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字的目的,一在專心,二在認字。
但對幼兒來說,這兩方面都不急。
人類大抵先發(fā)用耳朵,
然后眼睛,
然后舌頭,
然后手指,
所以,會指不誦的情形比較少,如果不念出聲,其實他在嘴里是念著的,亦即他的舌頭神經(jīng)是活躍著的,所以會指不誦的人,將來他也能背誦出來,而且背出來的發(fā)音跟他聽的一模一樣。
只誦不指的,他大概喜歡用聽覺和視覺學習,這時他的耳朵和眼睛是很敏銳的,隨便聽一聽看一看,就有終身受用不盡的效能了,這是幼兒的本性,千萬不要以成人笨拙的學習模式來要求孩子。
如果要他指字,要以鼓勵的方式,隨時要求一下,指幾分鐘就好。只要聽熟了,將來時間到了,稍長大了,要指字認字是很容易的。
又,提早養(yǎng)成注意力,提早認字,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經(jīng)典聽熟看熟,會背誦。
其它,都是外圍的,末節(jié)的,會自然而來的,隨便教教就好的,不用急的。更不可以用一種「模子」要求人人都走同樣的歷程。
(學堂經(jīng)驗:
小孩子都是這樣。實際上,小孩子學習不是用認真去學的。他是無意識的,耳朵很靈,都聽進去了,但又不能表現(xiàn)。聽到生命深處,做一輩子的背景,所以好像又記不住。不管什么現(xiàn)狀,都不用急,多聽即可,能念就跟著念,要善于等待和變通。小孩子不能指書,那就把生字寫出來讓他認。一兩年下來,聽得多了,字也認得多了,自然能指讀了。
總之,對于越小的孩子,多聽即可,多讀次之。多聽即可,會背次之。
每天多聽,不要在意會不會。把遍數(shù)聽夠就更換。找點時間單獨識一下字,一兩年下來,聽過好多經(jīng)典了,字也認識一兩千了,孩子也大了,再讓他跟著讀曾經(jīng)聽過的東西,就簡單了。)
不「專心」而能學習,乃小小孩之天性,此天性維持愈久,可能能是愈有智慧。
開聰明者,必「專心」--集中心力,才能學習,亦即用「意識」來學習,其所吸收信息的能力就減弱了,而且信息也不能進到生命的深處了。
所以,我常說,一個人自從開始用注意力學習時,就沒有大希望了。
一個人初生到世界來,是老天的力量幫他在學習,所以一生重要的本領都在很早期時,不費力的完成了。大人必須「注意」才能學習,那是很笨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時老天己經(jīng)不能幫他了,他只是用人的力量在學習,人的力量又有多少呢?
學校自小學開始,即很注意「注意力」的訓練,有的幼兒園已經(jīng)開始訓練專注力,那是逼迫孩子早熟,是扼殺孩子的天真,恐怕弊大于利,所以我近來常警告家長和老師不要太拘束孩子,包括不要太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要太要求孩子讀書指字,不要太要求孩子及早認字。
一個孩子到六歲才把漢字二三千字認完,不嫌晚的。
所以,六歲之前,不必太要求指字讀經(jīng),因為指字,一方面會傷眼力,二方面,會增長注意力,都不是好事。
但我這樣講,也不是故意要他注意力渙散,而只是不要太強調。
也不是都不指字,而是不嚴格要求,稍微要求指一下,指得多少,指得對不對,不在意就是了。
又,也不是拒絕認字,而是不要攀比,不要因為孩子認字多,家長老師就沾沾自喜就是了。認字是長遠的事,讀經(jīng)久了,年紀到了,自然認完該認的字。
讀經(jīng)背誦為要,其它都可含糊過去也。
說不要給孩子指讀,也是有相當?shù)览淼?,只是不是因為怕影響將來閱讀速度罷了。
最主要理由,乃是因為孩子愈小時注意力愈弱,故不能長時間指讀,如果逼迫為之,則違傷其自然之性。
而孩子之注意力弱,不能長時間指讀,并非其無能,乃是他另有大能力,即:他不必因著注意力而學習,他學得可能更深更廣,一個人等到須用注意力才能學習時,他的原始學習力已經(jīng)減弱了。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教育歷程中,太早訓練注意力并非好事。
又,如果父師為了讓孩子提早認字,而用心于指讀,則是低估了孩子的認字態(tài)力。認字是人類的本能,尤其是兒童的本能,只要多讀經(jīng),有時指字有時不指字,不經(jīng)意之間,經(jīng)文熟了,字也認完了。識字,在讀經(jīng)教育的理論中,是屬于附屬的成就,是屬于不需要教的部份。
所以,如果有人主張讀經(jīng)不要指字,是有相當?shù)览淼摹?/SPAN>
不過,在此說不要給孩子指字,是不必強求指字之意,不代表不指字為最好,更不表示禁止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