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烏梅丸,方后注云“亦主久痢”,對于暴痢下注,歷代醫(yī)家多有避諱,是恐烏梅之酸收斂邪。然《千金要方》中烏梅丸(由黃連、烏梅組成)卻用以治療暴痢、新痢,且“服之無不瘥”。說明對烏梅酸收斂邪的認識并不確切。近代名醫(yī)朱良春先生亦認為,梅占春先,得生發(fā)之氣最早,味雖至酸,然與兜澀之品不可同日而語。且痢疾桿菌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不易繁殖,故用之有效而無礙,不必拘泥于前人酸收之說。久痢、暴痢患者如因下利不止出現(xiàn)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甚至虛脫等表現(xiàn)時,辨證為厥陰下利、寒熱虛實錯雜,應用烏梅丸治療是非常對癥的。 3.3 治療胃脘痛 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黏膜脫垂、胃神經(jīng)官能癥、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往往病程中出現(xiàn)胃脘疼痛、痛引脅背、氣上撞心、胸腹?jié)M悶、惡心嘔吐、饑而不欲食、食入即吐、暖氣或吐清水、周身乍寒乍熱、四肢厥冷、脈弦緊、舌紅苔白或薄黃等癥狀。根據(jù)中醫(yī)理論,上述一組癥狀,具有寒熱虛實俱存的特點,只要抓住陰陽錯雜的病機,用烏梅丸治療都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3.4 治療哮喘 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的患者,一般病程較長,在臨床上患者既有氣促、煩躁、口苦、痰黃、舌苔厚膩、脈滑等實熱癥狀,又常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動則喘甚、汗出、手足厥冷、脈沉、舌胖邊有齒印等虛寒癥狀,故有學者認為其病機特點為寒熱錯雜、本虛標實,在治療上選用烏梅丸治療取得較好療效。有人應用烏梅丸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臨床癥狀改善,激素撤減成功率增加[3]。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也為烏梅丸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提供了證據(jù)。方中烏梅、人參具有抗過敏作用,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桂枝、細辛、川椒有松馳氣管平滑肌,緩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附子、人參、干姜具有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軸的作用,可對抗長期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造成的副作用,從而利于激素的撤減;黃連、黃柏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可消除氣道的炎癥,減少滲出,使氣道保持暢通[4]。 3.5 治療頭痛 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說:“頭痛一切屬三陽經(jīng)也,而陰經(jīng)亦有頭痛乎?太陰少陰二經(jīng),皆上止頸胸中而還,不上循頭,則無頭痛之癥,唯厥陰之脈,循喉嚨后,上入頏顙,連目眥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亦有頭痛。”烏梅丸為厥陰病之正方,著名醫(yī)家葉心清就曾用烏梅丸治療一位因萎縮性鼻炎而引起劇烈頭痛的患者,2 劑即愈。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鼻淵頭痛、偏頭痛患者辨證屬于厥陰頭痛者應用烏梅丸加減治療,??扇〉幂^好效果。虛寒偏重者,重用參、附、桂;屬于血虛者,重用歸、參。根據(jù)病情或輕苦寒而重辛溫,或輕辛溫而重苦寒,本“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法則,才可得心應手。 除上述疾病外,烏梅丸臨還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疑難病癥,只要掌握厥陰病寒熱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當出現(xiàn)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癥狀時,皆可運用烏梅丸方進行加減治療。在臨床中隨癥靈活化裁應用,才可充分發(fā)揮該方的作用。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