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偉見 人生有一些基本問題必須是經過自己深入反省認識的。認識清楚這些基本問題,能使人很好地認識現(xiàn)狀,不增加實踐的負累。如何認識貧富就是每個人要面對與思考的基本問題之一。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意思是:貧窮而不諂媚,富裕而不驕橫,怎么樣呢?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笨鬃拥幕卮鹗牵阂菜憧梢粤?,但不如貧窮不失快樂,富裕而愛好禮義。 人們的貧富狀態(tài)大抵上分為:長期貧窮、長期富裕、先貧后富、先富后貧,還有就是貧富在一生中出現(xiàn)多次反復的,或者經濟上處于中等狀態(tài)的。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財富,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儒家試圖給予人一種無論處于什么經濟狀態(tài)中都能更為長遠面對的方式。在儒家看來,面對貧富有三個層次: 一是對貧富非常在意,處處表現(xiàn)出對貧富狀態(tài)的強調,如貧而諂媚,富而驕橫。當下,很多人不惜出賣自己隱私而賺錢,也有很多人在網上炫富,言行中表現(xiàn)出很濃烈的銅臭味。因為窮而低眉順眼,因富而穿必名牌、住必豪宅,且言行中不斷暗示與顯現(xiàn)他的富有。這其實是精神貧窮:富裕是一個人成功的表征之一,但炫耀富裕卻是精神貧窮的代稱。 二是防范貧富的負面。子貢提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這種主張就是要人安守貧富的常態(tài),不要因為貧窮或富有產生過多的心理偏差。古今中外,貧富是人們不可避免的狀態(tài),不因貧窮而自陷溺、自放棄,也不因富裕而自驕傲、自張揚。孔子認為這種態(tài)度“可也”。顯然孔子認為有更好的貧富自處方式。 三是超越貧富,過常態(tài)生活??鬃又鲝堌毟F仍能快樂,富貴還能好禮,要人忘記自己的經濟狀態(tài)的局限,而以一個常人的面目對待生活。也就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窮不是恥辱,富也不值得驕傲,因貧富問題而無所不為才可怕,所謂“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人性在窮富中鍛造,能超越于窮富,而達到心靈的自由,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