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氣湯 方劑來源 清。<溫熱經(jīng)緯)。 組成與用法 西洋參4.5克 石斛9克 麥冬9克 黃連3克竹葉6克 荷梗9克 知母9克 甘草4.5克 粳米工5克 西瓜翠 ` .衣30克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主治暑傷氣陰證,癥見身熱汗多,口渴心煩,體倦少氣,脈虛數(shù)。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夏季熱;也有用于治療肺炎,暑季感冒等病癥。例如; (1)小兒夏季熱 本方加減治療。患者暑傷肺氣,身熱持續(xù)不退,皮膚灼熱無汗,時有煩躁,口唇干燥。結(jié)果;服藥9劑,熱退而愈(《遼寧 中醫(yī)雜志凈1980年第6期)。 (2)老年人夏季熱 本方加減,治療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 17例;55---65歲18例,65--75歲7例,75歲以上工例。老年多屬氣陰不足,再受暑熱耗氣傷津和挾濕的影響,加沙參、麥冬、青蒿、地骨皮等藥,每能提高療效。結(jié)果均獲愈(《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5年第6 期)。 (3)肺炎 本方加減,治療1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發(fā)病均在夏季后,有身熱汗出,口渴心煩、氣短似喘、咳嗽咯痰等癥。結(jié)果:治愈工2例,12~72小時熱退,24—72小時白細胞數(shù)降至正常范圍,.8 天一1月肺部炎癥完全吸收;無效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4年第8 期)。 (4)暑病 本方加減,治療27例。其中太陽中暍3例,疰夏1'2例,暑瀉8例,傷暑吐衄3例,暑瘍1例。結(jié)果;服藥2天后,二便正常;3 天后,寒熱、口渴、自汗消除;4天后,食欲增加;5天后,胸滿心煩消失,工0天后,精神倦怠癥狀改善(《浙江中醫(yī)雜志》1982年第7期)。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暑熱耗傷氣津所致之證。方用黃連、西瓜翠衣、知母清解暑熱,配以西洋參、麥冬、石斛等益氣養(yǎng)陰,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體倦少氣、口渴汗多、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病發(fā)于暑季者,為其辨證要點。 , , 臨床如見暑熱偏重者,可加石膏,以增強清暑之功;暑熱較輕者,去黃連;氣虛甚者,重用西洋參,津傷顯著者,加五味子、玄參、生地。 本方因有滋膩養(yǎng)陰之品。故暑熱夾濕者不宜使用。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脾胃論》清暑益氣湯,由黃芪、蒼術(shù)、升麻、人參、神曲、橘皮、白術(shù)、麥冬、當歸身、炙甘草、青皮、黃柏組成;功效清暑益氣,除濕健脾,主治平素氣虛,感受暑濕,脾濕不化,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