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精致美 珠翠
菩薩蠻 (唐)溫庭筠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珍珠和翡翠。婦女華貴的飾物。 漢傅毅《舞賦》:“珠翠的皪而炤燿兮,華袿飛髾而雜纖羅?!碧苿⒅獛住妒吠āるs說下》:“夫盛服飾者,以珠翠為先;工繪事者,以丹青為主。”《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連忙過來見姑娘,見他頭上略帶著幾枝內(nèi)款時妝的珠翠。”冰心《六一姊》:“她們?nèi)齻€珠翠滿頭,粉黛儼然。 也借指盛裝女子。唐陸龜蒙《雜伎》詩:“六宮爭近乘輿望,珠翠三千擁赭袍?!彼蚊穲虺肌逗晚嵢蛻蚴尽罚骸芭钶镒杂惺Y生樂,珠翠寧容鄭氏陪?!痹ⅲ骸班嵖党膳c盧子干同事馬融,融后堂有珠翠之會,康成不得預焉?!鼻遐w翼《陪松崖漕使宴集九峰園》詩:“是日輕陰半寒暖,滿湖珠翠紛往回。 臂釧 女冠子 (唐)牛嶠 綠云高髻,點翠勻紅時世。 月如眉,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 眼看惟恐化,魂蕩欲相隨。 玉趾回嬌步,約佳期。 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 小檀霞,繡帶芙蓉帳,金釵芍藥花。 額黃侵膩發(fā),臂釧透紅紗。 柳暗鶯啼處,認郎家。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宮里。 佩丁當,明翠搖蟬翼,纖珪理宿妝。 醮壇春草晝綠,藥院杏花香。 青鳥傳心事,寄劉郎。 雙飛雙舞,春晝后園鶯語。 卷羅幃,錦字書封了,銀河雁過遲。 鴛鴦排寶帳,豆蔻繡連枝。 不語勻珠淚,落花時。 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余又嘗過金陵,人有發(fā)六朝陵寢,得古物甚多。余曾見一玉臂釵,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伸,合之令圓,僅于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侔鬼神”。還有一種叫作“跳脫”的臂環(huán),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huán)套,用于調(diào)節(jié)松緊。這種“跳脫”式臂環(huán),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臂釧。這不僅僅限于宮廷貴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熱衷。據(jù)史書記載,崔光遠帶兵討伐段子章,將士到處搶掠,見到婦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釧。可見當時戴臂釧的女子并非少數(shù)。多數(shù)婦女都把手帕拴在右腋下的紐扣間,或是把它折疊成為方勝的樣子約束在臂釧中 搔頭 謁金門 (五代)馮延巳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搔頭,簪的別稱。漢繁欽《定情詩》:“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碧祈n愈《短燈檠歌》:“裁衣寄遠淚眼暗,搔頭頻挑移近牀?!痹獜堄辍稏|風第一枝·玉簪》詞:“蜻蜓飛上搔頭,依前艷香未歇?!?br style="FONT-FAMILY: "> 翠翹 花犯 (吳文英) 小娉婷,清鉛素靨,蜂黃暗偷暈。 翠翹攲鬢。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 睡濃更苦凄風緊。 驚回心未穩(wěn)。 送曉色、一壺蔥茜,才知花夢準。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遺恨。 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藏韻。 熏爐畔、旋移傍枕,還又見、玉人垂紺鬒。 料喚賞、清華池館,臺杯須滿引。 古代婦人首飾的一種。狀似翠鳥尾上的長羽,故名。 唐韋應物《長安道》詩:“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卑拙右住堕L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彼沃馨顝稇浨囟稹ぜ讶恕吩~:“人如玉,翠翹金鳳,內(nèi)家妝束?!鼻謇顫O《蜃中樓·訓女》:“終朝阿母梳云髻,甚日檀郎整翠翹?!?nbsp; 鬧蛾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亦稱“夜蛾”、“蛾兒”,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用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然后用色彩畫上須子、翅紋而成。明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自歲莫正旦,咸頭戴鬧蛾,乃烏金紙裁成,畫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清王夫之《雜物贊·活的兒》:“以烏金紙剪為蛺蝶,朱粉點染,以小銅絲纏綴針上,旁施柏葉。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宋柳永詞所謂‘鬧蛾兒’也,或亦謂之‘鬧嚷嚷’?!鼻尻惥S崧《望江南·歲暮雜憶》詞之一:“人鬭南唐金葉子,街飛北宋鬧蛾兒?!?。 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婦女戴之,以應時節(jié),蓋取蛾兒戲火之意。 冠子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詩朋酒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北宋年間,女子發(fā)髻上最有特點的裝飾是冠梳,有“飛鸞走鳳”,“七寶珠翠”,及“花朵冠梳”等名色,始于宋初,先流傳于公眾,后及民間。冠梳——用漆紗,金銀,珠玉等做成兩髻垂肩的高冠,并在冠上插以白角長梳。宋代的一般上層婦女則特別重視花冠,這和當時社會愛花養(yǎng)花的風氣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她們的頭上,除應時令戴真花外,一般經(jīng)常使用花冠,多用各色羅絹或通草做成,講究的加金玉玳瑁珠子,有的用金銀珠翠制成各種花鳥鳳蝶形狀的簪釵梳篦,插在發(fā)髻之上,其制繁簡不一,視各人條件而定。通常的式樣是在冠的兩側垂有舌狀的飾物,以掩住雙耳及鬢發(fā),長度大多至頸,也有下垂至肩的。冠的頂部,多飾有金色朱雀,四周插有簪釵。又在額發(fā)部位,安插白角梳子,梳齒上下相合,其數(shù)四、六不等。此外,當時貴族婦女還戴一種重樓子花冠。這種花冠興起于唐代,盛行于兩宋。 蛾眉 菩薩蠻 溫庭筠(唐)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相交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蛾眉妝是中國唐代流行的一種化妝方法,將眉毛全部拔去,再用眉筆在靠近額中的地方描出兩條短眉,杜甫就有“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之句。其后,深受唐文化影響的日本也開始流行。具體可參見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梅花妝 醉落魄、一斛珠 汪藻(宋代) 小舟簾隙 佳人半露梅莊額 綠云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 一半銀蟾白 結兒梢朵香紅 鈿蟬隱隱搖金幣 春山秋水渾無跡 不露墻頭,些子真消息 相傳,據(jù)北宋初年所編轉的大型類書《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臥于含章殿下,殿前的美術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正粘在公主額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來。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邊,觀察了好長時間。之后公主額上的花雖清洗了下來,但卻留下了個花瓣印記。于是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美麗,紛紛效仿,于是產(chǎn)生“梅花妝”。 其式,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后來又有用花鈿或金箔剪成花瓣 形貼上。 面靨 女冠子 歐陽炯(唐) 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 艷情多,綬帶盤金縷,輕裙透碧落。 含羞眉乍斂,微語笑相和。 不會頻偷眼,意如何?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發(fā)。 照前池,搖曳熏香夜,嬋娟對鏡時。 蕊中千點淚,心里萬條絲。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面靨,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唐代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鶴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又呼為綠花綠葉。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靨。”面靨是施于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也成妝靨。起初并不是為了妝飾,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臉上點上小點,稱為點痣,也叫點“的”,女史見了,即不用列名,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妝飾,而專門在嘴角邊所點的,即是面靨。 石榴裙
訴衷情
(宋)晏幾道 御紗新制石榴裙。 沉香慢火熏。 越羅雙帶宮樣,飛鷺碧波紋。 隨錦字,疊香痕。 寄文君。 系來花下,解向尊前,誰伴朝云。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表f莊也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贈姬人》) 南北朝詩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詩中就石榴裙寫過兩句:“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用石榴來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劉鉉《烏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楊影里殘紅。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鴉濕。綠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說話就固定下來,如蔣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發(fā)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紅裙。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時,是一種流行服飾,尤其中青年婦女,特別喜歡穿著。如唐人小說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這樣的裙子。唐詩中亦有許多描寫,如李白詩:“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詩:“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杜審言詩:“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五詩:“紅裙妒殺石榴花”武則天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傳至明清,仍然受到婦女歡迎?!都t樓夢》里亦有大段描寫,可相印證。 晉庾,石榴賦曰:于時仲春垂?jié)?,華葉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慮衰,可無慎哉,乃作斯賦,綠葉翠條,紛乎蔥青,丹華照爛,曄曄熒熒,遠而望之,粲若?繢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龍燭,輝耀綠波?!?nbsp; 云肩 踏莎行 (宋)吳文英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 繡圈猶帶脂香淺。 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 香瘢新褪紅絲腕。 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云肩,也叫披肩,云肩是從隋朝以后發(fā)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常用四方四合云紋裝飾,并多以彩錦繡制而成,曄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最初是領口處墊著用來防止下面?zhèn)鞯囊路次鄣睦C件。后漸漸成為純裝飾。 龍涎香 天香·龍涎香 (宋)王沂孫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 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 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huán)玉指。 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云氣。 幾回殢嬌半醉。 翦春燈、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 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 謾余熏,空篝素被。 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tài)臘狀可燃物質,從抹香鯨消化系統(tǒng)所產(chǎn)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雖然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大部分為化學合成物取代,龍涎香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 瑞腦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瑞腦,又稱龍腦香、冰片。龍腦香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于白色的結晶體,古代謂之“龍腦”以示其珍貴。天然龍腦晶體多形成于樹干的裂縫中,體積小的為細碎的顆粒,大的多為薄片狀。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jīng)知道用加熱蒸餾的方法(“火逼成片”)從龍腦樹的木材中提取晶體,稱之為“熟腦”。并且,對于龍腦香的存儲保養(yǎng)古人也有專門的辦法:“龍腦香及膏香???合粳米、相思子貯之則不耗?!碧扑螘r期,出產(chǎn)龍腦的波斯、大食國的使臣還專門把龍腦作為“國禮”送給中國的皇帝。龍腦香早在西漢時就已傳入中國。據(jù)《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在西漢的廣州已能見到龍腦香。在《本草綱目》中,不僅記載了龍腦的一些形狀特征,如“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呼為冰片腦,或云梅花腦”;還專門指出,用紙卷捻起龍腦,燒煙薰鼻,吐出痰涎,就可以治愈很多頭痛病。 唐宋詞中對那些生活物件的描寫,不但襯托著那些 風花雪月的浪漫,那些滿地黃花的凄清,其本身那種精致,那種蓮步輕移的輕盈,釵環(huán)搖曳的靈動,如閑花落地,如皎皎明月……還有那朵落在眉心的梅花,兩撇如煙黛眉。這些靜中有動,動中帶著嫻靜的美,那令人無法呼吸的直觀的美,同樣能給人帶來震撼和夢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