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26:傳統(tǒng)壺型60圖例
周桂珍矮僧帽壺
目錄: 一、傳統(tǒng)壺型60圖例 二、紫砂器型的分類 三、曼生十八式圖例 一、傳統(tǒng)壺型60圖例 1,蓮子壺(掇只壺) 蓮子壺,壺形突出蓮子; 又似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掇)在一起,故又被稱為掇只壺。
香蓮女史堆泥掇只壺(蓮子壺) 邵大亨掇只壺(蓮子壺)
2, 掇球壺 由蓮子大壺轉(zhuǎn)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且蓋鈕由扁圓變?yōu)闃藴是驙?。邵大亨首?chuàng)。 程壽珍掇球壺 邵全章掇球壺
3,仿古壺(仿鼓壺、扁圓壺、扁腹壺) 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母子線口蓋吻合嚴密,鈕扁圓有勁,嘴、把勻稱,姿態(tài)優(yōu)美。 程壽珍制 仿古壺 王寅春仿鼓壺 4,水平壺 范大生制三足水平壺
清晚期 捂灰磨光水平壺 (一對)
5,宮燈壺 清乾隆 紫泥宮燈壺 6,金杯壺(冠軍壺) 王寅春綠泥冠軍壺 7,一粒珠
陳鳴遠一粒珠 清晚期一泉銘一粒珠壺
8,壽星壺
清末壽星壺
湯渡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出品壽星壺
9,母子壺 楊彭年制子母環(huán)式三鑲錫包壺
清代母子壺-蓋款:友春
10,扁石壺(漢君壺) 漢君壺原似曼生扁石壺之式,清末民初為平蓋漢君壺,基本定型。 歷史上的漢君壺款式笨拙,而后歷經(jīng)反復(fù)提煉,尺度嚴謹,比例適中,嘴、把、橋鈕方中圓渾,嵌蓋圓穹與口唇合體,微細中見神韻。 曼生扁石壺(漢君壺) 程壽珍制紫砂扁石壺(漢君壺) 11,周盤壺 楊彭年陳曼生周盤壺 曼生周盤壺 12,集玉壺 周桂珍作品-集玉
高海庚集玉壺 13, 均玉壺
14,虛扁壺 ——造型極扁的壺。 明·時大彬 虛扁壺 15, 線圓壺 壺身用兩片泥片合圍而成扁球狀,中間再加一條細細的腰線環(huán)繞。 16,漢扁壺 形體扁圓,底部圓韻而豐滿,肩有圓棱,口與肩平滑舒展,平蓋,蓋邊飾反弧線,扁圓鈕,形成大小對比。腹肩口產(chǎn)生曲折剛勁的張力。大平蓋穩(wěn)住架勢。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側(cè)肩與把側(cè)形成一條氣貫全壺的流線,相互呼應(yīng),生動而自然。整個壺質(zhì)樸大氣。 蓮生款漢扁壺 程壽珍漢扁壺 17,合歡壺 壺身用兩器皿對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歡,寓意合而則歡。 徐秀棠作品-大蓋合歡壺 楊彭年、陳曼生合歡壺 18,碗燈壺 民國云如監(jiān)制碗燈壺 任淦庭折肩碗燈壺
19,柱礎(chǔ)壺 清代柱礎(chǔ) 壺
曼生款柱礎(chǔ)壺
程壽珍 《柱礎(chǔ)》-成交價RMB34,500
20,石瓢壺 壺身呈梯形、八字造型,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wěn)重之感。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于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干凈利索,比例恰當。 楊彭年子冶石瓢壺 21,橫云壺 女之豐腴之乳,轉(zhuǎn)代為壺,以“橫云”隱稱,學士文君,上手合愛,自有妙意融深。觀“橫云”壺,形如豐乳寫真。 彭年款橫云壺 22,君德壺 (梨形壺之一種) ——乃因明朝壺工張君德而得名。 為扁梨式壺形,蓋面凸起,壺蓋與壺肩壓截蓋處略凹,形成反弧線狀, 扁圓形蓋鈕,三彎流口朝上,圈把內(nèi)平外圓、平底內(nèi)凹成圈足。 惠逸公款君德壺
清晚期朱泥君德式梨形壺
23,臺笠壺 楊彭年臺笠壺
黃玉麟制紫砂臺笠壺
24,梨形壺 民國梨形壺
民國梨形壺
25,匏瓜壺(葫蘆形) ——匏瓜,俗稱“瓢葫蘆”,是葫蘆的變種,古代用作男子無妻獨處的象征。 楊彭年制匏瓜錫包壺 26,雪桃壺 ——壺身為葫蘆形狀,壺蓋上的頂部是一個壽桃,并有桃枝、桃葉覆蓋于蓋面。 范大生制段泥雪桃壺
范錦甫制高身雪桃壺
27,匏尊壺 ——匏瓜成熟才可作匏尊。 裴石民鮑尊壺
鮑尊壺
28,半瓜壺 彭年制曼生銘半瓜壺
清晚期之廷款紫泥半瓜壺
29,西施壺(西施乳、“倒把西施”) 西施乳 西施乳 30,文旦壺 是西施壺的原型,兩者區(qū)別在于:文旦側(cè)重古拙,西施體現(xiàn)玲瓏和嬌秀。 31,龍蛋壺 與西施壺、文旦壺類似。吳鼎梅《陽羨茗壺賦》中述:“圓者如丸,體稍縱,為龍蛋?!?/font> 32,秦權(quán)壺 萬泉款秦權(quán)壺 33,漢鐸壺
34,井欄壺 楊彭年制曼生銘仿古井欄壺 35,德鐘壺(掇鐘壺) 儲銘德鐘壺(掇鐘壺)
邵大亨 德鐘壺(掇鐘壺)
李昌鴻德鐘壺(掇鐘壺)
36,牛蓋壺
裴石民款牛蓋蓮子壺
徐漢棠制牛蓋壺
37,魚罩壺 裴石民魚罩壺 38,臺式壺 黃玉麟制款臺式壺
39,卻月壺 楊彭年制步郎銘三鑲玉半月形錫包壺
40,瓦當壺(半瓦當壺)
陳曼生制半瓦當式壺 41,觚菱壺 潛陶刻字愙齋款紫泥孤棱壺
吳云根制觚菱壺
42,漢方壺 華鳳翔制爐鈞釉高漢方壺-南京博物院藏
凌萬興(乾?。┲茲h方壺
43,方斗壺 楊彭年包錫刻松銘方斗壺
清中 壺癡 斗方壺
44,方鐘壺 清代吉安制款方鐘壺
史維高加彩方鐘壺 45,傳爐壺 李寶珍四方傳爐
岐陶刻特大傳爐壺(李寶珍制)
46,印包壺
時大彬印包方壺
47,僧帽壺 李茂林款僧帽壺 時大彬款蓮瓣僧帽壺-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周桂珍矮僧帽壺
48,多穆壺 清早期朱泥貼花多穆壺
清中期紫泥貼花八仙紋多穆壺
49,竹鼎壺(竹頂壺、竹鼓壺、竹節(jié)壺)
民國竹鼎壺-蓋款:宜興友廷
范大生四方竹鼎壺
汪寶根制紫泥六方竹頂壺
50,葵仿古 馮桂林葵仿古壺
范大生制葵仿古壺
李寶珍葵仿古
51,風卷葵(漩渦紋壺) 楊鳳年風卷葵壺-現(xiàn)藏宜興陶瓷博物館
楊彭年鳳卷葵壺
陳鳴遠漩渦紋瓜形壺
52,菱花壺 菱花壺-顧景舟作品
陳殷尚款菱花式壺
53,合菱壺 范大生制紫泥合菱壺
朱可心制合菱壺
54,合菊壺 清雍正合菊壺
55,合梅壺 范大生朱泥合梅壺
56,魚化龍 唐鳳芝(1898-1972)魚化龍
57,柿子壺(柿蒂壺、柿扁壺) 鐵畫軒彩泥柿蒂壺
民國翻蓋柿子壺
58, 百果壺 清乾隆百果壺
邵全章百果壺
59, 供春壺(樹癭壺) 供春樹癭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黃玉麟款樹癭壺
60,龍帶壺
時大彬仿供春龍帶壺 二、紫砂器型的分類 三、曼生十八式圖例 曼生十八式即陳曼生創(chuàng)作的十八種款式紫砂壺。傳世“曼生壺”,無論是詩,是文,或是金石、磚瓦文字,都是寫刻在壺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滿肩、滿腹,占據(jù)空間較大,非常顯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都是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陳曼生一反宜興紫砂工藝的傳統(tǒng)作法,竟將壺底中央鈐蓋陶人印記的部位蓋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里或壺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陳曼生,名鴻壽,字子恭,又號老曼、曼壽、曼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生,道光二年(1822)卒,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人,能書善畫,精于雕琢,以書法篆刻成名,為西泠八家之一,藝名昭顯。著作有《種榆仙館摹印》、《種榆仙館印譜》等。約在嘉慶六年(1801年)應(yīng)科舉拔貢,后任溧陽知縣,而溧陽與宜興緊鄰,這就引出了文人縣令與宜興紫砂的不解情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