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常見中成藥中草藥說明

 天地虛懷xia 2014-07-15

常見中成藥中草藥說明

 

祛濕劑

  1芳香化濕劑 藿香正氣散 平胃散

  藿香正氣散

  【組成】藿香9克、蘇葉6克、白芷3克、大腹皮9克、茯苓9克、白術或蒼術6克、陳皮6克、半夏9克、厚樸6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解表和中,芳香化濁:用于外感風寒,內有濕滯或感受暑濕,外見寒熱頭痛等表證,內有胸腹?jié)M悶、納呆嘔惡、腹痛泄瀉,口淡苔膩,脈濡緩等濕阻之證。本方常用于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或消化不良等具有上述證候者。

  

    平胃散

  【組成】蒼術9克、厚樸6克、陳皮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燥濕健脾:用于濕困脾胃之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口中無味、肢倦便溏,舌苔白膩而厚者。本方可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所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癥。

  

  2清熱祛濕劑

  八正散

  【組成】車前子12克、木通6克、瞿麥15克、扁蓄15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梔子6克、熟大黃6克、燈芯3克。

  【功用】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用于濕熱下注膀胱而見少腹急滿、小便渾赤、尿痛、尿流不暢者。本方常用于急性腎炎及急性泌尿系感染而屬濕熱證者。

  

  菌陳蒿湯

  【組成】茵陳蒿30克、梔子15克、大黃10克。

  【功用】清濕熱,退黃疸:用于濕熱郁蒸引起的黃疸,證見面目周身發(fā)黃如橘色(陽黃)、尿赤、大便秘、口渴、腹脹、苔黃膩,脈沉實或滑數(shù)者。單用本方或以本方加減,可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但必須是濕熱陽黃之證。

   

  連翹

  【性味】苦、微寒。

  【功用】(1)清熱解毒:用于外感熱病初起以及上焦諸熱。

  (2)消腫散結:用于瘡癰,配金銀花、赤芍;用于咽喉腫痛,常配牛蒡子、元參;用于瘰癘、乳腺炎,常配瓜蔞、貝母、青皮。

  【用法】6~15克。

  

  三仁湯

  【組成】杏仁15克、生苡仁18克、白蔻仁6 克、厚樸6克、半夏15克、竹葉6克、滑石18克、通草6克。

  【功用】宣化暢中,清熱利濕:用于濕熱互結,濕重熱輕之頭痛身重、胸悶欲嘔、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濡者。也可用于傷寒病初期、夏日重癥感冒或腎盂腎炎急性發(fā)作而具有前述證候者。

  

  3利水滲濕劑

  五苓散

  【組成】茯苓9克、豬苓9克、白術9克、澤瀉15克、桂枝6克。

  【功用】化氣利水:用于外有表寒,內停水濕,證見頭痛發(fā)熱、煩渴飲水或水入則吐、小便不利,或吐瀉頻作,舌苔白膩,脈浮者??捎帽痉郊訙p或與其他方劑配伍,治療各種原因之水腫、水瀉、黃疸等。

  

  五皮飲

  【組成】陳皮9克、茯苓皮24克、生姜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

  【功用】行氣化濕,利水消腫:用于全身水腫,胸腹脹滿,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本方也常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但以急性腎炎水腫、妊娠水腫、經期水腫以及腹水等較為多用。

  

  4溫化水濕劑

  實脾飲

  【組成】白術12克、厚樸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檳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用于脾陽不足,水濕內停,而見尿少浮腫下半身尤著、腹瀉便溏、胸腹脹滿,或身重肢冷。舌苔白膩而潤,脈沉遲者。本方與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療慢性腎炎水腫、心臟病水腫或肝硬變腹水之輕癥而屬于脾陽虛者。

  

  苓桂術甘湯

  【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術6克、炙甘草6克。

  【功用】健脾祛濕,溫陽化飲: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胸悶氣促、咳嗽痰多、脘痞便溏、心悸目眩等癥。用本方加減,可治療心臟病水腫、腎炎水腫或心力衰竭之心悸等而屬脾虛濕盛之證者。

  

  5祛風除濕劑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克、秦艽9克、防風9克、川芎6克,細辛3克,桑寄生18克,牛膝9克、杜仲9克、當歸12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肉桂1.5克、甘草6克。

  【功用】補肝腎益氣血,祛風濕止痹痛:用于肝腎兩虧,風寒濕痹,證見關節(jié)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攣痛麻木、腰膝冷痛等。目前多用本方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神經炎、腰肌勞損等屬于肝腎、氣血虧虛者。

  

  蠲痹湯

  【組成】羌活9克、防風9克、片姜黃6克、當歸9克、赤芍9克、黃芪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祛風除濕,益氣和營:用于肢體疼痛、項背拘急、肩臂掣痛、手足麻木者。尤以上肢風濕痹證最為適宜。

  

補虛劑

  補氣劑 四君子湯 參苓白術散 補中益氣湯 生脈散

  補血劑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炙甘草湯

  補陰劑 六味地黃丸 一貫煎

  補陽劑 全匱腎氣丸 二仙湯

  

  四君子湯

  【組成】黨參(或人參)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炙甘草3克。

  【功用】補氣健脾: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納少便溏、身疲乏力,苔白,脈緩弱之證。

  

  參苓白術散

  【組成】黨參9克、茯苓9克、白術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藥12克、薏苡仁12克、蓮肉9克、陳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棗5枚。

  【功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用于脾肺氣虛,濕痰不化之食少乏力、便溏或瀉,或咳嗽痰多等癥。用本方加減可治療慢性腸炎久瀉,結核病之身疲乏力、痰多食少以及慢性腎炎等見有上述證候者。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陳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功用】益氣升陽:用于脾虛氣弱重癥,如身倦自汗,及中氣下陷之內臟下垂(如脫肛、子宮脫垂)、久瀉、小便頻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氣虛不能攝血之便血、崩漏等證。也用于低血壓頭痛眩暈、或氣虛嗜睡、氣虛發(fā)熱等證。

  

  生脈散

  【組成】人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

  【功用】益氣養(yǎng)陰,斂汗生脈:用于氣陰衰微之汗多欲脫,脈微細欲絕,以及口渴、舌紅無津、久咳肺虛、氣短自汗等。本方可用于各種熱性病之神倦、口干,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見有氣陰兩虛之證者。近已制成針劑,用于休克之急救。

  

補血劑

  四物湯

  【組成】熟地15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川芎6克。

  【功用】補血活血調經:用于血虛或血虛兼瘀的病證及婦女月經不調。

  

  當歸補血湯

  【組成】黃芪30克、當歸6克。

  【功用】補氣生血:用于失血后,氣虛血少之證,如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脈虛無力。

  

  歸脾湯

  【組成】黨參12克、白術9克、茯苓10克、黃芪12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酸棗仁10克、龍眼肉10克、遠志10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用于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身疲食少,以及由于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及月經過多等癥。

  

  炙甘草湯

  【組成】炙甘草12克、黨參6克、大棗10枚、生姜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阿膠6克、麥冬10克、麻仁20克。

  【功用】益氣滋陰,補血復脈:用于氣虛血少之心悸氣短、脈律不整(脈結代),舌光少苔。臨床上,可用本方加減,治療冠心病或風濕性心臟病之心律不齊,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神經衰弱之心悸而屬于氣陰兩虛者。

  

  六味地黃丸(湯)

  

  【組成】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功用】滋補肝腎:用于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之證,如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咽干、喉痛、潮熱、遺精等。以本方加減,可治療慢性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病、神經衰弱、慢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月經過多等見有肝腎陰虛證候者。

  

  【附方】

  

  知柏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本方滋陰瀉火之力較強,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汁咽痛者。本方配清熱解毒藥,可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配涼血止血藥可用于隱匿性血尿等。

  

  杞菊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本方重在滋補肝腎以明目,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兩目干澀等,或高血壓病屬于陰虛陽亢者。

  

  明目地黃丸 即杞菊地黃丸加當歸、白芍、白蒺藜、石決明,更能加強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

  

  麥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用于肺腎兩虛之咳嗽咯血者。

  

  七味都氣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用于腎不納氣之虛喘。

  

  一貫煎

  【組成】生地30克、枸杞子12克,北沙參10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川楝子5克。

  【功用】滋養(yǎng)肝腎,疏肝理氣:用于陰虛氣滯之胸脅脹痛、胃脘疼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

  

   金匱腎氣丸(即腎氣丸)

  【組成】熟地240克、山藥120克、山萸肉120克、澤瀉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附子30克、肉桂30克。以上為丸劑用量。也可按比例煎服。

  【功用】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或下半身發(fā)涼,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失禁,或夜間尿頻,以及痰飲咳喘,消渴,水腫,久瀉等。

  

  二仙湯

  【組成】仙茅9克、仙靈脾9克、巴戟天9克、當歸9克、黃柏6克、知母6克。

  【功用】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沖任:用于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病、閉經以及其他慢性病見有腎陰陽兩虛、虛火上擾者。

  

  溫里劑

  溫中散寒 理中湯 小建中湯 大建中湯 吳茱萸湯

  回陽救逆劑 四逆湯 參附湯 真武湯

  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湯 陽和湯

  

  溫里藥

  干姜 花椒 胡椒 小茴香 肉桂 吳茱萸 蓽茇 丁香 高良姜 

  

   干姜

  【性味】大辛、大熱。

  【功用】(1)溫中暖脾:用于脾胃虛寒之惡心、嘔吐、腹痛、泄瀉。

  (2)溫肺化飲:用于寒飲伏肺之咳嗽痰稀兼有泡沫者,常配細辛、五味子。

  (3)回陽救逆:常配附子治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用法】1.5~5克。

  性味歸經】 辛,熱。歸脾、胃、心、肺經。 

  【功效】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應用】 

1.用于脘腹冷痛,寒嘔,冷瀉。本品辛熱燥烈,主入脾胃而長于溫中散寒、健運脾陽。治胃寒嘔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多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陽證。本品性味辛熱,能回陽通脈。故可用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之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如四逆湯。 

3.用于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本品辛熱,善能溫肺化飲,常與細辛、五味子、麻黃等同用,如小青龍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SPAN>

  

  花椒

  【性味歸經】 辛,熱。歸脾、胃、腎經。 

  【功效】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應用】 

1.用于中寒腹痛,寒濕吐瀉。本品辛散溫燥,長于溫中燥濕、散寒止痛、止嘔止瀉。治外寒內侵,胃寒腹痛、嘔吐,可與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常與干姜、人參等同用,如大建中湯。治寒濕困中,腹痛吐瀉,多與蒼術、砂仁,草豆蔻等同用。 

2.用于蟲積腹痛。本品有驅蛔殺蟲之功。治蟲積腹痛,手足厥逆,煩悶吐蛔,可與烏梅、干姜、黃柏等同用,如烏梅丸。蟲積腹痛較輕者,可與烏梅、榧子、使君子等同用。若治小兒蟯蟲病,可用本品煎液作保留灌腸。 

3.用于濕疹瘙癢,婦人陰癢,本品有殺蟲燥濕止癢之功??蓡斡脽崴庀础?/SPAN>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適量。

功效應用 

  1,溫中止痛:主要用于中焦虛寒,脘腹冷痛,吐逆腹瀉等癥;也可治療寒濕泄瀉。每與溫中補虛止痛藥同用。

  2,殺蟲:善治蛔蟲腹痛,吐蛔蟲,便蛔,常配烏梅,干姜,黃連等。

  

  胡椒

  本品為胡椒科常綠藤本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的果實。

  功效應用 

  1,溫中止痛:用于腸胃有寒,脘腹疼痛,嘔吐泄瀉。

  2,作為常用的調味品,少量使用,能增進食欲。

  【性味歸經】辛,熱。歸胃、大腸經。

  【功能】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主治】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

  【用法用量】2-4g。研末吞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無 

  

  肉桂

  【性味歸經】 辛、甘,熱。歸脾、腎、心、肝經。 

  【功效】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應用】 

1.用于腎陽衰弱的陽痿宮冷,虛喘心悸等。本品甘熱助陽補火,為治命門火衰之要藥。常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滑精遺尿等,多與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腎氣丸、右歸飲。若治下元虛衰,虛陽上浮的面赤、虛喘、汗出、心悸、失眠、脈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歸源,常與山茱萸、五昧子、人參、牡蠣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癰,寒疝作痛等。本品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治寒邪內侵或脾胃虛寒的脘腹冷痛,可單用研末,酒煎服,或與干姜、高良姜、蓽茇等同用。治脾腎陽虛的腹癰嘔吐、四肢厥冷、大便塘泄,常與附子、人參、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治寒疝腹痛,多與吳茱萸、小茴香等同用?!?nbsp;

3.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陰疽。本辛散溫通,能通行氣血經脈、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頗為常用,多與獨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治胸陽不振,寒邪內侵的胸痹心痛,可與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治陽虛寒凝之陰疽,亦取本品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通脈,可與鹿角膠、炮姜、麻黃等同用,如陽和湯。 

4.用于閉經,痛經。本品辛行溫通力強,溫經通脈功勝,故可用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閉經、痛經等證,可與當歸、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湯。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者,在補氣益血方中,適加肉桂,能鼓舞氣血生長。 

【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或局服;研末沖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畏赤石脂。  

  

  吳茱萸

【性味歸經】 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 

  【功效】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應用】 

   1.用于寒滯肝脈諸痛證。本品辛散苦泄,性熱祛寒,既散肝經之寒邪,又解肝氣之郁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之要藥。治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醫(yī)方簡義》導氣湯。治厥陰頭痛,常與人參、生姜等同用,如吳茱萸湯。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可與桂枝、當歸、川芎等同用,如溫經湯。若寒濕腳氣腫痛,或上沖入腹,常與木瓜、蘇葉、檳榔等同用,如雞鳴散。 

   2.用于胃寒嘔吐證。本品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治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常與人參、生姜等同用,如吳茱萸湯。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可與半夏、生姜等同用。 

   3.用于虛寒泄瀉證。本品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為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多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此外,以本品為末醋調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瘡,現(xiàn)代臨床并用以治療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6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艾葉

  【性味】苦、辛、溫。

  【功用】(1)溫經止血:用于虛寒證子宮出血。為加強止血常炒炭(艾炭)用。

  (2)暖宮散寒:用于子宮虛寒不孕、虛寒痛經。

  【用法】3~10。搗絨可作艾灸。

  

  芳香化濕藥

  蒼術 厚樸 藿香 佩蘭 砂仁 白豆蔻 草豆蔻 草果 

  

  藿香

  【性味】辛、微溫。

  【功用】(1)解暑祛濕:用于外感暑濕引起的發(fā)熱、胸悶、腹脹、吐瀉,常配佩蘭、蘇葉、厚樸等。鮮藿香解暑力較強。

  (2)和胃止嘔:用于濕濁過盛引起的惡心嘔吐。配半夏、生姜治胃寒嘔吐。

  (3)芳香化濁:用于脾濕胃濁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腹瀉等癥,常配砂仁、木香。

  【用法】5~10克。鮮品加倍,后下。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fā)表解暑。

  【主治】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成分】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是廣藿香醇、廣藿香酮,另含鞣質、苦味酸。

  【藥理】1、止嘔 2、止瀉 3、健胃 4、解熱,發(fā)散風寒。

  【用法用量】5-10g。鮮品加倍。

  【注意事項】無。

   

  

  利水滲濕藥

  茯苓 豬苓 澤瀉 薏苡仁 車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金錢草 海金沙 石韋 萆薢 

  茵陳蒿 地膚子 冬瓜皮 葫蘆 澤漆 萹蓄 瞿麥 燈心草 冬葵子 

  

  茯苓

  來源 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用】(1)滲濕利尿: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尿少,常配豬苓、澤瀉。

  (2)健脾安神:用于脾虛濕困引起的食少脘悶、腹瀉及心悸、失眠。治食少脘悶常配白術、陳皮。治腹瀉常配白術、薏苡仁、蓮肉。治失眠常配遠志、炒棗仁。

  【用法】9~15克。

  功效應用 

  1,利水滲濕:主治脾虛濕停,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及痰飲眩悸等證。

  2,健脾:可治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癥見食少健忘等證。常配養(yǎng)心安神藥。

  用量用法 6~10g。安神用朱砂拌。 

  附:茯苓皮

  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能利水消腫。多用于皮膚水腫。用量10~15g。 

  

    

  薏苡仁《本經》 

  來源 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仁的成熟種仁。 

  性味歸經 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 

  成分 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少量VB1、氨基酸、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

  功效應用 

  1,利濕健脾:主治脾虛濕困諸癥。

  1)脾虛濕盛,納少便溏,水腫小便不利等。

  2)腳氣腫痛,濕性腫滿。

  3)濕熱下注,小便淋痛,或濕熱痹證。

  2,清熱排膿:可用于肺癰吐膿,及腸癰腹痛,每與清熱解毒藥同用。

  此外,還可用治濕溫初起,濕邪偏勝者。

  主治 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用量用法 10~30g,本品力緩,用量宜大,宜久服。健脾炒用,其余生用。除入湯劑外、丸散外,也可與粳米煮粥、飯食用,為食療佳品。 

  用注意 注意,津液不足及孕婦忌用。 

  

  赤小豆

  本品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甘酸,平。歸心、小腸經。 

  【功能】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瘡癰。

  【主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 

  【成分】不詳。 

  【藥理】無 

  【用法用量】10-30g。 

  【注意事項】無。 

  

  補 虛 藥

  補氣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扁豆 甘草 大棗 飴糖 蜂蜜 

  

  黃芪

  【性味】甘、微溫。

  【功用】(1)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生用能固表止汗,治虛證自汗、盜汗。炙用能補脾益肺,治療清氣下陷及氣虛出血等證。配當歸(名當歸補血湯)治氣血俱虛。配白術、防風(名玉屏風散)治衛(wèi)氣虛弱之自汗不止。配升麻、柴胡,治中氣下陷。

  (2)托毒排膿,利水消腫:用于癰瘡不潰或潰后久不收口及脾虛水腫,常配白術、防己、茯苓。

  【用法】10~15克。大劑是可用至30~120克。補益氣血宜炙用;固表、托膿、生肌宜生用。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應用 

  1,補氣升陽,適于氣虛及氣陷之證。

  a.肺氣不足,久咳虛喘,自汗脈虛,易感風寒。常配補肺止咳平喘藥。

  b.脾胃虛弱,食少納呆,消瘦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脈緩。

  c.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臟器下垂。

  2,益衛(wèi)固表止汗:用治體虛自汗,如氣虛自汗;配滋陰降火藥也治陰虛盜汗。

  3,利水消腫:主治脾虛失運,水濕停留,水腫,小便不利,每與利尿藥同用。

  4,托毒生肌:善治瘡癰日久,氣血虧虛,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多配補氣養(yǎng)血藥。

  此外,還可用治血虛,血瘀,失血等證,均取氣旺生血,行血,統(tǒng)血之義。

  

  用量用法 10-15g,大劑量可用30-60g。補氣升陽宜炙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 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熱毒瘡腫等均不宜使用。

  

  大棗(紅棗)

  

  【性味】甘、平。

  

  【功用】(1)補脾和胃:本品補而不膩,為調補脾胃之常用藥。

  

  (2)緩和藥性:與葶藶子、甘遂、芫花等峻烈藥配用時,可緩解其副作用。

  

  【用法】3~12枚,或10~30克。

  性味歸經 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應用 

  1,養(yǎng)血安神:適于血虛面色萎黃及心失所養(yǎng),血虛臟燥者。

  2,補中益氣:用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諸證。

  3,緩和藥性:與祛邪藥配伍,可緩其毒烈之性,以護正氣。

  用量用法 3-12枚,或10-30g。為丸服當去皮核搗爛。

  

  補血藥 

  當歸 熟地黃 何首烏 白芍 阿膠 龍眼肉 

  

  當歸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功效應用 

  

  1,補血調經:適于血虛證及月經病。

  a.血虛:面色萎黃,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舌淡脈細。

  b.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不論寒熱虛實,配伍得當,均為常用。

  2,活血止痛:善治血瘀諸痛。

  a.跌打損傷,瘀腫作痛,配散瘀止痛藥。

  b.風寒痹證,肢節(jié)疼痛,配祛風濕藥。

  c.氣血虛寒,腹中冷痛,配溫中散寒藥。

  d.瘀血諸痛:如頭痛,脅痛,胸痹,瘡腫,配活血止痛藥。

  3,潤腸通便:主治血虛腸燥便秘。

  

  用量用法 5-15g。補血用當歸身,破血用當歸尾,和血(即補血活血)用全當歸。酒制能增強活血之功。

  

  使用注意 濕盛腫滿,大便泄瀉者忌服。

  

  阿 膠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肝,腎經。

  

  功效應用 

  1,補血止血:可用治血虛萎黃,頭暈,心悸;或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

  2,滋陰潤燥:善治肺腎陰虛燥熱。

  a.肺陰不足,肺燥干咳,少痰咳血,及虛勞咳嗽,配伍養(yǎng)陰潤肺藥。

  b.熱病傷陰,虛火上炎,心煩不眠。常配養(yǎng)陰清熱藥。

  c.熱病后期,熱灼真陰,虛風內動,手足抽搐,多和養(yǎng)陰息風藥同用。

  

  用量用法 5-10g。用開水或黃酒化服;入湯劑應烊化沖服。止血宜用蒲黃炒,潤肺宜用蛤粉炒。

  

  使用注意 本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如脾胃薄弱,不思飲食或納食不消,嘔吐泄瀉者忌服。

  

  

  補陰藥 

  沙參 麥門冬 天門冬 石斛 玉竹 黃精 百合 枸杞子 桑椹 

  墨旱蓮 女貞子 龜板 鱉甲 黑芝麻 

  

  枸杞子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腎經。

  

  功效應用 

  1,滋補肝腎,明目:滋補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等證;尤其善治陰虛目暗,視物不清;還可用于腎氣虛衰,生機不旺,未老先衰者,每伍補腎藥。

  2,兼可潤肺:可治陰虛勞嗽。

  此外,本品還常用治消渴。

  

  用量用法 5~10g

  

  使用注意 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

  

  黑芝麻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腎經。

  

  功效應用 

  1,補肝腎,益精血:用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須發(fā)早白。

  2,潤燥滑腸:用于血虛津虧之腸燥便秘。

  

  用量用法 10~30g。宜炒熟用。

  

  使用注意 因能潤腸,大便溏瀉者忌服。

  

  

  補陽藥 

  鹿茸 巴戟天 肉蓯蓉 仙茅 淫羊藿 葫蘆巴 杜仲 續(xù)斷 狗脊 

  骨碎補 補骨脂 益智仁 冬蟲夏草 蛤蚧 胡桃肉 紫河車 菟絲子 沙苑子 

  鎖陽 黃狗腎 韭菜子 陽起石 

  

  胡桃仁,核桃仁。

  性味歸經 甘,溫,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應用 

  

  1,補腎助陽:善治腎虛腰疼,筋骨無力。

  2,補肺溫肺止咳:用于肺虛或肺腎兩虛之久咳氣喘及虛寒喘咳。

  3,潤腸通便:可治津枯腸燥便秘。

  

  用量用法 10~30g,定喘止咳宜連皮用,潤腸通便宜去皮用。

  

  鹿茸

  性味歸經 甘,咸,溫。歸肝,腎經。

  

  功效應用 

  

  1,補腎陽,益精血:主治腎陽不足,癥見腰膝冷痛,遺精滑泄,陽痿早泄,小便頻數(shù);或婦女下焦虛寒,沖任不固,崩漏帶下,宮冷不孕。又常用于精血大虧,頭暈耳鳴,失眠健忘。

  2,強筋骨:適于精血不足,筋骨萎軟,小兒發(fā)育遲緩,骨軟行遲。

  此外,用治陰疽瘡腫,又有溫補內托之功。

  

  用量用法 1-3g,研細末,1日3次分服?;蛉胪枭ⅰ?/SPAN>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宜驟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或傷陰動血。熱證及陰虛陽亢者忌服。

  

  附:鹿角,鹿角膠,鹿角霜

  1,鹿角:為梅花鹿和各種雄鹿已經成長骨化的角。性味咸溫,歸肝腎經。補腎助陽之功與鹿茸相似而藥力較弱,可作鹿茸的代用品。兼能活血散瘀消腫,用于瘡癰腫毒,乳癰,瘀血作痛以及腰背筋骨疼痛等證,內服外用均可。用量5-10g。外用適量。

  2,鹿角膠:為鹿角煎熬濃縮而成的膠狀物。性味甘,咸,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止血。適用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虛勞羸瘦,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偏于虛寒,以及陰疽。用量5-10g,烊化服。

  3,鹿角霜:為鹿角熬膏后所剩的殘渣。功能補腎助陽,補力雖弱,但不滋膩,且有收斂作用。用于腎陽不足,脾胃虛寒,嘔吐食少便溏,婦女白帶過多,崩漏。外用能收斂止血斂瘡,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瘡瘍多黃水或久不愈合。用量10-15g。外用適量?!?/SPAN>

  

  韭菜子

  性味歸經 辛,甘,溫。歸肝,腎經 。

  

  功效應用 

  1,補腎壯陽,固精止遺,縮尿止帶:用于腎陽不足,下元虛冷所致的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證。

  2,溫補肝腎,強壯筋骨:用于肝腎不足,命門火衰,筋骨不健之腰膝酸軟冷痛,步履艱難。

  

  用量用法 3~10g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忌服。

  

  巴戟天

  性味歸經 辛,甘,溫。歸腎,肝經。

  

  功效應用 

  

  1,補腎助陽益精:主治腎虛陽痿;女子宮冷不孕;下焦虛冷小便頻數(shù)及少腹冷痛,月經不調。

  2,祛風除濕:適用于腎虛兼風濕痹證,腰膝疼痛,筋骨痿軟無力。

  

  用量用法 10-15g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或有濕熱者不宜使用。

  

  

  狗 脊

  性味歸經 苦,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應用 

  

  1,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用于肝腎虧虛兼有風寒濕邪所致的腰痛脊強,不能俯仰,足膝軟弱。

  2,溫補固攝:用于腎氣不固之小便不禁,婦女白帶過多。

  此外,根上的絨毛貼金瘡跌損,有止血生肌之功。

  

  用量用法 10-15g

  

使用注意 腎虛有熱者忌服。

 

【來自】 

常見中成藥中草藥說明_天涯博客_有見識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區(qū)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052144&PostID=17265748&idWriter=0&Key=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