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南京介紹

 塵不染11 2013-02-01

虎踞龍蟠——南京(一)

題記: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我曾在22個中留有足跡,也寫過不少游記類的文章。對于家鄉(xiāng)——南京,豈能不大書特書一番。

一、南京的歷史

    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歷史上三國時期的東吳、以后的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王朝都相繼在南京建過都。也有稱南京為“十朝都城”的,那是說除了以上六個朝代外,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也是以南京為都城的。

    1.“南京”的名稱。始于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在此之前,東吳時將南京最早的古城“越城”改稱“金陵邑”(是南京古稱“金陵”的由來);后,東吳的孫權(quán)把政治中心從“京口”(今鎮(zhèn)江)遷到秣陵(今南京江寧縣秣陵關(guān)),擴城,改稱“建業(yè)”。因依江邊的石壁筑軍事要塞“石頭城”,人們也常把南京稱為“石頭城”或“石城”。東晉時,改稱“建康”;南唐時,復稱“金陵”;宋時,叫“昇州”,后改叫“江寧府”(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江寧”稱謂)。明朝時,先稱“應天”,后改稱“南京”。清朝,復改稱“江寧府”。太平天國時,稱“天京”。中華民國,復改稱“南京”。也是南京最后一次作為“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稱“南京”,為江蘇省的省會至今。歷史上,不是首都仍被稱為“京”的,唯有“北京”和“南京”。

  2.“南京”的城廓。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后,為了對付楚國,第二年,他命謀士范蠡在今南京中華門外長干橋西南的高地筑“越城”,作為進攻楚國的軍事基地。越城周長二里八十步(相當今942米),面積只有6萬平方米。越城雖小,但卻是南京市區(qū)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古城。到公元前333年,楚滅越,占領(lǐng)吳國舊地。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山(今南京清涼山)上筑城,為“石頭城”。到三國時期,孫權(quán)從武昌還都建業(yè),以石頭城為基,擴城周長二十里十九步(相當于9公里),城廓初具規(guī)模。東晉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都城東南修筑了“東府城”,在西南修筑了“西州城”(兩處分別為宰相和刺史的治所),城市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南朝時,建康人口已超過一百萬,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到了明朝,朱元璋征調(diào)20萬工匠,用長達21年的時間,筑建了南京的城垣,將城市明確分為城里城外。南京的明城墻周長33.676公里,南北達10公里,東西為5.67公里,為世界第一大城(其次是巴黎城),全國第一大城(其次是北京城)。為了進一步加強京師的防衛(wèi),朱元璋又下令筑一道外城墻,用黃土筑成,俗稱“土城”,周長96公里,實際上是67.3公里(沒完工,朱元璋便駕崩了)。外城早毀,但至今保留了外城門的地名如麒麟門、安德門、堯化門等。

    3.明城墻——中華門城堡.南京的明城墻,高度一般在14~21米,城基寬14米左右,頂寬4~9米;基座用花崗巖和石灰?guī)r砌成,上面再砌大城磚;城墻頂鋪成磚路,并砌成垛口13616個;開城門13座——東面正門:朝陽門(今中山門);南面三門:正門叫聚寶門(今中華門),東側(cè)為通濟門、正陽門(今光華門);西面五門:由南至北依次為三山門(今水西門)、石城門(今漢西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北面四門:由西往東依次為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今和平門)、太平門。南京城在形制上打破了我國歷代城池多作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傳統(tǒng),其形狀為不規(guī)則形,這是出于當時的地形條件以及防守上的考慮。它東倚鐘山,西據(jù)石頭城,南包秦淮,北臨后湖(今玄武湖),把六朝的建康城、石頭城和南唐的金陵城統(tǒng)統(tǒng)包括在城內(nèi),使山、水、城融為一體,形成了舉世罕見的城市景觀。自明朝之后,南京城沒再擴展。時至今日,南京只保存了21.35公里的城體和八座城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中,南京文化名人、明城墻專家朱偰老先生(已故)為明城墻被毀而痛心疾首,四處呼吁保護明城墻——保護一座城市的歷史,保護一座城市的文化,保留一座城市的“根”。

  4.南京的歷史興衰。三國時,諸葛亮曾贊嘆建業(yè)(南京)是:“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南京不是一座一般的歷史文化名城,她是一座故都,一座曾經(jīng)繁華、富庶,也歷遭戰(zhàn)火,屢受蹂躪的城市。南京作為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從三國東吳開始的。那時建業(yè)市場繁榮,貨源充足。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zhàn)中,長安和洛陽都受到嚴重的破壞,只有建業(yè)在安定中得到發(fā)展,雄踞一方,成為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

  東吳以后至陳王朝,長達300多年之久,南京(建康)經(jīng)濟繁榮,人口超過百萬,科學文化事業(yè)也相當?shù)胤睒s。東晉時,皇宮叫“建康宮”,有大小殿堂3500間;并在建康城內(nèi)興建了數(shù)十處皇家花園和離宮別館。南朝時,建康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手工業(yè)亦很發(fā)達,特別是織錦業(yè)(云錦),逐步發(fā)展成為南京最具有特色的手工業(yè)。在科學文化方面,天文學、醫(yī)學、化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南朝時佛教盛行,建康城內(nèi)寺廟多達700余座。

  然而,隋唐時期,隋兵滅陳,隋陽帝楊堅下令毀建康城,南京(建康)城一度荒蕪不堪。宋滅南唐,南京(江寧府、建康府)得以復蘇。北宋時,南京(建康府)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火藥制造武器的技術(shù)和造船業(yè),有了很大的進步。元朝,金兵攻占雨花臺,入建康城。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王安石、韓世忠、岳飛、文天祥等大批民族英雄,以及蘇軾、陸游、薩都刺等一大批詩人詞家。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應天)為京師,至朱棣遷都北京,應天改稱南京以來,南京盛極一時。明代的南京擁有織造、印刷、造船和建筑四大手工業(yè)部門;商業(yè)也十分繁榮;鄭和七下“西洋”,對外貿(mào)易非?;钴S。明朝設“國子監(jiān)”,為全國最高學府;版刻成為官營,陸續(xù)刻印了《元史》、《大明律》及《永樂大典》。在南京雞籠山上,明代設有觀察天文和氣象用的觀象臺(比英國的格林威治天文臺還要早295年)。

  明滅清建,南京改稱“江寧府”。清朝時期,南京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比明代更有發(fā)展,書院增多。至1840年第一次雅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隨著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的進展,新的技術(shù)和機器的廣泛使用,南京的經(jīng)濟受到致命的打擊和摧殘,南京開始衰敗。

  雅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更加腐敗,并加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隨爆發(fā)“太平天國”農(nóng)民運動。太平軍攻克南京,并定“都”南京,稱為“天京”。太平天國后期,冊封有2700多個王,南京(天京)廣建王府衙署,遍及天京各處,盛極一時。1862年,清軍圍攻天京,后,天京失陷。清軍血洗全城,三天殺人數(shù)以萬計,秦淮河尸積如麻,大火焚燒七日不絕,諸王府大多毀于戰(zhàn)火,南京又一次遭劫。

  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清政府。191211日,孫中山來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19274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再次成為“首都”。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對南京城市建設作了規(guī)劃,也部分得到實施。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知名學者云集,學術(shù)研究在全國領(lǐng)先;建紫金山天文臺;修“中山陵”(192961日,孫中山靈柩由北平迎來南京,安葬于中山陵)。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19371213日,南京失守,日軍攻入南京。南京城遭屠戳,日軍燒、殺、淫、掠6個星期,我無辜同胞慘遭殺害的總數(shù)達30萬人以上。南京再一次遭劫。

  日軍占領(lǐng)南京后,把侵華日軍總司令部設在南京。以漢奸梁鴻志為頭子的維新政府和以汪精衛(wèi)為頭子的偽政府,也將“政府”設在南京。八年抗日戰(zhàn)爭,19458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9日,“中國戰(zhàn)區(qū)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典禮”在南京舉行??谷諔?zhàn)爭勝利后,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1949424日,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19529月,江蘇建省,南京定為江蘇省會。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面目;歷史是一口大“鍋”,它將幾千年的時事、風土、人情燒成一鍋“雜燴”,讓后人品嘗;歷史也是一本“書”,每一頁都記錄著一個“故事”......了解南京的歷史,無疑會對南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二、南京的文化底蘊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兒所說的文化,特指精神財富。

  南京歷史悠久,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歷代“南京人”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塊土地上既有龍騰虎躍的生產(chǎn)斗爭,又有刀光劍影的階級斗爭,更有歷朝歷代帝王的奢靡,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緬懷故舊、抒發(fā)胸襟的文化渲染。南京的文化底蘊,無疑是深厚的。這在于,南京的悠久歷史,作為十朝都城的特殊條件,著名“亡國之都”的悲痛;也在于年豐物阜,山、水、城、林和古建筑融為一體獨特城市風貌的熏陶和感染。

  說一個地方的文化,自然要說到這個地方的教育與文化傳承。辦學、注重教育,歷來是培育人才的大舉,也是地方文化興盛的重要因素。東漢初年,丹陽太守李忠在秣陵等地辦學,為南京地區(qū)有文字記載辦學校的開始。東晉、南朝時,建康設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四所學館,培養(yǎng)出不少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明代,南京設“國子監(jiān)”,為全國最高學府。清代,南京的“書院”眾多,其中著名的有文昌、虹橋、惜陰、鐘山諸書院。書院,是中國古代藏書、校書或私人讀書治學的地方。書院的名稱始于唐,盛于宋、清,有私立,也有官辦。清末,清政府在南京創(chuàng)辦第一所新式學?!纤畮煂W堂,后陸續(xù)設陸師學堂、三江師范學堂、暨南學堂(我國第一所華僑學校);同期,美國人分別創(chuàng)辦了南京最高中學——明德書院及最早的小學——畬(she)清女校。中華民國時,南京建中央大學(后分為現(xiàn)今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等。新中國成立后,南京地區(qū)先后建有29所高等院校(不包括軍隊院校)510所中等學校、1800所小學校。這些,無疑培育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乃至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

  南京的文化底蘊,除了歷史上的教育領(lǐng)先地位外,還有賴于作為都城的特殊地位。作為“十朝都城”,南京在作為都城時,乃是當時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除了人才濟濟,出類拔萃外,統(tǒng)治集團大修、廣建殿堂樓閣,也使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藝術(shù)、技術(shù)在南京有了展示的平臺,進而又促進文化、藝術(shù)、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

  東吳建業(yè)都城,孫權(quán)建太初宮,圍墻周長五百丈(相當于1200米左右),正殿稱神龍殿;到東吳后主孫皓,又大興土木,在太初宮的東面建造規(guī)模更為宏偉的昭明宮。東晉至南朝時期,南京(建康)的皇宮大小殿堂有3500間,并在城內(nèi)外興建了數(shù)十處皇家花園和離宮別館;城內(nèi)的豪門大族也大建住宅(保留至今的仍有烏衣巷內(nèi)的王導、謝安的府邸),也就有了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朝,南京盛極一時。朱元璋除了大修城墻外,還大建皇宮(明故宮。北京故宮乃參照南京明故宮樣式建造的)及臣下學禮習節(jié)的“朝天宮”...宮殿和樓堂館所的建造,顯示了“帝王之所”的氣派,豪門望族的富貴,花園庭院的秀美,市井宅居的別致。建筑本身就蘊含著文化、藝術(shù)、技術(shù)的精髓。

  華夏文化,歷來是因物、景、事由“人”創(chuàng)造、傳播和光大的。南京的文化底蘊深厚,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歷代文人墨客的“助興”。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建康)的科學文化興盛一時。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在自然科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詣,在數(shù)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成就尤其卓越(他在數(shù)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圓周率的計算);虞喜(天文學家)、陶弘景(化學家和醫(yī)學家)等;文學家如劉義慶(著《世說新語》)、劉勰(著《文心雕龍》)等,藝術(shù)家如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家、書圣)、顧愷之等“六朝畫壇三杰”。

  隋唐時期,南京的盛衰滄桑,成為許多后代詩人、詞家寄慨言志的話題,反倒積淀了南京文化的厚重。隋滅陳,隋文帝毀建康城,南京(蔣州、昇州)一度荒蕪,文化遭慘。唐朝,南京(江寧府)慢慢恢復。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南京(昇州)刺史時,曾書寫烏龍?zhí)叮ń衲暇觚執(zhí)豆珗@)放生池等碑記。大批詩人、畫家來南京悼古訪跡,崔顥、李白、杜甫、劉禹錫、杜牧、李商隱、顧愷之等,均作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畫流頌至今。其中,不乏成語典故的由來,如“青梅竹馬”、“畫龍點睛”。

  宋元時期,南京作為州、府,再次得以復蘇,包公(包拯)、王安石曾在南京任職。王安石建宅“半山園”,至今尚存??菇穑ㄔ┯⑿垌n世忠、岳飛、文天祥等,在南京地區(qū)與金兵激戰(zhàn),留下多少遺址和故事為世人傳誦。宋元詩詞中,王安石、蘇軾、陸游、辛棄疾、薩都刺等,均以懷古南京(建康、金陵)作有大量詩詞,為我國詩詞寶庫添了不少“瑰寶”。

  及至明、清時期,更是人才備出。明朝的“國子監(jiān)”最盛時擁有9000名學生(各州、縣選“貢生”入國子監(jiān)就學,另有貴族子弟及高麗、日本等“外國留學生”)即為國家培育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也傳播、發(fā)揚了華夏文化。除此而外,明時還擴建“貢院”,成為科舉考試全國會試的場所,發(fā)現(xiàn)并舉薦了大批學識文章水平頗高的能人賢士為國家效力。清時,后世流傳甚廣、在我國文學史上地位甚高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都曾在南京生活過,也都為南京的文化“建設”添過“磚”加過“瓦”。即便是那些入不得“大雅之堂”的青樓風塵女子,如秦淮八艷,學識才情也為南京的文化,民間的故事,文學的題材,直接或間接地做出了奉獻。

  民國時期,魯迅年輕時在南京讀書四年,后赴日本留學;被譽為“文學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在南京參與創(chuàng)建中央研究院,并任院長長達12年;還有近代詞曲大師吳梅、保育金陵女子大學四十年的女校長吳貽芳、著名教育家陳中凡等,均為國家(南京)文化、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杰地靈,歷來是文人筆下對一個地方的贊譽之詞。南京文化的底蘊,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南京城市融山、水、林、城為一體獨特的面貌,因而產(chǎn)生了大量寄情山水,緬懷故舊的文學作品,為南京文化的韻味,增色不少。

  南京的秦淮河,是南京地區(qū)一條極為重要的河流。她的歷史,遠在有“南京”之前就存在了。秦淮河孕育著南京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是南京城的搖籃。自南京有“城”以來,內(nèi)秦淮河兩岸商貿(mào)就很繁榮,也成為文人學士游覽唱詠的對象。內(nèi)秦淮河被譽為“燈火甲天下”,以秦淮河風光、風情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也比比皆是。據(jù)說當年秦始皇為泄南京的王氣而開鑿內(nèi)秦淮河,只是傳說而已。但,卻是這條名河名稱的由來。到明清時代,秦淮河繁華盛極,形成獨特的“秦淮文化”——夫子廟、貢院與青樓妓館同在一處,才子、佳人、官紳、百姓混雜一體;官樣文章與麗詞艷曲交口稱贊;風味小吃與南北大餐樣樣俱全。秦淮河孕育了南京,也孕育了南京的文化。時至今日,夫子廟地段的秦淮河,仍是南京的繁華之所,旅游勝地。歷史之悠久,名聲之赫然,恐怕國內(nèi)沒有幾條河能與之媲美的。

  南京的城市面貌也與眾不同。城周有山(紫金山、棲霞山、幕府山)有水(長江、秦淮河、玄武湖等湖)有城(明城墻、城樓、鼓樓)有市(市井繁華),既產(chǎn)生了豐富的鄉(xiāng)土文化,也激發(fā)了大量美詞佳作(此類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恕不列舉),使南京的文化底蘊愈積愈厚。

  歷史上,佛教的盛行和陵寢的建造,從另外一個方面也促進了南京文化、藝術(shù)的興盛。

  佛教是外來文化和華夏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融合,寺廟則是集建筑、藝術(shù)、經(jīng)典、文學為一體的具體展現(xiàn)。佛教的盛行,既體現(xiàn)了人們主觀世界的一種依附,也傳承了客觀世界的精華,對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佛教在南京地區(qū)的傳播,開始于東吳,孫權(quán)建“建初寺”;到東晉時,僅秦淮河兩岸就有佛寺100多座;南朝多達700余座(存至今的有雞鳴寺、古棲霞寺)。后幾朝南京地區(qū)的佛寺沒再增多,有很多佛寺毀于戰(zhàn)火,但明時朱棣重新修建的大報恩寺,規(guī)模之宏大,為當時全國首屈一指(另有兩大寺院是靈谷寺和天界寺,現(xiàn)時只剩靈谷寺了。據(jù)說南京還曾有過一座規(guī)??涨按蟮呐]寺,但手頭無此資料,不敢妄談)。

明太祖——朱元璋

  而陵寢的建造,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號稱“六朝故都第一陵”的孫權(quán)死后葬在南京,史稱“孫陵崗”、“吳王墳”。上堆土成“山”,遍種梅花(今有十萬余株),后稱梅花山至今。今日梅花山,仍是南京人早春踏青的第一去處。南唐金陵的文化尤其是文學和繪畫相當繁榮,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有名的文學家,尤善長作詞,后人評價“做君昏,作詞善”。在南京附近的祖堂山,建有南唐二主的欽陵和順陵(稱南唐二陵)。南唐二陵現(xiàn)存文物600多件,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幾十片刻字填金的玉質(zhì)“哀冊”,是封建時代埋葬皇帝或皇后時所作祭文的記錄;及200件各式陶傭,上至妃嬪侍臣,下至宮女伶人衛(wèi)士,幾乎是南唐宮廷人物的一個縮影,具有極高的文物研究價值。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從成祖開始的十三個帝陵均在北京昌平縣,即著名的“十三陵”。據(jù)記載,孝陵是明代帝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然而,南京千百年來一直傳說朱元璋出殯時,南京十三座城門,門門儀仗都是一樣的,不知哪個是真哪12個是假。最現(xiàn)實的是,朱元璋的墓室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的明孝陵也只是地面上的建筑而已。南京地區(qū)明朝的功臣墓很多,也具相當?shù)囊?guī)模。中華民國時期,建的中山陵及廖仲愷、何香凝墓,最有名氣,至今也是人們旅游觀光的重點。

  南京這座城市,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這么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這么獨特的城市面貌,這么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南京的文化底蘊怎么會不深厚哩。

三、南京的特色

        既然是說南京的“特色”,當然是說南京與其他地方(城市)不同的特點或是突出的風格。南京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奇妙,城市面貌獨特,這些都形成了南京與眾不同的城市品格。

  從歷史的角度看,南京自有“城”至今2500多年,期中有十朝以此為“都”(真正作為全國首都的只是明朝和中華民國)。但是,以南京為都的皇朝,除大明朝外(明朝以南京為都也只是幾十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明王朝得以延續(xù)二百多年)全都是“短命”的,故而南京有“亡國之都”、“傷感之城”、“亡人之地”的說法。

  作為“國都”,南京曾經(jīng)繁華、昌盛,有著“京師”的氣派和作派;成為“亡都”,又有著無盡的傷痛、落魄和無奈。歷史的沖刷,王朝的興替,城市的跌宕起伏,使南京承受了過多的血和淚,也使南京經(jīng)歷了過多的“變化”——盛時,空前;敗時,極至。緣由呢?難道真是秦始皇開了內(nèi)秦淮河破了南京的風水,泄了南京的“王氣”?雖是傳說,南京人倒是很相信的。難道歷朝的統(tǒng)治集團都是無能?蓋棺定論,只能這么說——倘若“有能”,何以短命、亡國!歷史是后人寫的,姑言之,姑聽之吧。南京成為有名的“亡都”、“傷城”,則是歷史的事實。而南京還是有名的“死城”,有據(jù)可證歷朝歷代的帝陵在南京地區(qū)就有18座。東吳的孫權(quán)陵;東晉有11個皇帝,據(jù)唐代著作《建康實錄》記載葬在鐘山之陽(因是“平葬,不起墳”,故而位置不能確定);宋朝,宋武帝劉裕的初寧陵(位于南京東郊的麒麟門);陳代,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南京光華門外上方橋)、陳文帝陳茜的永寧陵(棲霞山甘家巷獅子沖);南唐二陵及明孝陵、古浡泥國王墓(今文萊蘇丹國)及眾多的明朝功臣墓(有據(jù)的就有16座,規(guī)模均可觀,神道石刻等遺跡很多);民國時期,除了著名的中山陵、廖仲凱、何香凝墓,還有不少名人的墓園(鄧演達、汪精衛(wèi)墓等,恕不列舉);新中國成立后,在紀念先賢、埋葬忠骨的古雨花臺基礎上,建“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又添一座碩大的墓園(陵園后有很多先烈和名人的墓)。正氣亭位于中山陵和明孝陵中間,系蔣介石為自己選的陵址。蔣介石對隨員們說:“我的地方,不能高于中山陵,卻要高于明孝陵?!?SPAN lang=EN-US>

  有哪一座城市,有如此沉重的歷史!又有哪一座城市,上演了如此豐富的歷史“活劇”和“悲劇”!所有的春風得意、歌舞升平、繁華似錦,或者黯然神傷、哀號遍野、凄風苦雨,都濃縮在這個城市里。這,是南京隱在的最大特色。

  正因這個特色,關(guān)于金陵的詩詞、懷古的文章,十之八九都帶著“傷感”的韻味。李后主悲切“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崩畎讉小皡菍m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韋莊哀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倍拍翍嵑蕖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崩钊河竦抗拧褒埢菟ゼ褮庑?,鳳凰名在故臺空?!薄怨盼娜舜蟮质嵌喑钌聘械?,觸景生情也罷,借古諷今也罷,總是這兒有“景”可觸,有“情”可生吧。更有那些以南京為背景或?qū)懙侥暇┑奈恼?、小說等作品,如《儒林外史》、《桃花扇》、《金陵春夢》等等,大都有著濃厚的哀傷之氣。這,恐怕是南京文化中的又一特色。

  然而,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個獨特且美麗的城市。雖然地理位置有點尷尬,不南不北,但所處的地方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城居平原。這就造成南京地區(qū)氣候四季分明——夏天熱得要死(全國四大“火爐”之一),冬天冷的要命(濕寒,因算江南,且不給“取暖費”),春天美得出神,秋天爽得能醉。加上一年四季城里城外林木長青,花草不斷,便讓南京這座既古老又現(xiàn)代(今日)的“都”城,有著獨特的城市風貌(前文已說過“城市風貌”,在此不贅述了。)和綠化特色。全國沒有幾個城市如南京城這樣,有很多街、房全都掩蓋在高大的樹木之下的。這,是南京自然環(huán)境的一個特色。

  至于南京的名勝古跡之多之集中,恐怕也是其他城市難以項背的。外地一般游客,匆匆而來,急急要走,也只能看看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總統(tǒng)府、玄武湖、中華門城堡、夫子廟這些名氣大的景點,也只是“到過”而已。倘若有一定文化品味,且有閑暇時間的人來南京,除了上述這些地方外,千萬別錯過南京的一些“小”公園,那些可都是訪古探幽,能同古人一樣觸景生情的地方。到宋時稱為“金陵第一名勝”、清時“金陵四十景”之首的莫愁湖,看看莫愁女,研究一下王羲之的“鵝”字碑,聽聽朱明瑛唱的《莫愁》,情趣盎然;白鷺洲,離夫子廟不遠,看著美景,再唸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意境不錯;出白鷺洲,一拐彎就到了烏衣巷,王謝堂前的燕子,會向你“咭、咭”地叫;瞻園、半山園、梅園不能不去;“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燕子磯、頭臺洞、二臺、三臺洞,不去遺憾。喜歡運動的,去爬紫金山、棲霞山、清涼山、牛首山、九華山(以玄藏塔聞名)除了活動腿腳,也飽眼福。對佛、道感興趣的,帶三柱高香,去雞鳴寺(不是和尚,卻是女尼)、棲霞寺、靈谷寺、天隆寺、靜海寺、寶華山隆昌寺、老山湯泉惠濟寺、南京現(xiàn)存歷史最早的凈覺清真寺及江寧茅山的三清道觀。這些寺、觀,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香火旺盛,據(jù)說內(nèi)中神尊也挺靈驗。佛(道)門子弟、凡夫俗子、善男信女趨之若鶩。信教的,可去太平南路上的圣保羅堂和石鼓路的天主堂,做做禮拜。對考古有興趣的,跑20公里到南京湯山(鎮(zhèn)),研究一下距今30萬年命名為“南京人”的猿人頭骨化石出土的石灰?guī)r溶洞,回返順道去看看舉世無雙的陽山大碑材,再去那些陵墓,夠你拔不出來的。有閑情逸志的,走一趟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力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及新建的南京長江二、三橋;再去一趟歷史上有文無樓,而今有文有樓的“閱江樓”(中國歷史上四大名樓之一);沒幾步便可去“天妃宮”(媽祖廟),再乘車走幾站公交車路,去“鼓樓”、“大鐘亭”和北極閣、臺城,去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城市中的古老建筑。

  玩累了,坐下來歇歇。歇好了,去吃南京的特色食品。

  去一家像樣的飯店或酒樓,幾個人要一桌“南京菜”,品一下以口味醇和、咸淡適宜、選料嚴謹、制作精細、鮮香酥爛嫩著稱的京蘇大菜風味,也算知道“南京菜”是怎樣的了。

  要不,干脆就去吃“小吃”,更具風味。客官,千萬別以為南京的小吃,只是街邊食攤上的油條、麻花、豆腐腦這些吃食。秦淮河邊的“秦淮人家”、“晚晴樓”等特色酒樓、飯莊,可是時常有國家元首級人物光顧的呦。在那兒,除了倚秦淮河優(yōu)越的位置、室內(nèi)典雅的古色古香布置、優(yōu)雅的江南歌、曲、舞表演為客助興外,精致的小碟子小碗,幾十道精細“小吃”,一道一個口味,一道一個名堂,讓你難以忘懷。但凡有外地朋友來寧,特別是北方來的朋友,我必請他們?nèi)ァ扒鼗慈思摇保▽Υ思仪橛歇氱姡┢穱L一番。往往是,客人進門對如此典雅的環(huán)境,贊不絕口,對那幾顆“狀元豆”、一枚“五香茶葉蛋”、一小碗鴨血粉絲湯等小碟子小碗,很不以為然;但吃到最后,卻又肚飽口香,回味無窮。這就是秦淮風味小吃,南京的又一特色。

  倘若你是到南京的朋友家作客,別客氣,讓主人給你弄幾樣時令“野菜”,保險讓主人樂得屁顛顛的,立馬能讓你嘗盡時新。南京人愛吃野菜,戲說南京人也沒有不敢吃的野菜。有很多野菜,外地人見都沒見過,更別說端上飯桌了(外地不是沒有,而是不吃)。雖說菊花腦(飯店稱菊葉)、薺菜、水芹、蘆蒿什么的,早已脫“野”籍而“家養(yǎng)”了,有時自個兒到野外挑挑,也可吃到“正宗”。而那些馬齒菜、馬蘭頭、枸杞頭、苜杞頭、香椿頭、春筍、蘆筍、蘆根、地皮菜、菊芋(洋生姜)從古到今都沒脫“野”,南京人奉為時令菜蔬,而不可惑缺。這些野菜,現(xiàn)今不但是南京人家的家常菜,而且早就登上了“大堂”,哪怕是五星級的酒樓飯店,也當作一道“特色菜”來“招搖撞騙”了(家常2元錢就能做出的一盤清炒馬蘭頭,高檔飯店不收你20元,算便宜你啦。)

  更特別的是吃“旺雞蛋”和“活珠子”,往往讓外地人目瞪口呆,不可思議,而南京人對此卻津津有味。所謂“旺雞蛋”,就是雞蛋在孵化過程中亦雞亦蛋的雞蛋,有“全雞”蛋、“半雞半蛋”之分(孵化時間長短而定);“活珠子”則是嚴格控制在7~10天的孵化雞蛋?!巴u蛋”的味道很特殊,揉合了蛋和雞肉兩種味道,一個字“鮮”。據(jù)說營養(yǎng)價值也挺高。只是看像不好,吃像也不太雅。但南京人(特別是那些淑女、半老徐娘們)大大咧咧顧不了那許多,先飽口福再說。這道“風景”,只能在南京的小街小巷路邊的小攤上見著?!盎钪樽印钡臓I養(yǎng)價值,據(jù)說比“旺雞蛋”還要高,而且基本還是“蛋”,卻也有了“肉”的味。所以,近年,有些飯店也端上了酒桌(比普通雞蛋要貴上34倍),吃得人很多,經(jīng)常是“供不應求”。

  至于南京人愛吃“鴨”,自古以來,沒見有絲毫減弱?!氨本┛绝啞焙苡忻?,卻是明成祖朱棣從南京帶到北京后“發(fā)揚光大”的。南京是“無鴨不成席”,南京人家是“有鴨才吃飯”。雖然夸張了點,卻也從一個方面說出南京人愛吃鴨的程度?!氨本┛绝啞钡膫鹘y(tǒng)吃法是煎餅、京蔥、甜面醬裹著脆、嫩的鴨皮、鴨肉一塊兒進口,實在好吃。而南京人吃烤鴨,是要沾“鹵”的。美就美在“鹵”上,有點甜,有點咸,更多的是鮮。滿溢鴨香的脆皮、嫩肉,沾上甜甜咸咸鮮鮮的汁,那滋味,光說不吃再也感受不到“真滋味”的。南京板鴨有點名氣,南京人卻不太愛吃。倒是對“鹽水鴨”,愛不釋口。吃“鹽水鴨”,吃得就是鴨子的原汁原味,鮮美之程度,與烤鴨各有不同,自有所長。南京人一天要吃掉多少只鴨子,沒人統(tǒng)計過。倒是南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賣鹵菜(當然少不了鴨子)的店或攤,之多,外地人不可想象;所有的飯店、酒樓,更不會少了鴨子。由鴨子而派生出的“鴨血粉絲湯”、“冬瓜鴨四件”、“醬鴨頭”等等菜肴、小吃,口味獨特,頗受本地人、外地人的歡迎。一個城市的人,如此愛吃一種食品(菜肴),千百年口味不變,恐怕也只有南京這樣的城市了。

    玩過了,吃好了,逛逛商場,帶點南京的特色紀念品回家,細細把玩。

  雨花石,惟有南京地區(qū)才有的“天賜寶石”,帶幾顆回去。雨花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巖、石英巖、玉髓、蛋白石一類的礦物,經(jīng)流水搬遷作用而磨“圓”。雨花石色質(zhì)艷麗多彩,紋路奇妙,圖案意境奇特,實在是觀賞、收藏的佳品。更有那種瑪瑙質(zhì)的雨花石,精品中的極品,從古到今,現(xiàn)世的也不過百拾顆,價值自不用說,一般人是得不到的(可在南京年年舉辦的雨花石展上觀賞到)。

  倘若對金箔工藝品感興趣,可到南京江寧的金箔集團展廳轉(zhuǎn)轉(zhuǎn)(其他工藝美術(shù)商店也可見一、二),你一定會被那兒的金碧輝煌、精美工藝品照得眼花繚亂,流連忘返。金箔、金線,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工藝品,距今約有2000年的歷史。南京江寧是中國金箔、金線的故鄉(xiāng),現(xiàn)今主要生產(chǎn)地和集散地。金箔生產(chǎn)工藝獨特,從古到今,一直為手工錘制。將99.99%的金條經(jīng)十幾道工序,錘制成輕若鴻毛、軟似綢緞、薄如蟬翼,色質(zhì)柔和的金箔,再制成金線。古時皇帝的龍袍,皇后的鳳衣均由這兒的金線繡制。而今,各種貼金制品所用金箔,也是這兒生產(chǎn)的。當前市場上,有金箔為配方的“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有金箔化妝品、金箔酒,更多的是金箔畫。

  南京的地方特產(chǎn),還有云錦(傳統(tǒng)的提花絲織錦緞)、剪紙、折扇。雖然現(xiàn)在商貿(mào)很發(fā)達,其他地方也有這些物品,已不稀奇,但這些特產(chǎn)畢竟在這兒傳承幾百上千年了,謂之“正宗”。

  最后,要說到南京話及南京人的特色。

  正宗的老南京話,由于地理位置的緣故,既不像北方話,也不像南方話,專家敲定為“漢語北方方言系統(tǒng)中的江淮次方言”。也就是說,南京話是屬于北方語系的。然而,與南京僅僅相距一、二百公里的蘇、錫、常地區(qū),則是明確的吳儂軟語,與南京話有著明顯的差異,不知歷史上是如何形成南京這獨特的“江淮次方言”的。

  正宗的老南京話,現(xiàn)在已很難聽得到了。即便我這個南京人,也得到城南一帶的小街深巷中,與那八、九十歲的老人“韶”上幾句,才能感覺到老南京話的韻味?,F(xiàn)在市面上南京人說的南京話,已是“南普話”(帶有普通話味的南京話)了,感覺更加“怪腔怪調(diào)”的。

  且不說南京話好不好聽,單就老南京話詞后卷舌音帶個后綴“兒”字,就夠有味的了。從小就記得“碗、碟、盤、筷,小菜子,一得得?!蹦暇┌自捴械慕?jīng)典唸白。唸時,“碗”要卷舌并帶個“兒”字,音調(diào)“陰陽頓挫”用“頓”調(diào)唸出,“味兒”才“正”。“一得兒得兒”一點點的意思。老南京話就是這么個特點,唸快了,外地人還整個兒聽不懂的。至于老南京話中的詞意與讀音,更是有趣了?!吧亍保▌e忘了卷舌帶兒)是“說”、“聊”的意思。南京人口頭禪“韶老太”,是說“話太多的人”如兒子嫌母親話多羅嗦,便會亦真亦假地來上一句“媽,你真是個韶老太?!被颉吧厮懒?!”。又如“不得了了”,語意是“過份”。老子罵兒子“你搞得真是不得了了,拿老子的錢不當錢呀!”。又如“死”字,是個感嘆詞,一如現(xiàn)時的“呆”(帥呆了)、“斃”(酷斃了)。倆個姑娘對話,其中一個說:“阿約微,還夸人家哩,都丑死了。”天熱就“熱死了”,美味便“好吃死了”……南京話比不了吳儂軟語,也比不了京腔津調(diào),南京話就是南京話,南京話自有南京話的韻味。

  南京人很有點被外地人看不起的味道,戲稱南京人是“大蘿卜”。為了給南京人解嘲,還找出了南京地區(qū)確實出產(chǎn)一種特大的白蘿卜作為“佐證”。說南京人是“大蘿卜”,無非是說南京人有點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為人忠厚;當然也有不夠精明,缺少心機的意思??陀^地說,南京人經(jīng)歷了歷史上如此多的風雨變更、跌宕起伏,早就養(yǎng)成了“滿不在乎”(多大事兒)的性情,一時的昌盛和幾度的衰敗,讓南京人骨子里存留了既沒有京城人的傲慢,窮鄉(xiāng)僻野人的愚昧,也沒有商阜經(jīng)濟人的精打細算,以及留產(chǎn)置業(yè)的雄心壯志。歷史是本“教課書”,教會了南京人以“多大事兒”的心態(tài),過好自己的生活。盛也好,敗也罷,日子總是要過的“滿不在乎”。南京人的這種性情,造就了南京人容納“外人”的氣度,“吃點虧沒什么大不了”的秉性,隨和、內(nèi)秀、閑逸的豁達,以及不喜冒尖、礙板、安于現(xiàn)狀、喜愛享受的保守。南京人的氣質(zhì)一如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一樣不“大”不“小”,既不像北方人那樣“大氣”,也不像南方人那樣“小氣”,南京人兼而有之卻也兼而無之。

  當然,這只是統(tǒng)而論之。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有出類拔萃的和齷齪不堪的,也都有優(yōu)良的一面和惡劣的一面。南京人就如南京的“大蘿卜”一樣那么實實在在,卻也有那么點“空心”。

我所知道的南京舊貌與新顏

  前面寫了南京的歷史、南京的文化底蘊以及南京的特色,對南京作了一些介紹。坦率地說,這段時間為了寫這篇《虎踞龍蟠》,我盡可能多地看了一些有關(guān)南京的書和資料,使我這個南京人對“南京”方有較多的了解和“理解”。然而,以上三篇文章,畢竟是別人的東西(書和資料)多些,自己的東西(感想什么的)少些,有點“抄襲”的嫌疑。不過,我的本意是“介紹”南京,讓大家更多更深地了解南京,也就不在乎什么“抄襲”不“抄襲”了——資源共享吧。

四、這篇,則是依據(jù)我本人從小至今對南京的了解及印象而作。

    我出生在鎮(zhèn)江市,幼童時(已有記憶)父母經(jīng)常把我送到家在南京鼓樓附近的爺爺奶奶處;9歲時,隨家人從外地回到爺爺奶奶處定居,小學、中學在南京就讀;16歲離開南京,到內(nèi)蒙插隊、工作;33歲,調(diào)回南京至今。時間一晃,近一個甲子年了。

  南京城市面貌變化較大的,是最近二十年的事。站在南京長江大橋上,往南往下看,南京城背襯著紫金山、幕府山(清涼山在城里,故不能稱“背襯”),“腰”纏著一條“白鏈”(長江),正可謂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風水寶地”。在這塊“寶地”上,數(shù)不清的高樓大廈及電視轉(zhuǎn)播塔,拔地而起,很有點“趕湊”現(xiàn)代大都市的趨勢。這景觀,二十年前是看不到的。1983年建成的、高110多米、37層、國內(nèi)第一個有旋轉(zhuǎn)餐廳的五星級金陵飯店,當時在南京城內(nèi)“鶴立雞群”,很是風光了一陣。而今,群樓四起,金陵飯店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站在大橋上看)??梢姡暇┏敲婷哺淖兊乃俣戎?,令人刮目。

  城市的現(xiàn)代化改造,孰是孰非,孰好孰壞,自有“專家”們來評說。站在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看,現(xiàn)代城市的建筑太千篇一律,太缺少個性特點了。南京再建多少高樓大廈,也趕超不了上海、香港,更別說國外的了,南京“大蘿卜”何必去“趕湊”這個“熱鬧”哩。倒不如就南京的特色,在“歷史文化名城”上,下下功夫(前提是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但不一定要建高樓大廈),在南京“園林城市”的基礎上,建成獨特風格和韻味的“古城”(這,是不能當保守論的)。

 

  我不是說舊的落后的東西,都不能毀除;五星級飯店、樓堂館所不能建(幾十層的高樓當沒有必要),馬路不要拓寬,地鐵不需鋪設等。畢竟時代在前進,“現(xiàn)代化”是個潮流。問題在,如何“現(xiàn)代化”,如何保持或營造城市的“個性特征”。一味地“崇洋”,“羨外”,當不是“明智之舉”。試想,南京如果沒有中山陵、雨花臺、明城墻、秦淮河、夫子廟以及眾多的庭院樓閣等等名勝古跡,沒有歷史給南京留存的故事、個性特征和韻味,南京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哩。

  據(jù)有關(guān)資料披露,南京作為省會城市,江蘇的第一大城,在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棋盤上,南京注定只能是上海的一個陪襯;在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方面,南京也遠遠比不了北京,甚至西安;即便是江蘇本地而言,南京的經(jīng)濟總產(chǎn)值,現(xiàn)時已落后于蘇州、無錫,而且有繼續(xù)下滑的趨勢(1992年,南京曾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的第5名,現(xiàn)在是第幾名呢?何況是“綜合實力”,統(tǒng)而言之的)。南京是尷尬的,一如她歷史上的尷尬一樣。如何消除“尷尬”,竊以為除了自身在經(jīng)濟上奮發(fā)圖強外,發(fā)揚光大南京的“特色”,不失為一“有效”之舉。

  雖如此說,南京這幾十年來,還是在“進步”的,南京的發(fā)展和城市的變化,還是有目共睹的。

  南京的市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38.2%,人均公共綠地達6.9平方米,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1992年的統(tǒng)計)。當年,市區(qū)的幾十條干道是濃廕蔽日。而今,道路在拓寬,交通是比以前便利了,綠化覆蓋率則降低了(得失一言難盡)。

  民國時期曾有一條“小火車”貫穿南京城,解放后拆除了?,F(xiàn)時,“小火車”鉆到了地下(地鐵),當然起到了緩解交通壓力作用。小時候經(jīng)常走的“車站東巷”,前兩年馬路拓寬,也就沒了影子。

  鼓樓廣場附近的“曙光電影院”,曾是南京唯一一座寬影幕影院,前兩年也拆掉了。緊挨曙光電影院的“鼓樓小學”,我小學就讀的地方,也“消除”了,成了商廈。當年,每逢寒、暑假,手里攥著十幾張放假前就預購的電影票(5分錢一張),數(shù)著日子,到時便興高采烈地到曙光電影院看電影,那是少年時期一件樂事?,F(xiàn)在,電影院的衰落,連南京最好的影院都拆除了,只剩下了“惋惜”和“遺憾”。

  值得稱頌的是,鼓樓廣場東邊至丹鳳街這一大塊地方,小時候記得叫“西家大塘”,有不少菜地和水塘;時爾與幾個同學光著屁股到那兒的水塘里戲水。如今是“鼓樓市民廣場”,綠地、鮮花環(huán)境優(yōu)美,給了老百姓一塊“喘氣”的地方。如此的,還有“山西路市民廣場”。早先是“西流灣”水面不大的一個小公園(我就讀的中學就在西流灣邊上,校園一面沒有圍墻,就以水面為界)?,F(xiàn)在在那兒建了市青少年宮、青春劇場和市民廣場及游樂園。這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是造福于民的善舉,難能可貴。

  玄武湖頗有名氣,但幾十年來,變化不大,對本市人來說沒什么“吸引力”。倒是原先在玄武湖里的“動物園”,搬到了城北郊原先是荒山的小紅山(現(xiàn)在叫“紅山動物園”)。其他的變化(表面上的)不大(湖下竟然貫穿了一條“過湖隧道”);湖的北畔正對南京火車站,二十多年前還是蘆葦灘,現(xiàn)在改造的風光漪麗,入目爽心,風景這邊獨好了;湖的東畔(稱后湖),原先更是荒蕪,沒幾人敢去,現(xiàn)在已是繁華之所環(huán)繞著“太陽宮”等等現(xiàn)代化建筑。給自己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夏日(特別是暑假期間)玄武湖免費的“露天電影”。鼓樓距離玄武湖不遠,所以我們兄弟姐妹經(jīng)常去,既可以納涼、戲耍,又可以看電影,快樂至極。至于爬城墻,也不知道被大人罵過多少次,。和同學(男生)或門口的伙伴,還是照爬不誤。二十多米高的城墻,人用手指扣著磚縫,腳踏著墻縫生長出來的結(jié)實的小樹根或磚縫,爬上去再爬下來(進玄武湖),那個“危險”,現(xiàn)在簡直是不可思議。但那時(12歲左右不知道“怕”字,有人摔死的)樂此不疲,一方面是為了省5分門票錢,更多的是尋“刺激”(現(xiàn)在的攀巖,簡直就是“小兒科”)。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后(1968年),原先在浦口的載火車車廂過江的大舶船,便永遠地成了“歷史”;光脫脫的獅子山,卻奇跡般地聳起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歷史上有文無樓的“閱江樓”(《古文觀止》中有宋濂所作《閱江樓記》),也“補”上了歷史“缺憾”;紫金山天文臺,還是那副“老面孔”。不同的是,現(xiàn)在“老臉”對外開放,讓人看了;“鼓樓亭”沒多大的變化,小時候經(jīng)常玩的地方;雨花臺修建的比原先好,更像“烈士陵園”了;“中山陵”還是老樣子,原先是“開放”的,現(xiàn)在的門票貴得讓人“怯而止步”;雞鳴寺文革期間完全被毀,成了什么工廠。現(xiàn)在的雞鳴寺是文革后重建的(好在陳后主和寵妃張麗華避難的“胭脂井”還在,“臺城”沒有毀掉)。小時候常去雞鳴寺玩,主要是那兒的“素齋”特別好吃;古時南京城內(nèi)的兩條人工河“進香河”和“珍珠河”(有不少典故),現(xiàn)在是有名無實,留下的只是史書的記載和人們記憶中剎那的芳華……

  南京城的面貌特征是山、水、城(墻)、房、園、市(面)融為一體,林、木、花、草蔥蘢繁茂,古韻和現(xiàn)代流行并存。南京是座美麗的城市,南京是座有特色、有韻味的城市,南京是座適于讀書、作學問的城市,南京是座適于安閑生活、飲酒品茶、談古論今的城市,南京也是座“明天更美好”的城市。(全篇完)

  (后記:文中有不當之處,不吝賜教,我當洗耳恭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