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中,供奉有一套唐代的鎏金茶具,上刻劃“五哥”字樣。據(jù)考證“五哥”是唐僖宗的小名,這套茶具為其御用真品,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以祈求國泰民安。
唐代的飲茶習俗與現(xiàn)在有很大差別,當時盛行的飲茶方法是烹茶,也稱煎茶、煮茶。茶葉的加工流程是,晴天采葉,放在甑釜中蒸軟,然后用杵臼搗成茶末,放在鐵模中拍壓成團餅,再穿起來經(jīng)烘焙后封存。飲用時,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炙,再用茶碾將其碾碎成末,然后用篩羅篩成細末,放盒中存放備用。再就是用風爐煮水,一沸時加鹽,二沸時舀水備用,用茶則取出茶末倒入并用茶匙攪打,三沸時將舀出備用的水再倒進。這樣之后,才可舀到碗里飲用。 茶具自然也隨之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有貯茶用的金銀絲結(jié)條銀籠,碾茶用的鎏金鴻雁云紋銀碾子,篩茶用的鎏金仙人駕鶴紋羅子,存貯茶末用的鎏金銀龜盒,取茶、攪茶用的銀茶則、茶匙。其它,還有銀火箸、銀調(diào)達子、銀鹽臺、琉璃茶托茶盞……真?zhèn)€是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再現(xiàn)出一派大唐氣象和皇室奢華!只是,與茶圣陸羽倡導的茶性儉相去遠了。不過,茶在唐代的重要地位由此也可見一斑。
琉璃茶托、茶碗
茶籠子
茶碾子
茶羅
鹽臺
茶盒
茶匙、茶則
火箸、調(diào)達子
唐代制茶、吃茶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