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一味(十二篇)茶罷歸來香滿身
蘿月弄琴松風(fēng)煮茗,蕉雪悟畫竹雨催詩 無論是在裝修典雅考究的茶館茶室中喝茶,還是在居家陋室或瓦屋紙窗下喝茶。無論喝的是哪種茶,最讓人難忘的是飲茶時的悠悠茶香。 哪一次一啄一飲的品茶過程中,茶意、茶味、茶趣不是由聞到茶香精神一凜開始的呢?貌不驚人沉睡在夢里的茶葉,打開茶盒蓋子時,淡香已悄然襲來。那淡香,若有若無,卻讓人心生敬意。香不在多,可這是來自大自然里本色本真的香啊!接下來,茶葉被輕輕一投,入杯內(nèi)壺中,就開始了美麗生命復(fù)活與再生之旅。從滾滾沸水緩緩注入,與茶葉相擁的那一剎那起,茶葉就被喚醒了!同時被喚醒的,是茶淡雅悠長的香味。那茶香,在茶氣從壺中彌漫開來時,我們就聞到了;在茶藝師讓我們“聞香”的過程中聞到了。那茶味,更在我們一杯杯細啜慢飲中聞到了。不!那妙不可言的茶香,我們聞到時,她早就潛進我們靈魂深處去了! 哪一次的飲茶沒有被茶香所陶醉呢?那氤氤氳氳的茶香里,有青山的秀,有白云的凈,有清泉的甘。那飄渺的茶香里,有陽光的暖,有清風(fēng)的柔,有雨露的洌。那隱隱約約的茶香里,有詩情畫意的香,有佛禪的自在香,有仙道的逍遙香。茶香起時,清心爽目;茶香濃時,沁人心脾。怡然自得喝著茶時,茶香入嗓、入腹、入心,茶香充塞著室內(nèi)屋間。那時,敞開心懷,放下心事,談笑風(fēng)生中,茶香人也香,茶香話也香,就連那翩翩飛揚的思緒和想法,也全都是香的。那茶香,難也道盡說完的至香?。?/strong> 我雖不是“蘿月弄琴松風(fēng)煮茗,蕉雪悟畫竹雨催詩”的幽人雅客,但愛茶的我,卻次次飲茶醉茶香,茶罷歸來香滿身!
人生本是一杯清茶 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溢香,香中蘊苦 茶的品賞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品茶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情感的升華。某著名女作家曾說過,飲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fēng)”,人生充滿了酸甜苦辣,苦在其中;生命越過一道道的艱難險阻,就能苦盡甘來;歷盡人世滄桑,驀然回首人生就如淡淡的微風(fēng),三道茶寓寄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用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代酒,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良風(fēng)美俗。茶道是東方文化的精華,其核心為和,具有深遠的哲思。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達到身心的和諧;品味生活,把握生活節(jié)奏,享受生活;品味人生,人不能總是斤斤計較于生活中的瑣事,把心胸放開點,將心態(tài)調(diào)整好點,常懷感恩之心,那么生活也會流光溢彩。 在酒足飯飽之余,找一處幽靜的之處,慢慢品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情感的釋放,讓蘸滿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們的生命之中。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溢香,香中蘊苦。 茶之道 在于品 飲茶之道,就在于品 有位作家說過,學(xué)會了品茶,您的人生定會從此不同;宋朝大才子蘇東坡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意思是說魏帝煉丹煉出來的長命丹我不要,我還是每天多喝幾杯茶吧。另外,即使是工作狂,大文豪魯迅也時不時地對品茶發(fā)一通感慨,“有好茶,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種清福,就要練就嘴上特別的感覺?!?/font> 這種“嘴上特別的感覺”,說到底就是嘴上的功夫了。這可是大學(xué)問。飲茶之道,就在于品。 《紅樓夢》中就曾道出“品”字訣大口是喝,小口為品;“喝”是為了解渴,“品”的目的是享受,這是二者最大的區(qū)別。紅樓才女妙玉是這樣描述“品”與“喝”的不同之處的。 《紅樓夢》四十一回,“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笛并發(fā)。正值風(fēng)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寶玉先禁不住,拿起壺來斟了一杯,一口飲盡,復(fù)又斟上……”后來妙玉點撥寶玉:“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你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驢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
中國茶道的價值觀
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
有人說,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熱、興奮但也容易偏執(zhí)、暴躁、走極端,動輒決斗,很容易對立;中國人性格像茶,總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zhí)著持久,強調(diào)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下共同進步。 這話頗有些道理。酒自然有酒的好處,該熱不熱,該冷不冷,須要拼一下時不拼是不行的。但從人類長遠利益看,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或許可盡量減少些人類不必要的災(zāi)難。所以,茶文化從中國這塊土壤誕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 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生;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guān)系,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qū)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前提。
靜心品茗 淡而有味
品茶需心靜,用碗不行,即使是精雕細鏤的白瓷小碗,也傷了茶的雅致 淡,是茶的品質(zhì)。即使再濃的茶,也會有淡淡的清香,也能看到它淡霧輕搖的身姿。茶是飲中貴族,具有形而上的品格。 茶和粥的區(qū)別,就像天和地、云和塵的對比一樣。所以,即使皓齒輕開、青蔥捻勺的小家碧玉,或者教養(yǎng)頗高的現(xiàn)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時展示自己的魅力。 當(dāng)然,倘若饑腸轆轆了,狼吞虎咽一番,也沒人說你失了文雅。甚至,這種“饑不擇食”的情態(tài),還會讓人想到那些西風(fēng)獵獵之中開懷大飲的豪爽漢子。但你要是敢抬頭挺胸、手握海碗、迎風(fēng)痛飲一番,而碗里是茶,不是酒,也不是粥,那就不能原諒你的粗豪了。 品茶需要心靜,用碗不行,即使是精雕細鏤的白瓷小碗,也要傷了茶的雅致—— 紫砂壺,玉竹盤,古色或透明杯具,在小園香徑,等燕子歸來、落紅輕墜時節(jié),沐衣彈冠,心怡神閑…… 然后,靜坐品茗??梢哉勑┣宓男υ挘豢梢哉勑┠氐臍v史;可以沉思默想;也可把平淡生活中的瑣瑣碎碎,在茶香彌漫里,過濾成淡而有味的趣聞。當(dāng)然,也可以在午睡剛起、無精打采的時候,在夏日綠陰下,在夕陽卻上時,沏一壺茶,靜坐夕陽下,石臺上,沉思,發(fā)呆,在茶香里,讓睡思昏沉漸漸退去,如同晨霧,徐徐散盡。此時,你全身舒展,神清氣爽,就像緊縮的葉片,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閑庭漫步——舒展的葉片,在杯里,悠悠旋轉(zhuǎn)。
于靜心處品茶
泡一杯茶,細細地品,想一些與茶無關(guān)的事,茶香在屋子里裊裊地散
大眾化的茶館,求的是個人氣,多喧鬧吵雜??山咏蟊?,可以從中獲得書上所無之識,是做小說的好去處。喝茶的人有販夫走卒、坐賈行商、天涯逆旅、三教九流、眾藪紛雜。各種習(xí)性的人,美妍丑俗,俱歡聚一堂。熱鬧非凡。茶是大碗茶,不論貴賤,一律平等對待,小二吆喝得勤快,就那紫銅大茶壺的塊頭,氣派!但這種場合,總歸是太鬧騰了,這種茶,只能是個鬧喝法,就像酒肆戲館,沒什么分別。 倘若想靜些,還是找個僻靜的小茶樓,最好是單間的,稍有裝飾,比較雅凈。獨自喝也行,邀三兩朋友一起喝更好。茶可以是平常的貨色,只求個靜心的環(huán)境。我喜歡一個人置斗室喝茶,自家的房子獨辟一個小茶室,只能席地而坐,壁上掛一兩片字畫。一付小茶幾,幾只竹杯,一只燒水的電爐子。 窗外是一片蓊郁的松林,閑時,燒上一壺?zé)崴萆弦槐?,細細地品,回想一些與茶無關(guān)的事,茶的芳香在屋子里裊裊地散,聽壺中水由半開時的作松濤鳴,初開的魚眼泡響,錚錚縱縱,像金鐵鳴,仿佛深秋田野上的風(fēng),忽細忽響,忽遠忽近。不須沐浴更衣焚香凈手,也不須聞奏雅樂,只須片刻的寧靜,放逐自已的身心,超然于物外,飲下一杯清茶,蕩滌去胸中塊壘。
人生如有茶 心靈便有家 愛茶,愛的就是傳統(tǒng)中這一份善良、平和、典雅與淡泊
冬風(fēng)陣陣,寒氣襲人。靜夜獨坐,沏一壺?zé)岵?,看熱氣裊裊升起,心事也隨著漸漸氤氳。紛繁的思緒,糾結(jié)的情懷,在茶的浸透下,慢慢濕潤,慢慢舒展,飄飄蕩蕩的浮在溫暖里,躊躇的心終于又一次在茶香中漸漸釋然…… 熱茶一杯,暖著我的手,也溫暖了我的心。 對于我,茶是靈魂的家。孤單的時候喝茶,茶是心靈的依靠;苦悶的時候喝茶,茶是溫暖的安慰;茫然的時候喝茶,茶是精神的家園;失落的時候喝茶,茶是淚浸的辛酸…… 品茶,品著世間的陰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苦辣酸甜。初飲茶,是濃濃的苦,難以下咽。日復(fù)一日的喝茶,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才品出滿口余香。 愛茶的人,與紅塵無關(guān)。 醉心于權(quán)貴的人,不會懂茶。諂媚鉆營的人,是要喝酒的;小資矯情的人,是要喝咖啡的;甜膩嬌氣的人,是要喝果汁的;淺薄媚外的人,是要喝可樂的。這個世界看起來就像雨夜里的霓虹,朦朧而誘惑;聽起來又像舞臺上的搖滾,嘈雜得精疲力竭。而茶,好似心靈的瑜伽,帶我遠離浮華的鬧市,去那清新的桃源。 透過茶,我看到楊柳堆煙的江南,看到春雨瀟瀟的古巷,看到線裝的唐詩宋詞,看到那撐著油紙傘的女子。那是誰呢?著一身素色的旗袍,邊飲茶邊吟著四月的人間?那又是誰呢?揮著婉約的羊毫,邊品茗邊寫下月滿西樓的輕嘆?濃濃的茶香里,我的心忍不住在五千年的文化中醉意朦朧、徜徉忘返…… 愛茶,愛的是民族的文化;愛茶,愛的就是傳統(tǒng)中這一份善良、平和、典雅與淡泊。 今生別無所求,只愿可以永遠在茶中浸潤,任心靈幸福的舒展…… 千古文人一盞茶
茶生于靈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澤,蘊天地之精氣,與文人飄逸超然的情趣相符合 我嗜好喝茶?,F(xiàn)在關(guān)于喝茶最早的記憶,是兒時隨父親趕集,在路邊茶棚喝茶的情景:竹桌竹椅大碗茶,多花兩毛錢,店家還會送上一小碟花生米、炒黃豆,這些小吃香脆中略帶點辣,讓人齒頰生香。我喝茶能喚起關(guān)于童年的記憶,文人品茶,則更能品出一種心境。 文人品茶,對于水、茶具和環(huán)境都有要求。《茶經(jīng)》的作者陸羽認(rèn)為,泡茶的水質(zhì)“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好的茶葉,一般是茶農(nóng)攀登懸崖峭壁采摘得來的。只有山泉之水,才能與茶葉融合。清代文學(xué)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記》中記載妻子蕓娘制茶:“夏月茶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天泉之水,加上蕓娘恬靜、婉約的氣質(zhì),這種茶飲來,想必有一種淡然出世之感吧?現(xiàn)代文人中,周作人自稱“苦茶庵主”,他對茶具和環(huán)境很有講究。他說:“喝茶當(dāng)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如此雅趣,非一般人能體味。 文人品茶,其實是在品人生,品茶成為他們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一種方式。唐代白居易在廬山香爐峰下的茅屋里住了10多年,每日種茶、采茶。他在詩中寫道:“平生無所好,且此心依然。架巖結(jié)茅宇,斫壑開茶園?!彼未亩篷绾箷?,他點燃茶爐。通紅的火焰旁,大家圍坐在一起,啜茶清談。“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這種儒雅的風(fēng)習(xí)至今仍令人神往。宋朝詩人陸游是著名的茶客,他嗜茶成癖,甚至深夜里都要帶病冒寒親自汲泉煮茗,他在《夜汲井水煮茶》中寫道:“病起罷觀書,袖手清夜永。四鄰悄無語,燈火正凄冷。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strong>
有趣的是,文人喜歡把茶與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中慨嘆:“從來佳茗似佳人?!彼蟾庞X得,茶葉在水中泡出的形狀、顏色,和美人的婀娜多姿、飄逸淡雅有相通之處。 茶生于靈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澤,蘊天地之精氣,與文人飄逸超然的情趣相符合。茶的清淡雅致、雋永綿長,暗合文人含蓄內(nèi)斂的特質(zhì)。文人之所以接受茶,并在品茶中融入自己的情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茶適應(yīng)了中國文人性格里那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精神操守。尤其文人在遇到挫折與磨難,心情煩躁、沮喪時,茶更成了他們平復(fù)心情、獲得精神解脫的好伴侶。借著茶的力量,失意的文人以一種灑脫豁達、無拘無束的心態(tài)進入了虛擬的人生境界。 千古文人一盞茶。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文人的清福。 詩人話春茶 從來佳茗似佳人
從古至今,文人對春茶的褒揚多姿多彩,用春風(fēng)之筆蘸著鮮艷茶露,給生命的每一個音符增添了美好的感受。 詩人李郢為春茶采摘上貢天子而在《茶山貢焙歌》中感慨道:“使君愛客情無已,客在金臺價無比。春風(fēng)三月貢茶時,盡逐紅旌到山里。”以及:“茶成拜表貢天子,萬人爭啖春山催。驛騎鞭聲砉流電,半夜驅(qū)夫誰復(fù)見?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及先清明宴?!卑旬?dāng)時成千上萬人采摘、制茶、吃茶、進貢春茶的場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東坡先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杰出文學(xué)家,并精于品茶、烹茶、種茶,對茶史、茶功頗有研究,也創(chuàng)作出眾多的詠茶詩詞,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詩:“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最后一句寫得雍容別致,成為千古絕唱。 作家蘇叔陽說過:“飲一口暖暖的春茶,就像整個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體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贝_實,品飲新焙春茶,使人感到歲月已新,春天真正來了?!耙划T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fēng)意已便?!保ㄔず脝枴盾嫛罚┚o接其后,便是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 三個小故事 以茶釋禪 中國最早用自然的聲音來洗去心靈的塵埃 一、空茶 做歌劇《茶》,印象最深的是去南方的一個尼姑庵里,尼姑師父就請喝茶,把石斛和石杯都放好了,我們?nèi)齻€人坐在那兒準(zhǔn)備喝茶,結(jié)果尼姑師父半天也沒有來,后來她來了,坐下來就說:“請啊,請啊,喝吧!”然后她自己慢慢就拿起石杯喝起來。 我們不知該怎么喝,問道:“師傅,茶碗里邊沒有東西,沒有茶,怎么喝呢?” 她再說一句:“請喝?!闭f著又喝了一口空茶。 我們繼續(xù)問道:“師傅,杯子里是空的,怎么喝呀?” 她說:“小兄弟,如果你心里邊有物,杯子里邊就有茶。杯子里面有茶,如果你沒有心,也什么都沒有?!?/font> 愛情是這樣的,同事般的情誼也是這樣的,朋友般的情誼都是這樣的。所以,禪宗的這種感覺,當(dāng)時跟尼姑師傅一塊兒喝這個空茶的時候,一下子覺得家庭、同事、戀友,其實我們之間的生活都是這樣的,就像一杯空茶一樣。 二、橋 京都這個城市是在七世紀(jì)造的,完全模仿西安。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西安七世紀(jì)的遺跡了,但是在京都這個城市,作為中國人,我聞到了七世紀(jì)中國的芳香。所以,我一定要在這里感受京都的茶道,因為京都的茶道就是從西安學(xué)來的。 而我們的故事就是從唐代的時候,日本的王子來到當(dāng)時中國的首都——西安學(xué)茶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可比擬的美麗的中國的公主,就在那一瞬間,一見鐘情。 他們兩個人的愛是如何形成的?中間就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茶。 三、洗心 到了京都,我們怎么學(xué)茶道呢?先是來到一個茶屋,這個草庵沒有窗,也沒有洞,只有一個茶門,每個人都得爬進去。 進這個茶屋之前,所有的人都要去聽一下水的聲音,就是把水潑在手上洗洗手,手放在石頭上面,水順著石頭就一直流下去,流到地底下,就有不同大小的缸接住你流下去的石頭,水通過石頭流下去至少需要五到十秒鐘左右,流下去發(fā)出丁丁咚咚水琴的聲音。這意味著主人就是要你在開始喝茶的時候,先把你的心洗一次。 心用什么東西洗呢?就是用水聲,用有機音樂,也就是中國最早的所謂在自然的聲音里洗去心靈的塵埃。很有意思。
日式茶飲話玉露 玉露的澀味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湯清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據(jù)悉,日本的茶風(fēng)應(yīng)該從唐朝說起,據(jù)了解還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臺山留學(xué),回國時,不僅將天臺宗帶到日本,還將茶種帶到了京都比睿山。后來的僧人榮西也在天臺山研習(xí)佛法并修學(xué)茶藝,寫成了著名的《吃茶養(yǎng)生記》,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從而被譽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學(xué)僧圓爾辯圓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自己的故鄉(xiāng)靜岡縣,茶風(fēng)從此開始流傳?!?/font> 玉露,作為日本茶中最高級的茶品,據(jù)說一百棵茶樹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來生產(chǎn)玉露,可見對茶樹要求之高。在發(fā)芽前20天,茶農(nóng)就會搭起稻草,小心保護茶樹的頂端,阻擋陽光,使得茶樹能長出柔軟的新芽。將嫩芽采下,以高溫蒸汽殺青后,急速冷卻,再揉成細長的茶葉。玉露的澀味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湯清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句話說“失戀、失意,請別喝玉露”,不知甚解,直到有一天,晚飯后喝了三泡玉露而導(dǎo)致整個晚上睡不著,才真切體會這句話的深意。這款看著冰清玉潤、淡雅悠遠的茶葉雖然有個詩意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名字,但內(nèi)里咖啡因的含量卻高過咖啡三倍之多!所以在下一次夜間提神,除了咖啡之外,你又多了個選擇。 在春天茶芽生長前的20天,茶農(nóng)搭起草篷用來遮住陽光,小心地保護茶樹頂端慢慢生發(fā)的嬌嫩茶芽。草篷阻擋了陽光直射,葉綠素的流失也隨之減少,使得茶葉保持了鮮綠的顏色外,也提高了茶葉中氨基酸的含量,這樣成茶的味道就更有一種天然的鮮味。若是嚼一小口未沖泡的玉露,舌頭都會被鮮得掉下來,簡直可以媲美昆布粉。其實細品玉露,會發(fā)現(xiàn)茶湯中也明顯帶有昆布的味道,這也許就是它相比其他茶來說的迷人之處。 因為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玉露的澀味比起其他茶葉來說,也大大減少,所以現(xiàn)在很多以煎茶或番茶為主要原料的日本瓶裝茶中都會添加玉露,因為玉露的甘甜能中和煎茶和番茶的苦澀味道,使成茶的滋味更圓潤溫和。 喝玉露最適合用小杯品嘗,像潮州人喝功夫茶一樣細斟細飲,可以觀色聞香,一泡落下,在杯中,我們感覺到了春天滿坡青翠的茶園、安靜的大自然、淙淙的細流、晚風(fēng)中寺院的鐘聲、做茶人的用心保護、煮茶人的一片誠懇之意……茶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樣喝茶也就成了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喝日本茶講究“和、敬、清、寂”的精神修養(yǎng),茶葉要精細,茶具要干凈,心態(tài)要平和,我們在家泡一壺日本茶時,不妨也為自己準(zhǔn)備兩三枝插花,淡雅的古琴曲和一只古樸的茶壺,在這日淡風(fēng)清的午后,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英國貴族優(yōu)雅“茶文化”
16世紀(jì),英國上層社會開始在家中興建茶室 茶在英國的風(fēng)靡,歸功于1662年嫁給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她每天下午招待閨中密友在自己臥室里喝茶聊天的習(xí)慣,很快在上流社會女性團體中流傳開來。 茶水雖然好喝,但是當(dāng)時紅茶要在海上漂流至少12個月才會到達歐洲,而且中國人那時候從來就沒有把最好的茶賣給外國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英國的下午茶如此風(fēng)靡呢? 因為,這長達300多年不變的吸引力,并不僅僅來自茶葉,它更來自于對優(yōu)雅生活方式的向往,來自于對美的愛慕,來自于喝茶時那坐的、用的、擺的、穿的、戴的、聊的、環(huán)繞著的,優(yōu)雅、美麗、精致、貴重的一切。 16世紀(jì),英國上層社會開始在家中興建茶室。茶室通常設(shè)在女主人的臥房或畫室,茶桌四周總是環(huán)繞著精美的藝術(shù)品或大量東方風(fēng)格的家具及裝飾品。 在當(dāng)代倫敦,仍可以輕易找到貴族氣氛濃厚的傳統(tǒng)豪華茶室,價格不菲,賓客盈門,流行程度有增無減。
引文來源 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