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慶歷新政何以失敗

 顏夢竹 2014-03-18

慶歷新政何以失敗

——兼談北宋“朋黨之爭”

陳 良

   自與契丹簽訂澶淵之盟以后,北宋進入比較安定的和平時期,至宋仁宗慶歷年間,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fā)展,儼然一派盛世景象。這時候,宋仁宗滿以為能夠解決西夏的邊患問題,于是北宋與西夏進行了全面戰(zhàn)爭。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北宋軍隊三戰(zhàn)皆敗,同時國內還出現諸多兵變、叛亂和民變事件。

   如此情勢,引起有識之士憂慮與反思。所謂“盛世”恐怕名不副實,甚至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拿武備說,宋太祖開國時只有20萬軍隊,太宗時有66萬,到仁宗時有了125萬,軍隊數量成倍增長,而戰(zhàn)斗力不升反降。再看吏治,宋代“重文輕武”,注重科舉取士,隨著文化教育發(fā)達,讀書士人日益增多,朝廷為了安排他們工作,不得不設置許多冗官,早在元寶二年(1039年)宋祁就指出:“州縣不廣于前,而官五倍于舊?!比绱?/span>人浮于事,不但沒有提高行政效能,反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官員俸祿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宋仁宗并非昏君,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他沒有無動于衷,而是力圖化解危機。慶歷三年(1043年),宰相呂夷簡病退,宋仁宗起用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讓他們主持朝政,“興致太平”。 當年九月,宋仁宗召見范仲淹、富弼,給筆札,責令條奏政事。范、富二人隨即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諫官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宋仁宗大都予以采納,并漸次頒布實施。這便是史稱的“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主要體現在范、富二人所提出十項主張里,具體內容分別為:

一曰明黜陟:即不明官吏升降制度,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資升遷的磨勘法,注重以實績與德行提拔官員,淘汰非才、貪濁、老懦者。

二曰抑僥幸:即嚴格控制僥幸做官的渠道(恩蔭制),限制高級官員推薦自家子弟入仕的特權,防止權貴子弟壟斷要職,尸位素餐,濫竽充數。

三曰精貢舉:即改革貢舉制,令州縣立學,士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方可應舉。改變專以詩賦、墨義取士的舊制,注重策論與操行,以錄用有真才實學者。

四曰擇長官:即合理選擇各級地方長官,朝廷派員到各路巡察,考核地方業(yè)績,獎勵能員,罷免不才;選派地方官要通過認真地推薦和審查,以防止冗濫。

五曰均公田公田,即職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額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因此重新核定官員的職田,沒有職田的官員,按等級給予他們,以責其廉節(jié),防止貪贓枉法。

六曰厚農桑:即重視農耕生產,要求各級政府和人民興利除弊,興修水利,防備災害,并制定一套獎勵人民、考核官員的制度長期實行

七曰修武備:即改變現行驀兵制,建議恢復唐代的府兵制,先從京畿實行,再漸及諸路。

八曰減徭役:針對有些地方戶口較少、民間徭役過重的情況,應將戶口少的縣裁減為鎮(zhèn),同時讓各州軍的使院和州院合署辦公,讓一些州城兵士承擔部分雜役,將那些本不該承擔公役的人,放回農村。這樣,民眾就不再為繁重的徭役所困擾。

九曰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主管部門若有人拖延或違反赦文施行,要依法查處;此外,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朝廷惠民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防止阻隔皇恩的現象。

十曰重命令:針對朝廷過去頒布法令繁而無信的弊病,提出今后頒布條令事先必須詳議,刪去繁冗,審定之后再頒行天下;一旦頒行,必須遵守,不得隨意更改,否則要受到懲處。

不難看出,以上“藥方”可謂對癥下藥,意在整飭吏治、厲行法治、富國強兵。除了恢復府兵制,因“輔臣共以為不可而止”,大多主張都在宋仁宗的認可下得以施行。

慶歷三年底,范仲淹選派了一批精明干練的按察使去各路考察,自己坐鎮(zhèn)中央,每當得到按察使的報告,他就翻開各路官員的花名冊,將不稱職者的名字勾掉。樞密副使富弼見他毫不留情地罷免一個又一個官員,不免替他擔心,于是婉言提醒:“您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在痛哭呢!”范仲淹堅決地說:“一家人哭,豈能與一路人哭相比!?”經過嚴格考核,一大批碌碌無為或貪腐的官員被除淘汰,一批務實能員被提拔到重要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了,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開始有了起色。正直的士大夫紛紛賦詩填詞,贊揚新政;民眾也為之歡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當然,任何改革總會對權力、利益重新進行調整與分配。慶歷新政所推行的種種改革,在方方面面或多或少觸犯了權貴們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限制了大官僚的特權。因此,不肯讓權讓利的保守勢力十分痛恨新政,以致遷怒于新政的主導者及支持者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并試圖將他們趕下臺,逐出朝廷,以中止新政。

保守勢力的代表人物叫夏竦,他是一個資深大員,曾做過鎮(zhèn)守西北的主帥。宰相呂夷簡病退時,他以為憑資歷自己可接任宰相,沒料想在歐陽修、石介的批評下,不僅沒有當上宰相,連樞密使的職位也得而復失。于是他惱羞成怒,把矛頭指向改革人物,給予猛烈攻擊。他串通保守勢力,到處煽風點火,散布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結為“朋黨”的流言,還勾結太監(jiān)在仁宗面前進獻讒言,誣陷范仲淹私樹黨羽。一時間,關于“朋黨”之說甚囂塵上,范仲淹等人感到壓力很大。

“朋黨”何以成為攻擊對手的利器?說來話長,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就成為歷代主流意識形態(tài),儒家習慣以“君子”與“小人”評判人物,孔子說“君子不黨”,反過來說,結黨者即為“小人”。夏竦等人指責范仲淹等人結交“朋黨”,意在將范仲淹等改革人物劃為“小人”。一旦將對方辦成“小人”,我方便占據道德制高點,因而獲得道義上的優(yōu)勢;既然對方是結黨營私、品德惡劣的“小人”,那么驅逐或法辦他們就是理所當然。此外,夏竦之流還懂得,封建帝王對“朋黨”最為敏感,如若大臣拉幫結派形成“朋黨”,勢必弱化其權威,甚至危及其統(tǒng)治,“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坐大?所以,只要不是白癡,任何帝王都不容許身邊有“朋黨”存在??梢?,扣“朋黨”帽子的用心,無非是挑動帝王敏感的神經,借帝王的猜忌與疑慮,給對手以致命打擊。

面對政敵拋出“朋黨”之說,范仲淹非但沒有膽怯退縮,而且提出“小人之黨、君子之黨”的說法予以反擊。與此同時,歐陽修特地撰寫《朋黨論》一文上奏仁宗,重新詮釋“朋黨”之說,聲稱君子有黨,“以同道為朋”,“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睉c歷四年四月,宋仁宗召見范仲淹時說:“自昔小人多為朋黨,亦有君子之黨乎?”范仲淹答對:“臣在邊時,見好戰(zhàn)者自為黨,而怯戰(zhàn)者亦自為黨;其在朝廷,邪正之黨亦然,惟圣心所察耳。茍朋而為善,于國家何害也!”

對于范仲淹、歐陽修的君子有黨之說,宋仁宗半信半疑,搖擺不定。最終由于夏竦使出小人的伎倆,促使仁宗下定決心,于慶歷五年初將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逐出朝廷,為期一年四個月的慶歷新政不幸夭折。事情的起因是,夏竦讓家中一個使女天天臨摹石介的筆跡,等到能夠以假亂真時,便偽造一封石介寫給富弼的密信,信里說要廢掉仁宗。夏竦借題發(fā)揮,傳播流言,誣陷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石介等人陰謀另立皇帝,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于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宋仁宗也許不相信流言,但是他不得不有所顧慮,畢竟保住皇位才是他的核心利益,況且范仲淹做過戍邊統(tǒng)帥,是文武兼?zhèn)涞娜牛绻攀肿屗菩行抡?,日后功高震主,甚至黃袍加身,這樣于我個人或趙家何益?!為此,他只好做出痛苦而無奈的決定,打發(fā)范仲淹等人到地方任職,并中止新政。

回頭反思,慶歷新政之所以失敗,也是情勢使然。當時情勢是,除了少數銳意進取的有識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階層大都滿足于現狀,只顧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顧國家利益和長遠利益,一旦新政觸犯了自身利益,他們就堅決反對,群起而攻之。隨著新政的推進,反對的聲浪不斷高潮,包括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加入反對大合唱,攻擊范仲淹等人為“朋黨”。

“朋黨”之所以被當作打擊的利器,是因為使用者心知肚明,宋仁宗也有私心,也有其核心利益。在他們看來,只要仁宗信任并支持范仲淹等人,想要廢除新政絕不可能;所以,他們要綁架當今皇帝,指控范仲淹等人為“朋黨”,從而引起仁宗的反感與猜忌,因為“朋黨”會危及皇帝的權威,觸犯其核心利益。宋仁宗雖為天子,也有其平庸自私的一面,為確保個人的核心利益,寧可放棄國家長遠利益;只要自己在位期間混過去就行了,至于身后是否“洪水滔天”,反正與我無關。

朋黨之爭,一直是困擾北宋政局的死結,并且延宕到南宋時期。慶歷新政因為朋黨之爭而夭折,王安石變法也因為新舊黨爭而失敗。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儒家思想觀念存在漏洞,朋黨之說基于君子與小人的觀念,孔子認為:君子不黨,小人結黨;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等。這是簡單對立、非此即彼的思想觀念,并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應人性或人格;在現實生活中,結黨的未必是小人,言利或謀利的也未必不是君子。不管儒家思想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漏洞,一旦被提升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會被一些政客用作打擊政敵的武器,而且極具殺傷力。范仲淹、王安石都先后中槍,導致新政、變法失敗,一個安于現狀而不能銳意改革的北宋王朝最終被金兵打垮,喪失半壁江山。

范仲淹到底是富有膽識的政治家,在那個年代敢于提出“君子有黨”之說。遺憾的是,宋仁宗卻不能接受他的理論,更不能允許他進行“建黨”實踐。假若宋仁宗允許范仲淹及其反對者各自建黨,兩黨公開競爭,相互博弈,誰能富國強兵,誰就上臺執(zhí)政,這樣中國的政治文明豈不領先英國五六百年。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局限性,決定這樣的政黨政治不可能產生。

 

           ——首發(fā)于2014317日《學習時報》(有刪節(jié))

       報刊轉載本文,請與作者聯(lián)系:QQ450956819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