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網(wǎng)師園,在出來的路口,看到了這塊牌子:
剛開始還以為里面是唱昆曲的,再往旁邊看一看,原來是:
對于沈德潛,說實話,一點也不了解,但還是進去看了看。
感覺照片中這個熱水瓶放的好像不是地方。
沈德潛先生的畫像。
這個故居并不太大,沒仔細看,大概也就三進的樣子,里面主要擺設(shè)了一些字畫,可能是出售的吧。
回來后上網(wǎng)查了查,原來沈德潛是:
沈德潛(1673~1769) 清代詩人。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從23歲起繼承父業(yè),過了40余年的教館生涯。但他熱衷功名,從22歲參加鄉(xiāng)試起,總共參加科舉考試十七次。乾隆四年(1739)中進士時,已是67歲老翁。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77歲辭官歸里。在朝期間,他的詩受到乾隆帝的賞識,常出入禁苑,與乾隆唱和并論及歷代詩的源流升降。沈德潛這種受到皇帝"隆遇"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詩論和作品,風(fēng)靡一時,影響甚大。
沈德潛年輕時曾受業(yè)于葉燮,他的詩論在一定程度上受葉燮的影響,但不能繼承葉燮理論中的積極因素。他論詩的宗旨,主要見于所著《說詩□語》和他所編的《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書的序和凡例。他強調(diào)詩為封建政治服務(wù)?!墩f詩□語》開頭就說:"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shè)教邦國,應(yīng)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他提倡"溫柔敦厚,斯為極則"(《說詩□語》卷上),鼓吹儒家傳統(tǒng)"詩教"。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他講究"格調(diào)"。他的所謂"格",是"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說詩□語》卷上),"詩至有唐,菁華極盛,體制大備",而"宋元流于卑靡"(《唐詩別裁集·凡例》)實質(zhì)上與明代前、后七子一樣主張揚唐而抑宋。所謂"調(diào)",即強調(diào)音律的重要性,他說:"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朱子云:'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真得讀詩趣味。"(《說詩□語》卷上)又說:"樂府之妙,全在繁音促節(jié),其來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處感人,是即依永和聲之遺意也。"(同前)
沈德潛的詩,現(xiàn)存2300多首,有很多是為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之作?!吨聘畞怼?、《曉經(jīng)平江路》、《后鑿冰行》等反映了一些社會現(xiàn)實。但又常帶有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說教內(nèi)容,如《觀刈稻了有述》,一方面反映天災(zāi)為患,民生涂炭的情景:"今夏江北旱,千里成焦土。荑稗不結(jié)實,村落虛煙火。天都遭大水,裂土騰長蛟。井邑半湮沒,云何應(yīng)征徭?"另方面卻又勸百姓要安貧樂道:"吾生營衣食,而要貴知足。茍免餒與寒,過此奚所欲。"因此多缺乏鮮明生動的氣息。近體詩中有一些作品如《吳山懷古》、《月夜渡江》、《夏日述感》等,尚清新可誦,有一定功力。
沈德潛所選各種詩選,保存較豐富的篇章,流傳頗廣,到今天還有參考價值?!豆旁姡剑乖础肥珍浟瞬簧俟糯窀?,在當時頗難能可貴。選本中的評語,在品鑒詩歌藝術(shù)方面,有一些精辟見解。
沈德潛的著作,除上述各選本外,有《沈歸愚詩文全集》(乾隆刻本),包括自訂《年譜》 1卷、《歸愚詩鈔》14卷、《歸愚詩鈔馀集》 6卷、《竹嘯軒詩鈔》18卷、《矢音集》4卷、《黃山游草》1卷、《歸愚文鈔》12卷、《歸愚文續(xù)》12卷、《說詩□語》 2卷、《浙江省通志圖說》1卷、《南巡詩》1卷等。
看來沈德潛也算是蘇州一名士了,但他的故居和網(wǎng)師園比可是差遠了。
(游覽時間:2007年5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