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吼叫的后果比打屁股更嚴重 據(jù)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一項對976名中產(chǎn)階層青少年和他們父母的調(diào)查顯示,被父母用喊叫或辱罵等方式進行“嚴厲語言管教”的青少年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郁癥狀。 而 另一項研究則暗示,對孩子吼叫帶來的后果可能比打屁股更嚴重。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學助理教授斯蒂芬妮.帕拉德(Stephanie Parade)領(lǐng)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八歲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到23歲時與戀愛伴侶和配偶之間的關(guān)系不太令人滿意。她說:“大喊大叫的 父母可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打屁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比較容易在父母的其他關(guān)愛行為中削減。然而,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則很難 消除?!痘橐龊图彝ピu論》(Marriage & Family Review) 刊登的這項研究稱,孩子會在父母吼叫時學到負面解決問題的策略,成年后他們可能仍會堅持使用這些策略。 紐約州羅斯林海茨(Roslyn Heights)的育兒培訓師阿黛爾.費伯(Adele Faber)稱,提高嗓門并不一定是壞事。大聲描述一個問題能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引起關(guān)注。但當你把吼叫作為人身攻擊,用“你不能長點記性嗎?”或者 “你總是做錯!”這種話來責備或挖苦孩子時,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用這類傷害性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有時確實也會立刻見效,孩子會乖乖地服從父母的意志,然而,這種屈服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這些語言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不良影響。 著名教育專家關(guān)鴻羽教授表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jié)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用“我”而不是“你”作為說教的開頭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學會將“我”而不是“你”作為句子的開頭。費伯介紹說,這樣能夠幫助父母將怒氣沖沖的攻擊轉(zhuǎn)變?yōu)閷⒆拥慕逃?。她說:“說你不喜歡看到些什么,然后補充說你喜歡或者希望看到些什么?!?/p> 據(jù)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Fort Mill)的利.弗朗桑(Leigh Fransen)的女兒阿洛納(Alona)和伊萊沙(Elisha)一個10歲,一個8歲。有一次,她倆一周有兩個晚上忘記給家里的狗巴爾托 (Balto)喂食,弗朗桑很想發(fā)脾氣。弗朗桑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她們總問我要更多的寵物。我想沖她們吼:‘你們沒有喂狗,今天晚上不給你們吃 飯了,這樣你們才知道狗是什么感覺’──但這么做只會讓她們掉眼淚,讓她們感到痛苦,而我很可能會心軟讓步?!?/p> 于是她以“我”為開頭來回
應,她說:“我不喜歡看到狗沒喂??纯此核芸蓱z。我希望你們自己吃飯之前能把它喂飽。”
阿洛納和伊萊沙后來還需要媽媽提醒兩次才記得最后期限,但她們很快就能自己記得喂狗了。弗朗桑表揚她們能認真負責,并鼓勵她們注意“巴爾托看起來開心多
了,因為現(xiàn)在它能及時吃上飯了”。 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讓他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據(jù)中國媒體報導,教育專家宮學萍建議,父母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因為要多玩一會兒,拒絕吃飯,還出手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qū)分,給孩子留下負面的影響。 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屢錯屢犯時,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沖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的舉動,這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chǎn)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大錯。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如何批評孩子才肯聽》中介紹,有的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帶著憤怒的情緒,大聲斥責孩子。孩子懾于父母的權(quán)威,心里不服,嘴上又不敢說。這樣的批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容易使父母喪失威信,使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怨恨。 批 評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既要當好孩子的家長,又要當好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聽眾。父母在平靜地指出孩子錯誤的同時,還應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要使 孩子產(chǎn)生親切感、平等感、信任感,孩子才會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愿意接受父母的勸導教誨。這樣孩子才會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并自愿改正錯誤。 兒童精神病學家、醫(yī)學博士LyndonD.Waugh說:“喊叫、怒吼其實是一種面對挫折的強烈回應。”事實上,當父母一時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去管教和約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大發(fā)脾氣。 另外,有些家長知道自己不應該發(fā)脾氣,但是無法控制:“在我最忙亂的時候,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小過錯,都會激怒我朝他吼?!? 中國早教網(wǎng)介紹說,壓力會使眼中的過錯放大。也許只是因為他拒絕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覺“怒不可遏”。而事實上,對于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不聽話卻是他這個年齡能夠被允許的“過錯”。所以關(guān)鍵還是在于父母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幫 助自己在這個時刻平息怒氣,可以采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在要發(fā)怒時,告訴自己“停!停!等會兒!”然后,深呼吸,它能幫助你的“火山”暫時不要噴發(fā)。這 時,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哪怕你正處在極其忙亂的情形中,這樣幾十秒鐘的平靜和平息是相當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臉,在窗口透透氣。等你自己真 的冷靜了,你再回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勸說方式:“如果你不趕緊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劇就會遲到,那你就看不到你喜歡的匹諾曹咯!” 懲罰的最大副 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家長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爸爸媽媽愛的懷疑。此時家長必須站在比孩子高的 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tài),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于一顆愛他的心。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確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日后如何避免重復錯誤。 |
|
來自: 翡冷翠月光光 > 《育兒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