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清代墨竹名家夏翚

 顛翁 2012-02-01

清代墨竹名家夏翚



  昆山的書畫藝術(shù)在清代乾隆后期至道光年間,出現(xiàn)一段較為繁榮的光景,涌現(xiàn)了一大批知名書畫家,他們在昆山地方志上都有記載,如王學(xué)浩、郎際昌、郎祚昌、徐大棻,孔繼泰、李福等,也出現(xiàn)了令人注目的繪畫家族,如顧錦疇一門六人;孫銓一門四人;夏后裔夏大易祖孫四代七人。[1]這些書畫家在美術(shù)史上,地位雖不顯赫,但在一段不長的歷史時期(約七八十年)、在一隅之地形成人數(shù)眾多的書畫家群體,卻是一個令人關(guān)注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
  昆山的墨竹繪畫藝術(shù),自元代顧安、謝庭芝開始,延綿流長,歷久不衰,到明代時夏突起,承繼“文湖州竹派”而自創(chuàng)一派,成為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重鎮(zhèn),產(chǎn)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吳寬有詩云:“友石山人去不還,派傳墨竹在昆山”(王紱,字孟端,號友石。夏墨竹師之。)[2],夏自己則說“吾墨竹一派,近在玉潤?!盵3]“玉潤”是夏的女婿盧瑛(字克修,號玉潤)。夏竹派,在昆山代有傳人。明代有屈礿、盧瑛、吳瓛、魏天驥、方國祈、歸昌世、歸莊等,清代有其后裔夏大易(祖)、夏廷香(父)、夏翚(子)、夏東旭(孫)、夏琳(孫女)、夏鳳儀(孫女)、夏令儀(孫女)祖孫四代,以及郎際昌、孫銓等。夏翚是夏竹派在清中晚期的主要傳人,在當(dāng)時的吳中地區(qū)享有盛名??上чL期以來關(guān)于他的研究很少。礙于歷史的間隔,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要做這件事已變得十分困難。夏翚沒有傳世著作,存世的書畫作品數(shù)量不多,文獻(xiàn)對他的記載也很少,要全面了解他的生平和藝術(shù)似乎很難?,F(xiàn)在就所見資料綴成此文,引玉之磚,以期補(bǔ)正。
  1、生卒年
  夏翚,原名丕雉,字羽谷,號癡墨道人、云山子、云山外史、云山野史、云山野叟、硯田公等。
  夏翚的生卒年,文獻(xiàn)沒有明確的記載。《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說,夏翚生于清嘉慶年間,死于道光年間[4]。青島文物商店舊藏夏翚《竹石圖軸》[5],其款識曰:“桐芳書屋我□□,重與倪仙□雨窗?!醣缜铩酢?,為息莊大兄鑒正,云山野叟夏翚時□六十有二?!边@段墨跡,雖有多字不易辨識,但有關(guān)夏翚年齡的文字卻十分清晰:丙戌年,夏翚62歲。昆侖堂美術(shù)館藏夏翚《泉壑蒼翠圖》(見封二),其畫款曰:“嘉慶癸酉九秋,羽谷夏翚寫”。由此可推知夏翚62歲之丙戌年應(yīng)是道光六年(1826),故其生年應(yīng)為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中收錄了夏翚一方朱文?。骸坝仙?(“酉”篆作“丣”)。[6]其中“酉”字的篆法,較為少見,形與“卯”近。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丣,古文酉”。 近代古文字學(xué)家馬敘倫也認(rèn)為,“丣”字是作為地支用的“酉”。[7]比夏翚早約一百年的清代宮廷畫家蔣廷錫(1669-1732),一字酉君,有一方朱文印“酉君”,“酉”字也篆作“丣”[8]。蔣廷錫生于1669年,農(nóng)歷己酉,故有此字號。因此“丣”識為“酉”應(yīng)無疑問。明代書畫家王穀祥(1501-1568),一字酉室,其生年為農(nóng)歷辛酉,故其字號中用“酉”字。夏翚用“酉生”之印,當(dāng)與蔣廷錫、王穀祥一樣都生于酉年。因此將夏翚的生年定為1765年應(yīng)不會有誤。
  夏翚的卒年待考。筆者所知其署年作品,最晚為南京博物院所藏《溪谷竹叢圖軸》,創(chuàng)作時間為道光九年己丑(1829),夏翚65歲,其卒年應(yīng)在1829年之后。
  2、生平和交游
  夏翚的生平從所收集到的資料看,只能獲得一個粗略的概貌。
  《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記述:“夏翚,字羽谷,太常卿裔孫,世居昆城,工繪事,尤善梅蘭竹石,以墨法見長。嘉慶年間畫名冠吳中。晚年移居蘇郡。同時陳本源號星泉,居甪直鎮(zhèn),善繪純墨梅蘭,兼工書法。夏陳畫名并埒一時。”[9]
  馮金伯(1738-?)《墨香居畫識》說:“羽谷早孤,廢書學(xué)畫即得家法,以蘭竹糊口,迄今已三十馀載矣?!盵10]
  蔣寶齡(1781-1840)《墨林今話》記載:“羽谷善承家學(xué),由古瀛遷居吳郡,名大振,一時富室士夫緇流羽客從游者甚夥。初豪于飲,凡索其畫者必置酒,以待酒后揮灑,未免芒角畢露。晚年筆墨益勝而飲量減矣?!薄耙笆酚谐庱保坑黾咽貎A購之。所寶有倪云林翠濤硯。晚年更得斜川居士硯(蘇過,蘇軾之子,晚號斜川居士),尤極心賞。潘榕皋(潘奕雋)農(nóng)部贈詩有:老珍鈿閣章逾寸,貧守斜川硯一方。其實錄也。野史有鈿閣女史(韓約素,號鈿閣女史,為梁千秋侍姬)、梁千秋所刻二印,其一曰:一片瀟湘古意,其一曰:煙波雪浪中人,與畫竹恰合,亦宿緣也?!盵11]
  從以上文字我們可以知道:一、夏翚早年成孤兒。二、畫承家學(xué),善墨竹,以賣畫為生。三、僑居蘇州,畫名稱冠,交游廣泛。四、嗜好飲酒,喜歡酒后作畫。五、富收藏,有硯癖、喜古印。
  夏翚祖上世居昆山,夏翚由昆城移居蘇州,所見文獻(xiàn)資料對此似乎都無歧義。但蔣寶齡《墨林今話》卻說“(夏翚)由古瀛遷居吳郡”。昆山舊無古瀛之稱,長江入??谥械某缑鲘u舊稱古瀛,廣東潮州也有古瀛的古稱。此兩地與夏翚似乎沒什么關(guān)系。蔣寶齡與夏翚是同時代人,家在常熟,主要活動于江浙滬一帶,所記應(yīng)較為可靠,不知何據(jù)?難道夏翚曾居住于崇明?存疑待考。

  關(guān)于夏翚何時遷居蘇州,《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與《墨林今話》所記似乎并不一致?!独バ聝煽h續(xù)修合志》明確記述:“(夏翚)晚年移居蘇郡”, 但從《墨林今話》敘述的語意看,似乎并不在晚年,而是中年或更早。潘奕雋《三松堂詩集》第十六卷中有一首《畫竹歌贈夏羽谷》的長詩,[12]其中有兩句這樣描述夏翚:“吳門流寓今幾春,軀干瘦弱胸嶙峋?!笨梢娕宿入h寫此詩時,夏翚已移居蘇州好幾年了。潘奕雋《三松堂詩集》是按年編輯的,第十六卷始于壬戌(1802)冬,終于甲子(1804)夏,《畫竹歌贈夏羽谷》未署寫作年月,考察其前后詩作的寫作時間,可以推知此詩應(yīng)寫于1803年,夏翚此年39歲。因此,夏翚在39歲之前幾年就移居蘇州了。潘奕雋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jìn)士,49歲時(1789年),因病辭官回鄉(xiāng),之后一直沒有離開過蘇州。他和夏翚有較密切的交往,對夏翚何時來蘇州應(yīng)十分清楚,所以用他的詩句來推測夏翚移居蘇州的時間,是較為可靠的。
  夏翚可能在晚年又移家蘇州桐芳巷,因為上文提到的青島文物商店舊藏夏翚《竹石圖》,左下角有一方白文?。骸耙萍彝┓脊爬铩保?夏翚在畫款中提到的“桐芳書屋”,可能是他移家后所用的書齋名,作此畫時夏翚62歲。潘奕雋居住的三松堂在臨頓里,離桐芳巷很近,所以夏翚與潘家又是近鄰。(潘遵祁故居現(xiàn)在還保存著,在白塔西路與臨頓路交界處,潘遵祁是潘奕雋之孫,當(dāng)年的三松堂應(yīng)在此處。潘遵祁故居與桐芳巷只隔一條臨頓路。)
  潘奕雋父子與夏翚交往較密切。潘家是蘇州的望族,有“貴潘”之稱,祖上是徽商,遷居蘇州后注重文化教育,從潘奕雋第一個成為進(jìn)士之后,潘家科名連捷,一躍成為簪纓世家。潘曾瑩的門生李鴻章任江蘇巡撫時,為潘家題匾:“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13]潘家不僅培育了像潘世恩、潘祖蔭這樣官至極品,權(quán)重朝野的政治精英,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又工詩善畫,精研學(xué)術(shù),著作宏富。
  潘奕雋(1740-1830),字守愚,號榕皋、三松居士。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jìn)士,授內(nèi)閣中書,升主事后不久,就引疾歸里。潘景鄭跋《潘氏三松堂書畫記》曰:“吾五世伯祖榕皋公,生當(dāng)乾嘉承平之日,解組歸田,優(yōu)游圖史,文采風(fēng)流,照耀吳下,等身著作,已早傳播士林。所居三松堂,藏庋法書名畫甚富,有《書畫目》二冊,著錄宋元以來名跡數(shù)百家?!盵14]
  潘世璜(1764-1829),字黼堂,號理齋。潘奕雋子。乾隆六十年(1795)進(jìn)士,殿試一甲三名。服官僅四年,以父邁歸田,侍養(yǎng)家居。隨父賞鑒金石書畫。著有《不遠(yuǎn)復(fù)齋遺書》、《湖山杖履錄》等。
  潘奕雋所著《三松堂集》中有多處記錄了他和夏翚的交往。
  1803年,潘奕雋作《畫竹歌贈夏羽谷》,從詩中可以看出夏翚與他已交往有年,潘奕雋十分欣賞夏翚的墨竹藝術(shù),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作為吳中文化的領(lǐng)銜人物,潘奕雋對夏翚的賞識和提攜,對提高他的畫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1817年,《三松堂詩集?續(xù)集》卷四中記載:“(潘奕雋)于明王元珠先生歸田園中得一石,古樸可愛,移置擷芳亭外,題曰:米友。余作八分書,屬湯警齋鐫其上,招同改七薌、夏羽谷、黃蕘圃小飲以詩記之:迎來米友試松鱗(族姪世湘以高祖其蔚公所制松鱗墨見贈),開得新篘速故人……”此次宴飲,參加者有畫家改琦、藏書家黃丕烈、畫家夏翚,可能還有潘奕雋的族姪潘世湘。
  潘世璜所著《須靜齋煙云過眼錄》,此年也有招飲夏翚的記錄:“(丁丑九月)初五日,招七薌、蕘圃、羽谷小集須靜齋?!彼山钠咚G來蘇州,攜名畫請潘氏父子鑒賞題跋,還贈送他們自畫《采芝圖》及畫扇。潘世璜招老友夏翚、黃丕烈來作陪。[15]
  1823年,《三松堂文集》卷三題跋,記潘奕雋為夏翚跋畫事。[16]夏翚藏有大汕和尚《摩詰問疾圖卷》。釋大汕(?-1702),吳縣人,能詩工書兼精于畫,交游皆一時名流奇士,如吳偉業(yè)、高士奇、宋犖、王士禎等。潘奕雋稱其“翰墨之妙,技巧之精,固自有足傳者”。道光三年(1823)谷雨,夏翚攜此卷請潘奕雋題跋,潘奕雋侄子瑾庭見而愛之,夏翚慨然為贈。潘奕雋說:“羽谷以吾侄之嗜古遂割所愛,此風(fēng)近古?!毕牧毰c潘瑾庭也應(yīng)為好友,可惜未查到相關(guān)資料。
  上列數(shù)事,時間跨度已有21年,夏翚與潘氏父子的交往實際還應(yīng)更長。潘奕雋、潘世璜去世時,夏翚可能還在世,所以潘氏父子與夏翚可謂終生朋友。
  潘曾瑩(1808-1878),道光二十一年(1841)進(jìn)士,官至工部左侍郎。長于史學(xué)。工書善畫。著有《墨緣小錄》、《小鷗波館畫識》、《小鷗波館畫寄》等。潘曾瑩是潘奕雋的侄孫,和夏翚也有交往。潘曾瑩在《墨緣小錄》中記曰:“(夏翚)為予作梅蘭松菊長幅,瀟灑清勁,神韻獨(dú)絕?!盵17]在《小鷗波館畫識》中記:“夏羽谷翚松竹長卷,意致瀟灑。予題云:畫里分明歲寒侶,更無俗客相招邀。綠云遮住窗三面,青雨飛來路一條。張廌結(jié)廬原跌宕,淵明開徑足逍遙,東風(fēng)謝卻閑紅紫,白鶴來時伴寂寥?!盵18]
  潘師升(1770-1829),字竹坪,元和人。官戶部員外郎。與夏翚為書畫友。善蘭竹。[19]蔣寶齡《墨林今話》記:“潘竹坪農(nóng)部師升,為榕皋先生族人。工寫蘭竹,下筆清勁,家藏名跡甚夥,有管夫人畫竹長卷及梅道人一葉竹,稀世之珍。辭官歸里。日事盤礴又與云山野史(夏翚)游,相與究論?!盵20]
  夏翚其他朋友還有:
  顧莼(1765-1832),字希翰,號南雅,長洲人(今蘇州)。嘉慶七年(1802)進(jìn)士,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正直不阿。有文壇耆宿之譽(yù)。兼工書畫,善畫梅蘭。著有《南雅詩鈔》。道光八年(1828),夏翚64歲時,為他畫《蘭竹圖冊》(現(xiàn)藏昆侖堂美術(shù)館),冊尾有顧莼自題:“畫蘭竹十五頁,羽谷寄贈。道光八年九月廿一日顧莼記。是日移居橫街之西?!贝恕短m竹圖冊》可能是夏翚為祝賀朋友喬遷之喜而畫。
  俞際華,號秋濤,本姓蔡,吳縣人。善書,兼工山水。其子廷恩少從夏翚學(xué)畫蘭,楚楚有致,可惜早歿。[21]
  朱康,字莼橋,長洲人(今蘇州),善畫花卉禽蟲,氣韻生動,能集吳中前輩諸家之長。為人謹(jǐn)飭。朱康與夏翚為兒女親家。朱康第三子鎮(zhèn)山娶夏翚次女鳳儀。夏鳳儀善寫蘭竹,朱鎮(zhèn)山也能畫,可惜婚后三年,鳳儀便去世了。[22]
  3、夏翚的墨竹藝術(shù)
  夏翚存世繪畫作品,以墨竹為主,墨蘭也較多見。為蘭竹配景的山水、坡陀、飛泉、湖石等都畫得很精。他還能畫水仙、梅、菊、果品、松樹等。蔣寶齡說“余尤愛其水仙梅菊,寫意果品及尋丈大松,筆意蒼老,然不輕作”[23],潘奕雋說“(夏翚)偶寫梅菊亦逼真”。[24]這種題材的作品,因創(chuàng)作少,現(xiàn)存世者已寥寥。
  筆者所見夏翚存世有紀(jì)年的墨竹畫,最早為28歲時,30歲到40歲之間的作品很少,40歲以后的作品最多。夏翚畫竹成名,應(yīng)在30至40歲時。這可見證于潘奕雋所作《畫竹歌贈夏羽谷》,他說:“古來能手不數(shù)遘,吳興趙(趙孟頫)與衡山文(文徵明)。翚也抗手未肯讓,欲兼二子成三人。西泠徐袖東,吳趨陳石岷,近時藝苑推軼群,未若翚也下筆橫逸罕與倫?!盵25]潘奕雋寫此詩時為嘉慶八年(1803),夏翚時年39歲。當(dāng)時畫竹名家還有浙江徐袖東和蘇州陳石岷,潘奕雋認(rèn)為夏翚畫竹的水平遠(yuǎn)在他們之上。[26]彭蘊(yùn)燦(1780-1840)所著《歷代畫史匯傳》刊刻于道光五年(1825),他說:“(夏翚)畫竹為吳中近時之冠” [27]。陳文述(1771-1843)《畫林新詠》成書于道光七年(1827),記曰:“近日吳下歌樓酒舫屏障間,皆君(夏翚)所寫風(fēng)枝雨葉矣。”[28]可見在嘉道年間,夏翚的畫名已冠于吳中、享譽(yù)東南,求畫者絡(luò)繹不絕,其墨竹廣受青睞,風(fēng)靡于社會。
  綜觀夏翚傳世墨竹畫,主要有幾種面目:一畫粗細(xì)竹數(shù)竿,以全竹之貌配以山石,成大幅竹石圖;一畫粗細(xì)竹數(shù)竿,取其局部枝葉,或配以山石,或純?yōu)槟瘢瑯?gòu)成小品;一畫一枝或數(shù)枝墨竹,或構(gòu)成小品,或畫成條幅,展現(xiàn)其或風(fēng)翻、或雨打、或向晴、或輕露之姿態(tài);還有一種為細(xì)竿叢篠,生長于崇山峻嶺間、山泉溪流旁,或山坡淺灘上。畫竹之全貌,竹竿圓勁挺拔,柔梢隨風(fēng)搖曳,英姿瀟瀟。如果以所畫竹竿多少來分類夏翚的墨竹畫,可以把前面三種稱為簡竹圖,后一種稱為繁竹圖。
  夏翚墨竹藝術(shù)的淵源和特色,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繼承家學(xué),取法宋元諸家和創(chuàng)出個人風(fēng)貌。
  夏翚墨竹的淵源主要是對其家學(xué)的繼承。潘奕雋說:“昆山夏翚擅家學(xué)”[29], 陳文述說:“(夏翚)善畫竹。不失太常派”[30],彭蘊(yùn)燦說 “(夏翚)習(xí)家傳久而益精”[31],夏翚的家學(xué)就是其高祖夏在明代早期所開創(chuàng)的墨竹畫派。如果不了解夏墨竹畫藝術(shù)的成因和特色,也就無法對夏翚墨竹畫藝術(shù)的淵源和特色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此不惜筆墨,試圖作一個解答。
  畫竹一科,歷史久遠(yuǎn),其畫法主要有兩種。元代李衎在其《竹譜詳錄》中,把先用墨線勾勒竹之外形,再填染顏色的雙勾畫法稱為“畫竹”,這是一種很寫實的畫法。傳世唐、宋、元時期的竹畫以這種畫法居多。另一種為“墨竹”,不勾線,直接用墨筆畫成,速度快,有寫意性。墨竹畫起源于唐代,黃山谷認(rèn)為起于吳道子。[32]北宋文同、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文湖州竹派”被后世奉為文人墨竹畫的鼻祖。李衎《竹譜詳錄》卷一分《畫竹譜》和《墨竹譜》兩篇,《畫竹譜》開篇記述了文同授蘇軾的畫竹訣,就是著名的“畫竹必先成竹于胸”的理論。李衎認(rèn)為文同此理論是指畫竹,并不是通常認(rèn)為的墨竹,文同所擅長的也不僅是墨竹,他也是畫竹的高手,后人忽略于此,可能是他所開創(chuàng)的墨竹畫法對后世影響太大的緣故。如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的《墨竹圖》,所畫還是非常寫實的。與畫竹法不同的是,墨竹畫法因為融入了墨筆寫意的意趣,更能全竹之神?!拔暮葜衽伞钡奶攸c(diǎn)就是能以高超的技巧和幾乎生知的天賦恰到好處地把握好寫實和寫意的尺度,達(dá)到形神兼?zhèn)涞木辰?,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因而成為后世墨竹畫的典范?BR>  墨竹畫發(fā)展到元代,產(chǎn)生了很多大家,如李衎、顧安、謝庭芝、趙孟頫、管道昇、趙雍、倪瓚、柯九思、吳鎮(zhèn)等。同時也產(chǎn)生了兩大流派:“工似”和“工意”,也就是寫實派和寫意派。李衎以科學(xué)精神研究竹,在他的《竹譜詳錄》中詳細(xì)描述了竹的形狀、習(xí)性和產(chǎn)地,品種多達(dá)567種,他對竹的各種姿態(tài)、畫竹的方法、墨竹畫的方法,多作了詳細(xì)的闡述。他是寫實墨竹畫的代表。趙孟頫對墨竹畫的最大貢獻(xiàn)就是提出了以書法入畫的主張,成為寫意派的代表。但我們?nèi)绻屑?xì)比較李衎和趙孟頫早期的墨竹畫,其實在寫實和寫意上的差異是很微小的。趙孟頫傳世作品中也有畫竹畫,如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西園雅集圖軸》[33],畫中石壁之后,一僧一道坐在竹林之中,竹子的畫法就是雙勾填色的寫實畫法。還有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的《幽篁戴勝圖卷》[34],竹子的畫法也相同。李衎和趙孟頫墨竹畫的不同只是在追求形似和神似方面略有偏重而已。李鑄晉先生說“趙孟頫的墨竹原本也屬寫實一路,后來另有創(chuàng)見,重筆法,將書入畫,而趨于書畫合一之境界”[35],“不過到了元朝的后期,趙氏之論已深植于許多畫家的心中,如柯九思等對此論深為了解,而吳鎮(zhèn)、倪瓚等則有更進(jìn)一步之發(fā)展,畫竹漸重神似,而離形似逾遠(yuǎn)”。“中國文人墨竹畫自此以降,至于明、清,此一趨勢愈演愈盛?!盵36]趙孟頫對墨竹畫的貢獻(xiàn)固然大,但后世也有因過分注重筆墨技巧,輕視形似,脫離實際生活,所畫變得空疏甚至粗俗,于此也不可不察。
  夏墨竹能自成一派的原因,是他沒有完全步入追求寫意的陣營,似乎于寫實還略有偏重。最重要的是他能集諸家之長,成為一個集大成者。他不僅細(xì)心研究竹的習(xí)性、形態(tài)和品種,繼承李衎等寫實派的精神,注重形似;在筆墨意趣上響應(yīng)趙孟頫等人的倡導(dǎo),結(jié)合自己的特長,以楷書筆法入畫,追求神似,使墨竹畫藝術(shù)再次達(dá)到了形神兼?zhèn)?,出神入化的境界。另外,他在章法上以墨竹長卷為擅長,雖不是首創(chuàng),但技藝精湛,氣勢恢宏,數(shù)量又多,大大超越前人,為墨竹畫創(chuàng)出新的流派,影響深遠(yuǎn)。[37]
  夏翚所繼承的墨竹畫家學(xué),就是寫實和寫意相結(jié)合,追求形神兼?zhèn)涞漠媽W(xué)思想,同時具備精湛的筆墨表現(xiàn)技巧,還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是夏翚墨竹畫能在以大寫意筆墨為流風(fēng)的時代中,獨(dú)樹一幟,受人青睞的原因。我們通過對夏翚62歲時所畫的《蘭竹圖冊》(昆侖堂美術(shù)館藏)[38]與夏的《戞玉秋聲圖軸》和《松泉竹石圖卷》(均為上海博物館藏)[39]等作比較,可以看出夏翚繼承家法之精,在神采和精神氣質(zhì)上也十分相近。夏翚的小品“簡竹圖”,直接取法于夏的印跡是很明顯的。
  夏翚專攻墨竹,其師法對象除了夏昶外,直追宋元諸大家。筆者對所見夏翚作品作了統(tǒng)計,其畫款中寫明仿學(xué)的古代畫家有:宋代蘇軾、金代金庭筠、元代趙孟頫、管道昇、柯九思、倪瓚、吳鎮(zhèn)以及明代陳淳等。夏翚主要以宋元墨竹大家為取法對象,可見其眼界和志趣之高。潘奕雋稱夏翚欲與趙孟頫、文徵明相抗手,不是無根據(jù)的虛語。師法古人是學(xué)習(xí)和提高繪畫水平的主要途徑,有機(jī)會見到古代名家真跡,朝夕摩挲,對畫家來說尤其重要。夏翚是有此條件的,他的朋友中像潘奕雋、潘世璜父子以及潘師升等都是鑒藏書畫的大家。潘師升藏有管道昇的墨竹長卷、吳鎮(zhèn)的墨竹,潘奕雋父子的藏畫更多,夏翚與他們關(guān)系密切,能借來觀摩。夏翚《蘭竹圖冊》[40]其中有一開墨竹圖,畫款題曰:“時在丙戌仲夏,法松雪道人本?!笨梢娤牧毷悄弥w孟頫的真跡或觀賞過趙孟頫墨竹真跡來揣摩臨仿的。
  歷代墨竹畫家不可勝數(shù),但以畫繁竹叢篠為擅長的畫家,人數(shù)并不很多。筆者所指的繁竹叢篠,是指畫中展現(xiàn)竹之全貌而竹竿數(shù)量眾多者。文同、蘇軾、李衎、吳鎮(zhèn)、倪瓚等宋元大家,所畫也只是獨(dú)幅數(shù)竿而已。明代王紱、夏、歸昌世、歸莊等,所畫墨竹長卷,雖萬竹千篁,但只取竹之局部,就不歸此類。筆者查閱了眾多墨竹畫圖錄,對夏翚之前善畫繁竹叢篠的畫家作了梳理,主要有以下畫家及作品:
  南宋趙葵(1186-1266)《杜甫詩意圖卷》[41],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畫叢篁密竹,連綿萬頃,老嫩榮枯,極盡竹之姿態(tài),竹林中溪流潺潺,濃蔭遮地,深靜之極,似乎讓人感受到了林中怡人的涼爽。此畫達(dá)到了氣韻生動、形神兼?zhèn)涞臉O高境界,是繁竹畫中的經(jīng)典之作。
  元代趙孟頫(1254-1322)所畫繁竹圖僅見《自寫小像》,[42]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畫溪流兩岸翠竹蔥郁,竹葉繁茂,竹竿疏朗,形神皆備,有出塵之致。
  管道昇(1262-1319)《竹溪攬勝圖軸》[43],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畫山野村莊,臨溪修竹兩叢,枝干疏朗挺拔,竹葉如蟹爬沙,瀟瀟有聲。形神皆備,氣韻生動。
  管道昇《煙雨叢竹圖卷》,為元人八段錦卷之一,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代大收藏家安岐評此畫:“萬玉幽深,茫茫有渭川千畝之勢”[44]。畫薄霧中的竹林景色,竹葉均向上趯,疏密有致,寫實和寫意相兼,構(gòu)思巧妙。
  元末明初宋克(1327-1387)《萬竹圖卷》,[45]現(xiàn)藏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畫山間叢竹,追求神似,與竹的自然生態(tài)相距較遠(yuǎn),蕭疏之氣類似倪瓚。
  明代沈周(1427-1509),以畫山水著稱,畫竹往往作為山水的點(diǎn)綴。筆者在其冊頁中見到所畫繁竹,如《東莊圖冊》[46]中有《竹田》、《修竹庵》、《折桂橋》等,畫得極寫意,不求形似。
  文徵明(1470-1559),善畫墨竹,但專畫繁竹叢篠的作品很少。如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山水圖冊》[47]中有兩開墨竹,一開畫山間叢篠,另一開畫水岸竹林,都極寫意,不及形似。文徵明《東園圖卷》[48],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畫竹林于石駁岸后,為人物配景,竹竿極密,竹葉稀疏,寫意而已。
  文徵明侄子文伯仁(1502-1575)有《萬竿煙雨圖軸》[49],現(xiàn)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畫修竹萬竿于江渚水泊之中,有管夫人筆意。
  弘仁(1610-1664)有《竹岸蘆浦圖卷》[50],現(xiàn)藏日本泉屋博古館,畫南京白鷺洲景色,叢竹只占畫面的四分之一弱,竹葉的畫法取意于管夫人《竹溪攬勝圖》,但變化很少,不求形似,但求簡靜幽遠(yuǎn)的意境。
  清代惲壽平(1633-1690)以花卉畫見長,善畫叢竹,有《山水畫冊》[51],現(xiàn)藏日本泉屋博古館,其中一開墨竹,畫款題云:“管夫人竹窩圖”,畫溪流兩側(cè)細(xì)篠叢生,一茅屋深淹其中。竹子畫法取意管夫人,追求疏朗淡逸之氣。
  揚(yáng)州八怪之一的羅聘(1733-1799)善畫繁竹,如《筤谷像圖軸》,[52]現(xiàn)藏蘇州博物館。畫山石間幼竹,竹葉都用側(cè)鋒,率意為之,追求風(fēng)過叢竹的意象。還有《人物山水圖冊》[53],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其中一開,畫竹林中一僧領(lǐng)鶴而行。竹葉的畫法完全寫意,已有裝飾的意味。
  由于資料的局限,筆者一定還疏漏了不少畫家及作品,但從總體上看,在歷代人數(shù)龐大的墨竹畫家中,善畫繁竹叢篠者還是少數(shù)。要畫好繁竹圖實在不易,因為相同的竹枝、竹竿、竹葉一多,畫面就會顯得呆板。畫簡竹圖因為枝竿葉數(shù)量少,容易起變化,而畫叢篠繁竹,枝葉難免雷同,沒有高超的駕馭能力,很難使畫面鮮活和靈動。
  筆者認(rèn)為夏翚的繁竹叢篠圖與歷代畫家所畫相比,有自己鮮明的特征,創(chuàng)出了個人風(fēng)貌。首先夏翚繁竹圖章法新奇別致,他將萬竿細(xì)竹置身于山野之中,使人強(qiáng)烈地感受到竹的鮮活、靈動、勁鍵和野逸之氣,昆侖堂美術(shù)館所藏《泉壑清翠圖軸》、《墨竹四條屏》,還有私家藏《墨竹圖軸》、《溪流竹林圖軸》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54]在前代墨竹大家的繁竹圖中,此種樣式并不多見。如果要追溯這種章法的淵源,筆者認(rèn)為其源頭還在夏,夏翚借鑒了夏墨竹長卷的畫法。夏墨竹長卷所造之景有如乘坐舟船,航行在湘江之上,兩岸翠竹蒼潤,山石崢嶸,時而瀑布急湍,時而溪流汩汩,萬竿筼簹在九曲疊嶂間極盡變化,后人形容此為“渭川千畝”。夏墨竹的寫實性,一是指其墨竹本身,還有就是他為墨竹安置的環(huán)境也是寫實的,是野生的自然環(huán)境。夏翚借鑒于此,他將繁竹叢篠安生于崇山峻嶺、山澗溪流、山間湖泊和江灘渚洲之中,以豎幅的形式取景,展現(xiàn)竹子自然野性之美。這與夏的橫幅取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章法雖不為夏翚所獨(dú)創(chuàng),如明代文伯仁的《萬竿煙雨圖軸》與此相似,但文伯仁畫繁竹圖很少,似乎僅見于此。夏翚則不同,他以此為擅長,匠心獨(dú)運(yùn),留下了很多作品,成為其墨竹畫的重要特色。
  元代管道昇是以畫墨竹知名,尤善畫繁竹叢篠。根據(jù)臺灣陳葆真女士的研究,明清鑒藏家所見到管氏的墨竹“以叢篠見長”。[55]管道昇傳世的繁竹畫十分稀少,在文獻(xiàn)記載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到一些,如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述,他曾在錢塘鮑廷博家中見到一卷管氏墨竹,畫款有詩云:“窗外何所有?修竹千萬竿。密葉敷下陰,勁節(jié)當(dāng)歲寒?!盵56]。所畫當(dāng)為叢篠?!妒毤场分兄浀摹懂嬛褫S》、《叢玉圖卷》和《碧瑯庵圖卷》從畫款或后人題跋看,所畫也可以判斷為繁竹。[57]李鑄晉認(rèn)為,趙孟頫“書畫本來同”、以書入畫的理論,“在管道昇的畫上卻不明顯,主要也由于她畫她自己的繁竹?!盵58]。
  管氏流傳后世的繁竹畫雖然不多,但影響巨大,凡是畫繁竹的畫家,很少有不取法于她的。夏翚也不例外。昆侖堂美術(shù)館藏夏翚《墨竹四條屏》有畫款云:“仿管夫人筆意”。夏翚的繁竹畫,其取法于管氏的主要是竹葉的畫法。故宮博物院藏《趙氏一門三竹圖》第二段為管道昇所畫墨竹。安岐在其《墨緣匯觀》中詳細(xì)記錄了這幅作品:“作水墨竹枝,密葉勁節(jié),不似閨秀纖弱之筆”;“余見唐伯虎墨竹一幅,雖用群鴉入林之法,竹葉排如蟹爪。自題詩內(nèi)有‘夜潮初落蟹爬沙’之句,因名其圖為‘蟹爬沙’,觀此則知伯虎寫竹來歷。”[59]管氏《竹溪攬勝圖》中竹葉的畫法,也與此相似。唐伯虎稱之為“蟹爬沙”的畫葉法,應(yīng)為管夫人所始創(chuàng),竹葉尖利勁健,如橫爬的蟹爪。夏翚繁竹圖中竹葉的畫法主要也源于此,其《墨竹四條屏》與管氏這兩幅墨竹相比照,就可以得到印證。夏翚竹竿的畫法,與管氏《竹溪攬勝圖》就很不相同。管氏的竹竿疏朗勁挺,亭亭玉立,有秀雅之美。夏翚為了表現(xiàn)野生竹子的頑強(qiáng)生命力,竹竿畫得細(xì)密堅韌,老嫩榮悴穿插其間,形態(tài)各異,濃淡干濕變化多端,表現(xiàn)了竹子自然野性之美。筆者認(rèn)為這是夏翚繁竹圖在畫法上與前人不同的地方:寫實和寫意相結(jié)合,略偏重于寫實。這也是夏竹派的精魂所在。
  上文中筆者羅列了歷代畫繁竹的主要畫家及作品,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明清兩代的繁竹畫法也是以寫意為主,以書入畫,逸筆草草。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也取法于管道昇,如弘仁、惲壽平、羅聘等,但因為他們的畫學(xué)思想是以寫意為指導(dǎo),所以只取管氏墨竹之意,如惲壽平竹葉的畫法,取意于管氏的《煙雨叢竹圖》,竹葉都向上趯,畫得疏朗,但求筆墨意趣,不重形似。而夏翚則不同,他以其家學(xué)為指導(dǎo)思想,上追管氏,更注重形似,他的繁竹圖中竹葉的畫法除了仿學(xué)管氏“蟹爬沙”法外,也學(xué)“上趯”畫法,如《溪流竹林圖》等,但他走的是形似與神似相結(jié)合的路線,他的繁竹比管氏畫得更為寫實,竹葉更加繁茂密實,變化更為豐富。夏傳世作品中沒有繁竹圖,其傳人中除夏翚外也未見有人善畫繁竹。夏翚的繁竹圖,在畫學(xué)思想上運(yùn)用了他的家學(xué),在畫法上追溯元代大家,如管夫人等,兩相結(jié)合創(chuàng)出了個人風(fēng)格,為夏竹派的繼承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xiàn)。
  如果要評論夏翚墨竹畫的不足,筆者認(rèn)為在他的繁竹圖中多了一點(diǎn)匠氣和習(xí)氣,特別是竹節(jié)的畫法,太彎,已成圓圈樣骨節(jié),且成為一種程式。李衎認(rèn)為竹節(jié)畫得太彎是一種病筆。在《墨竹譜》中,他說:“不可太彎,不可太遠(yuǎn)。太彎則如骨節(jié),太遠(yuǎn)則不相屬,無復(fù)生意矣?!?[60]于此我們也不必為前人諱。
(作者為昆侖堂美術(shù)館副館長)
  注釋:
[1] 其他書畫家還有:周蓉裳、徐云路、朱文曾、龔成章、朱萬震等。繪畫家族:顧錦疇(父)、顧春光(子)、顧春福(子)、顧春榮(子)、趙慧君(顧春福妻)一門;孫銓(父)、孫兆蕙(子)、孫兆溎(子)、孫玉田(女)一門;夏大易(祖)、夏廷香(父)、夏翚(子)、夏東旭(孫)、夏琳(孫女)、夏鳳儀(孫女)、夏令儀(孫女),祖孫四代。
[2] 吳寬《夏太常墨竹卷為楊郎中題》,《匏翁家藏集》二十八卷,《四部叢刊》景明正德本。
[3] 清光緒《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卷三十,文苑一,“盧熊”條中。
[4]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741頁。
[5] 此作品圖錄見雅昌藝術(shù)網(wǎng),為2009年3月,山東天承拍賣有限公司拍品。
網(wǎng)址:http://auction.artron.net/showpic.php?picid=art57580928
[6]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741頁。
[7] 《古文字詁林》“卯”字條下,郭沫若認(rèn)為“丣”為古“卯”字,馬敘倫則認(rèn)為“卯酉之酉,本別有丣字?!眳⒁姟豆盼淖衷b林》第十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54頁。
[8]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409頁。
[9] 清光緒《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卷三十三,藝術(shù),第42頁。
[10] 馮金伯《墨香居畫識》,《中國書畫全書》第十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738頁。
[11] 蔣寶齡《墨林今話》,《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990頁。
[12] 潘奕雋《畫竹歌贈夏羽谷》:植物之中竹難寫,在昔樂天曾有云。昆山夏翚擅家學(xué)。酒瓢畫筆常隨身。三杯到口吐芒角,百榼入腹堆輪囷。興酣直視揮勁腕,著紙滿幅抽春筼。一枝怒抉嶰谷石。千枝中有湘妃魂。低枝含煙拂蒼蘚,高枝解籜干青云。橫斜遠(yuǎn)近紛異態(tài),風(fēng)露晴雨能傳神。嗚呼,太常不可作,風(fēng)流文采今有孫,況翚畫蘭臻妙品,偶寫梅菊亦逼真。吳門流寓今幾春,軀干瘦弱胸嶙峋。暗投或遭俗眼白,遇賞時與文人親。吾聞書畫同一訣,支分派別皆同原。高才能工在熟習(xí),要須書卷培其根。古來能手不數(shù)遘,吳興趙與衡山文。翚也抗手未肯讓,欲兼二子成三人。西泠徐袖東,吳趨陳石岷,近時藝苑推軼群。未若翚也下筆橫逸罕與倫,晴窗拂硯看揮灑,恍悟折釵屋漏痕。故知翚畫乃非畫,以篆作骨草作筋,畫成鋪幾索我句,謂欲吾集其名存。我衰詩劣非世重,作歌聊與酬殷勤。(《三松堂詩集》第十六卷,清嘉慶刻本)
[13] 張學(xué)群等編《蘇州名門望族》中潘裕博、張習(xí)之《蘇州潘氏世家》,揚(yáng)州:廣陵書社,2006年,第275頁。
[14] 潘奕雋《潘氏三松堂書畫記》,《中國書畫全書》第十四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262頁。
[15] 潘世璜《須靜齋煙云過眼錄》,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出版社,2003年,第49至50頁。
[16] 潘奕雋《跋大汕和尚白描摩詰問疾圖卷》:方外大汕能詩工書兼精于畫。余曾見所著《離六堂集》,出入青蓮少陵間,惜其恃才奢汰,昧禪家清凈寂滅之旨,以遘禍,君子弗許焉。然觀其集中所交游,皆一時名流奇士,翰墨之妙,技巧之精,固自有足傳者。是卷玉峰夏羽谷翚所藏。羽谷其珍之弗為巧偷豪奪也。道光三年谷雨,余為羽谷題是卷。羽谷既珍而藏之,吾侄瑾庭見而愛之,羽谷慨然為贈。夫物貴得所其在人也猶在己也,羽谷以吾侄之嗜古遂割所愛,此風(fēng)近古,而吾侄之所嗜亦可謂與俗殊,酸咸者矣是皆可記也。道光四年甲申春日。(《三松堂集?文集卷三?題跋》,清嘉慶刻本)
[17][18] 《小鷗波館畫學(xué)五種》,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7年。
[19] 馮金伯《墨香居畫識》,《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193頁。
[20][21][22][23] 蔣寶齡《墨林今話》,《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990頁、1031頁、1018頁、990頁。
[24][25] 參見注[13]潘奕雋《畫竹歌贈夏羽谷》。
[26] 徐袖東,名觀海,字匯川,號袖東、壽石、幼庵。浙江上虞人。僑居錢塘高士湖。博學(xué)多聞,有西湖才子之稱?!捌骄訔楹材?,籀篆行楷俱工,而于寫生尤極瀟灑之趣”(馮金伯《墨香居畫識》,《中國書畫全書》第十冊,第708頁)。陳石岷,是否為《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所記的陳本源,待考。
[27][31] 彭蘊(yùn)燦《歷代畫史匯傳》,《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355頁。
[28][30] 陳文述《畫林新詠》,《中國書畫全書》第十四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第592頁。
[29] 見注[12]潘奕雋《畫竹歌贈夏羽谷》。
[32] 山谷黃太史云:“墨竹起于近代,不知其所師承。初吳道子作畫竹加丹青,已極形似,意墨竹之師,近出于此?!保ɡ钚b《竹譜詳錄》,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第8頁。)
[33] 《故宮書畫圖錄》(四),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年,第67頁。
[34]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編《書畫經(jīng)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459頁。
[35][36] 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藝術(sh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309頁、314頁。
[37] 王振德《夏》,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第24至28頁。
[38][40] 昆侖堂美術(shù)館編《墨林昆岡——昆山近四百年書畫名家作品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第84頁至91頁。
[39]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45、144頁。
[41] 《中國繪畫全集》4,浙江: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6年,第122頁。
[42] 《趙孟頫畫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第14頁。
[43] 《故宮書畫圖錄》(四),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80年,第67頁。
[44] 安岐《墨緣匯觀》,江蘇: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第266頁。
[45]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7,湖南: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2頁。
[46] 《明四家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第48、60、64頁。
[47] 《明四家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第129、136頁。
[48] 《明四家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第105頁。
[49]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6(下),湖南: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84頁。
[50]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7(上),湖南: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182頁。
[51]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7(上),湖南: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66頁。
[52] 《中國繪畫全集》清11,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年,第220頁。
[53] 《中國繪畫全集》清11,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年,第208頁。
[54] 見2009年榮寶齋出版社《墨林昆岡——昆山近四百年書畫名家作品集》
[55] “據(jù)陳葆真的研究,明清鑒藏家所見到管氏的墨竹是‘勁挺有骨’、‘以叢篠見長’及‘不似閨秀纖弱之筆’” (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藝術(sh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313頁。)
[56] 錢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第278頁。
[57] 如《畫竹軸》,畫款題云:步搖鳴向水晶宮,修竹千竿兩袖風(fēng)”(《秘殿珠林  石渠寶笈匯編》1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421頁);《叢玉圖卷》,拖尾有元康里巙題跋,有曰“渭川千畝此瑯玕”;《碧瑯庵圖卷》拖尾有女尼滌凡長跋,有云:“數(shù)里筼簹浸碧漪,清風(fēng)搖翠袒襟披”(《秘殿珠林  石渠寶笈匯編》1集,第586至588頁。)
[58]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藝術(sh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315頁。
[59] 安岐《墨緣匯觀》,江蘇: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第265頁。
[60] 李衎《竹譜詳錄》,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第16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