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盤點2011,將問責進行到底》專題報道之五:問“小悅悅事件”:這個社會怎么了?

 九龍山書院 2012-01-11
 《盤點2011,將問責進行到底》專題報道之五:問“小悅悅事件”:這個社會怎么了?

    “小悅悅”,犀利地揭開了整個社會的道德傷疤。作為這個社會的成員,我們呼喚“見義勇為”、呼喚“救死扶傷”、呼喚正義和愛。可是,當我們見識了“彭宇”,讀懂了“許云鶴”,接受了無數(shù)救人反被污蔑的事實之后,誰還敢“肆無忌憚”地伸出自己的雙手?究竟怎樣才能擺脫掉“做‘彭宇’還是做‘小悅悅’那18名旁觀者”給我們帶來的困惑?“扶,還是不扶?”為何成了一個話題?

  “扶”還是“不扶”?這場良心的博弈在今年天津許云鶴案后被人們再三談起,“小悅悅事件”中那18名冷漠的路人更是震撼了人們脆弱的神經(jīng)。

  今年10月13日下午,廣東佛山南海黃岐的廣佛五金城里,兩歲女童小悅悅在過馬路時不慎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并兩度碾軋,肇事車輛逃逸。隨后開來的另一輛車直接從已經(jīng)被碾軋過的小悅悅身上再次開了過去。7分鐘內(nèi)在她身邊經(jīng)過的十幾名路人,都對此冷眼漠視,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婆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發(fā)網(wǎng)友廣泛熱議。

  在這場熱議中,肇事司機的逃逸顯然已經(jīng)被忽略,而經(jīng)過出事現(xiàn)場卻沒有救人的路人們卻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第19位救起小悅悅的撿垃圾的陳阿婆,本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這樣的行為,卻一度被認為是“想要炒作”,陳阿婆頂著巨大的壓力離開佛山回了老家。此刻,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整個社會的評價體系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偏差。

  或許,是好心救人者反被誣,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狀況對社會造成了太大的負面影響。最早提醒人們不能輕易“伸出援手”的是《離開雷鋒的日子》里的喬安山;而近幾年此類事件更是不斷涌現(xiàn)。2006年11月20日,南京的彭宇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卻被一口咬定是他將其撞倒,后法院按“常理推定”作出彭宇賠償4萬多元的判決。2009年10月21日,天津的許云鶴停車扶起因跨越護欄倒地受傷的王老太,被其咬定撞人,法院一審以其“驚嚇”致王老太摔倒而判其賠償老太10.8萬元。2011年8月26日,南通大巴司機殷紅彬下車幫扶摔倒老人,被反誣撞人逃逸,后警方查看大巴監(jiān)控,才證明了殷紅彬并未撞人,確為助人為樂。

  人們一次次地原諒了這些訛詐者,可此種放任就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敗壞著整個社會的道德良知,正在拽倒著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彭宇們”,也拖拽著社會公德滑向越來越深的孽淵。人們越來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人和人之間,似乎也越來越冷漠。

  曾幾何時,我們的國民以熱情好客、樂善好施聞名于世,為什么如今卻變得心冷如鐵?其實這種冷漠是他們喪失了信任,他們不敢相信好人有好報,不敢相信在他們救助了死傷者之后,會得到來自于被救助者和那些本該成為公平象征的人公平的回報,甚至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現(xiàn)在還能夠做出不計后果救死扶傷的事情。

“幫,還是不幫?”為何成了一種議題?

  “小悅悅事件”和“彭宇案”雖然表面上看是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但兩起事件的因果關系卻對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小悅悅事件”發(fā)生后,一條“撐腰體”微博在網(wǎng)絡上被網(wǎng)友熱傳:“北大副校長:‘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很多網(wǎng)民用轉(zhuǎn)發(fā)的形式表述了他們糾結(jié)又無奈的內(nèi)心。網(wǎng)民們紛紛表達自己“不是冷漠,而是不敢熱情”的心理。

  然而,類似情況并非中國獨有,國外也不止一次出現(xiàn)過好心助人反被告上法庭的案例。對此,很多西方國家都制定了為好心人免責的相關法律條款。若是北大校長的“撐腰”能變成法律條文的“撐腰”,那么被逼迫的“冷漠”會不會就此減弱?

  因此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已經(jīng)有必要制定類似的法律了?!  ≡诿绹?,就是通過一個著名的案例確定了“好心人免責”的法律規(guī)則,保護善良的救助者。2004年,一位叫亞歷山德拉的年輕女子發(fā)生車禍,被卡在車里動彈不得。另外一位名叫麗莎的女子將其救出,亞歷山德拉在車禍后癱瘓。但2008年,亞歷山德拉卻把將她從車里拖出來的麗莎告上法庭,稱麗莎救助疏忽導致她癱瘓,所以麗莎要為她的癱瘓負責。2009年,加州議會以75∶0的投票比例通過“好心人免責條款”,宣布在類似麗莎這樣的案例中,一個人因救助他人有所疏忽而導致其受到傷害時,救人者可以免責。

  據(jù)了解,類似的“好心人免責條款”,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很多國家都已具備,被統(tǒng)稱為《好撒瑪利亞人法》。也稱《無償施救者保護法》,是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律條文,是給傷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責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時沒有后顧之憂,不用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遭到追究,從而鼓勵旁觀者對傷、病人士施以幫助。

  雖然《好撒瑪利亞人法》的法律細節(jié)在美國聯(lián)邦和各州有各種各樣的司法變化,不過這些特點是共有的:陌生人對受傷者進行緊急醫(yī)療搶救中出現(xiàn)的失誤,可得到法律責任上的赦免。這種情形必須是在緊急事件發(fā)生現(xiàn)場,而且這種救助是無償?shù)摹?/FONT>

  一般規(guī)定,如果受救者認為施救者是肇事者,必須提供相應的證據(jù)來證明;指控他人者承擔舉證責任,如果不能達到證明標準,則施救者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在我國,今年6月,深圳市政府也將類似的《助人行為保護條例》列入201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擬在該條例中呈現(xiàn)三條規(guī)定:一,當別人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除非有重大明顯過錯或明顯故意,幫助別人的人對幫助的后果不承擔法律責任。二,如果被救助人認為傷害是救助人造成的,必須提出足夠充分的證據(jù),也就是說舉證責任在被救助人一方;否則不予支持。三,如果被救助人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反咬一口,并最終證實系誣賴救助人,則應受到一定懲罰。

  見義勇為,守望相助,是受人類道德規(guī)范支配的行為,體現(xiàn)的是人的道德水準。然而,當?shù)赖乱呀?jīng)無法有效地約束某種社會現(xiàn)象時,法律就有必要及時介入了。

“為,還是不為?”為何成了一道問題?

  在我們這代人的社會道德評價體系中,原本應該鼓勵的“見義勇為”而今需要立法的保護了;原本人人譴責的“見死不救”而今卻成為害怕被“被救助者”傷害的借口。

  今天這個社會所呈現(xiàn)出來的種種狀態(tài),已經(jīng)完全顛覆了我們關于禮儀道德所有的認知。我們讀過“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溫良恭儉讓”,也深諳“好德樂善而無求”“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的道理。

  這個幾千年文明之邦的“禮儀道德”已經(jīng)開始慢慢滑坡。于是,陌生人之間開始變得冷漠,良心未泯的施救者開始變得懷疑,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此情此景不要插手,盡快遠離。于是,“小悅悅們”成了這個社會道德滑坡的“犧牲品”。

  就在小悅悅事件發(fā)生后不久,廣東省政法委官方微博上發(fā)出信息:“請停止冷漠,廣東將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問計于民,您在這里的建議將可能成為廣東的政策法規(guī)!”

  發(fā)布微博當天,“廣東多部門譴責‘見死不救’擬寫入立法計劃”的新聞紛紛發(fā)布。

  很多專家、網(wǎng)民都提出看法。見死不救立法,是不是對如今這種麻木風氣的釜底抽薪之計,值得探討。用法律來管制道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必要的混亂。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在道德沒有底線、丑惡沒有止境的時候,法律“越俎代庖”似乎又成了唯一可以寄望的方式。

  當“道德”需要用法律來約束的時候,或許就到了整個社會道德需要徹底推翻重建的時候了。

  道德不可能單獨提供一個良善的社會,但如果社會沒有給道德留下位置,任憑公平交易原則、法院判決成為判斷是否對錯善惡的唯一標準,人性良知、良心負疚等道德體驗將會從社會層面消失。

  社會真的需要一場基礎領域道德的重建,道德理應回到生活的中心,社會倫理學說應獲得恰當?shù)奈恢茫赖麦w驗與感受應重新回到每個人的內(nèi)心,讓道德成為社會生活與個人自由選擇的無可置疑的基本立場,讓人與人之間重新建立起“信任”。

  通過遠去的小悅悅,回首2011,我們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樣一個結(jié)論:與其說究竟是誰救了小悅悅,還不如說是小悅悅究竟救了多少中國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