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守弱學(xué)>>

 g炎森 2012-02-14

 

 

 

卷一 · 敬強篇

 

本卷精要

·人世間的強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生存的第一準(zhǔn)則,是要有自知之明

·掩飾弱者身份的人,便會永遠(yuǎn)是弱者

·小人可以欺瞞上天,卻躲避實際的災(zāi)禍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總是寵辱不驚

·由弱致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是必須的

 

【原文】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

 

【譯文】

人世間的強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釋評】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人們多看不慣的事,它卻活生生存在著,一味地詛咒它絕非明智之舉。承認(rèn)強弱之分、強弱之別,是正確認(rèn)識自然、社會的首要前,樣才能平心靜氣地面對由此引發(fā)的種種問題。進(jìn)而找到解決均根本之法。相反顧客觀現(xiàn)實、只知咒天罵地的人.只會讓更加心浮氣躁,無法安心做事,結(jié)果使自己變得“更弱”。

 

 

【原文】

強者為尊,不敬則殃。

【譯文】

強者尊貴,不敬重它就會招來禍殃。

【釋評】

      強者是以其雄厚的實力做依托的,這是它傲視他人的本錢,不管人們是否情愿,這一點不能否認(rèn)。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強者尊貴,弱者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弱者硬要強出頭,不肯暫時屈從,只能使自己更加不利了。承認(rèn)強者的地位并不是無能的表現(xiàn),只有尊重現(xiàn)實,才能做到趨利避害,保存自身,以求將來的發(fā)展壯大。

 

 

【原文】

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譯文】

生存的第一準(zhǔn)則,是要有自知之明。

【釋評】

       不能準(zhǔn)確地給自己定位,是人們常犯的大錯,由此而導(dǎo)致的后患是十分嚴(yán)重的。特別是弱者,如果盲目自恃,勢必要做出許多不切實際的事來,碰壁的結(jié)果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再無出頭之日。弱者并不是恥辱的代名詞,只要敢于正視,勇于奮發(fā),便不會永遠(yuǎn)是弱者。相反,極力掩飾的弱者身份、愛慕虛榮,不自量力的人,到并沒有來只能害了自己。

 

 

【原文】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

【譯文】

君子不恐懼死亡,卻害怕失去禮節(jié)。

【釋評】

       君子是最不怕強權(quán)的人物,他們總是在正義面前敢于堅持,勇于犧牲。但君子的作為也不是一味蠻干的,不到最后關(guān)頭,他們也不會輕易涉險。強權(quán)的人物出于各種目的,對人們多有禮遇,盡管有時未必發(fā)自真心,在人看來還是難抵擋的。人們以禮還禮,一方面不使矛盾激化,有助于事情得到妥善解決;另一方面不失去必要的禮節(jié),這也是人們所追求的行為規(guī)范。

 

 

【原文】

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

【譯文】

小人可以欺瞞上天,卻躲避實際的災(zāi)禍。

【釋評】

      看似兇殘、無所顧忌的小人,其實是很狡詐的。他們欺弱怕硬,見風(fēng)使舵,不為別的,只為保全自己,撈取實惠。人們可以鄙視小人的劣行,但不能不承認(rèn):小人能猖獗一時,令人頭疼,靠的正是這種“看家本領(lǐng)”。雞蛋碰石頭的事,還是盡量不做的好;無望的抗?fàn)帲袝r不如默默等待。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把迫在眉睫的災(zāi)禍消除,將來才能擔(dān)起更大的責(zé)任。

 

 

【原文】

非敬,愛已矣。

【譯文】

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強者,而是愛護(hù)自己。

【釋評】

       強者不一定是人們尊重的對象,用非法手段和非正義方式而致強的,人們只能鄙視他。嚴(yán)峻的現(xiàn)實總是逼迫強者不得不向強者低頭,這不是弱者的本意,強者沒有理由為此沾沾自喜。弱者是最需要自我愛護(hù)的,這是不刻不容緩的大事,容不得半點意氣用事。只要把敬強提高到愛護(hù)自己的高度,就沒有什么忍受不了了,所以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總是寵辱不驚,少有雷霆之怒。

 

 

【原文】

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

【譯文】

智慧不能代替實力,賢明的人不會顯露他的智慧。

【釋評】

      一個富有智慧的人,人們可以尊敬他,但不一定會畏懼他。特別在勢利之人的眼里,他們只認(rèn)權(quán)勢,對學(xué)問之類的東西從來是不屑一顧的。社會是復(fù)雜世俗的,只有智慧而沒有實力同樣會一事無成。許多讀書人不承認(rèn)實力的重要而盲目自大,甚至目中無人,這是淺薄無知的表現(xiàn)。和那些大德大賢相比,他們的鋒芒畢露是導(dǎo)致他們挫折失敗的一大成因。

 

 

【原文】

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

【譯文】

弱者需要等待時機,明智的人不可遮蔽他的弱小。

【釋評】

       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弱者身份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冒充強者便要做許多力不從心的事,這也是弱者所難以承受的。虛榮心人皆有之,但必須理性對待,不能讓它將自己淹沒。否則,人就會變成一個狂人蠢漢,注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由弱致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劉必須的;以弱者的身份誠心對人,更容易打動他人。拋棄弱者的自卑和不玩弄小聰明,是弱者成功的第一步。

 

 

【原文】

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

【譯文】

尊奉強者可以損害他,用這個方法能促其自我變亂。

【釋評】

       弱者敬強,不僅是現(xiàn)實的需要,更是弱者制勝圖強的需要。對勝者的尊重奉迎,能極大滿足強者的虛榮心,令其驕縱智昏漸漸走向荒唐。無休止的恭維和贊頌,是弱者最好的護(hù)身符,能解除隨時可能到來的兇險。這種謀略看似無形,實有大效,只要貫徹到底,任何強者都難以相抗。

 

 

【原文】

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

【譯文】

顯現(xiàn)弱小可以愚弄強者,用這個方法能使其自生錯誤。

 

【釋評】

弱者要戰(zhàn)勝強敵,僅憑自身正確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由于二者實力懸殊,這就要求弱者要用更多的智慧來削弱強敵,促其自我衰敗。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弱者表示并不是自暴家丑,它可以讓強敵減少戒心,進(jìn)而在決策上產(chǎn)生錯誤,埋下隱患。而強敵總有過于自信的心理,他們對此常常是疏于防范。

 

 

 

 

 

卷二 ·保愚篇

本卷精要

·聰不外露,愚宜外顯

·愚以愚勝,是愚人成功的途徑

 

·智計難以做到的事,愚笨卻可以解決它

 

·虛心的人,才能領(lǐng)悟世事的真諦

·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

·上位者不忌憚愚人,卻忌憚聰明人

 

 

【原文】

人不知者多矣。

【譯文】

人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釋評】

      人和自然社會相比,始終是渺小的。在無窮奧妙的宇宙面前,人應(yīng)該保持一種謙卑態(tài)度。實際上,一個知識廣博的人,他所知的也很有限,這就決定了人不能自持聰明傲視一切??傆腥颂幪庯@露精明,玩弄手段,他們自以為這才是聰明人的表現(xiàn),也能得到更多我的實惠。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真正的聰明人是勇于承認(rèn)自己無知的。

 

 

【原文】

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譯文】

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不是壞事,

【釋評】

      聰明人以聰明自詡,愚人以愚鈍自卑,其實是大可不必如此的。事情有它的兩面性,愚鈍固然是一種缺憾,但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愚鈍不會使人想入非非,也不會被人視為強敵。以愚人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能減少人們的戒心和敵意,特別在自負(fù)多疑的當(dāng)權(quán)者眼中,愚人往往最能得到他們的重用。歷史上許多人遭遇橫禍,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愚鈍不足。

 

 

【原文】

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

【譯文】

智者用其智計作為取勝之道,智計有失就會事與愿違。

【釋評】

       智計沒有萬全的,再高明智者也有失算的時候。智者是痛苦的,他們整天盤算,用盡心機,孰不知有些事是人無法測度的。更可怕的是,智者的自負(fù)往往使他們背上沉重的包袱,一旦遭受挫折,他們脆弱的心理便難以承受,直接導(dǎo)致了他們的毀滅。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世界里,一個智者如果心態(tài)不正,那他的命運注定是不妙的。

 

 

 【原文】

愚以愚勝,愚有余則逮。

【譯文】

愚人用其愚笨作為勝利之法,愚笨十足就能達(dá)到目的。

【釋評】

       愚笨的正面作用是人們最易忽視的,有時人們只想巧之又巧,結(jié)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只要能達(dá)到目的,愚笨的東西也就不屬于愚笨了。歷史上的許多成功者,他們并不聰明,相反卻愚笨十足。正因為其愚笨,他們不也投機取巧,韌勁不懈,十分執(zhí)著,在許多聰明人看視的畏途上,硬生殺出一條血路。其實,成功更偏愛愚人,成功最需要一種心無雜念的傻勁。

 

 

【原文】

智或難為,愚則克已,得無人者皆愚乎?

【譯文】

智計有的難以做到的事,愚笨卻可以解決它,這恐怕是人們都是愚人的緣故吧。

【釋評】

       在大千世界面前,人們所知不多,實不能用聰明來自喻。把人看得愚笨一些,并沒有壞處,這可以使人少些狂妄,多些敬畏順應(yīng)自然的大道。過分推崇智計的人,不相信自然的力量,他們崇尚“人治”,膜拜“有為”,干下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把局面搞得更糟。老實說,在自然面前,沒有一個聰明的人是真正聰明的,只有放下“自尊”、虛心好學(xué)的人,才能領(lǐng)悟世事的真諦。

 

 

【原文】

上不忌愚,忌異志也。

【譯文】

當(dāng)權(quán)者不忌憚愚人,而忌憚不忠的人。

【釋評】

       人的行為舉止,受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不從這方面考慮問題,就會失之片面,流于形式。從這個角度看人們保愚的初衷,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封建當(dāng)權(quán)者為了保住自己的權(quán)力和私利,他們并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選賢任能、大公無私,只要對他們效忠,任何人都會位列朝班。相反,那些有獨立見解的賢人反被猜疑,往往成為當(dāng)權(quán)者打壓的對象。

 

 

【原文】

下不容詐,容有誠也。

【譯文】

地位低的人不容納奸詐之人,而容納有誠信的人。

【釋評】

       與普通的人交往,老實誠信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眼里,顯示聰明、講究謀劃的人是值得提防的,不能輕易相信。當(dāng)然,聰明并不等于奸詐,但外表愚厚的人還是更容易讓人親近,便能使所有人信服。反之,用種種手段和高壓措施都無法征服人心,終會徒勞無功的。

 

 

【原文】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

【譯文】

上司精明下屬愚笨,雖然危險但可以平安脫困。

【釋評】

      封建專制社會推崇愚民政策,當(dāng)權(quán)者惟恐百姓聰明起來,不利于他們統(tǒng)治。在對官員的任用上,當(dāng)權(quán)者也不能人盡其才,把愚忠作為第一標(biāo)準(zhǔn)。在當(dāng)權(quán)者看來,只要自己精明就足夠了,下面的人越是愚笨,就越容易控制和擺布,縱是有辦事不利之弊,也可根絕犯上作亂的大禍。由此,為臣者喜歡裝聾作啞,只在愚忠上下功夫了。

 

 

【原文】

下聰而上昏,運必盡。

【譯文】

下屬聰明上司昏庸,好運一定會完結(jié)。

【釋評】

       昏庸無道的人并不是天生的弱智,他們有的甚至聰明絕頂,遠(yuǎn)過常人。這樣的人一旦身處高位,自高自大,又豪無約束,他們極易走向反面?;栌共皇怯薇?,它常常是聰明過頭的表現(xiàn),是失去理智的行為,盡管昏庸者從來不肯承認(rèn)這一點。服侍這樣的“領(lǐng)導(dǎo)者”是兇險的,也是沒有前途的,除非人們比他更昏庸。

 

 

【原文】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譯文】

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

【釋評】

       真正了解社會和懂得人生的人不會以聰明自居,這也是識人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把聰明掛在嘴邊不是智者的行徑,這樣的人只是紙老虎,不值得人們用心對付他。而言必稱愚笨的人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他們不以愚笨為恥,其見識就在常人之上了。他們或是大智若愚,城府極深,或是甘為愚笨,不慕浮華,無論怎樣,他們都是強有力的競爭者。

 

卷三 ·安貧篇

 

 

本卷精要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沒有禍患

·窮不叫苦,富不貪戀,便離意識破天道不遠(yuǎn)了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

·上天不會虧待有仁心的人,要對此堅信不疑

·一肚子苦水的人,贏得不了別人的敬重

·懶惰是貧困的第一成因

 

 

 

【原文】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

【譯文】

貧窮沒有依靠,不爭強好勝是最重要的。

【釋評】

       貧窮不是過錯,但貧窮終是軟弱無力的。身陷貧窮的人要安守本分,爭強好勝的事不可為之。但凡爭強好勝,終要以實力為后盾,這對貧窮者只會雪上加霜。貧窮是弱者的特征之一,它決不是爭勝的資本;以貧窮為由而到處伸手的人,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兇險。社會是不利于窮人的,窮人需要百倍的清醒和十足的忍耐。

 

 

【原文】

困有心賊,抑之無恙。

【譯文】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沒有禍患。

【釋評】

       身陷困境中的弱者孤立無援,很容易產(chǎn)生極端的想法。他們處處受制,央告無門,一旦情緒失控,違法亂紀(jì)的事便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在困境中不生邪念,不是圣賢難以做到,但壓制自己的欲望,不讓它泛濫成災(zāi),有理智的人都能為之。人不能隨心所欲,寶貴之人不可,窮楞之人更為不許。

 

 

【原文】

不惡窘者,知天也。

【譯文】

不憎恨窘境,就是通曉自然社會了。

【釋評】

       處在窘迫的逆境中,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是衡量一個人見識高低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對窘境的本質(zhì)認(rèn)識,如果脫離了對自然社會的內(nèi)在考究,終是模糊不清的。天有陰晴雨雪,人有窮富高低,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最真實的狀況。困窘的人們不該為此怨天尤人,滿懷激憤。其實,窘境最能磨練人的意志,它的積極作用應(yīng)該是逼人奮進(jìn),進(jìn)而走向坦途。

 

【原文】

惰以致貧,羞也。

【譯文】

因為懶惰而導(dǎo)致貧窮,是羞愧的。

【釋評】

       貧窮有多種原因鑄成,其中,最讓人無法諒解的是懶惰造成的貧窮。懶惰是對自己的不負(fù)責(zé)任,注定要無所收獲的。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天道酬勤,只有奮斗不息者才能位居人上。不明白這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便會崇尚空談異想天開,不務(wù)實事,其命運也就不得而知了。這樣的人如不及時反省,當(dāng)是最可悲的。

 

 

【原文】

廉以不富,榮也。

【譯文】

因為清廉而不富足,是榮耀的。

【釋評】

       貧窮是酸楚的,不安于貧窮的痛苦會更大、更深,特別對有職有權(quán)的官吏而言,他們?nèi)绻话灿谇遑?,貪財羨富,那么勢必會走上貪贓枉法的邪路,一旦身陷法網(wǎng),等待他們的將是嚴(yán)懲。從任何一個角度看,為官不貪都是榮耀的,它的長遠(yuǎn)效益是敵視者無法預(yù)見的。當(dāng)官決不是個撈錢的職業(yè),明智的人不會被銅臭熏倒。

 

 

【原文】

蹇以無貨,嗟也。

【譯文】

因為命運坎坷而窮困潦倒,是令人嘆息的。

【釋評】

       才能不等于金錢,自古有大才而命運不濟(jì)、衣食不周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是令人嘆息和同情的。應(yīng)該看到,富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都不免貧困,如果不面對這個現(xiàn)實,人們難以靜下心來做事。對有人才能的人來說,命運的不分雖然殘酷,但接受也是無可奈何的;逃避和抗拒也許更無出路,生存都要難以維系了。

 

 

【原文】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

【譯文】

富貴之家多有不肖之子孫,貧寒之家常出高官顯貴。

【釋評】

       窮富是不生根的,寶貴如浮云,貧寒如浮云,貧寒亦可待,人們對此要脹遠(yuǎn)的眼光。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和其生存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出身貧寒的人往往更有作為。艱苦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催生了他們積極向上的雄心,而這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相反,安逸舒適的生活常常使人失去危機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慣,只會加劇人的惰性和弱弱,這樣的人經(jīng)受不住風(fēng)雨,更難當(dāng)大任了。

 

 

【原文】

達(dá)無直友,難存管鮑。

【譯文】

得志時沒有正直的朋友,落難時卻有管鮑之交。

【釋評】

       管鮑之交是比喻好友相互信任,不計得失,情誼深厚。俗話說,患難見真情,管鮑之交得志之人是得不到的,更是無法體會的。一方面因為他們高高在上,人們只能仰視,無法真正做到平等交流;另一方面他們或多或少有自大的毛病,人們的真言他們很難聽得入耳。普通人之間的交往沒有那么多顧忌,不摻雜任何功利的朋友才能結(jié)成生死之交。

 

 

【原文】

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

【譯文】

不失去仁愛終究會富有,這來自于上天的酬報。

【釋評】

       貧窮之人無論如何艱難,仁愛之心是不可失去的。有些人以貧窮為由,大肆作惡,這是人神共憤的事,是不會有善終的。仁愛是富有的根莖特別在貧困狀況下,仁愛更顯得彌足珍貴,貧窮之人如果失去它,那么便失去了全部希望。上天不會虧待有愛心的人,只要人們對此堅信不疑,做到持之以恒,開花結(jié)果的日子就不會遠(yuǎn)了。

 

 

【原文】

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譯文】

不訴說苦楚終究會興盛,這源自于人們的敬愛。

【釋評】

      貧苦中的人切忌不耐苦楚,叫苦連天。整日有一肚子苦水倒的人,贏得不了別人的敬重。不以苦為苦。任勞任怨,是人們應(yīng)該有的正確態(tài)度,只在將之始終,別人才會因敬生愛,助其成事。把痛苦壓在心底,沒有自信的人是做不到的;挺直腰桿面對挑戰(zhàn),最需要一種樂觀精神。自強先要自立,在任何時候都要做一條硬漢。

 

 

 

 

 

 

卷四·抑尊篇

 

本卷精要

 

·顯現(xiàn)弱小可以愚弄強者

·尊奉強者可以損害他,用這個方法能促其自我變亂

·抓住強者弱點的弱者同樣能取得勝利

·弱者自稱尊貴,傷害便不遠(yuǎn)了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

·無休止的恭維和贊頌,是腐蝕強者的利器

 

 

【原文】

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

【譯文】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強者,名聲和實際不是契合的。

【釋評】

     高高在上的人不要盲目以強者自居,一味以強者姿態(tài)出現(xiàn),不肯放下身架,禍患就會潛伏了。世上有很多名不符實的假象,尊貴的地位便是其一。如果不顧實際狀況、妄自托大,有名無實的他們是不堪一擊的。尊榮不可讓人飄飄然,也不可使人無謙卑之心,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行事才能得體而無害。

 

 

【原文】

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譯文】

稱霸的人也有他的弱點,勝敗沒有固定的規(guī)律。

【釋評】

       世上沒有絕對的強者,再強的人也不是無懈可擊的。站在商端的人倘若以為自己無敵于天下了,這本身就說明他對人與世界缺乏完整的認(rèn)識。人都是有弱點的,稱王稱霸的弱點只是不明顯罷了。勝敗也不全是由強者操縱的,抓住強者弱點的弱者同樣能取得勝利。正因如此,有遠(yuǎn)見的強者永遠(yuǎn)不會高枕無憂,他們的危機感是很強烈的。

 

 

 

【原文】

弱不稱尊,稱必害。

【譯文】

弱者不能自稱尊貴,自稱尊貴陽市一定會受到傷害。

【釋評】

      尊貴不是自封的,它雖然榮耀,但也暗藏殺機,沒有實力的人不能隨意染指它。人的虛榮心使人目光向上,總有自不量力的人稱尊道貴,極力抬高自己,這是很危險的。尊貴人人欲得,樹起了尊貴的大旗,就意味著要接受各方面的挑戰(zhàn),而弱者是經(jīng)受不住沖刷的,只能淪為他人的祭品。聰明的人會審時度勢,利欲熏心的人才要自取其辱了。

 

 

【原文】

強勿逾禮,逾則寇。

【譯文】

強者不能超越禮法,超越禮法就是賊寇了。

【釋評】

       在社會的框架內(nèi),任何人都不能無拘無束,強者也不能例外。憑借實力和地位雖可以一時取勝,但難敵眾譴責(zé)。禮法是無形的,卻是強大的,它是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利器,蔑視它的人便會為人們所鄙棄,在為人人喊打的盜賊。在這方面,向禮法低頭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挑戰(zhàn)禮法的人也不是強悍便能做到,所有人都不可輕易犯險。

 

 

【原文】

不罪于下,禍寡也。

【譯文】

對身份低微的人不輕易譴責(zé),禍患就會減少了。

【釋評】

       強者有一種油然生的優(yōu)越感,這表現(xiàn)在他們往往看不起身份低微的人,一有時機他們毫不客氣地對他們大加聲討,濫施淫威。強者常常把這視為威嚴(yán)的象征,其實這是他們自挖墳?zāi)?。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強者的盛氣凌人常是弱者奮起的拼命的一個直接原因。弱者也需要尊嚴(yán)和尊重,誰也不能漠視他們的存在。

 

 

【原文】

目無貴賤,君子也。

【譯文】

眼里沒有貴賤之別,是君子的行為。

【釋評】

       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高低貴賤是很庸俗的,也是有偏見的。人本無貴賤之分,持有這種觀念才是對人的本質(zhì)了解和真正尊重,君子的一切善行正是源于此節(jié),他們拔開世俗的浮云,是人類的大智大勇者,眼里沒有貴賤,才能做到位高而不驕,位卑而不恥,這是待人接物進(jìn)入真誠的必由之路。沒有這種深刻認(rèn)識和真情體驗,人們但無法擺脫庸俗和勢利,進(jìn)入不了君子的行列。

 

 

【原文】

心系名列,小人也。

【譯文】

心中只有名利二字,是小人的行徑。

【釋評】

       作威作福的人是不會淡泊名利的,他們把名利視為養(yǎng)優(yōu)處尊的資本,為此他們并不在意別人的痛苦和想法。為名利而活的人是不會放棄任何機遇的,名利成了他們?nèi)松淖罡咦非螅赖伦匀粧佒诤?,這是世上小人的共同特點。如果一個人凡事只講實惠、只講利益,那么這個人的發(fā)展趨向就危險了,人們應(yīng)該時刻提防他。

 

 

【原文】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

【譯文】

君子身處高位會造福世人,小人有權(quán)有勢會危害百姓。

【釋評】

      官位是不能輕易授人的,這不是個榮辱的事,它關(guān)系著千百萬民眾的切身利益。為官便會成為他們巧取豪奪的階梯,老百姓就要遭殃了。為官不能計較個人的毀譽,在乎自己得失的人是不能為百姓造福的,這也是檢驗君子與小人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

 

 

【原文】

至善無跡,然惠存也。

【譯文】

最大的善行是沒有痕跡的,但它的恩惠卻是實實在在的。

【釋評】

       地位高的人偏愛為自己樹碑立傳,如果抱著這一目的做些善事,他們是很難如愿的。善是發(fā)乎內(nèi)心的,夾雜功利的行善不會打動人心,也不可能持久。人們是不可愚弄的,崇高的名望金錢換取不來。倘若一個人因行善而抱怨沒有回報,他就注定是個急功好利的人了,并不值得人們對他感恩戴德。

 

 

【原文】

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譯文】

最高貴的人沒有威儀,但他能讓人心悅誠服。

【釋評】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搪”,試圖憑借威儀嚇人的都是小鬼之類,他們的實質(zhì)是空虛的。裝腔作勢、派頭十足往往是小人得志時的模樣,正人君子是不屑為之的。擺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架式,不但抬高不了自己,而且只會暴露出小人面孔令人生厭。人們永遠(yuǎn)喜歡接近平易隨和的領(lǐng)導(dǎo)者,領(lǐng)導(dǎo)者的樸實無華最能征服人心,贏得聲望。

 

 

 

 

 

 

卷五·守卑篇

 

本卷精要

 

·人卑莫僭 ,贏馬勿馳

·草木同時衰敗,他們都有茂盛的時候

·如果想做一個可笑的淺陋都,那就夸夸其談吧

·達(dá)官貴人不是可以親近的人,離開他們可遠(yuǎn)離羞辱

·氣節(jié)是弱者的青山

 

 

 

【原文】

人卑莫僭,贏馬勿馳

【譯文】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號行事,瘦弱的馬不要拼命奔跑。

【釋評】

      總有人喜歡牛大旗做虎皮,作為向上爬的臺階,他們都是不甘寂寞的卑微者。上進(jìn)心不能用作賤自己來體現(xiàn),也不能靠虛張聲勢來支撐,如果自不量力地拔高自己,那么正如瘦馬狂奔一樣,終會倒斃的。一個人不能自己討厭自己,即使地位再低,也不能失去自信和自我欣賞,正所謂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美處,換個角度看問題,答案就大不相同了。

 

 

【原文】

草木同衰,咸存其榮。

【譯文】

草木同時衰敗,它們都有茂盛的時候。

【釋評】

       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無論尊卑貴賤,人生都是極短暫的。所有的生命都是美麗的,只要珍惜所有,每個生命的價值都不可替代。和生命的意義相比,人們實在不該為自己的卑微而類惱,小人物同樣可以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拋棄自卑則是成功者的首要前提。

 

 

【原文】

君不正臣譎,君之過也。

【譯文】

君子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詐他,這是君主的過錯。

【釋評】

      封建喜專制的時代君主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不容許有任何的侵犯和不敬,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做臣子的只能對君主絕對服從,否則便是一條死路。面對殘忍不正的君主,做臣子的為了迎合他,不搞些欺詐恐怕是難以做到的,這不僅是現(xiàn)實的需要,也是保身立命的手段。道德的力量在君臣之間是脆弱的,過度相信它的臣子都難逃厄運。

 

 

【原文】

上無私下讜,上之功也。

【譯文】

上司沒有私心才能使下屬對他直言,這是上司的功德。

【釋評】

       存有私心的領(lǐng)導(dǎo)者是無法讓下屬信服的,他們?nèi)稳宋┯H,賞罰不明,一旦淪為孤家寡人,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怪罪下屬。相反,正直無私的領(lǐng)導(dǎo)者和下屬患難與共,下屬便會把他視為知已,全心為領(lǐng)導(dǎo)者著想,直言也就不在話下了。能使下屬忠誠敢言的領(lǐng)導(dǎo)者才是最成功的,他們讓下屬發(fā)揮出他們的全部聰明與才智,事業(yè)興旺便有了根本保障。

 

 

【原文】

功過由人,尊卑守序。

【譯文】

功過是由人來決定的,尊卑是靠秩序來維護(hù)的。

【釋評】

   專制集權(quán)的封建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個人的命運掌握在統(tǒng)治者手中,他們可以信口雌黃,隨意加人功過;封建等級制度格外森嚴(yán),卑微者縱是忠心為國,也不能對尊者有所侵犯,否則便會受到口誅筆伐,嚴(yán)懲不貸。如此情勢,身居下位的人有太多的無奈,他們的選擇是有限的。和仁人志士相比,大多數(shù)的人滄為平庸,他們的心境應(yīng)該得到人們的諒解,而過多地指責(zé)他們也是失之公允的。

 

 

【原文】

卑不弄權(quán),輕焉。

【譯文】

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權(quán)力,因為人們輕視他。

【釋評】

       歷史上有很多竊取權(quán)力的人,他們不在其位而握其權(quán),這些人盡管光一時,但結(jié)局多是慘淡的。權(quán)力需要正當(dāng)?shù)拿x來執(zhí)掌,超越了正常途徑,即使抓住了權(quán)力,也會為人輕視,終會失去。在這一點上,卑微的人要經(jīng)得住誘惑,縱然權(quán)力就在眼前,也不能輕易撈取,否則,等待他的只是一場富貴夢而已,早晚要破滅的。

 

 

【原文】

寵不樹敵,絕焉。

【譯文】

受寵信的人不要樹立強敵,因為這是一條絕路。

【釋評】

      強敵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這與一個人的作為密不可分。受寵信的人極易恃寵而驕,他們行為放縱,不經(jīng)意間便會得罪不起作用,惹人忌恨。這樣的敵人多了,危機四伏,任何人都不可能幸運到底了。人不能被一時的受寵遮掩了視線,謹(jǐn)守謙卑仍是十分必要的,最值得信任的不是某個人的喜愛,而是自己的不為人憎。

 

 

【原文】

陋不論道,暴焉。

【譯文】

淺陋的人不要談?wù)摯蟮?,因為這會顯露自己的無知。

【釋評】

      粗俗的人忌諱附庸風(fēng)雅。不懂裝懂,沒有真才實學(xué)而言說無忌者只能招惹是非,更被人蔑視。真正的學(xué)問絕不靠賣弄,也容不得半點虛假,在這方面如果不夠厚道,那么終生都要貽識了。無知并不可怕,無知且自以為是就令人恐懼了,他們是盲人騎馬,深淵就在眼前。

 

 

【原文】

堪親者非貴,遠(yuǎn)之不辱也。

【譯文】

可以親近的不是達(dá)官貴人,遠(yuǎn)離他們能免遭羞辱。

【釋評】

       社會下層的人少不了渴望交上上層人士,依靠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愿望是美好的,但實現(xiàn)的機率并不高,因為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而已。尊卑從來是有區(qū)別的,人也是時刻在變化的,一條鴻溝橫亙其中,卑微者實在難以跨越,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智之舉,把別人想像得無比良善更是幼稚行為,這是卑微者堅決要摒棄的。

 

 

【原文】

毋失者乃節(jié),恃之必成矣。

【譯文】

不能失去的是氣節(jié),依靠它一定會有所在就。

【釋評】

      俗話說“窮要有窮志氣”,只要氣節(jié)不失,便不是最貧賤者,前程也不會滿是絕望。卑微者堅守氣節(jié)不易,生活的壓力和處境的窘迫都能使他們改變立場,屈從妥協(xié)。正因如此,堅守氣節(jié)的卑微者才是最可敬的,也是最有骨氣的,他們經(jīng)受住了風(fēng)雨的考驗,不屈不撓,任何難題也不會難倒他們。這樣,成功選擇他們,也就毫不費解了。

 

 

 

 

 

 

 

卷六·示缺篇

 

本卷精要

 

·缺陷是世界的本相,過度追求完美不智

·死要面子不智,不說真話不通,向人求助逐步形成高氣揚

·使上司高興要故意顯示自己的丑陋

·以本色面目出現(xiàn),缺陷便會被人容忍

·自損聲名,能解除上司的戒心,得大于失

·有見識的人是不求獨美的

 

【原文】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

【譯文】

上天是最善良的,人沒有最完美的。

【釋評】

有缺陷是世界的本相,這就決定了追求完美不僅不智,而且不會成功。人們在為自己的缺點而憂心忡忡之時,不可避免地要極力掩飾了,所以很多弄巧成拙的事便會發(fā)生,這更是一種失敗。不以不完美為憾,才能流露出真性情,它真實而感人,人活得才有滋味。處處追求完美,無異于珈鎖纏身,人是難得自由的,生命也會隨隨便便之枯萎了。

 

 

【原文】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譯文】

沒有加工過的玉石,它的本性才會存在。

【釋評】

        渴望出人頭地地人惟恐不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他們?yōu)榱擞夏撤N需求,常把自己的搞得面目全非。世俗一世并不為過,但失去自我便會適得其反,令人無法真正相信他。時刻都想展現(xiàn)自己的最完美的一面是最累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這種想法越強烈,他的動機就越可疑,人們只會防范他。一個人以本色面目出現(xiàn)即可,有缺陷的其實人們并不排斥。

 

 

【原文】

求人休言吾能。

【譯文】

求助他人不要說自己很有才能。

【釋評】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能自己解決,向他人求助并不丟臉。在這一點上,死要面子不智,不說真話不通,最忌遮遮掩掩。把自己的難擺明,真心向你求助,人們是很難拒絕的,也最能引發(fā)他們的同情心。若不如此,向人求助尚且趾高氣揚,不肯示弱,這樣的人只地人見人憎,他們是討不到半點好處的。

 

 

【原文】

悅上故彰已丑。

【譯文】

使上司高興要故意顯示自己的丑陋。

【釋評】

      封建時代的上下級關(guān)系極其復(fù)雜,他們互相利用,互不信任,有著許多見不得人的東西摻雜其中,絕非外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上司不允許自己下屬的才能超過自己,更難以忍受下屬有太高的聲望。以他們私心看來,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地位構(gòu)成大的威脅,是必須及時設(shè)防的。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自損聲名,這能解除上司的戒心,得還是大于失的。

 

 

【原文】

治下不奪其功。

【譯文】

管理下屬不能奪取他們的功勞。

【釋評】

      貪占下屬功勞的上司是沒有遠(yuǎn)見的,他們極力美化自身,損人利已,實際上是自我的大暴露,人人都可見其虛偽與無情。有能力的上司不一定讓人信服,而有缺陷的但真心關(guān)愛部屬的上司一定會深得人心。上司的最大成就是把人心都凝聚起來,有見識的上司是不求獨美的。

 

 

【原文】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

【譯文】

君子一言顯現(xiàn)他和短處,不顯現(xiàn)他的長處。

【釋評】

      世上的君子之所以稀少,只因世俗而膚淺的人太多了。人們多是極力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的,因為這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為自己分。而在君子看來,討好和迎合別人是虛偽的,顯現(xiàn)短處才能活得真實自,這更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他們不怕出丑揭短,清新自然,又無掩蓋短往上的種種疲憊,他們反是拋掉了最沉重包袱,上陳征戰(zhàn)更易得勝。

 

 

【原文】

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譯文】

小人使用他的聰慧,不使用他的笨拙。

【釋評】

       小人相信聰慧萬能,他們玩弄權(quán)謀,勾心斗角,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敗對手,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凡是小人,都是不敢正視自己的笨拙的,使用它更是不也為之。小人視拙如虎,是怕笨拙壞了他們的好事,不占先機,其實這恰恰反映出了他們的心虛和實質(zhì)的軟弱。大智慧都是笨拙的,也是最實用的,看似無心,其實無堅不摧。

 

 

【原文】

不測之人,高士也。

【譯文】

深不可測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釋評】

      人都有他的缺憾之處,問題是人們能否擺脫它的陰影,不為其所左右。缺憾與優(yōu)點同存,人們厭棄它的同時,只會增加自己的劣勢,減少自己的深度。高人名士并不是缺處少的人,而是所缺處看得最淡的人。他們對自身的優(yōu)缺點一視同仁,淡然對之,令外人無法據(jù)此探知他們的內(nèi)心,這是保身立命的最高境界。

 

 

【原文】

內(nèi)不避害,害止于內(nèi)焉。

【譯文】

對內(nèi)不回避害處,害處便會在內(nèi)部得到解決了。

【釋評】

       一個團(tuán)隊只有內(nèi)部純潔、團(tuán)結(jié)一心,才能具有戰(zhàn)斗力。要做到這一點,一團(tuán)和氣、回避問題必須禁絕。把問題指出來,讓害處曝光,這有利于及時消除隱患。否則只能助長禍患的滋生,以至無可救了。掩蓋“家丑”是愚蠢的,使危機消化在內(nèi)部才有驚無險,不蔓延成災(zāi),在這方面,不能顧及情面,心慈手軟,也不能得過且過,猶豫拖延。

 

 

【原文】

外不就禍,禍拒于外哉。

【譯文】

對外不接近禍亂,禍亂就會被阻擋在外面了。

【釋評】

       耀武揚威是惹禍的根苗,災(zāi)難襲來總有自身的因素使然。一些人一旦有了一點實力,便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力量,輕易扎進(jìn)矛盾的旋渦,熱衷趁亂打動,結(jié)果引禍上門了。任何時候,鋒芒都不能隨意顯露,而老成持重卻可靜觀其變,不入險地。把困難想得多些,把自己壓低一點,不僅有助于成事,更可減少敗事。

 

 

 

 

 

卷七·忍辱篇

 

本卷精要

 

·小人不怕君子,卻怕懲罰

·弱者不能振作,人們會侮辱他

·羞辱雖作人,憤怒卻致命

·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則有大成

·松懈對手意志,減輕將至的打擊力度

 

 

 

【原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

【譯文】

最大的恥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傷害。

【釋評】

       世俗社會的不平與不公只在存在一天,人們便難免受到各種侮辱,受害者不要自責(zé)太切。個人的力量不能操控社會,卻可以掌握自己,如果悲觀厭世、自我傷害,這才是最恥辱的。受人侮辱不是自己的錯,自己也不疼愛自己,人的尊嚴(yán)便蕩然無存了,這是人世間最悲哀的事。

 

 

【原文】

至忍非忍,乃自諒也。

【譯文】

最大的忍讓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諒自己。

【釋評】

       許多人的墮落是從自輕自賤開始的。他們不能原諒自己的卑微無能,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喜歡盲目攀比,結(jié)果把自己打入了十八層地獄。拔高自己有害,看貶自己更是殘忍的事,平庸的人必須容忍自己的平庸,否則他就難以存活了。人不會個個都是圣賢,做快樂的普通人也是好的選擇。

 

【原文】

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

【譯文】

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

【釋評】

       君子難為,要想做個君子,必須承受小人的種種侮辱,君子受侮辱的程度是人群中最高的。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不是偶然的,如果社會大環(huán)境對小人有利,不容君子,最應(yīng)該譴責(zé)的是自然是滋生小人的土壤了。君子正是因為看破了這一點,所以他們針對性的對象凍是具體的某個小人,他們試圖改變的是扭曲了的社會。

 

 

【原文】

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

【譯文】

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們懲罰。

【釋評】

       不能忍受屈辱的人,見識是短淺的,性格是浮躁的,最容易淪為小人,小人是一觸即跳的,他們只想占便宜,吃不得一點小虧,一受刺激便要發(fā)作。在君子的禮讓謙和面前,小人不會為此感動、改過,征服他們只能靠無情的懲罰和侮辱。小人不敬他人,卻幻想讓他人尊敬,這是小人的最可笑之處。亦是小人的最薄弱之處。

 

 

【原文】

君子小人,辱之可鑒焉。

【譯文】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羞辱他可以鑒別出來。

【釋評】

       對人的判定是很困難的,人有多種多樣的偽裝,小人更是此中高手,稍有不慎,人們便會被蒙蔽欺騙。君子和小人對羞辱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他們內(nèi)心本質(zhì)的集中反映,只要據(jù)此察驗,一個人的真實面目便可看清了。不為羞辱擊劍的人才是堅強的人,也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他們不會為一時的榮辱改變信仰,也不會因牢騷滿腹而走向墮落,正可謂能忍者方能負(fù)重。

 

 

【原文】

強而無仁,天辱之。

【譯文】

強者沒有仁愛,上天會侮辱他。

【釋評】

沒有人可以免遭侮辱,強者看似無人可制,其實公理人心還是強過他的,只要他們不講仁愛,違背天理,報應(yīng)是很快的。有侮辱在側(cè),并不絕對是件壞事,它可警醒強不可胡作非為,魚肉百姓。如果強者對“上天”示警不理不睬,那么只能說明他愚昧無知,大禍將至。

 

 

【原文】

弱而不振,人辱也。

【譯文】

弱者不能振作,人們會侮辱他。

【釋評】

       毫無疑問,弱者所受的侮辱是最多的,盡管這是不公平的體現(xiàn),弱者還是要隨和面對的。弱者需要的不是哀怨,振作圖強才是正確的出路。忍受侮辱是擺脫侮辱的第一步,這樣可以給弱者贏得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由弱變強。向侮辱說不,雖勇氣可嘉,但并不值得提倡,如果過早的顯露出自己的反抗意圖,所承受的壓力便要加重了。

 

 

【原文】

辱不滅人,滅于縱怒。

【譯文】

侮辱不能毀滅人,毀滅人的是放縱憤怒。

【釋評】

      面對侮辱,人們是不能隨便發(fā)泄憤怒的。怒火打擊不了別人,不會燃燒自己,把自己葬送。歷史上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制怒的,他們不讓憤怒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這就使他們時刻都能保持住理智,做出正確的抉擇。侮辱雖然傷人,但它并不致使,人們不該把它看得太重。人生的每一步,清醒都必不可少,而憤怒只會帶來沖動和蠻干。

 

 

 

【原文】

大辱加于智者,寡焉。

【譯文】

有智慧的人常常要承受大的侮辱,因為能理解他們的人很少。

【釋評】

      世界充滿無奈,智者是孤獨的,他們超越常人的卓見往往不為人們所接受,反成了人們嘲笑打擊的對象。一個人要想有所突破,就不要幻想沒有障礙地前進(jìn),在多數(shù)人的反對聲中,也許只有自己正確的。央求別人的理解是可憐的,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而義無反顧地追求,才是探求真理的有效途徑。

 

 

【原文】

大難止于忍者,息焉。

【譯文】

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過大的災(zāi)難,因為他們使敵手停止了進(jìn)攻。

【釋評】

      大的災(zāi)難源于敵手的不斷進(jìn)攻,忍受不了小的屈辱,敵手的進(jìn)攻便會加劇了。不要挑逗和刺激敵手的進(jìn)攻欲望,做無謂的抗?fàn)幱袝r要付出百倍的代價。忍辱是弱者的生存謀略,它可以瓦解敵手的攻擊意志,減輕敵手的打擊力度,進(jìn)而使自己受到的傷害減為最低,避免毀滅的命運。

 

 

 

 

 

 

卷八·恕人篇

 

本卷精要

 

·聲望以器量為貴,而不是名聲顯赫

·寬恕他人就是寬恕自己

·仁恕之道不僅能感染人,更能改變?nèi)?SPAN lang=EN-US>

·扶助處于困境的人,是智者的行為

·過于求全責(zé)備,受害的是自身

·富而澤貧,無損其富

 

 

 

 

【原文】

天威貴德,非罰也。

【譯文】

上天的威嚴(yán)以仁德為貴,而不是懲罰。

【釋評】

      威嚴(yán)不能建立在懲罰之上,因為懲罰并不能使人真正敬服,而表面順從是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的。握有權(quán)力的人一定要慎用懲罰,懲罰多了只能說明他在仁德上是無能的,而只有依靠權(quán)力這一魔杖了。魔杖隨時都會失去,無所憑借的他們只好自吞苦果,這是殘暴的掌權(quán)者共有的下場。

 

 

【原文】

人望貴量,非顯也。

【譯文】

人的聲望以器量為貴,而不是名聲顯赫。

【釋評】

       人的器量不是天生的,如果沒有一顆憐愛寬恕之心,他的器量就會十分狹小,容人便分外有限,他是難以出眾的。一些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喜歡在沽名的釣譽上下功夫,也許他們有得逞之時,但那終是虛假的,是一桶就破的,名聲再大也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好處。大器量不僅是愛自己的親朋,更是寬恕自己的敵人,完全與功利無關(guān)了。

 

 

【原文】

恕人恕已,愈蹙愈為。

【譯文】

寬恕他人就是寬恕自己,形勢越是困難越是要這樣做。

【釋評】

       寬恕他人是不能講條件的,如果抱著功利思想為之,那么就推動了寬恕之要旨了。人要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這樣才能換來他人的將心比心;對他人的真正理解,不能停在口頭上。身處困境不應(yīng)成為不能恕人理由,此時匯報會仁恕,尤能助人擺脫困境,獲得意外的驚喜。

 

 

【原文】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

【譯文】

君子可以寬恕,因為他們心地善良。

【釋評】

       君子也有犯錯的時候,盡管這是人們不愿看到的。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并不是因為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完美無缺,而是因為他們的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他們的仁德善良相比,君子有君子的難處,這是人們首先要體諒的,對他們不能求全責(zé)備,過于挑剔,否則就是扼殺了。

 

 

【原文】

小人可恕,其情殆焉。

【譯文】

小人可以寬恕,因為他們的危險。

【釋評】

      俗話說“大人不計小人過”,小人盡管令人討厭,人們也沒有必要和他們糾纏到底,不依不饒。小人做盡了壞事,他們的處境兇險四伏,隨時都有可能深入谷底。探究他們墮落的原因,有許多并不是他們個的責(zé)任,他們?nèi)杂辛钊送榈囊幻?。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對小人的寬恕不是縱惡,而是揚善。

 

 

 

【原文】

不恕者惟事也。

【譯文】

不能寬恕的只是具體事情。

【釋評】

      對事不對人,是恕道的核心內(nèi)容,既成的事實無法改變,而人卻是有望變化的,只要給他一次機會,也許便是他重生的開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人,人就不是不可寬恕的,在持定的情境下,人的行為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思想,至少有一總分是扭曲的,把人與事區(qū)分開來,分別對待,人們才能從仇恨中解脫出來,不失人性的至寶寬容。

 

 

 

【原文】

富而憐貧,莫損其富。

【譯文】

富人憐惜窮人,不會損害他們的富有。

【釋評】

       為富不仁者大有人在,他們的仁恕之心淡漠了,對窮人表現(xiàn)出的是可憎的苛刻與絕情。站在窮人的對立面是富人的誤區(qū),他們的冷酷加深了窮人對富人的仇視,實際上是自毀根莖,增加隱患。憐惜窮人是富人應(yīng)盡的義務(wù),這不是對窮人的施舍,而是對自己長遠(yuǎn)利益的必要保護(hù)。歷史上的為富不仁者終歸覆沒,便是很好的佐證了。

 

 

 

【原文】

貧而助人,堪脫其貧。

【譯文】

窮人幫助他人,可使他擺脫貧窮。

【釋評】

       窮人更應(yīng)體諒他人的難處,伸出友愛之手。艱難的日子需要愛心支撐,相同之處的困境有助于增加對他人的理解,窮幫窮是最真誠的,也是最感人的。擺脫貧窮不是靠極端自私便能做到的,六親不認(rèn)、無情無義只能使窮人走向絕路。窮人的每一次付出盡管艱難,但它終是窮人的最閃光一面,能照亮自己,更能征服世人。

 

 

 

【原文】

人不恕吾,非人過也。

【譯文】

他人不寬恕自己,不是他人的過錯。

【釋評】

       向他人乞求寬恕不是寬恕的真義,寬恕不能硬索強要,也不可視為依賴。有些人總是指責(zé)他人的嚴(yán)苛,而從不反省自己的態(tài)度,其實,他們把寬恕作為一種交易了。這勢必使自己心態(tài)不正。讓自己真正寬恕起來,是一種自我歷練和高層次修養(yǎng),決不能因為他人的原因而動搖自己的信念,相反,在他人不寬容的時候才是最磨練人的時節(jié),人的修養(yǎng)在此高低立判。

 

 

 

【原文】

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譯文】

自己不寬恕他人,是自己的罪過。

【釋評】

      在仁恕的問題上,嚴(yán)以律己大有益處,這能使自己變得更真誠友善起來,剔除世俗的虛偽和功利,贏得人們的真正敬重。每個人都應(yīng)首先從自我做起,而不該一味抱怨環(huán)境的惡劣;如果每個人都能嚴(yán)格要求自己,善待他人,環(huán)境便會隨之改變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信奉仁恕之道的人不僅能感染人,更能改變?nèi)恕?SPAN lang=EN-US>

 

 

 

 

卷九·弱勝篇

 

本卷精要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要善用其“弱”,“弱”的威力便顯現(xiàn)了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強大的助力

·進(jìn)取心是上天對下層人士的無形“褒獎”

·誠心對人,更應(yīng)該成為弱者的座右銘

 

 

 

【原文】

名弱者,實大用也。

【譯文】

被人稱為弱處的東西,實際上是有大的用處的。

【釋評】

      多數(shù)人對弱處的排斥行為,并不能說明他們是正確的。而少數(shù)大智慧者對弱處的推崇,決不是故弄玄虛,應(yīng)該引起人們的反思和重視。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對“弱”的看法不是世俗的,他對“弱”的認(rèn)識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只要人們“弱”不自卑,善用其“弱”,“弱“的威力便顯現(xiàn)了。

 

 

【原文】

致勝者,未必優(yōu)也。

【譯文】

能導(dǎo)致勝利的東西,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優(yōu)勢。

【釋評】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事例屢見不鮮,它揭示了在勝利面前,強弱是平等的,勝利并不會拒絕弱者。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就是好貓,能夠致勝的“弱”,人們對它一定要刮目相看。許多人對勝利沒有信心,正是因為他們在致勝的要素上認(rèn)識不清,他們迷信強大與優(yōu)勢,不信“弱”和“劣”的作用。不改變這種偏見,弱者是永遠(yuǎn)也站立不起來的。

 

 

【原文】

弱而人憐,憐則助。

【譯文】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強大的助力。

【釋評】

       人們的同情心是偏向弱者的,這是一筆無形的資產(chǎn)。弱者盡管會受到一些的冷眼,但好人還是居多的,他們同情弱者、關(guān)愛弱者,所以說弱者并不孤立。弱者不要怕展示自己,在人前顯弱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喚醒人們的同情心。當(dāng)人們共同關(guān)注一個弱者時,這個弱就不會悲觀絕望,也不會孤立無援,他汲取的力量是無窮的。

 

 

【原文】

劣而人恕,恕則孝。

【譯文】

處于劣勢者人們會寬恕他,寬恕就是難得的幸運。

【釋評】

       在正常的情況下,如果對手的實力太低,完全處于劣勢,那么人們是不會和他真正計較的,寬恕他也不是件難事了。劣勢明顯的人很難刺激起人們的攻擊欲望,勝之也不值得夸耀,這就為他們贏得了免遭重創(chuàng)的有利局面。他們失敗了無人指責(zé),他們出錯了少人嘲笑,他們的壓力是最小的,而這一切都是對成功極為有利的。

 

 

【原文】

庸人納,納則遇。

【譯文】

平庸者人們會接納他,接納就是難逢的機遇。

【釋評】

       人們苦苦追尋的機遇,很多的時候卻被平庸者輕易得到了。平庸者缺少野心,為人低調(diào),對人構(gòu)不成威脅,這都是人們?nèi)菀捉邮芩麄兊脑?,而才能卓著者要被人接受卻是很困難的,他們的才智反讓人望而生畏,疑慮難消。平庸有時是制勝的關(guān)鍵,在能者核戰(zhàn)爭相害時,沒人在意的平庸者往往幸存下來,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原文】

以賤為恥,其人方奮。

【譯文】

把地位低下視為恥辱,人們才能奮發(fā)有為。

【釋評】

      地位低下是有志者難以接受的,他們不滿現(xiàn)狀,這樣才能增長強烈的向上欲望,向高層次邁進(jìn)。身處下層的人深知下層的辛酸,此中滋味是養(yǎng)尊處優(yōu)者無法體會的,這也決定了下層人士的上進(jìn)心更強、更堅定,由此鑄成了他們比養(yǎng)尊處優(yōu)者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和更大的業(yè)績。這是對上天對下層人士的無形“褒獎”,人們應(yīng)該用心領(lǐng)會。

 

 

【原文】

以絀為憾,其人乃進(jìn)。

【譯文】

把自己的不足視為遺憾,人們才能不斷進(jìn)取。

【釋評】

       人生在世,不能自陶醉,在比較之中,人們才會看到差距,找出不足。弱者和強者的差距是明顯的,不足很大的,弱者只有正視這些,不滿于此,才能上進(jìn)心切,加倍努力。強烈的反差往往是最有力的推進(jìn)器,它也是最有效的清醒劑,它督促人們不要顧影自憐,更不能停下腳步。

【原文】

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

【譯文】

沒有依靠的人會自我圖強,這是形勢逼迫的結(jié)果。

【釋評】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需要不停地開發(fā)和挖掘。有些人能做到主動,而有些人要擠壓他才行。在山窮水盡之時,弱者的潛力最易激發(fā)出來,因為他們斷絕了一切依靠,只能自我拯救了。身陷困地常常是一個人的轉(zhuǎn)折點,這是弱者求勝的一個重要契機,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此時刻,人們才能真正做到放手一搏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