(yī),棄舊圖新。有人勸我,你現(xiàn)在這么年青,為什么不改行千西醫(yī)呢?我說,中醫(yī)還沒學好吶,中西醫(yī)雖理論體系不同,但殊途同歸,研究的對象是共同的,都是人。二者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雙方應互相學習而不能互相取代。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中醫(yī)工作者若不了解西醫(yī)知識,自然會碰到不少困難。通過西醫(yī)學習,使我掌握了不少現(xiàn)代的醫(yī)療知識,對臨床和教學幫助很大,為研究中醫(yī)提供了知識和借鑒,也更加堅定了我從事中醫(yī)事業(yè)的信心。
由虛務實加深理解
背誦原著,學習理論是重要的,是基礎(chǔ)。但理論必須與臨床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也才能變成有用的活的理論。如《傷寒論》中「胃家實」一語,開始父親引經(jīng)據(jù)典,反復講解,但理解還是不深。以后隨父見習,見一位病人頭痛,家父卻投以大承氣湯,遂問其理。父云:「病人便秘拒按,苔黃脈洪,是陽明實證。陽明之熱邪上沖,干擾清竅,所以頭痛。陽明經(jīng)行于前,故病人頭痛部位在前。用大承氣湯以瀉其實邪,邪去正復,頭痛自然可愈?!怪链瞬耪嬲虺觥肝讣覍崱怪?。,更加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見習一段以后,就轉(zhuǎn)入實習,在門診看病。開始我診過病人以后,向家父匯報病情,再說明理法方藥,說對了,就讓開方,否則不能開,父親再給講解。一次我診斷一個胃癇病人,開了柴胡疏肝湯。父親問為什么開這個方,我說,病人飯前痛,喜按,暖氣,乃胃虛肝氣乘之,肝胃不和,治應疏肝和胃。父親聽后,點頭稱是。在處方中又加了幾昧健胃的藥。白天臨床碰列疑難問題,晚上查書尋求理論解決,主要是看《景岳全書》,帶著問題學,針對性強,理解深,記得也牢。正所謂:感覺的東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
父親開了個小診所,我在那里一方面診病,另一方面還要兌藥,親手加工炮制藥物。通過實踐,我不僅能夠較熟練地辨別常用藥物,而且還學會了常用藥物的加工炮制,會制常用的膏丹丸散。也更加深了對藥物功效的認識。例如防風和前胡,是比較難區(qū)別的,通過實踐也能準確而熟練地分辨了。
經(jīng)過一段見習和實習,:當著老人的面診病問題不大了。然從父親「把關(guān)」,過渡到自己獨立看病,也還是很不容易的。我第一次獨立出診,是一個冬天。在路上我就有些打怯。病人是位經(jīng)理,八十多歲,看我年輕,有幾分瞧不起。我當時一緊張,亂了陣腳,未問一句病情,即忙于切脈,好久也試不出什么脈,不知所措,雖值隆冬,已作汗顏。切完脈,我才問病人哪里不好,有什么感覺。我一問,病人不僅不答,反倒問我一句:「你摸了一陣子脈,不知道什么病嗎?」弄得我張口結(jié)舌。病人看我實在難堪,就說一「我給你說說病情,回去問問你父親,看看開個什么方?!顾f主要癥狀是:咳嗽、吐痰、胸悶、喘息,遇冷就犯病,已有幾十年了。我又切了脈,脈弦滑,屬痰喘咳嗽,處方二陳湯加味。回家向父親作了匯報。父親說,是外邪誘發(fā)痰喘咳嗽,應有解表的藥物,當該用小青龍湯加減。以后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臨證就逐漸心中有數(shù),遇事不慌了。
有一些病只有在經(jīng)過臨床實踐以后,對經(jīng)文才有深刻的認識。《金匿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云:「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當時,我既沒見過這樣的病人,又沒見到過鳩眼,怎么也想象不出什么樣子。以后看到斑鳩,臨床上又碰到病人,才體會到仲景將病人發(fā)紅的眼睛喻為鳩跟,是非常生動形象的。
對方劑也是如此,初次運用往往是以成方按圈索驥,去套病人的癥狀。臨床時間長了,也就能靈活化裁,運用自如了。如四物湯是補血的首方、要方,。其配合是非常巧妙的。大自然有春夏秋冬,萬物有生長收藏,春夏為陽,主生長,秋冬為陰,司閉藏,陰靜陽動,無動則無以靜,無靜亦無以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四物湯中,川芎為春,當歸為夏,二者主動,自芍屬秋,熟地系冬,=者主靜。動靜配合,所養(yǎng)之血,是有生機的活血。明白這個道理,臨床應用就胸中有數(shù)了。
分析對比抓住實質(zhì)
不管是中藥方劑,還是基礎(chǔ)理論和臨床各科,有一些內(nèi)容很類似,容易記串,造成混淆,學習非常困難,我就采取分析對比的手法,抓住實質(zhì),通過鑒別、比較,從相同中找出不同,從不同中找出相同,掌握和運用就容易得多了。
學習中藥,植物藥的藥用部分不同。功用也不同。近乎天者走于上?;ㄈ~向上生長,近乎天,質(zhì)輕揚,屬陽,功用主表主升;近乎地者行于下,根近乎地,質(zhì)重,屬陰,向下,主降主瀉。這就是一般規(guī)律。但普遍中又有特殊,如諸花皆升,而旋復花獨降。
就是同一味藥,由于配伍不同,在不同的方劑中,作用也有所不同。如小柴胡湯、理中湯、自虎加人參湯都用人參,而其義不同:小柴胡湯中,人參扶正,使邪氣不得復轉(zhuǎn)入里,理中湯中人參補氣健脾,振奮脾胃功能,白虎加人參湯中,人參補氣生津,治津氣兩傷。我們現(xiàn)在用人參與古代又有不同,現(xiàn)在多用于氣虛氣弱的病證,而少用于氣津兩傷。
方劑中,仲景積術(shù)湯與東垣楓術(shù)丸,雖然都是由枳實、白朮構(gòu)成,但功用不同。枳術(shù)湯治水飲停滯于胃,心下堅,大如盤,按之外堅而內(nèi)虛。而枳術(shù)丸治睥胃運化無力,戧食停滯,腹脹痞滿。烏梅丸的寒熱并用與西心湯的寒熱并用也是不同的。
嘔吐是常見的癥狀,病機是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致,內(nèi)傷與外感邪氣均可引起。外感中寒氣、火熱、濕濁等病邪都可引起本病。所以同是嶇吐,其病因、治療是不相同的。《傷寒論》中談及嘔吐者六十多條。舉例說,小柴胡湯的「心煩喜嘔」,是由于膽熱犯胃,胃氣上逆所致桂枝湯的「鼻鳴干嘔」,是由于感受了風邪以后,致肺氣不利,胃氣上逆所致,大柴胡湯的「郁郁微煩,嘔不止」,為邪在半表半里兼里氣壅實;柴胡桂枝湯的「微嘔」,即少陽主證喜嘔之輕者}調(diào)胃承氣湯的「心下溫溫欲吐,但欲嘔」,是由于胃熱郁結(jié),黃連湯的「欲嘔吐者」,是由于膈熱,小青龍湯的「干嘔」,是由于心下有水氣,十棗湯的「千嘔短氣」,是由于水飲內(nèi)蓄胸膈,吳萊萸湯的「食谷欲嘔」,則是由于寒濁上攻。就小柴胡湯之嘔來說,細分起來,又有不同類型。通過這樣分析對比,對《傷寒論》所及的嘔吐就比較清楚了。
在治療方面,有時同一疾病,由于病人體質(zhì)不同,或疾病的發(fā)展階段不同,出現(xiàn)的癥狀亦不同,因而治療也就不同,稱為「同病異治」。另外,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機相同,治療可以采用同一法則,即「異病同治」。我們應當通過分析對比,從同中求異,從異中求同,找出規(guī)律,抓住實質(zhì),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
脫發(fā)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一般認為發(fā)為血之余,為腎之外榮。血虛不能滋養(yǎng),血瘀不能運行,或腎精虧虛不能生發(fā),皆可造成脫發(fā)。治療多活血養(yǎng)血或滋腎填精,往往收效。但有時碰到脫發(fā)的病人用以上兩法治療無效。經(jīng)過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這樣的病人并不出現(xiàn)血虛血瘀或腎虛的癥狀,而出現(xiàn)神疲少氣、聲音低怯、自汗怕冷、面色眺白、舌質(zhì)淡、脈虛弱等肺氣虛的癥狀?!鹅`樞·經(jīng)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皮膚堅而毛發(fā)長?!狗沃髌っ?,肺氣不足,自然也可引起脫發(fā)。所以,大補肺氣,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我曾治療一無汗癥,病人自出生后就未出過汗,年幼時尚無特殊感覺,長大后,每當勞動或活動劇烈時就面赤發(fā)熱、心慌、煩躁。某醫(yī)院診斷為無汗癥。一般很容易認為,肺主皮毛,應該治肺,使其發(fā)汗。但仔細分析,病人并無肺病的癥狀,而面赤、身熱、心慌、煩躁為心陰虛的表現(xiàn)。汗為心之液。我從滋補心陰為治,獲得滿意效果。
虛心求教取長補短「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在治學方面,各有所長。我們應該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有了問題,不恥下問,廣泛求師?!富蠖粡?幣,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刮以诮虒W和臨床中碰到問題,就虛心句別人請教。
我對「柴胡劫肝陰」不太明白,就去問一位夏老師。他說:柴胡有疏肝的作用,用之得當,效果顯著。但柴胡味苦微辛,疏肝太過,就會耗傷肝陰。他的解釋對我啟發(fā)很大。我發(fā)現(xiàn)不少方劑中柴胡往往與自芍配合應用,白芍可以防止柴胡疏散太過。不但加深了對藥物功效的認識,而且進一步明確了藥物的配伍意義。
氣與陽的關(guān)系問題。雖然也明確助陽藥不能補氣,補氣藥也不能助陽(黃芪能升陽);氣屬陽,但又不等于陽。臨床上氣虛和陽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究竟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還不很清楚。就這個問題請教老師們,指出陽是對陰而言,氣是對血而言,氣與血可以分屬陰陽來說明它的作用。陰陽可概括全身,也可指一個組織臟腑。一般地講,物質(zhì)屬陰,功能屬陽。臨床上所指的陽虛,多指脾腎,氣虛多是屬于脾肺。于是,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
學習《內(nèi)經(jīng)》中,也碰到不少疑難問題?!鹅`樞·禁服》說:「審察衛(wèi)氣,為百病母?!埂端貑枴わL論》說:「風者,百病之長也?!埂端貑枴づe痛論》說:「百病皆生于氣也?!挂粸榘俨≈?,一為百病之長,又說「百病皆生于氣」。究竟如何理解?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引起了爭論。有的同志認為,衛(wèi)氣為百病之母主要說明衛(wèi)氣與外感病的關(guān)系。張景岳說:「衛(wèi)氣者,陽氣也,衛(wèi)外而為固者也。陽氣不固則衛(wèi)氣失常,而邪從衛(wèi)入,易生疾病,故為百病母?!癸L為百病之長,主要說明風邪致病與其它病邪的關(guān)系及其致病的廣泛性。百病皆生于氣,主要說明七情勞傷及寒熱之邪致病的機制,是影響了氣機的正常運行。分言之,「怒則氣止,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jié)」;概括地說,皆由于氣機紊亂而致。這三句是從不同的方面說明衛(wèi)氣、風、氣與致病的關(guān)系,是不矛盾的。這樣解釋,對我很有啟發(fā)。
教學相長如切如磋
一九五六年底領(lǐng)導調(diào)我到山東中醫(yī)進修學校做教學工作。從醫(yī)療到教學,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轉(zhuǎn)變。
自已既沒有教學經(jīng)驗,叉沒有教材,無從下手。黨分配的任務,必須完成。就邊干邊學吧,我下決心一定要勝利完成任務。
沒有教材就自己動手編,根據(jù)教學的目的要求,參考汪昂的《靈素類纂>》和張景岳的《類經(jīng)》,分類選編了《內(nèi)經(jīng)摘要》作為教材,后來出版社出版了。
教學中碰到問題,就同學員一塊討論研究。例如對「天癸」的解釋,《婦人良方》認為是指月經(jīng)而言,這在女子尚可說通,但男子之「天癸」當指何而言?經(jīng)過討論,學員們同意我的看法:天癸不能局限地指月經(jīng),它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尤其是維持正常生殖機能必需的物質(zhì)。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教起來心里踏實,學員學起來熟悉易懂。
有時學生會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督促你思考、學習。一次,有位同學問我:帶脈起于季脅,環(huán)腰一周,起于季脅的哪一面?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下子被問住了。以后我查閱資料,回答了那位同學,帶脈起于季脅的兩面,環(huán)腰一周,如柬帶然。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掌握基礎(chǔ)理論的系統(tǒng)性。學生學習《內(nèi)經(jīng)》時,不了解內(nèi)在的系統(tǒng)性,抓不住規(guī)律,領(lǐng)會不深,掌握不牢?!秲?nèi)經(jīng)》本身的系統(tǒng)性是很強的,篇與篇之間往往都有密切聯(lián)系。例如,《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主要是淡天真之精,第二篇「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主要談調(diào)神,第三篇「生氣通天論」主要談陽氣,精、氣、神為人體三寶,密不可分。整體觀念更是貫穿在每篇之中,就是每篇之中也有它的聯(lián)貫性。如《素問·平人氣象論》重點是闡述胃氣,無論是呼吸的定息,虛里的論述,及四時的平、病、死脈,都是滄述胃氣的重要性。理解了這一點,學起來就會執(zhí)筒取繁,事半功倍。
教學中還注意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都是高中畢業(yè)考入大學的,段有接觸過中醫(yī)知識,開始學習陰陽五行時,他們理解不了,覺得陰陽五行是講迷信,如墜五里霧中,就舉出淺顯的臨床治療的例予,便于學生領(lǐng)會。《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剐臑殛栔兄?,所以心有實熱之邪,可以用苦寒直折肺為陽中之陰,肺有實熱之邪則應慎用苦寒,以防傷陰。腦為奇恒之府,中藥中并沒有入腦的藥物,那么,臨床上怎樣治療腦的病癥呢?聯(lián)系到臨床實際,讓學生理解中醫(yī)臟腑學說中,把有關(guān)腦的生理和病理多分別歸屬于五臟,其中以心肝腎為主。心主城神,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生髓l而通于腦。《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埂端貑枴の迮K生成篇》說:「諸髓者皆屬于腦。」因此,腦的病癥多從心肝腎辨證論治。這樣,學生對腦的認識及腦病癥的治療就具體而深刻多了。
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不要迷信古人,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要有發(fā)展和提高中醫(yī)理論的雄心壯志。祖國醫(yī)學史上,凡自成一家者,一方面是由于對古典醫(yī)籍的精深獨到的研究,另外就是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推動了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趙養(yǎng)葵根據(jù)《內(nèi)經(jīng)》「主不明則十二官?!固岢鍪僦?,一定別有一主,發(fā)揮了命門學說。張子和根據(jù)《內(nèi)經(jīng)》「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的論述,認為發(fā)散即汗法,涌為吐法,瀉為下法,擴大了三法的應用范圍。朱丹溪根據(jù)「陽道實、陰道虛」的論點,提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他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對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