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粒綠芽,惹來云間詩思。
一方佳硯,贏得筆底風流。
中國的茶文化與中國書法文化一樣源遠流長。關于茶,《詩經》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農夫?!薄豆蕊L》又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保ㄝ闭撸枰?。三代以前無“茶”字)這是勞動者眼中的茶。陸羽《茶經》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边@是茶圣眼中的茶。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边@是茶中亞圣眼中的茶。蘇東坡《次韻曹輔寄試焙新芽》中則云:“從來佳茗似佳人?!倍颊f女人如花,坡翁偏說佳人如茶,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據(jù)統(tǒng)計,我國歷代的文人墨客為茶寫下了兩萬多首的茶詩、茶詞和茶曲,真是詠之不盡,賦之不絕,唱之不斷?。〗栌脛谒谷R斯創(chuàng)始人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詩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下面這百首七絕是我眼中的茶,我的這百碗小茶好不好,就只能留給大家品鑒了。
——是為序。
(一)
翠團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注]
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
【注】一水,斗茶術語。古人斗茶之勝負常在一水間也。
(二)
——題朱丹《逸竹壺》
霞染云裁逸竹壺,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煙撩破知三昧,山徑迷僧問有無。
【注】逸竹壺為宜興龍溪女朱丹所制。
(三)
聞言有木似佳人,隱在蓬萊待玉輪。
一賦風流思鮑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鮑女,南朝著名女詩人鮑令暉(即鮑照之妹),作《香茗賦》而有時名。
(四)
細浪百壺魚眼生,春風在手茗如嬰。
趙州茶客來相見,恨斷紅塵念佛名。[注]
【注】趙州茶客,即是唐代趙州臨濟禪院的從諗禪師,以“吃茶去”口頭禪而名于世,時稱之為“趙州茶”。
(五)
社寒夢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詩少些。[注]
便與清風同一住,梅花帶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詩僅四首而已,可謂少之又少矣。
(六)
——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嵐、聽雨軒主、軒轅令主四詩友
推窗聽雨和琵琶,最笑陳摶不識茶。
三昧來時關不住,報知此興滿天涯。[注]
【注】《宋史·隱逸傳·陳摶》記云:摶隱于武當山九室?guī)r辟谷二十余年日僅飲酒數(shù)杯。
(七)
一衣一水一壺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缽破渾然終未解,帶將夢里問櫻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異。
(八)
獨依山舍愛煙霞,醒睡行時忘綠芽。
紫筍緣無三片葉,化來一片種僧家。[注]
【注】事見錢易《南部新書》。其文曰:“陸鴻漸《與楊祭酒書》云:顧渚山中紫筍茶兩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嘗,實所嘆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兵櫇u者陸羽也。
(九)
白石垂楊處處家,云間二月綠鷹芽。[1]
山中莫道無佳味,待客瀟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鷹嘴故稱為鷹嘴芽。
[2]:七碗茶典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十)
世事沉浮似日斜,憑窗閑坐對煙霞。
獨邀草木人來去,也學蒼生喚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間俗語耳,借此一用。
(十一)
金陵城下西江水,惹得此生羨不回。[注]
嘉木清涼神不解,無香真味佛難猜。
【注】陸羽有一羨四不羨之說,詳見其所作《歌》。
(十二)
九嶷嵐翠鎖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風春水遠,瀟湘托夢寄芳唇。
【注】客從湘來,持茶以贈,雖非極茗,然云間滋味亦驀然在口也。
(十三)
真水無香觀自在,綠衣浸罷浸紅袍。
茶煙梧月書聲里,竹雨松風古韻高。
(十四)
紫醉砂紅煅煉成,夜涼如水水波橫。
回看星斗壺中落,碎玉沖開萬古情。
(十五)
吳娘緣是別茶人,不盼郎歸盼木春。[注]
素手點開泉瑟瑟,紫芽初試小樊唇。
【注】吳娘,即“姑蘇十二娘”。計有船娘、繡娘、織娘、茶娘、扇娘、燈娘、琴娘、蠶娘、花娘、歌娘、畫娘、蚌娘等。此指茶娘。
(十六)
包羅萬象一杯茶,欲解菩提心卻遮。[注]
只笑稽山渾不語,枉將春露濕袈裟。
【注】典出稽山禪師與投子禪師的一段公案。
(十七)
紫蕊含丹下碧泉,春衣離落醉龍眠。[注]
來時不負溫柔夢,一淬銷魂日月旋。
【注】春衣,茶芽之細絨也。龍眠,茶名。
(十八)
坐君坐也君高坐,茶上茶哉上好茶。[注]
我勸人間多事客,再觀一笑學拈花。
【注】典出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一段公案。原文為:“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币蛟娐芍识愿闹?。
(十九)
竟陵翰墨最風流,寄意云腴羨鶴游。
自古文章難濟世,茶經一部韻神州。
【注】陸羽,字鴻漸、季疵,自謂桑佇翁,號東崗子、竟陵子。工詩文,擅書法。著作頗多,惟《茶經》一部存世,世稱茶圣。余《中國歷代書法名家雜詠》有之。
(二十)
茗津七碗腋生風,自在逍遙駕日虹。[1]
嘉木佳人思二水,江南最喜雨如絨。[2]
【注】[1]盧仝,唐代著名詩人。其《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云: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2]二水,指天下第一、二泉。
(二十一)
人言苛政是榷茶,妻子衣衫未敢加。[1]
秋粒春芽顏色好,歐王枉費議官家。[2]
【 注】[1]:榷茶制,即中國古代茶葉征稅、管制、專賣的制度。其始于唐代而終于清咸豐之后。榷之原意為獨木橋、獨木舟,此引申為專賣專管。
[2]:宋嘉祐四年歐陽修奉詔起草頒布的《通商茶法詔》,由于損害了少數(shù)人的利益,歐陽修等人又上疏提出了通商茶法的所謂“一利五害”,王安石針對這一觀點作《議茶法》一文批駁了他們的觀點,并作有《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法利害見寄》一詩。
(二十二)
夜闌無語對空杯,茗嗅隨風喚不回。
欲借鄰家人去我,嫗憐叟怨幾徘徊。
(二十三)
梅下紅衣玉蕊憐,一池春水一池煙。
青禽羨我山居客,半是茶人半是仙。[注]
【注】青禽,也就是青鳥。
(二十四)
人問解茶何解之,孑然木納我無辭。
云中滋味云中解,自是危巖第一枝。
【注】紀曉嵐有言云:“知不解者,以不解解之?!庇钟兴侣?lián)云:“世上法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人間事了猶未了何仿以不了了之?!倍呓杂型ぶ?,所謂茶者不亦此同乎?
(二十五)
梅笑春風沾雨露,一生看盡是浮云。
西窗剪炷拈紅袖,雪月花時誰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