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教(宗教)西王母論
關(guān)于道教(宗教)西王母,較流行的說法如下:
中國道教天界的概念是東漢以后的人們對以前的人們對天的認(rèn)識遺存的整理和規(guī)范。
道教概念中的西王母神靈,是元始天尊與太元玉女血?dú)庀嗤ê螅朔錾4蟮蹡|王公,西王母由混沌道氣中西華至妙之氣結(jié)氣成形。
東王公號天皇、號玉皇、號元陽父等等。
西王母號九天元女、瑤池金母等等。
道教思想認(rèn)為,自然界最初是一團(tuán)混沌狀的氣體,這團(tuán)氣體之中有一種靈性,這種靈性,這種靈性即是盤古。至后,這團(tuán)氣體開始演化,清氣上升為天,沉渣下降為地。盤古的靈氣在天上,稱元始天尊;地上的巖石間滲出的積血生成了太元玉女,元始與太元玉女血?dú)庀嗤?,在天界進(jìn)一步演化。天界靈氣得以運(yùn)轉(zhuǎn),派生出陰陽兩種靈氣,其陽氣的神靈是東王公,陰氣的神靈是西王母。陰陽二氣按著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互相轉(zhuǎn)化才有了人間萬物。這種自然規(guī)律是道與德,合稱“道德”。
道是自然本身,德是事物行為,道是按事物行為的如何決定事物向一定的方向轉(zhuǎn)化。行為符合天意,即向好的方向轉(zhuǎn)化,行為不合天意,即向壞的方面轉(zhuǎn)化。好的方向即是成仙得道,富貴長壽等等,壞的方面即是變?yōu)閻汗?、?zāi)難、受罪等等。主宰變化的就是西王母與東王公,所以道教思想中有成仙得道必要拜西王母東王公,然后拜“三清”。
在道教思想中,為了進(jìn)一步闡述元始演化的以上三過程,分別用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來形象地宣導(dǎo)表述,這三天尊分別居住在天上的玉清界、上清界、太清界,合稱三清,這就是一氣化三清的概念。
西王母、東王公是上清界神靈。所以道教中有王母直接得道于元始,和玉皇(東王公、天皇)傳道于西王母的思想。
道教認(rèn)為老子創(chuàng)了道德經(jīng),所以有道德天尊之稱,居于太清界。
王母娘娘,或稱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大妙龜山金母。簡稱王母或西王母。俗姓侯,或曰楊,名回,字婉姈、或曰太虛。
西王母的信仰在中國由來已久?!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記載說:“西王母司天之厲及五殘?!币馑际钦f西王母掌管災(zāi)厲(瘟疫)和刑罰的怪物。另據(jù)《列仙全傳》所載: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掌管西方,舉凡天上或地上所有成仙之女子皆由她來治理,并與東王公共同統(tǒng)轄東西兩股元?dú)?,化育天地,陶冶萬物。
而王母娘娘自稱為天帝的女兒,而天帝是皇天上帝的泛稱,據(jù)《禮曲禮集》解說,青帝、赤帝、黃帝、白帝都稱天帝。
《西王母傳》中提及金母與木工共理陰陽二氣,養(yǎng)育天地,陶鈞萬物,三界十方內(nèi)得道之女仙,名籍皆歸其管轄。
《列仙全傳》記載:“西王母即龜臺金母也,系西華至妙洞陰之極尊,育化誕生于神州伊川,俗姓侯或楊,諱回,字婉姈,一字太虛”。
《道藏道跡經(jīng)》記載:“王母上殿東西坐,著黃金褡辱,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戴太真晨纓之冠,履玄鳳文之,觀之,年方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靄 ,靈顏絕世,真靈人也”。
《道藏三洞經(jīng)》記載:“西王母者,太陰之元?dú)庖玻兆匀唬志?,下治昆侖,上治北斗”。列西王母為第四神仙,僅次于東王父。
《云笈七簽》記載:“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東漢末,道教興起,推崇王母娘娘為尊神,將王母娘娘列為七圣之一,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有的則視為元始天尊的母親,類似人間的皇太后,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quán)力。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 ?BR> 每逢農(nóng)歷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圣誕佳辰,仙界眾神都會親赴瑤池祝壽,由此可見金母神格之崇高。而該日王母廟的香火非常鼎盛。
不死之草,長生之桃,是道教西王母信仰的引力,劉映祺的《論西王母》,闡述精確,不可不選讀其中章節(jié):
“(道教)西王母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盛有衰的。漢代以前,西王母只是作為由原始宗教產(chǎn)生的神話傳說并同黃帝的神話傳說等等構(gòu)成我們祖先遠(yuǎn)古歷史的燦爛文化。到了漢朝,西王母信仰由于漢武帝的推崇,以及道教的宣導(dǎo),形成了極盛的時期。唐宋前后,一方面由于許多外國神泊來中國,另一方面由于玉皇信仰的興起,西王母信仰隨之減弱。明清時期,西王母信仰又有所興盛,目前國內(nèi)遺留的大多數(shù)西王母廟宇即是這一時期的殘存。今天,西王母信仰主要存在于海外華人中間,在臺灣據(jù)說有百萬之眾。在國內(nèi),據(jù)筆者了解,甘肅省的涇川縣民間對西王母至今保存著特別的崇拜心理。這里的人遇事需要乞求神靈,首先想到的是西王母而不是其它神。民間尚有許多關(guān)于西王母的當(dāng)?shù)貍髡f。境外尚有西王母的重要遺存(關(guān)于涇川遺存的情況在下文論及)。筆者曾向到?jīng)艽ǔサ呐_灣同胞問及何以要尊西王母為自己崇拜的主神?回答說:“道由元始傳給木公(東王公玉皇)之后,現(xiàn)在由木公傳給了金母(西王母、王母娘娘、母娘)”。
數(shù)千年來,西王母崇拜雖有盛有衰,但卻延續(xù)不止,今在海外尚有興盛之勢。那么,西王母何以有這樣長久的引力呢?筆者以為這個問題仍然是研究西王母文化遺存不可忽視的方面。
《淮南子》中言:“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博物志》:“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漢武帝),笑曰:‘此桃3000年一生實(shí)’”?!稘h書》:“王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赌绿熳觽鳌贰拔魍跄笧樘熳又{曰:將予無死,尚能復(fù)來……從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資料中十分明確的反映了西王母的一個主要神職即掌握著使人不死的秘訣。人們把這種神力具體表述為“不死之草”,或“不死之樹”,或者叫“瑤草”。即是羿請到的不死之藥。古時,草與藥有同等概念,因為祖國醫(yī)學(xué)是以草為本。另一方面,人們又把西王母這種神力具象為“桃”,即是所謂的“蟠桃”。民間人人都知西王母每3000年在瑤池舉行一次盛大的“蟠桃會”,宴請?zhí)焐裰T仙。在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正是沒有被西王母看起,未能被邀請參加這個盛會而盛怒,大鬧了蟠桃會。筆者以為,在歷史的過程中,人們在探索自身“生”的來由時,同時對“死”亦進(jìn)行了極為深透的研究。佛教中把人的死以一種“輪回轉(zhuǎn)世”的理論進(jìn)行了闡述。而道教中,則把人的死以“得道成仙”的理論進(jìn)行了解說。這些雖然都是人們對死的一種遺憾在心理上的抗?fàn)?,但是,卻真正起到了一種對死亡的恐懼或不安心理的安慰作用。古人賦于西王母的不之草和長壽之桃是人們渴望改變死對心理威脅的精神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對人們的需要在歷史上是十分重要的。盡管人們對不死之草和長壽之桃的神力有著清楚的認(rèn)識,但還是以其最大的熱情努力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死的神話和仙話。這種神話和仙話的千古傳播。正是西王母備受崇拜信仰至今不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西王母具有不死或長壽的能力,從出土文物來看,在漢代的時候就廣為流傳?!稘h尚方鏡銘》文有這佯一條:“尚方作鏡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東王父(即東王公),西王母”?!安恢稀本褪情L壽,就是不死。誰能如此呢?只有仙人。誰是仙人呢?“東王公,西方母”。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才垂慕西王母,一心想著成仙。成仙之后就成為“長生飛化之士”。成為長生飛化之士之后,就脫離了人間依賴生存的土地而遷居“天境”,與造化萬物的西王母、東王公同居在一起。此即《集說詮真》中所言的“長生飛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覲西王母,后謁東王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也”。中國道教就是適應(yīng)人們期望長生不死的愿望而發(fā)展起來的宗教。成仙的思想就是道教的發(fā)明。一個普通人,如何才能成仙,正是道教指引和研究的。人一生下之后,面對的最為嚴(yán)肅的事情就是死亡。人的一生所為最基本的也就是如何與死的因素抗?fàn)?。例如勞作是為了吃飯,從而供給生的能源。例如看病吃藥,是為了挽救疾病對生的侵害,當(dāng)著人們在生的道路上無法擺脫困擾自己生的種種阻礙時,便把生的希望寄托在造化自身的天的代表,天神的恩慈、挽救方面。西王母即是造化之神其中之一,這亦是人們崇拜信仰西王母的原因。其實(shí),在民間信仰中,西王母作為天神、仙家的內(nèi)涵是統(tǒng)一的。
西王母文化遺存,一般認(rèn)為屬于道教,其中尊為主神敬奉者屬于道教中的“積善丹鼎派”。道教本身按今人的研究,其性質(zhì)實(shí)際是一個神、祖同尊的宗教。以其同尊,區(qū)別于只尊神(佛)的佛教和只尊祖的儒家。由此再來反顧今日對西王母的崇拜習(xí)俗,就可以看出西王母是作為祖先、作為神人的一個綜合歷史文化遺存。在近現(xiàn)代的引力主要則來源于成仙得道及對祖先崇敬”。(《涇川與西王母》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9月版)
在世紀(jì)之交,就大范圍而言,道教西王母信仰最虔誠、最規(guī)范、最興盛的地區(qū)當(dāng)在臺灣,只要我們知道了臺灣道教西王母信徒對西王母偶像的崇拜心理,就可略知道教西王母在當(dāng)代道教中的地位,現(xiàn)引臺灣王天麟的《西王母簡略史》如下:
“ 西王母乃先天真圣,系混元未辟前,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一氣孕真,陶成萬物,為一切生命的靈源母親。雖然道經(jīng)上有關(guān)西王母的記載甚多,但頗為零散,未能備錄。本堂緣于感恩母德,為弘揚(yáng)母教之使命,發(fā)揚(yáng)母業(yè),普施教化,俾廣結(jié)善緣,遂著手搜集整理西王母之圣史資料,愿眾靈兒認(rèn)母歸真,共相扶持是禱。祈祝母娘感應(yīng)!
一、圣號母輝·玄經(jīng)備載
西王母,簡稱王母、仙母或靈母,俗稱王母娘娘、仙桃奶奶。根據(jù)道藏《九靈太妙龜山玄箓》的記載:“仙母常乘九色之輦,紫云飛輪,從天仙、玉女各五千人”。《龜山丹皇飛玄紫文》則尊為“公元九靈上真仙母”。《仙苑編珠》則圣號曰“太真西王母”?!肚逦⑾勺V》則崇奉為“太華西真萬氣祖母元君”之圣號。凡此說明西王母在西天主西華陰靈之氣,故為生化萬物之靈母。
二、圣位極尊·群仙咸瞻
西王母與東王公,共理陽和、陰靈二氣,養(yǎng)育天地,生化萬物。位配西方,母養(yǎng)群品。上清寶經(jīng)三洞玉書,凡所授度,咸所關(guān)與。登仙得道者,亦屬轄隸。例如《龜山丹皇飛玄紫文》云:“西王母德酬高玄,故為萬氣之母”?!毒澎`太妙龜山玄箓》則記載西王母“總領(lǐng)仙籍,承統(tǒng)玉清”。由于西王母制召萬靈,統(tǒng)括圣真,致有神妙之玄學(xué)體現(xiàn),信仰者自然通靈,承接大行梵氣,彌羅一身。
三、圣居天心·華光朗煥
西王母的先天圣居為昆侖玄圃,遠(yuǎn)古之際仙降于中土?xí)r,則居于今日甘肅涇川之回山?!稓v代先真體道通鑒》及《墉城集仙錄》皆認(rèn)
為西王母居:“昆侖玄圃,閬風(fēng)之苑,有金城千里,玉樓十二,瓊?cè)A之闕,光碧之堂,九層玄臺,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huán)翠水”。昆侖,相傳為中原西方之靈山,西方之仙境,中國西部之山,皆發(fā)脈于昆侖,言昆侖即代表西部眾山之意,回山列屬其山脈。戰(zhàn)國以后,漸以西王母古國的存在地域為回山。
四、圣儀天姿·靈顏絕世
西王母無滅無生,歷萬年而不古;若隱若現(xiàn),運(yùn)百靈而準(zhǔn)今。其圣儀變化萬千,根據(jù)《九靈太妙龜山玄錄》的記載:“春三月,頭建寶瑯扶晨羽冠,服紫氣浮云,身披九色龍錦,羽裙腰帶流金。夏三月,仙母則變化為九色之鳳,一體九頭。秋三月,仙母則變形為人形鳳頭。冬三月,仙母則變形為紫青黃三色之光”。故一般認(rèn)為仙母發(fā)上戴勝,虎齒善嘯,配金剛靈璽,仙班儀仗則乘龍駕鹿,霓旗羽幢,千乘萬騎,蕭鼓震空。
五、圣母授道·清靜無為
西王母第一次與人間接觸是黃帝與蚩尤作戰(zhàn)之時,王母遣九天玄女授帝九宮秘略,五音權(quán)謀陰陽之術(shù),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法,靈寶五符五岳之文等,晚年復(fù)授以清靜無為正真之道,其詞曰:“飲啄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神不清,聲色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則神不寧,其要妙也,不瞻星禮斗,苦己勞形,貴在湛然方寸,無所營營,神仙之道,乃可長生”。凡此皆是西王母要人消除一切塵俗之累,進(jìn)入虛無清靜的精神境界。
六、圣王謁母·長生不死
周穆王曾遇見西王母,臨別,王母為歌白云之謠。至漢武帝好長生之道,以元封元年登嵩山之岳,筑尋真之臺,齋戒精思,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于宮中,對漢武帝云:“欲長生者取諸身,堅守三一保靈根,玄古華灃灌沉珍,既常清精入天門,金室苑轉(zhuǎn)在中關(guān),清白分明適泥丸,養(yǎng)液閉精具身神,三宮備衛(wèi)存絳宮。黃庭戊己無流源,徹通五臟十二輪,吐納六府魂魄欣”。包含了吐納練氣、內(nèi)丹升降、形神俱全的修道之理。
七、圣地回山·神靈擎守
漢武帝問道后,西王母即很少再降臨人間。然而古西王母部族則因考古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得以窺知今甘肅省涇川回山乃為西王母一處圣地。秦漢之先,中國西部的渭河上游、洛河上游一帶遺有“回城”、“回中宮”、“回中道”、“回溪”等古地名(見《史記》、《漢書》)。這一帶從五帝時至西周,均屬中原民族疆域以外的西部地域,歷代皆為古戎狄族所據(jù)有。涇川回山居其中,故有“回中山”之稱。又因回山自古為西王母神靈所擎守,建筑名為“王母宮”,又稱“王母宮山”。據(jù)《集說詮真》云:“西王母姓楊名回”?!渡癞惤?jīng)》云:“居于回屋,推得“回”與“西王母”實(shí)則相同?;厣秸?,西王母之山,因西王母別名回而命名。
八、圣國所在·四方之西
《爾雅》言古中國之外的四方地域名“四荒”,四荒之地有國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西王母是西方之國,預(yù)知其所在,必須確知古中國西部的界線。推論西王母古國存在的時代,約在五帝時代,乃為傳說時代,古部族疆界不明,無據(jù)可資。然五帝之后,中原民族所建的夏朝地域位于今中國的東部,今中部的華山其時已為西部之山,故名“西岳”。華山以西的涇、渭、洛三河上游為戎狄所據(jù)有,至商、西周勢力不減??梢?,言中國西部外域,可能是上述三河上游之地。再者,以西王母名“回”之遺跡多在此處,足證史實(shí)與遺存的統(tǒng)一,確認(rèn)此地域為“西華”、“東華”之界線。
九、圣山遺跡·母宮宏偉:
涇川回山上遺存的是王母行“宮”,而非王母“廟”。宮與廟僅一字之別,其含義卻不同,廟僅指供奉神靈的地方,而宮特指帝王、神人居住之所。回山拔地而起,正視如“天之柱”,下有“石屋”〈今為佛窟〉,涇水環(huán)其左,汭水環(huán)其右,古樹蒼蒼,西王母行宮高居于山巔,登臨其境,俯視人寰,有冥漠天遙之感。王母宮正殿乃西王母大殿,背西面東,殿上是三清樓,殿前有一古槐,名降真樹,此樹相傳為周穆王會西王母于此山而植。樹前建香亭,亭下是玉皇大帝殿,殿左依次是三皇殿、周穆王廟:亭右依次是五帝殿、漢武帝廟,玉帝大殿下為三天門。宮南之山麓為瑤池,宮西之上有天池,入山必經(jīng)五道靈官殿才能達(dá)一天門,此即回山西王母宮之主體格局。
十、圣碑悻在·母儀長存
回山西王母宮處在古西要道上,東距古都長安240里,為歷代拜謁西王母的圣地,始建于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距今有2100多年歷史,可惜在清同治年間的陜甘回變中被焚毀殆盡。今宮址斷碑殘碣瓦礫遍地。唯宋天寶元年巨碑悻存,碑名“重修回山西王母宮頌”,為宋翰林學(xué)士陶谷奉宋天子之命撰文,記中國有西王母及其會周穆王、漢武帝之事,碑陰記此碑三次重修經(jīng)過,免其誤傳于后世。另遺有清代《共成善果》一冊,詳繪舊時回山西王母宮勝境全圖?;厣较逻z存古人登回山拜謁西王母,稱頌西王母圣績殘碑極豐?!保ㄅ_灣《鳳德玉寶殿·2002年中國農(nóng)民歷》)
在臺灣5000多處王母宮廟和道教界的宗教活動中對西王母的虔誠,可以信徒在宮廟網(wǎng)站的留言為證,祝詞是多句或數(shù)十句重復(fù)出現(xiàn)的:
“無限虔誠頂禮崇拜和歌唱贊美宇宙三界十方至高無上的無所不能的王母娘娘最高女神!”
“無限虔誠頂禮皈依和歌唱贊美宇宙三界十方至高無上的無所不能的王母娘娘最高女神,衷心敬祝王母娘娘萬壽無疆、永遠(yuǎn)健康、永遠(yuǎn)母儀宇宙三界十方!”
但是,道教西王母的解釋,決不能囊括民族(人類)、神話、民俗、文學(xué)中的西王母涵義的全部。
魯迅曾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迎刃而解?!敝灰覀冏x懂了道教西王母的解釋,西王母的歷史懸疑必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