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近人帖》 上海張氏涵廬舊藏
蘇軾《致南圭使君帖》 書于1096年(紹圣三年) 行書
蘇軾《屏事帖》 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
釋文: 宣猷丈丈計已屏事齋居 未敢上狀 至常乃附區(qū)區(qū) 軾惶恐
蘇軾《久留帖》 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
蘇軾《陽羨帖》 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
蘇軾《職事帖》 書于1083年(元豐六年) 行書
蘇軾《京酒帖》 書于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
釋文:京酒一壺送上 孟堅近晚 必更佳 軾上道源兄 十四日
蘇軾《廷平郭君帖》 書于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釋文:軾啟 辱教 具審孝履支持 承來日遂行 適請數(shù)客 未得走別 來晨如不甚早發(fā) 當(dāng)詣見次 梅君書寫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賚書去 且為致懇 酒兩壺 以飲從者而已 不宣 軾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蘇軾《致運句太博帖》 書于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蘇軾《北游帖》
蘇軾《啜茶帖》 書于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曾編入《蘇氏一門十一帖》。內(nèi)容是通音問,談啜茶,說起居,落筆如漫不經(jīng)心,而整體布白自然錯落,豐秀雅逸。
釋文:道源無事 只今可能枉顧?quán)ú璺瘛∮猩偈马氈撩姘住∶蠄员匾押冒惨病≥Y上 恕草草
蘇軾《獲見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寶月帖》 書于1065年(治平二年) 行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曾編人《蘇氏一門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態(tài),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靈變無常,神采飛揚。行間氣脈貫串,全幅氣韻生動。筆法精嚴,但不拘束;姿態(tài)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無法之間。作者的學(xué)問才氣發(fā)于筆端,與書札的蕭散風(fēng)格相吻合。
釋文:大人令致懇 為催了禮書 事冗 未及上問 昨日得寶月書 書背承批問也 令子監(jiān)簿必安勝 未及修染 軾頓首
蘇軾《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帖》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令子帖》 約書于1094年(紹圣元年)
釋文:令子所示 專在意 來日相見 即達之 但未必有益也 輒送十緡 省為一莫之用 患難流落中 深愧不能展毫末也 不罪不罪 軾手啟
蘇軾《覆盆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覆盆子甚煩采寄 感怍之至 令子一相訪 值出未見 當(dāng)令人呼見之也 季常先生一書 并信物一小角 請送達 軾白
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尊丈帖》 約書于1093年(元祐八年)
釋文:尊丈不及作書 近以中婦喪亡 公私紛冗 殊無聊也 且為達此懇 軾又白
蘇軾《春中帖》 約1092年(元祐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