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一開始就被擋在了門外 ZJHZJZC 一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民主是個好東西,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趕快實現(xiàn)像美國等西方國家那樣的民主體制。這類聲音在網上要多少有多少。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聲音都只喊出了一半而留下了另一半,因此,總的感覺仍然是:似乎確實是好,但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卻仍是云里霧里搞不明白。這種只有結論和口號,沒有具體細節(jié)的介紹和鼓吹,不免讓人心里總覺得不踏實,并忍不住想問一句:真的有那么好嗎? 這些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介紹,尤其是關于國外的介紹。許多時候,我們花時間和精力讀的文章或書藉,本為以為是《克林頓論華盛頓》,但過了些日子,卻會發(fā)現(xiàn),哪里呀,原來是《華盛頓論克林頓》! 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離我們都很遠很遠,不要說一般的平頭百姓沒實地去看過、體會過,就是真去了,住上十天半月的,也未必就能看出個一二三來。君不見一些學者、教授類的人物,或到這些國家去考察,或去做訪問學者,或去旅游,或去開什么高端峰會,來來去去少則一兩回,多則三五回,時間累加起來也不會少于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但到頭來也沒見他們把事情講清楚了多少,其中不少人甚至仍同那些沒出去過的平頭百姓一樣,介紹了半天,也都是些早被別人反復說過的東西,只不過改了些標點或換了些新名詞而已。就算有些比較負責任的學者教授,因其本身的學識與經歷的限制,所能告訴國人的,也只是一些皮毛類的東西。 怎么辦呢? 辦法總還是有的。其中比較簡單的一個辦法是:除了看它是否符合常識外,就是看它最基本的東西。比如說民主,看它的最基本的規(guī)定,就比看那些長篇大論有用得多。 余天任先生在他的《誰在統(tǒng)治著日本》一書中,在談到日本政治家素質時,有如下一段話: 日本社會的常識是,要成為所謂“政治家”就僅僅需要“看板,地盤和皮包”,也就是人望,支持者和金錢,而這三個要素和政治家本人的素質教養(yǎng)以及能力都沒有任何關系,換言之都可以用金錢換來,也就是說所謂選舉在一般情況下僅僅是一次參選各方在財力上的較量。 而且對參政者的第一個考驗就是經濟上的。在日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參選”,參加日本公職選舉是有一道叫做“烘托金”的金錢門檻的。候選人需要交一筆保證金才能參加選舉,如果沒有當選并且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少于多少的時候這筆錢將被沒收充公,這筆烘托金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參選眾議員需要三百萬日元,而參選參議員竟然需要超過了平均年收的六百萬日元。據(jù)說制定這條制度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選舉時選舉人林立的混亂,但這條制度使得窮人無法參選也是事實。 這段話談到的“烘托金”是否真實呢?日本于2012年12月16日剛剛進行過眾議員的選舉,蔣豐先生在12月25日的一篇博文中介紹了一個叫做川島良吉的參選人,這是一個94歲的老人,他之所以要去參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阻止自民黨的安倍晉三等人修改憲法第九條。為了這次參選,川島良吉交付了300萬日元的報名費,這與余天任書中所講的情形是吻合的。因此應該是真實可信的。當然,川島良吉沒有選上,而按照余天任先生書中的說法,這300萬日元也就打水漂了。盡管這是這位94歲老人的養(yǎng)老錢。 現(xiàn)在問題來了:假若川島良吉沒有300萬日元,那么他顯然就不能參選,盡管他有選舉資格。這時,他的參選權就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余天任先生認為,“這條制度使得窮人無法參選也是事實”。確實是這樣,我們之前看到過的所有介紹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民主時,都是說那里是所有人的天堂,人人都有權當家作主,其標志就是人人都有被選為總統(tǒng)、議員的資格。而之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窮人被選上,僅僅只是因為,選民們不會選一個連自己養(yǎng)活自己都困難的人來當總統(tǒng)或議員。 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情形則是,任何一個人要參選,在日本,首先要拿得出300萬日元的“烘托金”,否則沒戲。而這300萬日元還僅僅是屬于報名費的性質,在整個選舉過程中,還有另外的比這筆費用大得多的費用需要支出。對一般的打工族來說,要拿出或籌集這樣一大筆錢來,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即使想盡辦法籌集到了最初的300萬日元,也不可能保證后續(xù)競選過程中所需要的大筆資金,至多不過是去過一下報名參選的癮而已,不會有什么實際意義。 美國的情況是否也是這樣,余天任的書中沒有介紹。但估計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因為書中提到了美國人的一條有關選舉的諺語:“choose a worse among the worst”,意思是:所謂選舉,就是在一群最壞的里面選一個比較壞的。這句諺語表明了美國選民對選舉的基本評價。這個介紹是否真實呢?應該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可以從另一個作者劉喻那里得到佐證。劉喻在《民主的細節(jié)》中曾談到“美國大選貴不貴”的問題: 有錢人“購買”選舉,政客當選后為有錢人服務,似乎是劣質民主的一個典型形象。這在美國歷史上也曾屢見不鮮。 每個人每次選舉給某個候選人捐款不能超過1000美元(2002年調整為2000,隨通脹而浮動,2008年為2300美元)。政治行動委員會的集體捐款也有了限額。 當然選舉的不平等影響不可能徹底消除:一方面,就算有2300美元的捐款限額,有錢人可能頂著2300美元捐,而且可以發(fā)動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而窮人要么捐不起,要么只能捐個幾十上百的;另一方面,雖然對捐款數(shù)目有了限制,但有錢人或組織往往通過做議題廣告“曲線”影響選舉,這就是所謂的“軟錢”。雖然2002年《兩黨選舉改革法案》旨在消除軟錢的影響,但孫悟空七十二變,軟錢正想方設法變成“更軟的錢”。 這里談到的雖不是如日本那樣參選人的報名費問題,而是選舉中的花費和選民捐款問題,但從中仍不難看到“有錢人”所占的絕對優(yōu)勢。窮人實際上也是只有投票權而沒有被選舉權的。同日本的情況并無質的區(qū)別。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中國人說的,那么美國人自己又是怎么說的呢? 曾在1896年和1900年兩度輔佐威廉·麥金萊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競選經理馬克·漢納曾直言不諱地說過:“要贏得選舉,需要兩個東西,一是金錢,第二個我就記不得了。”漢納在這里講的是100多年前美國的選舉,100多年后的美國情形是否有所改變?回答是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變本加厲了。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2007年就曾感慨地說:“喬治·華盛頓和托馬斯·杰斐遜要是活到今天,還能當上美國總統(tǒng)嗎?!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有多少具備優(yōu)秀總統(tǒng)潛質的人,就因為不愿意或者不能夠采取一種能夠募集到大量競選經費的政策,而永遠與總統(tǒng)寶座無緣。”據(jù)美國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的數(shù)據(jù),2012年圍繞國會和白宮的角力耗費的美元達60億之巨,成為美國選舉史上“燒錢”最多的大選。“拼金錢”,可以說,這就是美國選舉的真相! 現(xiàn)在,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個窮人,即使在美國日本這樣的民主體制下,盡管法律上擁有同富人一樣的被選舉權,但在實際生活中他的這種權利卻是一開始就被金錢擋在了門外。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套用過來我們也可以說:“天下沒有免費的民主”! 二 上面討論的是在美國日本的民主體制下窮人的被選舉權實際為零的問題,那么選舉權呢?在這樣的民主制度下,不是實行一人一票嗎?美國的總統(tǒng)、日本的國會議員,不都是全國的選民選出來的嗎?不少專家學者教授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粗看確實是這樣。但仔細想想,又不全是這樣。 在理論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手中的那一票都是等值的。在實際計票的時候,誰也看不出哪張票是有錢人的,哪張票是窮人的。每個選民都可以把票投給自己看中或喜歡的候選人。這樣,選民的意志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當然非常完美。 但這只是在理論上看到的情形。實際生活中的情形卻并不是這樣的。 首先,并不是每個選民都能把票投給自己看中的候選人,也就是說,候選人名單里并不一定就是選民所看中或喜歡的人。這一點在上文就應該看出來了。比如在日本,對選民張三來說,他看中的或喜歡的人是趙一,但趙一或者是因為經濟原因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而不在候選人名單中,這時張三的選票就不能投給趙一,張三這時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投給別人,二是放棄。不論是投給別人還是放棄,這時張三都不能表達他真實的意愿,他的選舉權實際上都等于沒有。那在美國情形又如何呢?比如美國總統(tǒng)的選舉,每次投票時實際上就只能在共和黨推舉的候選人和民主黨推舉的候選人中作選擇,假若選民李四看中或喜歡的人不是這兩人,那這時李四遇到的情況和張三在日本遇到的情況是一樣的,他也同樣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他的選舉權實際上也等于沒有。 其次,因為是窮人,受生活條件的限制,不論是受教育程度,還是見識、經驗等等都帶有天然不足的缺陷,因此,選民究竟把票投給誰,在作決定的時候,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因為要作出正確的決定,就需要足夠可靠的信息作為依據(jù)。那么這些信息從哪兒來呢?自己去調查了解嗎?這當然好,也比較可靠。但親自去搞調查首先需要的就是時間和財力,而對一個窮人來說,肯定沒有這樣的時間和財力,他得為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奔波。其次,親自去搞調查還需要比較綜合全面的知識和經驗,否則就只能走馬觀花或被假象欺騙。既然實際上不可能自己親自去調查了解,那么就只能依靠媒體的介紹。但這又如同看廣告買商品一樣的不靠譜了。因為媒體的介紹并不是來自上帝,而是來自有錢人。只有有錢的人才有能力組織強大的宣傳團隊,只有有錢的人才有能力在媒體上登廣告、發(fā)文章、宣傳自己的主張、抨擊對手等等。顯然,作為一個窮人選民,他此時是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做選擇的,他只能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到最后,他手上的那一票仍然等同于沒有。 正因為如此,選民在實際做決定的時候,也就是在表達自己意愿的時候,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主動”表達,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動”表達。 選民的“主動”表達來自選民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感覺積累”。比如說在張三主政的時候,選民根據(jù)自己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住房、教育、就醫(yī)、治安、就業(yè)等等情況會有一個綜合性的感覺和判斷。如果“滿意”就會繼續(xù)支持張三的連任,如果“不滿意”就會把票投給另外的候選人。 選民的“被動”表達則一是來自選戰(zhàn)開始后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包括候選人開出的競選承諾及候選人發(fā)表競選演說時的形象、口才、風度、現(xiàn)場氣氛等,二是來自媒體對候選人的評論分析及預測等。由于人的心理都期望將來比現(xiàn)在好,因此,選民的“主動”表達往往會受“被動”表達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選民平時的“感覺積累”不是太好或不是很滿意,而競選時某候選人的承諾及媒體輿論對選民很有吸引力時,這種影響會更大一些。但問題恰恰是競選承諾常??坎蛔?,媒體的輿論也不可能公正,金錢的力量會使它產生向富人的傾斜。 因此,選民選舉權的含金量實際上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能打個對折已經不錯,而常見的情形是對折以下。 以上說的是一般常見的情形,還有一種情形是美國獨有的,即:獲得選票最多的候選人不一定當選。例如,1876年,美國第19屆總統(tǒng)海斯贏得選舉但他的普選票比對手少26萬張。1888年,民主黨人克利夫蘭比他的對手多得9萬張選票可是當選的卻是共和黨人哈里森。2000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讓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的是戈爾的全國得票比布什高出50萬張,但當選總統(tǒng)卻是小布什,因為小布什有270張選舉人票,比戈爾的266張多4票。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是因為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并不是真正的全民直選,而是一種由“選舉人團制度”決定的“間接選舉”。在這種選舉制度下,美國選民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tǒng)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的538名選舉人。總統(tǒng)是由選民選派的這些選舉人選舉的,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的??偨y(tǒng)候選人需獲得超過半數(shù)的選舉人票(270張或以上)才可當選總統(tǒng)。由于每個州的選舉人人數(shù)同該州在國會兩院中的議員總數(shù)相等。因此,人口大州在總統(tǒng)選舉中的選舉人票權重也高,比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有54張選舉人票,而地處東北地區(qū)總是最先拉開投票日大幕的新罕布什爾州則只有4張選舉人票。這樣,候選人只要拿下選舉人票最多的州的選票,便可奠定勝選的基礎。如果不能得到超過半數(shù)的選舉人票,即使贏得更多選民選票,也不能贏得選舉。1876年、1888和2000年出現(xiàn)的情形就是這樣產生的。 民主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但在這種情況下,卻變成多數(shù)服從少數(shù)了。多數(shù)選民的投票權實際上打了水漂。 但由于這種選舉是發(fā)生在民主體制下,選舉的結果不論是否讓選民滿意,選民都必須接受。如果選民心里確實對選舉結果不滿,選民該怎么辦呢?回答是,自認倒霉。于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以2012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為例。 據(jù)《邁阿密先驅報》報道,在選戰(zhàn)結束,奧巴馬獲連任后,佛羅里達一名叫亨利·漢密爾頓的男子自殺了。漢密爾頓在基維斯特(Key West)經營一家日曬美黑館,生活來源應該能保證。他之所以自殺,原因僅僅是因為他不希望奧巴馬連任,他在選前就曾發(fā)出警告說,一旦奧巴馬連任美國總統(tǒng),他就“不活了”,當選舉結果讓他“非常失望”后,他在一間“墻上還畫有侮辱奧巴馬的涂鴉”的房內自殺了。 這種極端的事情并非僅此一例,28歲的美國女子霍莉和36歲的丈夫丹尼爾生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衾蛘J為,奧巴馬此次連任成功會讓自己的家庭在未來“面臨困難”,因此她不愿意奧巴馬連任??蓨W巴馬偏偏連任成功。于是霍莉非常氣憤。對其再次當選美國總統(tǒng)非常不滿。其丈夫丹尼爾又恰巧沒去投票,霍莉認為丹尼爾對大選“缺乏參與”,因此氣上加氣。一天早晨,夫妻二人在停車場因此事又吵了起來,抑制不住憤怒的霍莉駕駛汽車一路追逐丈夫丹尼爾。雖然丹尼爾奮力逃走,但最終還是被妻子駕車碾過。丹尼爾因受傷被送往醫(yī)院,雖無生命危險,但已經身受重傷。而霍莉也被當?shù)鼐骄辛簟?SPAN lang=EN-US> 2013年1月21日,是連任成功的巴馬的就職典禮。對奧巴馬總統(tǒng)和他的支持者來說,是風光的時刻,也是開心的日子;但對在大選中支持羅姆尼的共和黨人和支持他們的選民來說,則是失落的時刻。共和黨人采取的對策是“離開”華盛頓,不少人組團到拉斯維加斯旅游度假去了。并美其名曰“眼不見,心不煩”。律師斯皮斯解釋說:“對奧巴馬總統(tǒng)和他的支持者來說,這是一次慶祝的好機會。對我們這些不支持奧巴馬的人,有其他更好的地方可以去?!?SPAN lang=EN-US> 但支持共和黨的窮人選民則沒有這樣的選擇條件,因為他們還得繼續(xù)每天的工作以養(yǎng)家糊口。唯一的希望就是耐心熬到4年后,能碰上一個好運氣。(2013-03-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