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欣賞(圖文 10P)
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中,存放著一件極其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它就是在中國文物界極為罕見的唐代畫圣吳道子的名作:《八十七神仙卷》白描絹本。吳道子一生作畫極多,但大多數(shù)已湮滅,幸存的《八十七神仙卷》便成為屈指可數(shù)的中國古代重要藝術(shù)巨作中的一件。長卷代表了我國唐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平,堪與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比肩。畫面純以線描的手法表現(xiàn)87位神話中的人物,場景宏大,人物形象細致入微。筆墨遒勁灑脫,線的組合有如行云流水,充滿著動感。
這幅《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深褐色的絹面上用遒勁而富有韻律的筆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線條,描繪了八十七位列隊行進的神仙。八十七個人物優(yōu)美的造型,生動的體態(tài),將天王、神將、宮女那種“虬須云鬢,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氣派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面里那冉冉欲升的白云,飄飄欲飛的仙子,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種“天衣飛楊,滿壁風動”的藝術(shù)感染力。該作品沒有著任何的顏色,但卻有著強烈的渲染效果,作者運用流暢的線條,描繪稠密而重疊的衣褶,所有人物神情各異,神采飛動。構(gòu)圖整齊而不呆板,人物的安排也參差有致,組織地繁復而不顯雜亂。畫面強調(diào)照應,又適當注意變化,使人物動態(tài)一致、傾向一致,服飾大致相似的人群,通過微小的轉(zhuǎn)側(cè)和顧盼,得到相互之間的呼應。畫中線條嚴謹、簡練、流暢,有的線長達幾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種不同的線來表現(xiàn),眉眼特別有神,皺眉肌的變化,以及眼與其他各部的關(guān)系處理得準確巧妙,從而使同樣嚴肅的面孔上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個性??傊@幅圖氣魄宏偉、人物生動,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代表了我國唐代人物畫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
在國難深重的抗日時期,這件國寶為世人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中國,當時在中國美術(shù)界頗有影響的國畫大師徐悲鴻,時常奔走各地,舉辦義賣畫展捐資抗日。與此同時,他也不惜一切代價,收購流失在民間的珍貴國寶,這幅珍貴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是徐悲鴻先生從一位德國女士手中用巨資買下,并被印上了“悲鴻生命”的字樣。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入侵新加坡。此時正在新加坡舉辦畫展的徐悲鴻,立即將部分珍貴展品秘密隱藏起來,只攜帶了《八十七神仙卷》及少量展品,撤離了新加坡。1942年,當徐悲鴻輾轉(zhuǎn)回到云南昆明,在一次躲避日軍空襲時,跟隨了他多年的《八十七神仙卷》,竟意外被盜。
1943年,徐悲鴻在重慶舉辦畫展。1944年,《八十七神仙卷》卻驚現(xiàn)成都。歷盡周折,徐悲鴻先生傾其所有,國寶重回徐悲鴻先生之手,并第二次加蓋了“悲鴻生命”的印章。但徐悲鴻先生也因此勞累過度,住進了醫(yī)院。
徐悲鴻一生愛國愛畫,去世后所有珍藏獻給了國家。現(xiàn)在《八十七神仙卷》就被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供后人得以一覽國寶風采。
全圖
局部(自左至右)之一
局部(自左至右)之二
局部(自左至右)之三
局部(自左至右)之四
局部(自左至右)之五
局部(自左至右)之六
局部(自左至右)之七
局部(自左至右)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