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究的方法 參究的方法包括參話頭與參公案。參究之前先要選擇與自己覺得較契合的話頭或公案,選擇一個來參究。在選定之前最好能先請示善知識,然后再開始參究。 第一目:簡介話頭 話頭,粗略的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從真心——自心真如而入的話頭。譬如說:念佛是誰? 參禪是誰? 吃飯是誰? 拖著死尸走來走去是誰? 這一類話頭主要在這個——“誰”上面,如果能一念相應(yīng),開悟了,就馬上明白哪一個是自己的真心了。 第二類的話頭是關(guān)于佛性話頭。譬如說: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眼前燈色明。庭園桂花香。 這一些話頭,若是開悟了,佛性就現(xiàn)前了。 第二目:簡介公案 公案有三類: 第一類公案,譬如: 有個外道見了釋迦世尊就說:“不問有言,不問無言?!?/b> “有”我也不問,“無”我也不問。世尊只是坐在寶座上不講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外道贊嘆說:“世尊您真是大慈大悲,把我遮障了智慧的迷惑之云打開了,令我從這里悟入?!倍Y拜以后,右繞三匝才離去。第一類的公案悟了,就知道什么是自心真如。 第二類公案,譬如: 溈山靈佑禪師有一天在法堂上坐,庫頭(掌管倉庫的僧人),在那邊練習(xí)敲木魚,沒想到火頭(廚房里的僧人),突然把點(diǎn)火用的火抄丟在地上,兩掌合在一起,搓來搓去就大笑。靈佑禪師聽了就喚來問話:“你為什么笑呀?” 火頭就講:“我沒有吃粥,肚子就餓,所以喜歡嘛!” 靈佑禪師就點(diǎn)頭。諸位且道:“肚子餓,干佛性什么事也?” 若無因緣,且參三十年。這第二類的公案悟了,馬上佛性就現(xiàn)前了。 第三類比較深,包含比較多的公案。譬如: 有一天黃龍慧南禪師問隆慶閑禪師說:“人人有個生緣(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緣)上座生緣在什么處?” 閑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覺饑?!庇謫枺骸拔沂趾嗡品鹗?” 閑云:“月下弄琵琶?!钡谌斡謫枺骸拔夷_何似驢腳?”閑云:“鷺鷥立雪非同色?!?/b> 這個公案是復(fù)合性的公案,兼顧真如佛性,比較復(fù)雜。 話頭或者公案的參究方法其實(shí)差不多。但要悟得真如,必須要參公案,不參公案就很難悟真如。看話頭、參話頭要悟是很困難的。因?yàn)橛械脑掝^直接,有的話頭非常的間接。 有的話頭譬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這很難參,太間接了。有的話頭說“生從何來? 死往何處?” 意分兩頭,這很難參的,太間接了。老實(shí)說一句話,“參禪是誰?” 這個話頭還不是很直接的。我們有一位老師叫一位同修改參這一句:“拖死尸的是誰?”這就直接了。所以話頭也有很多類。 但是話說回來,叫大家看話頭是有用意的,因?yàn)?font color="#0000ff">如果沒有作好看話頭的功夫,明心之后,想求眼見佛性,非常困難。所以要先看話頭,看而不參。話頭這個東西是平常作功夫用的,在禪三期間,我們只用公案——無量無數(shù)的公案,讓大家進(jìn)入疑團(tuán)里面去,再施設(shè)各種機(jī)鋒,讓大家去悟。 因此真正會參禪的人要用公案參。話頭是讓我們作功夫,以后可以眼見佛性、以及起疑情用。到了禪三里面去,你平常參的那個話頭,根本使不上力的,我們完全用公案,因?yàn)楣覆攀嵌U。 但是,祖師禪——公案禪不容易參。無門慧開大師也跟我們說,即使你參祖師禪,破初參明心、過重關(guān)眼見佛性,接下去祖師還設(shè)了最后一關(guān),叫祖師關(guān),通常稱為牢關(guān)。無門大師跟我們講,參禪不透牢關(guān),心路不絕。 第三目:參究的方法 知道了話頭公案以后要怎么去參。要參究必須先學(xué)著看話頭——看住一句話的前頭。“念佛是誰?” 這句話不在心里面出現(xiàn),而我們看住心里面這句話的前頭,不讓它出現(xiàn)。好象有一個水面,話在水里面,正要冒出水面的時候,我們在水面已經(jīng)看清楚它是什么。雖然還沒有冒出來,我們看住它,不讓它冒上來。有的人功夫不夠,根本聽不懂。所以我們勸人要鍛煉無相念佛的功夫,練好了就會看話頭。 有的人功夫雖然有,可是不到家。所以看一句“參禪是誰?” 看的時候會冒出一個“參”字,然后“禪是誰”三個字沒有出現(xiàn)。這表示雖然有工夫,可是工夫還差一點(diǎn)。必須要練習(xí)到這個“參”字也不出現(xiàn),第一個字也不出現(xiàn),然后就看住它了。 這樣看清楚不會冒出來之后,接下來還要練習(xí)行、住、坐、臥之中都能看,行、住、坐、臥之中都能看之后,還要練習(xí)到它任何時候都不會丟掉。如果話頭不想丟開,它就不會丟掉的話,就表示悟的因緣已經(jīng)成熟了。 這個階段很重要,將來悟時能不能眼見佛性,完全取決于看話頭的功夫做得好不好。所以應(yīng)該用心看話頭六、七個月以后,再起疑情去參究,悟了以后才不會落入感覺之中,錯將妄覺認(rèn)作真覺,方能眼見佛性。 現(xiàn)在接下來就要去參。心里面看著這句話的前頭,然后另外起一個疑:“參禪是誰?” 心住在話的前頭,心里面同時在疑:參禪的究竟是誰? 知道五蘊(yùn)不是我,色身不是我,這個能知能覺也不是我,那么究竟哪個才是呢? 我在參禪,可是這個我不是我,那究竟參禪的是哪一個? 這樣又是看又是疑,這叫參話頭。 那么參話頭繼續(xù)深入就會產(chǎn)生了疑情。有了疑情以后等待的只是一個時節(jié)因緣,不可強(qiáng)求。若有善知識就可很輕易的悟入乃至見性,若沒有善知識就很困難。 參公案也是一樣。有的公案很長,照樣不可動著語言文字。一樣是看話頭的功夫,只是把這個意思放在心里面去體會它。 必須要動著語言、文字才能參的話,表示功夫不夠,要悟就很困難。所以參禪必須要把功夫練好。尤其是要見性的話,看話頭的這個階段沒做好,一念相續(xù)的功夫沒有做好,即使悟了也看不見佛性,因?yàn)椴荒芤荒钕鄳?yīng)的緣故。 參禪到一念不生的時候,能覺能觀之心不是真如,仍然是識神。從思維而得的大多會落入識神之中。因?yàn)樽R神沒有形像的緣故,從思維悟入的人不能夠分辨,所以就把一念不生的定心或者明白靈覺之心當(dāng)做是真如法身。到了這個地步實(shí)在不容易;不過這個仍然是百尺竿頭坐,雖然得入,仍然不是真的。還須要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始得。 我們先了解什么叫作“百尺竿頭坐?” 有很多人參禪、學(xué)禪學(xué)到后來,他可以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在一念不生的境界里面,清清明明,靈明覺了,他認(rèn)為這個就是真如。然后就去找大師印證,大師也跟他講:“這就是真如,恭喜你!明心了?!钡沁@個錯了。一念不生之時,雖然是沒有語言、文字、不思善惡,但是靈明覺了的本身仍然不離意識,仍然不離境界。這個就是長沙招賢大師講的百尺竿頭坐的境界。長沙招賢大師說:“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現(xiàn)全身?!? 所以我們爬竹竿,爬到最高一百尺足了,已經(jīng)到頂了,再上去沒有路可進(jìn)了,沒有竹竿可以爬了,就在那一邊停頓下來了,但那還不是真的。 參禪參到一念不生靈明覺了,可以說就是到了百尺竿頭了。到頂了,但是這個仍然還不是,還要往上突破,所以參禪須知還有向上一路,如果不能突破,終究免不了把意識、定心當(dāng)做是真如,認(rèn)妄為真;終究不免未得言得,未證謂證,后果不堪設(shè)想。 所以說雖然有的公案很長,我們卻要抓住這個公案的意思直接去體會它,可不要用意識思維在那邊轉(zhuǎn)。因?yàn)橐庾R思維越轉(zhuǎn),葛藤越多,越麻煩,越難悟,要體驗(yàn)就更難。 公案就是這樣的參法,盡量避免用著語言、文字,而用思維觀的方法來參究;千萬不要打葛藤去思維、直截了當(dāng)最容易去體驗(yàn)得到。最怕的是聰明伶俐、枝節(jié)葛藤、意識思維那就永劫不悟。這個是功夫不足,定力欠缺。 如果落入語言、文字的話,就算悟了,也會落在意識心里面,用意識心來當(dāng)做真如。這種錯會,非常普遍,古代如是,現(xiàn)代亦如是。因?yàn)橐庾R也一樣無形無色,“靈明覺了”這個意識也是無形無色,與了義經(jīng)講的真如無形無色,相符合,所以就錯會了。因此命終之后就不免還要再輪回。這就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所以參究以前務(wù)必要先練看話頭思維觀功夫,若有這個功夫,參禪就容易開悟。沒有這個功夫,又沒有真善知識指導(dǎo)的話,那就像緣木求魚一樣,希望就非常渺茫。
|
|
來自: 覺知當(dāng)下 > 《參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