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風格流派 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兩派的,一般認為是明人張綖(字世文,著有《詩馀圖譜》、《南湖詩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說:"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王又華《古今詞論》所引張說,大意略同。稍晚于張綖的徐師曾(字伯魯,明嘉靖時人),在《文體明辨序說》中也指出:"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雖各因其質(zhì),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徐師曾的說法與張綖相近。婉約與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風格流派繁富多樣的宋詞,但可以說明宋詞風調(diào)具有或偏于"陰柔"之美、或偏于"陽剛"之美的兩種基本傾向,有助于理解宋詞的藝術(shù)風格?!?
婉約派 婉約,是宛轉(zhuǎn)含蓄之意。此詞始見于先秦,魏晉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學辭章,如陳琳《為袁紹與公孫瓚書》:"得足下書,辭意婉約。"陸機《文賦》:"或清虛以婉約。"在詞史上宛轉(zhuǎn)柔美的風調(diào)相沿成習,由來已久。詞本來是為合樂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為娛賓遣興,演唱的場合無非宮廷貴家、秦樓楚館,因此歌詞的內(nèi)容不外離思別愁、閨情綺怨,這就形成了以《花間集》為代表的"香軟"的詞風。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雖在內(nèi)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風韻,自成一家,然而大體上并未脫離宛轉(zhuǎn)柔美的軌跡。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漁隱叢話》后集)、"軟媚"(《詞源》)、"綢繆宛轉(zhuǎn)"(《酒邊詞序》)、"曲折委婉"(《樂府馀論》)等語,來形容他們作品的風調(diào)。明人徑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應當說是經(jīng)過長時期醞釀的。 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nèi)容側(cè)重兒女風情。結(jié)構(gòu)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nèi)容比較窄狹。 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zhuǎn)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如《弇州山人詞評》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主要作家:李后主、柳永、周邦彥 豪放派 宋詞風格流派之一。豪放作為文學風格,見于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楊廷芝解釋豪放為"豪邁放縱","豪則我有可蓋乎世,放則物無可羈乎我"(《詩品淺解》)。可見豪放的作品當氣度超拔,不受羈束。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答陳季常書》),他還開始寫作打破傳統(tǒng)詞風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頗引人注意。據(jù)南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隱然把蘇詞看成可與柳詞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說:"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蘇軾氣象恢弘的詞雖為數(shù)不多,當時學蘇詞的人也寥寥無幾,但由于他首開風氣,自然受人推崇。張炎《詞源》把"豪氣詞"與"雅詞"對舉?!稑犯该浴氛f:"近世作詞者不曉音律,乃故為豪放不羈之語,遂借東坡、稼軒諸賢自諉。"這說明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辛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囂。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diào),應運發(fā)展,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張元干、陳亮、劉過等人承流接響,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lǐng)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四庫全書總目》),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