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下逐瘀湯、血府逐瘀湯、通竅活血湯治證
隔下逐瘀湯 積塊 積聚一癥, 若在胃結(jié)者,必食也;在腸結(jié)者,燥糞也。積塊日久,飲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腸胃之內(nèi),必在腸胃之外。腸胃之外,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有氣管,血有血管。氣無形不能結(jié)塊,結(jié)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jié)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豎血管凝結(jié),則成豎條;橫血管凝結(jié),則成橫條;橫豎血管皆凝結(jié),必接連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塊。既是血塊,當(dāng)發(fā)燒。要知血府血瘀必發(fā)燒,血府,血之根本,瘀則殞命;肚府血瘀不發(fā)燒,肚腹,血之梢末,雖瘀不致傷生。無論積聚成塊,在左肋、右肋、臍左、臍右、臍上、臍下,或按之跳動(dòng),皆以此方治之,無不應(yīng)手取效。病輕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總是病去藥止,不可多服。倘病人氣弱,不任克消,原方加黨參三、五錢皆可,不必拘泥。 小兒痞塊 小兒痞塊,肚大青筋,始終總是血瘀為患。此方與前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三方輪轉(zhuǎn)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痛不移處 凡肚腹疼痛,總不移動(dòng),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極效。 臥則腹墜 病人夜臥腹中似有物,左臥向左邊墜,右臥向右邊墜,此是內(nèi)有血瘀。以此方為主,有雜癥,兼以他藥。 腎瀉 五更天泄三、兩次,古人名曰腎泄,言是腎虛,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藥。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難事也。不知總提上有瘀血,臥則將津門擋嚴(yán),水不能由津門出,由幽門入小腸,與糞合成一處,糞稀溏,故清晨瀉三、五次。用此方逐總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門無擋,水出瀉止,三、五付可全愈。 久瀉 瀉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總提瘀血過多,亦用此方。 隔下逐瘀湯 靈脂二錢炒 當(dāng)歸三錢 川芎二錢 桃仁三錢研泥 丹皮二錢 赤芍二錢 烏藥二錢 元胡一錢 甘草三錢 香附錢半 紅花三錢 枳殼錢半 水煎服--- 靈脂6克(炒) 當(dāng)歸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烏藥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紅花9克 枳殼4.5克。 【方歌】 隔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 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血府逐瘀湯:
頭痛 頭痛有外感,必有發(fā)熱,惡寒之表癥,發(fā)散可愈;有積熱,必舌干、口渴,用承氣可愈;有氣虛,必似痛不痛,用參耆可愈。查患頭痛者,無表癥,無里癥,無氣虛、痰飲等癥,忽犯忽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劑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yīng),用此方一付,疼立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jí)簞t不能睡,已經(jīng)七年。召余診之,此方五付全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仆婦坐于胸,方睡,已經(jīng)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設(shè)一齊問病源,何以答之? 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盜汗,盜散人之氣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論。竟有用補(bǔ)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一、兩付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從正中。食入咽,有從胸右邊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葉之下轉(zhuǎn)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將胃管擠靠于右。輕則易治,無礙飲食也;重則難治,擠靠胃管,彎而細(xì),有礙飲食也。此方可效,全愈難。 心里熱(名曰燈籠?。?/SPAN> 身外涼,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nèi)有血瘀。認(rèn)為虛熱,愈補(bǔ)愈瘀;認(rèn)為實(shí)火,愈涼愈凝。三、兩付,血活熱退。 瞀悶 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衣睡夢多 夜睡夢多,是血瘀。此方一、兩付全愈,外無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將通左氣門、右氣門歸并心上一根氣管,從外擠嚴(yán),吸氣不能下行,隨上出,故呃氣。若血瘀甚,氣管閉塞,出入之氣不通,悶絕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湯、承氣湯、都?xì)鉁?、丁香柿蒂湯,附子理中湯、生姜瀉心湯、代赭旋覆湯、大小陷胸等湯治之,無一效者。相傳咯忒傷寡,咯忒瘟病,必死。醫(yī)家因古無良法,見此癥則棄而不治。無論傷寒、瘟疫、雜癥,一見呃逆,速用此方,無論輕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飲水即嗆 飲水即嗆,乃會(huì)厭有血滯,用此方極效。古人評論全錯(cuò),余詳于痘癥條。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兒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兩付全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fā)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穩(wěn)又欲睡,一夜無寧刻,重者滿床亂滾,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俗言肝氣病 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此方應(yīng)手效。 干嘔 無他癥,惟干嘔,血瘀之癥。用此方化血,而嘔立止。 晚發(fā)一陣熱 每晚內(nèi)熱,兼皮膚熱一時(shí)。此方一付可愈,重者兩付。 血府逐瘀湯 當(dāng)歸三錢 生地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餞 赤芍二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棧半 牛膝三餞 水煎服 當(dāng)歸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紅花9克 枳殼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方歌】 血府當(dāng)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會(huì)厭逐瘀湯
通竅活血湯
頭發(fā)脫落 傷寒、瘟病后頭發(fā)脫落,各醫(y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yǎng)發(fā),故發(fā)脫落。無病脫發(fā),亦是血瘀。用藥三付,發(fā)不脫,十付必長新發(fā)。 眼疼白珠紅 眼疼白珠紅,俗名暴發(fā)火眼。血為火燒,凝于目珠,故白珠紅色。無論有云翳、無云翳,先將此藥吃一付,后吃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二付,三兩日必全愈。 糟鼻子 色紅是瘀血,無論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見效,二、三十付可全愈。舍此之外,并無驗(yàn)方。 耳聾年久 耳孔內(nèi)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報(bào)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付,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白癜風(fēng) 血瘀于皮里,服三、五付可不散漫,再服三十付可痊。 紫癜風(fēng) 血瘀于膚里,治法照白癜風(fēng),無不應(yīng)手取效。 紫印臉 臉如打傷血印,色紫成片,或滿臉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付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付必愈。 青記 臉如墨 血瘀癥,長于天庭者多,三十付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記,自古無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牙疳 牙者骨之余,養(yǎng)牙者血也。傷寒、瘟疫、痘疹、痞塊,皆能燒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脫,人豈能活,再用涼藥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癥,將此藥晚服一付,早服血府逐瘀湯一付,白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付,三日可見效,十日大見效,一月可全愈??v然牙脫五、七個(gè),不穿腮者,皆可活。 出氣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氣管與血管相連,出氣安得不臭?即風(fēng)從花里過來香之義。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湯,三、五日必效,無論何病,聞出臭氣,照此法治。 婦人干勞 經(jīng)血三、四月不見,或五、六月不見,咳嗽急喘,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午后發(fā)燒,至晚尤甚。將此方吃三付,或六忖,至重者九付,未有不全愈者。 男子勞病 初病四肢酸軟無力,漸漸肌肉消瘦,飲食減少,面色黃白,咳嗽吐沫,心煩急躁,午后潮熱,天亮汗多。延醫(yī)調(diào)治,始而滋陰,繼而補(bǔ)陽,補(bǔ)之不效,則云虛不受補(bǔ),無可如何??尚χ鴷?,不分別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傷寒、瘟疫大病后,氣血虛弱,因虛弱而病,自當(dāng)補(bǔ)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當(dāng)去病,病去而元?dú)庾詮?fù)。查外無表癥,內(nèi)無里癥,所見之癥,皆是血瘀之癥。常治此癥,輕者九付可愈,重者十八付可愈。吃三付后,如果氣弱,每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補(bǔ)兼施之法;若氣不甚弱,黃耆不必用,以待病去,元?dú)庾詮?fù)。 交節(jié)病作 無論何病,交節(jié)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見因血結(jié)吐血者,交節(jié)亦發(fā),故知之。服三付不發(fā)。 小兒疳癥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熱,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堅(jiān)硬,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fā)艇。古人以此癥,在大人為勞病,在小兒為疳疾。照前癥再添某病,則曰某疳,如脾疳、疳瀉、疳腫、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腎疳、疳熱、腦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條,立五十方,方內(nèi)多有梔子、黃連、羚羊、石膏大寒之品。因論病源系乳食過飽,肥甘無節(jié),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熱盛成疳,則消耗氣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積熱。余初時(shí)對癥用方,無一效音。后細(xì)閱其論,因飲食無節(jié),停滯中脘,此論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之句而論,當(dāng)是虛熱,又不宜用大寒之品。后遇此癥,細(xì)心審查,午后潮熱,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現(xiàn)于皮膚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內(nèi)有瘀血;漸至肚大堅(jiān)硬成塊,皆血瘀凝結(jié)而成。用通竅活血湯,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湯,去午后潮熱;用膈下逐瘀湯,消化積塊。三方輪服,未有不愈者。 通竅活血湯 赤芍一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三錢研泥 紅花三錢 老蔥三根切碎 鮮姜三錢切碎 紅棗七個(gè)去核 麝香五厘絹包 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紅棗7個(gè)(去核) 紅花9克 老蔥3根(切碎) 鮮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絹包) 【用法】用黃酒250毫升,將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將麝香入酒內(nèi),再煎二沸,臨臥服。 【方歌】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 川芎黃酒赤芍藥,表里通經(jīng)第一方。 加味止痛沒藥散 治初起眼疼白珠紅,后起云翳。 沒藥三錢 血竭二錢 大黃三餞 樸硝二錢 石決明三錢鍛為末,分四付,早晚清茶調(diào)服。眼科外癥千古一方。 通氣散 治耳聾不聞雷聲。 柴胡一兩 香附一兩 川芎五錢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