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湯 方劑來源 漢.<傷寒論>。 組成與用法 桂枝9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棗 7枚 附子9克 水煎服。 . 功效與主治 功能扶陽固表,調和營衛(wèi)。主治傷寒表陽不固,惡風發(fā)熱,汗漏不止,盯皮微急,難以屈伸,脈浮細或浮弱,舌質淡.苔薄白。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漏汗,也可用于治療小便失禁,鼻衄等病癥。例如: (1)漏汗 本方治療。結果;服藥1劑,惡風發(fā)熱除,自汗淋漓消,四肢屈伸自如,療效顯著(《江蘇中醫(yī)》1959年第5期)。本方治療。結果:日服2劑,翌日汗大減、能安睡;再進3劑,日服1劑,汗遂止,再以益氣溫陽法調理之(《新中醫(yī)》1985年第2期)。本方治療產(chǎn)后漏汗者。結果:服藥2劑,惡風汗出減少;再進2劑,諸癥悉除(《四川中醫(yī)》1986 年第u期)。 (2)小便失禁 本方加金櫻子、覆盆子、炒芡實,生姜改干姜,治療感冒后小便失禁3個月者。結果;服藥3劑,尿漏明顯減少;繼服4劑,已能自控尿意;再以金匱腎氣丸填充先天善后,半月而愈(<湖北中醫(yī)雜志》1988年第2期)。 (3)鼻衄 治療鼻出血服寒涼止血劑不效者,多能收效(《浙江中醫(yī)藥,1958年第10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太陽中風兼陽虛證。方用桂枝湯以解肌散邪、調和營衛(wèi),加附子以扶陽固表止汗,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惡風發(fā)熱、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脈浮苔白,為其辨證要點。 本方除用于上述病證外,還可用于治療風寒痹痛,臨床如見寒甚痛劇,可加川烏;下肢痛重者,加鉆地風、懷牛膝,腰背痛重者,加續(xù)斷、狗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