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莫要走極端 作者:陳亦冰 曾經轟動一時的美國“虎媽”,日前來到上海,與上海“貓爸”進行了一場關于家庭教育的對話。媒體制作的標題是:上海“貓爸”交鋒美國“虎媽”。“貓爸”說,尊重孩子選擇,給予更多自由;“虎媽”說,富不過三代,教育就要嚴格。 筆者很佩服標題黨的煽動能力,寥寥數語就把中西兩位家長的教育觀點推到了水火難容的兩個極端。然而,耐心讀一讀“虎媽”的育兒經,仔細聽一聽“虎媽”和“貓爸”各自的家庭教育故事,其實你就會發(fā)現,主張“給予更多自由”的“貓爸”,在“像貓一樣溫柔地踩著輕松的步子和孩子跳圓舞曲”的同時,也有非常嚴厲的一面;而堅信“教育就要嚴格”的“虎媽”,在“嚴厲得近乎偏執(zhí),要求得幾近苛刻”的表象背后,也隱藏著一顆溫柔和慈愛的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從來就不存在東西方誰優(yōu)誰劣之爭,那只是出版商炒作出來的一個偽命題。然而我們必須承認,企鵝出版社找到了一個東西方都感興趣的賣點,那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在當今的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讓人關注。 其實,家庭教育原本就是極具個性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應把注意力放在觀察、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上,千萬別老去比較,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聽話、那么有出息。就像世界上沒有一種萬能的靈藥可以包治一切疑難雜癥一樣,世界上也沒有一種全能的方法能夠教好所有的孩子。 “虎媽”的成功并不全在于她秉承了東方的教育之道,這其中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因素。蔡美兒是大學教授,她的家庭擁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她在嚴厲要求女兒的同時,還能給孩子很多有效的幫助和支持。而這恰恰是現在有些家長無能為力的。與學校教育最大的區(qū)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條件是千差萬別的。教育的主體——孩子,都有其獨特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特點,因而他們應對外界的方式也千差萬別;教育的客體——環(huán)境,每個家庭的人員結構、地域背景、文化氛圍都不一樣,因而它們對孩子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就好比給每把鎖配一把合適的鑰匙。比如,對待比較內向、敏感的孩子,需要細致一些、溫和一些的方法,幫他自悟自省;對待比較外向、好動的孩子,不妨嚴厲一點,既給壓力,又給機會,讓他發(fā)揮潛力;對待注意力容易分散、粗心大意的孩子,就要狠抓習慣培養(yǎng)、堅持意志訓練,從小事從細節(jié)抓起??傊?,只有找到能打開孩子心鎖的那把鑰匙,你才會成為成功的父母。 還是“虎媽”說得辯證:“美國的教育太寬松了,所以需要嚴厲;但中國的教育已經很嚴厲了,家長就需要放松對待,關鍵在于平衡。”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精髓。(陳亦冰) 《中國教育報》2011年7月14日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