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五):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tǒng)一,語文才能煥發(fā)強大的生命力;“大學”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fā)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tǒng)一和融合之得到發(fā)展的。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崔老師把語文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種形式,我是贊同的。從90年代的過分強調(diào)工具性而諱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語文教育終于再回歸到落實人文熏陶與語言訓練的統(tǒng)一的大道上。何為“小學”,何為“大學”,崔老師的定義也是基本全面的:“通過感悟,親近作者思想,體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識記字詞,掌握語法,熟悉文章的寫作規(guī)律,這是‘小學’?!蔽蚁虢Y合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崔老師所講的有所補充。 “小學”不可丟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其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包括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學會用語言來進行交際、學會積累語言。我們在為一些年輕教師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實實地夯實語言文字基礎而擔憂的同時,必須明確:語文,就是要乘著語言文字飛翔! 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字詞句段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zh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等內(nèi)容。但是,丟掉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語文素養(yǎng)便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我們的很多語文教師都不敢在語文課堂上講基礎知識,閱讀教學時都不敢歸納中心、分段。其實,閱讀教學只有以本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不能丟掉語言文字這個本體,不能忽視對文本語言的的理解。當然,我們要讓學生在品位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智慧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一般意義上的閱讀只需要讀懂文章內(nèi)容,明白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達了什么思想,再進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課堂閱讀教學,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聽話、說話、讀書、習作,以及做這些的方法與習慣。課文是編者為學生精心挑選的“范文”,它承載著這么多任務,因此,閱讀課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理解和表達祖國語言(包括書面語和口頭)的能力。課文是源頭,讓學生在清澈的源頭中打下扎實的基礎,是語文老師的職責。在語文學習的天地里,我們所給予孩子的,就是幫他們發(fā)現(xiàn)語言這件表達世界外衣的美麗,喜歡它,并讓它逐漸成為手中日趨熟練的理解和表達工具。 我國的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因此,“小學”還有它母語的特點:一是這一過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語教育環(huán)境的特殊性,生活處處時時都可以學習母語;三是應該以語文實踐為主,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大學”不可少 語文是一種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靈、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長期以來,語文課程性質(zhì)定位不準,造成了人文價值的失落,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學生不愛學習語文、語文教學低效多耗等問題。 “根據(jù)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與地位的理解,以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經(jīng)過綜合、梳理,總目標歸納為十條,這十條并不是隨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大致而言,前五條目標從語文素養(yǎng)的宏觀方面著眼,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與過程和方法兩個維度上有所側重?!薄昂笪鍡l從具體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方面著眼,側重在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边@樣,在課程目標中準確而恰當?shù)芈鋵嵙巳宋男院凸ぞ咝越y(tǒng)一的課程性質(zhì)的定位,也保證了語文課程思想性的地位。 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層意義: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強調(diào)個人的自由與尊嚴,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由與自主,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反思和懷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強調(diào)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第三是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 長期以來,學生常常被置于從屬的地位,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即使在很多優(yōu)秀的課例當中,在熱熱鬧鬧的課堂氣氛下,是教師對學習主體的漠視,是教師自我風采的展示!課堂氣氛較以往變得喧囂熱鬧了,以為這就是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以為這就是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程的挖掘,而這種拋開語言文字本體,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學習的表現(xiàn)。所謂“小學”與“大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了“小學”又哪來“大學”?語文是融合了“小學”與“大學”的學科。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不可丟掉“小學”,亦不可舍去“大學”。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過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過程,是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的過程。也就是,在“小學”與“大學”互相融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tǒng)一,語文才能煥發(fā)強大的生命力;“大學”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fā)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tǒng)一和融合之得到發(fā)展的。 課程教學目標是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其中,前兩個綜合維度體現(xiàn)“小學”,后一個維度體現(xiàn)“大學”。三個維度的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就是“小學”與“大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不可以將“小學”與“大學”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形式,即使同一堂課,“小學”與“大學”也是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體到操作層面上來講: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采用什么教學策略來促使“小學”與“大學”相融合,何謂兩者圓融的最佳狀態(tài)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從學生的角度看,應具備什么態(tài)度、情感對待“小學”與“大學”,怎樣處理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系,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特征,這些問題都應當成為教師思考的關鍵。 給語文教師的建議(六) 惟器惟新,人惟其“舊” 我鼓起勇氣寫下上面的題目。因為,我知道現(xiàn)在的年代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其實在一定意義上來說,“葆有舊色”、“保持本色”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做語文教師11年了,我的本色絕沒有發(fā)生些許的改變,而我的這種本色,現(xiàn)在已變成“創(chuàng)新”的原我。 我非常欣賞劉鐵芳的一段文字:“人的內(nèi)心許多時候是需要安頓和留戀的。比如怎樣當老師,今天一個觀念,明天一個口號,就會給人帶來一種迷失。我們今天什么文化都好,什么新名稱、新旗幟、新口號都來了,人人都求新,卻失去了厚重的根基……” 這就讓我們語文老師無所適從了,到底什么樣的語文老師才是好老師,才是創(chuàng)新的教師,才是“保持本色”的老師,才是“葆有本色”的老師。我們常常說這樣的一個名詞:那就是生命在場。換句話說,那就是學生必須在場。從這個意義出發(fā),我們所有的教育教學的評價,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的性情、學生的評價。所以,一個被廣大學生普遍接受的教師,基本上是一個“好”的教師了。 那我們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我們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語文教師,這個問題你考慮了沒有?今天上課,我在班里做了一個“給教師提一個建議,給語文教師提一個建議”的問卷調(diào)查。現(xiàn)結合調(diào)查結果,來說說“好”(語文)教師的幾個關鍵詞。 敬天愛人 在電腦上非常輕易地打出這四個字,但我知道,我們的學生有90℅給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常常這樣想:一個老師能夠不人云亦云,獨特富有創(chuàng)造性帶領學生取得好成績,這里面是不是缺了很多的東西。最主要的東西便是:敬天愛人。我們面前的學生是一個個不可復制的存在,是一個個不容忽視的個體,是每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全部。面對這樣的學生,正如我們學生所說的:做老師不能太絕了??!一個“絕”字,愛心蕩然無存。“絕”字當頭的師生關系是可怕的,即使你的成績是最高的,可你在學生的心里的地位可想而知。當然,以上的文字只是針對部分老師或老師的部分行為來說的,不能否定全部,但他(她)給了我們啟示,把我們的學生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我們可能做不到“悲天憫人”,但是我們可以給任何的一個學生以善意的微笑;我們可能做不到給每一個學生善意的微笑,但是我們可以管住我們的嘴不說出任何傷害學生自尊的話語。不要把諸如“你啊,也就這樣了”的話語放在嘴邊,你要知道,這樣的語言多了,你就形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是挖苦。 平等待人 這是一個剛轉來的學生,給老師的建議。他寫道:教師應該以身教生,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萬不可“己所不欲”或“己所欲”施與生。是啊,行動是行動的指南。在一切庸俗的行動面前再美麗的文字也是泡影。我們老師身體所傳達每一種聲音,都會在學生的行動中留下回響。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回響??!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的身體要傳達:敢于說真話,敢于說較真的話,敢于說獨特的話,這一切切的表達,都指向了一個詞語,那就是真實。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的身體要傳達:對任何問題都要葆有期許,期待一個美好的出現(xiàn),而不是在庸俗、無奈、彷徨、隨波中淹沒。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的身體要傳達:走進任何的事物,要帶著“三只眼”。一眼看物,一眼看物中實,一眼看實中物。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的身體要傳達:享受當下。所謂的當下,就是人生。千萬不是抱著“學生要長大成人”的舊觀念不放,學生現(xiàn)在就是人,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什么給將來打好一個什么好的基礎,只有充分享受拼搏、只有充分享受著這種拼搏的艱辛,才能充分的享受人生的當下。其實,說白了你給學生的期許,過于渺茫。考高中,少一分要交2千元,把一切的努力變成了白費。四年的美好期待,四年的努力拼搏變成了金錢來衡量,這個世界變得瘋狂。與其,學生日后的氣急敗壞,不如變個角度,告訴他(她):享受初中四年的美好,享受初中四年拼搏,你的人生變得非常有意義。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的身體要傳達:詩意生活。我們教師其實很平凡,說白了,和別人也就是職業(yè)的不同而已。千萬不要拿著“偉大”來禁錮自己。你在學生的心目中不應該是苦行僧的角色,你首先是一個對生活葆有熱情的人,會生活、詩一般的生活。你還必須是一個“佛者”,對人生的無常與艱辛,過后,報以微笑。 以上,沒有過多地講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教學層面的問題。我想,只有做到了以上的兩點,在人格上你已經(jīng)引導了學生。你和你的學生都走在一條共同面對的路上,彼此不孤單,痛苦有人分擔,幸福有人分享。做這樣的教師,是一件幸事。 忽然,想起了3年前寫的一篇《新課標下語文教師的歸屬》的文章。我改變我的觀點,語文教師的歸屬,不應該變來變?nèi)ィㄓ休嵊凶鳛橐粋€語文老師的本色,才能“舊中折射新銳”。 1、做一個有才情、有詩意的語文教師,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 2、做一個會生活、感悟生活的語文教師,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活本色。 3、做一個懂感情、用感情的語文教師,讓真情為課堂注彩。 4、做一個懂歷史,講文史的語文教師,讓歷史人物活在課堂。 5、做一個關注人類心靈世界,關注人類精神世界的語文教師,讓語文課堂充滿哲思。 6、做一個會想象并讓學生思維的語文教師,讓課堂充滿奇思妙想。 7、做一個知道有所為,知道有所不為的語文教師,讓課堂達到最高境界。 8、做一個勤讀書、勤寫作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 9、做一個敢批判、敢創(chuàng)新的語文老師,讓學生能夠感知到你的存在,并能影響學生去批判、去創(chuàng)新,去真實的存在。 10,做一個知道語文是什么的語文教師。 把以上10條重新梳理了一遍,眼前急速閃現(xiàn)過去的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也許,我永遠走不出10條給我的樊籬。但是,如果我和我的學生能在其中,學習而有所得、生活而有所獲,我愿意老此一生。 時間不早了,我那寶貝兒子,不知什么原因,在哭。有時候聽到他的哭,也是一種幸福,因為你能感知到真正的擁有。同一個道理,你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真正擁有你的學生嗎? 明天,要去聽劉良華教授的報告,心里在期許,他應該如我所想,是一個有職業(yè)操守、學術為業(yè)的人。他的語言會出乎我的意料,給我以震撼,讓我看到我的小來。 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七)現(xiàn)在,用沉靜的心來備課 經(jīng)常會看到:要上課了,語文老師匆匆忙忙地拿過課本和教參,粗略地瀏覽了幾遍之后,在教參上圈圈劃劃,找到了“重難點”,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開課了,老師不是先沉靜下來研讀課文,而是查教參、上網(wǎng)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組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發(fā)出“求助”的邀請:我可是代表咱們組出課,大家可要幫我備課! 現(xiàn)在,用沉靜的心來備課 經(jīng)常會看到:要上課了,語文老師匆匆忙忙地拿過課本和教參,粗略地瀏覽了幾遍之后,在教參上圈圈劃劃,找到了“重難點”,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開課了,老師不是先沉靜下來研讀課文,而是查教參、上網(wǎng)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組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發(fā)出“求助”的邀請:我可是代表咱們組出課,大家可要幫我備課! 以上,在我們的語文教師里面,恐怕還不是少數(shù)。新教師有之,從教數(shù)年的老教師亦有之。 匆忙地備課后,經(jīng)過試講,教師才真切地感受到:課堂分明是在走過場,僅有的是形式,全無文本內(nèi)容的探究和學生學情的關注。教師好象是一位調(diào)度進度的總指揮,而學生則完全是沒有思想的木頭人,毫不情愿地被那位高高在上的指揮驅趕著,前進著。下課時,教師自豪地宣布,勝利到達目的地。但其實作為課堂真正主人的學生,卻收獲甚微,甚至一無所獲。這樣的課堂何來有效,師生的生命在這樣的消磨中度過??! 那么,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備課呢? 文本:想讓學生喜歡她,自己就要先愛上她。我喜歡,在靜靜的夜晚,捧起課文,把自己放得很低,想象成我就是我的學生,由無知地初讀,到細細地品讀,再到愛不釋手地誦讀。讓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讀書當中,在一點又一點的發(fā)現(xiàn)當中,慢慢地喜歡上這篇文章,慢慢地愛上她。在你帶領著學生們?nèi)プ哌M她之前,請你先問問自己,你是否喜歡她,你是否真的喜歡她,你是否真的非常喜歡她。如果是,那好,去帶領你的學生們繼續(xù)一起去發(fā)現(xiàn)她的美好吧。當然,對于同一個文本來說,每個人的解讀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對于那些早已過時,沒有了時代意義,索然無味,大家都不喜歡的文本,我們可以跟它說“不”!干脆,把她打入冷宮!當然,我們總要顧及那“必須的妥協(xié)”,對于基本的字詞,知識要點等基礎知識,如果它涉及到考試,我們還是要去落實好的。只是,我們還要思考,是否有一個更加合適的文本可以替代她的位置?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從更加廣闊的課外,由師生一起去尋找,然后拿到我們的課堂上分享。因為,新課程改革的情形下,在教材自主選擇的今天,我們的眼睛除了應接不暇地看到紛繁的文本之外,還必須有一顆清醒的頭腦和善于分辨的眼睛。畢竟,城市與鄉(xiāng)村有差異,沿海與內(nèi)陸有差異,連今天和昨天都有差異,所以,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的教材,重新建構新的教材體系,呈現(xiàn)給學生最適宜今天的他們的教材。 設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常常贊嘆于名家精彩的課堂教學,那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那令人心服口服的課堂機智,那妙語連珠的課堂問答,那巧奪天工的教學設計,在讓我們拍手稱快的同時,我們也曾想通過復制名家的教案,也來打造一節(jié)完美的語文課。但是,我們總是事與愿違。于是,我們百思不解。其實,一節(jié)好課,是在一個特定的時刻,一群特定的學生,一個特定的地點,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甚至是做課老師特定的狀態(tài)下的偶然的發(fā)生。換言之,即使是同一位特級教師,用同一群學生,講同樣的一篇課文,也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同樣的效果,絕對不可能!名家的不一定適合你,同事的不一定適合你,雜志上的不一定適合你,另一個班的不一定適合你。更何況,你與他,這一刻與那一刻,還有這么多的不同。炳峰老師在2002年以一節(jié)《爬天都峰》獲得全國一等獎,如果在時隔五年之后的今天讓他再講這課,他是絕對不敢再用原來的教案來上的。不是說當時的教學設計是不好的。只是,在語文課程與時俱進的今天,從教學設計的理念,指導思想到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方法等等都發(fā)生了太多的變化。即使是在02年之后的兩年內(nèi)到外地重上這節(jié)課,每次他都會因了時間、地點的變化而調(diào)整教學設計。都說“課上得有靈氣”。這里所謂的“靈氣”其實就是明確了教者自身的特點,領會了教材真正的意圖,熟悉了學者切實的需要,并且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在教者、教材和學者的不間斷對話中完成了教與學的雙贏和相長?!?/p> 課堂:簡約而不簡單,輕靈而不輕浮。面對經(jīng)典,可傳授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文字層面的,思想層面的,似乎哪樣也割舍不得,于是我們往往會傾其所知,一股腦兒灌給學生,盡管都是精華,學生卻無法消化。“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苯梃b到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追尋形式簡約而內(nèi)蘊豐盈的語文課堂。相對于數(shù)學設計的“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課的預設往往讓人覺得“千頭萬緒一團麻”。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確立簡潔集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主線。崔志老師在執(zhí)教國家級公開課《甜甜的泥土》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前交流;初讀文章,理清情節(jié);小組探究、分析人物;文本之外,讀母親;“同行人”的思考。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簡約而不簡單、輕靈而不輕浮的教學藝術,感受到的是純樸而不雕琢、創(chuàng)新而不因襲的美感,一個個細節(jié),無不顯示出一個教師的專業(yè)魅力。這課堂帶給老師們的不僅僅是情的感染、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滿足,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的“精、氣、神”。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崔老師說:“人生就是一次旅程,生命就是一趟列車,我們、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周圍的人都是同行的人。那么,既然如此,如何對待我們的父母?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旅客?如何對待他們給予我們的愛?”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充滿張力,不僅緊緊地抓住了文章的重點,而且也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思維,從而綻放出無限精彩。我們應讓語文課堂簡約樸實,實現(xiàn)語文課堂自然本色的回歸。簡約不是簡單,它是一種課堂感受;簡約不是隨意,它是一種精湛設計;簡約不是低能,它是一種高效整合;簡約不是無為,它是一種教學境界。語文的本色應該是簡樸的。簡樸就是簡單、樸實,不花哨,杜絕浮華,刪繁就簡,融聽、說、讀、寫為一體,使語文課堂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課堂洋溢著濃厚的語文情趣,彌漫著濃厚的語文氣息,實現(xiàn)本色的回歸。 延伸:讓生活成就語文,讓語文走向生活。有教師在執(zhí)教《成吉思汗和鷹》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不能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然后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而著名特級教師張偉在執(zhí)教時則在在課內(nèi)拓展閱讀,補充了《誤殺愛犬》《釘釘子》兩篇文章,既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胸襟,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和經(jīng)歷。讓我們領略到了什么是寬泛的語文和思考的課堂,在學語文與學做人的完美統(tǒng)一中,學生的思想意識逐漸升華。當然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平時的課堂教學,沒有聽課者的情況下,我們或許會放開膽量,信馬由疆地自由發(fā)揮一番。但是,如果我們是帶著任務執(zhí)教公開課,那么我們還要聆聽業(yè)務部門那些“權威們”的諄諄教誨,我想說,有時候,做課的老師真的很難,不僅是兩難,甚至是多難,因為,有時候聽課者的意見都是互相對立的。此時,就需要我們的老師清醒地認清什么是適合自己的,什么是可以堅持的。什么是可以堅持的呢?我想,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讓語文走向生活始終都是合情合理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應當建立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的,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喚起學生沉睡的記憶,讓學生已有的與當下學習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進入到課程學習當中,讓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與作者的直接經(jīng)驗對接,使學生在比較、鑒別、發(fā)現(xiàn)和感悟中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沖破教參的囹圄,打破教材的局限,合理適度地拓展和延伸,將結構化的以符號為重要載體的書本知識重新“激活”,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的自然溝通,與學生經(jīng)驗世界、成長需要的溝通,與發(fā)現(xiàn)、發(fā)展知識的人和歷史的溝通。這樣,才能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財富的富有個性化和創(chuàng)生性的占有。 在這個所謂浮躁的今天,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的播種,精心的捉蟲,滿懷信心的等待果實盈滿枝頭的時刻?。?/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