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聰明的“漁夫”來源: 發(fā)表時間:2012-11-01 星期四
沙丁魚不愛動,被捕上來不久就會死。于是漁民將一條鯰魚裝進了裝沙丁魚的魚艙,沙丁魚要想躲過被吃的惡運,就必須在魚槽內(nèi)拼命不停地游動。這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鯰魚效應”。 委任制公務員好比“沙丁魚”,枕穩(wěn)衾溫,聘任制的公務員好比“鯰魚”,用人單位好比“漁夫”,在池塘中“漁夫”保持“沙丁魚”成活率,就必須引入鯰魚型人才,改變“一潭死水”的狀況,從而獲得最大“利益”。 鯰魚效應對于“沙丁魚”來說,在于缺乏憂患意識。沙丁魚型公務員的憂患意識太少,一味地想追求穩(wěn)定,但現(xiàn)實的狀況是不允許沙丁魚有片刻的安寧。“沙丁魚”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必須全力以赴,保持活力,積極尋找新的出路。 鯰魚效應對于“鯰魚”來說,在于自我實現(xiàn)。鯰魚型人才是管理中所必需的。鯰魚型人才是出于獲得生存空間的需要而出現(xiàn)的,并非是一開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動機。對于鯰魚型人才來說,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只有力爭上游,鼓足干勁,才能獲得生存之道。 鯰魚效應對于“漁夫”來說,在于如何應用好鯰魚型人才。只有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鯰魚”引入“漁夫”的池塘,給那些不知進取、安逸的“沙丁魚”帶來競爭壓力,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才能激活“沙丁魚”的活力。 漁夫不僅要有獨到的見解力,更要有洞若觀火的敏銳力;要敢于打破常規(guī)、大膽變革。聰明的“漁夫”用“鯰魚”打破了“沙丁魚” 安逸,取得可觀的收益,要勇爭做聰明的“漁夫”。 |
|